楞严经修行网

青藏高原文化史:西藏的“绕迥”纪年和印度时轮历

发布时间:2024-05-17 14:44:06作者:修行
青藏高原文化史:西藏的“绕迥”纪年和印度时轮历

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公元12世纪末,藏传佛教的噶玛噶举派和蔡巴噶举派的僧人就先后到西夏和蒙古地方传教。公元13世纪萨迦派的萨班·贡噶坚赞于1246年后,曾在凉州(武威)建寺传教。1253年噶玛拔希也先后到蒙古和林及西夏故地一带传教萨迦派八思巴曾给蒙古王室举行佛教灌顶仪轨。萨迦派不少僧人在元朝朝廷任职并传教。在元大都建造了由尼泊尔工匠主造的藏式佛塔——北京妙应寺佛塔(俗称喇嘛塔)。元朝派往江南的藏族僧官,就在杭州一带修凿了一些藏传佛教的石窟造像。

在松州府一位藏族僧官管竹巴广佛大师,在江南刻印藏、汉文佛经完成了《碛砂藏》广为传播。公元15世纪,明朝敕封的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曾两次前往北京觐见皇帝。他还在五台山修建了五座格鲁派寺庙,传播格鲁派。十三世达赖去北京觐见光绪皇帝时,也曾到五台山朝圣。明代中叶,藏传佛教的“密宗”也传到了成都一些汉传佛教寺院。

公元17世纪,顺治皇帝为接待五世达赖到北京觐见,清朝在北京修建了黄寺,以供达赖在京期间驻锡。清康熙时,在热河仿准噶尔的固尔札都纲的形状(格鲁派寺院)而修建了安远庙。以取悦新疆的准噶尔蒙古诸部,清雍正时,又将其雍王府改为雍和宫作为格鲁派在北京传教的寺院,从此雍和宫一直有格鲁派僧人传教。清乾隆时,为迎请六世班禅到京觐见,又在承德仿西藏扎什伦布寺建造了须弥福寿寺,专为六世班禅驻锡参禅。从此该寺便有20名藏僧驻寺传教。

从17世纪初开始,格鲁派就传入天山南北蒙古部以及热河、察哈尔、库伦等蒙古各部。五世达赖的弟子哲布尊丹巴成为库伦地方最大的格鲁派转世活佛。康熙40年(1701),清朝封多伦善因寺扎萨克喇嘛章嘉为呼图克图,管理内蒙格鲁派事务。随着佛教的传入,古印度大小五明也传入了藏区。梵语“明”即“学”的意思。“大五明”包括:“工巧明”(工艺学)“医学明”(医药学)、“声明”(声律学)“因明”(逻辑学)和“内明”(佛学)。“小五明”包括: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和星象学。大小五明的传入,对藏族的藏医学、历算学、逻辑学、文学、建筑、工艺美术等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古印度的因明学是一门从辩论推理到逻辑思维的科学。据藏学家杨化群教授的《藏传因明学》载:佛教的因明学始于古印度的“尼也耶”学派。公元8世纪传入吐蕃后,译为藏文而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经曲之。由印度直接传入的藏传因明学的论述有六十多种,藏族学者对因明学的撰述有五十多种。藏传因明学促进了藏族哲学思想的发展。

佛教传入青藏高原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佛教思想渗透到藏区的一切生活领域。佛教的许多节日都成了藏区的节日。一些宗教活动如转经、堆玛尼经石、刻佛像、磕长头、施布施、诵念“唵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成了民众的生活习惯和民俗,西藏社会的许多领域,都有藏传佛教的烙印。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宏传于中国。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已不是纯粹的印度佛教,而是与中国的汉族、藏族相结合的一种佛教文化,具有中国特点。

绕迥”纪年(意译为“胜生”周)是从藏历火兔年(汉历丁卯年、宋仁宗开圣五年),公元1027年开始,它的背景是什么?藏史缺乏记载。《藏汉大辞典》解释这一词时说:“是由启觉译师月光倡导的”,再未作说明。大家知道公元11世纪后,随着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开始,大批西藏僧人到印度求法,大批印度僧人也到阿里、卫、藏传法,将许多梵文经典译成藏文,在翻译过程中,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藏传佛教的历史与印度释迦牟尼教历的历史联接起来,“绕迥”纪年就是把释教的教历和藏历连接起来。

“绕迥”的原意是指释迦牟尼诞辰和圆寂后的纪年方法。印度的教历是从佛诞辰或圆寂时向下推算。但在西藏则无法推算,故这些译师们为了把原来传统藏历纪年纳入释教的教历范畴,从藏历火兔年开始采用“绕迥”纪年。从这一年开始同释教教历相联系,一切纳入释教教历体系中。在藏历中把释迦牟尼诞辰、成佛、涅槃都作为藏历中的佛教节日。

“绕迥”(藏历火兔年)纪年,同前面所述的“木鼠”年纪年,有什么区别呢?从纪年的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阴阳历结合的纪年法,与唐初传入吐蕃的《德麟历》相似。而实质上有很大区别。“木鼠”年的60千支周纪年,是原吐蕃掌管历算的后裔,在分裂时期为了不使纪时历法中断,将藏历纪年同中原地方的纪年继续联系起来而实行的。而“绕迥”纪年是把藏历同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历连接起来而实行的。

据黄明信先生《藏历漫谈》载:所谓“绕迥”并不见于印度的《时287轮经》,而来源于《吠陀书》,其中有60年周期的每一年的名称。第一年为“胜生年”,第60年为“终尽年”。至于印度的“绕迥”纪年法究竟是印度土生土长的,还是接受中国60甲子纪年法再给它取的名称,则有待研究。但这里有一点是无疑的,中原地方的60千支纪年,远在夏、商时期就开始了,且有甲骨文为证明,而那时佛教还未产生。唐代的60千支纪年法传入吐蕃两百多年后,西藏才开始了“绕迥”纪年。

关于印度“时轮历”传入西藏的问题,据黄明信先生《藏历漫谈》记载:“西藏从阳火兔年(1027年)实行‘绕迥’纪年后,印度佛教密宗经典中的《时轮历精要》才开始译成藏文传入西藏。其主要内容有:天体论,时间与天球,弧度的计量单位,五大行星的推算,日、月食的推算,重日与缺日的安排,置润等。这本书开始传入时,藏族的学者们因该书与以前从印度译出的经论有相当不同,而有过不小的争论。后来经过噶玛让琼多吉在1332年写了《算书综论》,布敦大师了《智者生幔》以及宗喀巴大师等权威学者的肯定,到公元14世纪,才得到广泛承认”。被视为编制藏历的重要典籍,到公元17世纪,北京藏文《大藏经》刻版时被收入。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这了,麻烦给小编点个大大的赞呗!!您的关注和点赞,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嗯~,360度各种姿势来求赞求关注!! (^o^)/动动您发财滴小手,举手之劳└(^o^)┘感谢各位看官们!! 祝各位看官们生意发发发,学业事业成成成,身体康康康!!! 感谢大家的支持!!小编在这里感谢各位看官们了! (^o^)/ 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欢迎各位看官们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评论(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