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黄柏霖:李士谦积德行善,自利利他,子孙发达

发布时间:2023-10-24 10:47:18作者:修行
黄柏霖:李士谦积德行善,自利利他,子孙发达

我这里就讲一个故事,跟这一段有关的故事。刚才有提到说,有钱的人,「有财者出人力之有余,补天行之不足」。我来举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我觉得,他这一个菩萨叫李士谦,是隋朝人,虽然他年代在隋朝,在唐朝的前面,但是这个李士谦的精神,他真有这个人,他的这个菩萨道的行迹,菩萨行值得我们学习。他本身是一个佛教居士,他的个性非常地孝顺。他幼年的时候,他父亲就死掉了,他母亲逝世以后,他照古礼,他服丧三年。现在这个时代进步,现在都没有这种古礼跟孝道,说还要服丧三年。他服丧三年以后,最后他把他家的房子捐出来做佛寺,叫「舍宅为寺」。

这个舍宅为寺,功德很大,福报很大。我也有碰到这种莲友跟菩萨,他们真的把房子捐出来,提供给人家共修,或是捐给师父,捐给三宝,来做为佛寺等等。我也一直很赞叹,很欢喜有这样的一个大心量,叫「舍宅为寺」。

立志不为官,他不当官,终身不饮酒,他一辈子不喝酒。而且非常难得,他家里有钱,但是不吃肉,行为非常端正,而且口业修得非常好,他口业清净。这个口业不好修,所以身口意三业,身三、口四、意三。这个口有四个,恶口、两舌、妄语、绮语。所以佛陀为什么他可以「出广长舌相」?我们在《弥陀经》里面讲,「出广长舌相」。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呢?因为我们会造口业,我们不是恶口,就是妄语,不然就是绮语。

所以人家佛陀他说法,他是真语者、如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佛陀他累世不造口业,他口德修得非常好,所以身三、口四、意三,这个口业非常容易犯,口业不好修,所以举手动口就开始造业了。现在加一个手机,微信,中国大陆叫微信,韩国、日本叫Line,对不对?发简讯,简讯都会骂人,简讯都会造业。

人家这个李士谦他口清净,而且嘴巴不说杀生之言。这个我们要学,他不是只有吃素不吃肉,他没有杀生,他连杀生两个字都不说,不言杀生之言,慈悲到极处。继承巨大的家产,家庭富裕,但是生活俭朴,他穿旧布杉,吃粗茶淡饭。他终日就怎么样?跟这里一样,终日以救济无衣无食的穷人为急务。这个人不简单,继承那么大的福报不享受,不挥霍,也不当官,也不吃肉,却是每天以救济无衣无食的穷人为急务。我跟你讲他是菩萨,他不求名不求利,他要求名他就去当官了,他不当官。

邻里中如果有人没有办法殓葬,就是埋葬的,他就给他们棺木。有兄弟在争财产的,一个分得比较多,一个分得比较少,他就拿钱给那个分得比较少的,好,两兄弟不要吵。结果两兄弟,分得比较少那个弟弟很感动,那个大哥也感动,因为他弟弟分得比较少,他就把钱给那个分得比较少的,给他,好,两个一样平等,平均。

所以我们前一集有讲过,如何承事供养众生,即是承事供养如来,如何让众生欢喜,就是让如来欢喜,他这个就是让如来欢喜。我去送钱给基隆脊髓损伤协会,他们现在有展欢颜了,病人展欢颜了,欢颜就是欢笑的面孔。我也不过是学佛陀说,众生欢喜,如来就欢喜。

各位,这个就跟性德有关了,修行就在这个地方上用功,经典,读诵经典,听经闻法,那个都是老和尚讲的,执着放不下来的,习气毛病重,只好听经,如果你不听经,你不懂怎么做。老和尚说,真干的,你就不用听了,你真干开悟了,老和尚说,不用听啦,因为都已经真干,真干就已经落实啦。所以经,听经,很多人弄错了,经是指月标,告诉你月亮在哪里?指啊,这个手指头指,指月标。有很多人就说,我们现在去助念好不好?我们去帮助人好不好?不行,我现在要看经,我要读经,你不要叫我,不要找我,就是这样,死抱着经本到八十岁,他还是这个样子。你如果念到功夫成片,那也就罢了,他问题是有时候会愈修愈执着。所以有人去问老法师说,师父,我《无量寿经》诵三千遍了,甚至有读三千遍了,师父,为什么我烦恼还这么多呢?师父说,你怎么读的啊?你会不会打妄想?他说会啊,那当然啦,师父说那当然啦,你不能转变业力,你读三千遍要转变业力。

