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避免轻诺寡信严戒好言善辩

发布时间:2024-12-13 18:05:44作者:修行
避免轻诺寡信严戒好言善辩

一个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人生的真理,是行事的准则。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是自己的园丁,人生要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培养善因善缘。有关「善因善缘」,有四点意见:

感想:相信因果就会不再造作;相信因果就会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相信因果就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转化不良习性,改变自我。

第一、避免轻诺寡信:「人无信不立」,做人信用第一,所谓「一诺千金」,别人有求于你,你能做到的当然要答应,做不到的,则要说明原委,千万不能轻易承诺之后却不当一回事。你不守信用,一次、两次,等别人对你失望,甚至对你怀恨,从此不再和你来往,那时再想挽救便嫌迟了。所以一个人要守信,约会要守时守信,对别人的承诺更要信守不移。信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条件,千万轻忽不得。
感想:人要“靠谱儿”,做人如果能够稳稳当当自己会受益,和你一起工作生活的人也会受益。爱面子不是不可以,但是面子不能当饭吃,过度的讲求面子而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就会好心办了坏事,当然这样不是说能坏成什么样儿,而是会经常事与愿违。能客观冷静地看待很多和自己相关的人与事情,自己在言行中就会把握尺度,尽力办成事情,尽量不让事情复杂化。
第二、严戒好言善辩:「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受人诽谤尚且不必急于辩解,何况平日无事,更无须与人争辩。但是有的人偏偏好逞口舌,喜欢辩论,只要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只要一讲话,就口沫横飞。但是好言善辩的人,往往令人退避三舍。因为善于狡辩,乍听之下好像有理,但是经常狡辩,常常言过其实,自然别人心里有数,也就对你敬而远之了。所以,如果你不想做一个不受人欢迎的人,就应该严戒好言善辩。
感想: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会包含他人的不理解,甚至诽谤。如果给自己造成这样的结果,当时就立刻与这位当事人对峙,结果不一定就好。对方能这样不尊重事实,肯定情绪在极度不稳定中,你的道理抵不过他的怨恨,这时即使闹起来,也是各执一词,谁也不听对方的解释……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做到沉默不易,但是沉默不是懦弱,而是知道这时候急于处理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如果自己没错,让时间来证明,如果自己有错,及时改错比争论更有必要。等一切都冷静之后,再看是否需要在对方已经完全冷静之后,找一个对方情绪稳定的时机,提及一下那个曾经误会的问题,也许这样能够让对方有空间去吸收你的话语,再冷静地看待一下过去那件事情。

当然,一切在于自己的处理方式,不一定有固定模式,最主要的还是客观与冷静。
第三、待人宽大厚道:胸襟宽大,待人厚道,条条都是大路;心量狭小,对人刻薄,处处都是荆棘。做人宽大厚道,宽则得人,厚可载物;做人尖酸无情、得理不饶人,容易树敌。所以宽恕别人,其实就是释放自己。所谓「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一个宽大厚道的人,在道业上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间能够广结善缘,在事业上更能得道多助,所以厚道才能成事。 感想:心胸宽大的确需要修为,天生如此的人不多,但是天性中那种狭小的心胸,给我们带来的的确是烦恼不断。所以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生活在烦恼中,其实那些事情,如果放在我们的朋友身上或者邻居身上,我们可能会特别巧妙地劝解他人,能特别客观地分析问题,只是这件事情到了自己身上,内心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儿,原因是内心的容量不够。如何打开心中的容量呢?佛法中有一个办法,就是磕头拜忏或者诵经、打坐。其他宗教中也有忏悔这门功课。这种修为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尤其是把它变成自己每日必做的内容之后,受益的是自己。我们经常看到人家的长寿、开朗、博大……非常羡慕,但是听到人家的所作所为,总是先去评价这个方式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总是忘记人家坚持多少年给自己带来多大益处。内心中的怕麻烦等抵触情绪,本身就堵死了让自己也像他人那样修为的道路。当然路有千万条,谁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最主要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一点谁做到了,谁就最有发言权,谁就最受益。受益是做出来哦,可不是分析出来哦?

第四、重视基本礼仪:人和人之间,不要以为「熟不拘礼」,其实所谓礼者,就是要合乎道理,合于伦理。《三字经》说:「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在家庭中,夫妻有夫妻之道,父母子女有父母子女之礼,君臣之义更不可废。乃至平日里,邻里之间、朋友之间、长官部下之间,彼此见面了,一句「你好」、「你早」,甚至点个头、问个讯、合个掌,都是做人应有的基本礼仪,都能给人一个心意上的尊重,都是人际之间不可少的交流。
感想:经过修行,水滴发现每个人都有多重性格,骄傲和自卑并存。当我们对于基础的礼仪不愿意做时,当我们认为太多修行的内容无法完成时,我们本身并没有真正踏上改变自己的道路。水滴现在的问题并不少,只是和自己相比有了一些改变,最主要的方式来源于拜忏和磕头。他能消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我慢(骄傲),让自己在遇事时能先不被情绪左右(比如感觉伤自尊啦/比如认为这个人就是针对自己啦/比如没有原因就无法控制的发火啦……)还是那句话,当我们没有坚持修行时,太多的分析只是你不为成功找方法的借口。我们在社会上也经常听说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但是修行中为什么就不能也按照这些世间的好方法来运用呢?从小就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用了十几年,每天八个小时以上去学校学习,毕业后也就是从初级开始,在单位担任一份职务而已,如果不行,我们还有再次去充电。而信佛之后,我们这辈子每天用了几小时学习佛法?我们的耕耘达到了上班前自己对于学业的付出程度吗?如果天差地别,我们就不要怀疑佛法不管用,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小学毕业,哪里会用呢?等我们小学、初中毕业了(学佛的初期阶段),把他学习当成自己的生活了,可能自己就不会有什么怀疑了。对人自然也知道恭敬了。
爱惜自己的福报,就是珍惜自己的现在;广结人间的善缘,就是丰富自己的未来。当一个人遭遇逆境、挫折时,只要肯要改变自己的因,并且广结人际之间的善缘,就有美好的未来。 水滴可能解释的有偏颇,但是目的只有一个:什么事情再好,如果你不去做、不去坚持一个好的习惯,一切还是没有变化。生活中那些长寿的老人也是一辈子坚持一种好的习惯,有一颗包容他人的心胸,再加上遗传基因的影响,才能促成长寿的现实。修行亦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