所以《地藏经》里面讲,转经、转经、转经,转经就是转心。所以这两个兄弟因为分财产不均而争讼,他就拿钱补足那个不足的一方,以致感动了兄弟惭愧而互相推让,所以你看这个惭愧就是什么?我们以前讲过,叫做惭愧财,每一个人都有,但是你看这两个兄弟,如果他没有看到这个善行,没有看到这个菩萨行,他会惭愧吗?他当然不会惭愧,为什么?因为他无明习气障住了。惭愧是什么?惭愧是他的性德,那是什么把他障住?我要分多一点,那个贪爱心、贪欲心,被那个无明习气盖住,把那个性德盖住了,那个无明习气把那个性德盖住了。所以这两个兄弟后来怎么样?也成为善人,证明老法师讲的,人是可以教得好的。老和尚说,善人也是教出来的,恶人也是教出来的。

有一天他就看见稻田里面,有人在偷那个稻谷,就是偷那个稻谷。那位李士谦他看到有人在稻田里面偷稻谷,他不但不喊抓贼,反而不声不响的走开,这个很难得,这种心量真的是已经不分别、不执着,甚至没有妄想,他这等于不起心、不动念了,他也不起瞋心了。我们为什么会说你偷我的稻谷,我们那个我就跑出来了,对不对?你偷我的东西,我就跑出来了。他无我,那个李士谦几乎已经是无我了,他明明看到人家偷稻谷他避开,这种心叫大慈悲心,相应菩提心,以众生做悲体,他不声不响的避开,人家觉得很奇怪,你猜李士谦怎么讲?他说,俗话有说,树要树皮,人要脸皮。听清楚,我们以前都不懂这个道理,我们都去损人家、骂人家,让人家下不了台阶。有时候我们讲说得理不饶人,讲话就尖酸刻薄,他就是什么?俗话说,树要树皮,人要脸皮,大家都要一个面子嘛。

佛法里面讲,《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的,第一个,礼敬诸佛,这个就是真的做到礼敬诸佛。他说,谁愿意自愿去做贼呢?都是因为天灾人祸,当然这句话稍微修改一下,以前是天灾人祸,现在人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现在人是贪恋物欲的享受,去做贼,有些是习性。谁愿意做贼呢?他是因为天灾人祸,迫得没有办法,他说应该宽恕他们。后来李士谦先生的仁慈也感动了这个盗贼,后来革面洗心,也跟前面那两个兄弟一样。

所以慈悲的力量、真诚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是真的可以怎么样?调伏刚强众生,我们说众生难调难伏,菩萨真有办法调伏刚强众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像地藏菩萨一样,对不对?所以这个盗贼后来也革面洗心,从此不再做盗贼。如果每一个人都是李士谦的话,那这个世间就不需要警察了,也不需要法院了,对不对?问题是要有人真干,人家李士谦是真干,老法师说,全世界只要有八千个善人,就可以救这个全世界。

所以我看到李士谦这样的一个行为、这样的善行,我就想到《弟子规》里面的一段话,一段经文,他也做到《弟子规》的境界。所以老法师说,《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是三个根,没有错,《弟子规》做好了,你才有办法修净业三福,乃至于成就佛道,成就菩萨道。

我看《弟子规》里面怎么讲?「人有私,切莫说」,他是偷盗贼,「切莫说」,他避开了;「道人善,即是善」,他都赞叹人家;「人知之,愈思勉」,如果他知道你赞叹他,他更加的惭愧,更加的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最关键是后面那句话,「善相劝,德皆建」,不管是这个盗贼,不管是前面那两个兄弟,要争产的那两个兄弟,他们的性德都被他开发出来了。

有一年的岁荒,很多乡人没有办法生活,李先生拿出他家中的存谷,就是储存的稻谷,有数千石,统统借给行将断炊的穷人,借给他们,是借的,用借的,但是你们第二年有收成,再还给我。到第二年的时候还是歉收,以致于上一年所借的谷,没有办法偿还。李先生不向他们催讨,甚至请他们吃饭,然后在他们面前把借稻榖的债券全部烧掉。这跟窦禹钧一样,也是这样把债券欠的钱烧掉。并且说我家中的存谷本来就是要预备,准备救济人家患难之用,不是要囤积图利,不是要拿来卖,你们现在的债务都已经了结了,所以希望你们不要放在心上。

这个真的是了得,这是阴德啊,这大阴德啊,我们要学习这个精神,老法师说的,人家欠你的,不用要回来,你欠人家的,你就要还。这个李士谦居士是真的做到这个境界,他也没有欠他们,不用还了。过了几年又遇到大飢荒,李先生又出大量的家产办理施粥,救活的飢民不下一万人,第二年的春天再借粮种,给农民播种。

有人对李先生说了,他说李先生,你救活这么多人,你的阴德实在太大啦。你猜他怎么说,他讲得很好,他这个就是我刚才一开始赞叹他的,他是离相布施,他是无相布施,他无我了。无我的无相布施,跟实相是相应,跟性德是相应。他说阴德的意义好比耳鸣一样,耳鸣就是我们坐飞机,飞到很高很高,飞机要下降的时候,降下来的时候你都会耳鸣,那种感觉,你都有这个经验。阴德就像耳鸣一样,只能自己知道,别人是听不到的。现在我所做的事,已经给你们知道,哪里谈得上是阴德呢?这句话讲得非常好,阴德天报之。所以我们台湾人做善事说,跟我写无名氏,无名氏也是执着,无名氏。

后来李先生子孙非常发达,人家都认为那是积德的果报。可是当时有人就不信佛教的因果轮回道理,李先生就跟他回答了,他说,孔子赞《易》,《易经》,文中说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他说儒家的书里面也有这样的因果道理。至于轮回的事情,历史的记载里面,比如说大禹的爸爸鲧变成黄熊,彭生变为猪,这个典故在哪里呢?各位如果看《安士全书》里面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前头那边就有提到这个事情,讲到轮回的事情,彭生变为猪、宣武变为乌龟、邓哀变为牛等。他说这不是轮回的证明吗?那个人就反驳了,他说那人的后身堕落成畜生,那松柏的后身,树木变什么呢?那不是变成另外一种树吗?他用这样去质疑李先生的看法,李先生讲得很好,他说轮回的升沉,轮回上升三善道、堕落三恶道,这叫轮回的升沉,是由心而作的。松柏它是植物,是没有心的,怎么可以跟人跟动物混为一谈呢?

又有人去请教他说,儒教、道教跟佛教,三种有什么差别呢?他讲得很有意思,李先生说,佛教好比太阳,这个比喻得非常好,道教好比月亮,儒教好比天空中的星星,那个人心悦诚服。李先生后来六十六岁去世,地方上的人听了这个恶耗痛哭流涕,说了,为什么不是我死掉?而是让李大善人去死呢?当时送葬的人有数万人。李先生一生深明佛理,在家孝亲,在社会力行善事,把大部分的家产全部布施给穷人,毫无求名邀功之心,像这样的行六度万行第一,布施已经到达波罗蜜。

我们说六度波罗蜜,什么叫波罗蜜?「波罗蜜」就是登彼岸。我们会有分别、执着,我们会有能布施的我、所布施的对方、跟所布施的物品,这个叫做此岸跟彼岸。你有执着就有此岸,那就有彼岸了,「波罗蜜」是登彼岸,登彼岸是什么意思?解脱了,就我们讲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香,解脱就是你没有执着、你没有分别。所以他已经到达布施波罗蜜,已经到达三轮体空的地步,其程度已达菩萨境界。他又善于引用因果轮回报应的事实,破除世间人断见跟常见这种邪见,「断见」就是人死了什么都没有,「常见」就是人死了永远当人,足以警醒千古的痴迷众生。难怪他去世的时候,大家同悲,真是生荣死哀。

我特别看到这一段,我就特别举这个李士谦菩萨他的善行来跟各位共勉,我们希望向李士谦菩萨学习。虽然它是一个古代的故事,你现在学他,一样的功德不可思议,你学他,一样可以成就佛道,真理它是不变的,它是超越时空的,它没有时间跟空间。般若这种东西,它没有时间跟空间,它是超越时空的,我们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有些人说,那是过去的故事,我要听现在的故事,真理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在研讨,不就佛陀两千五百年前的灵山一会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吗?对不对?道理是一样的。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零二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