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印度的舍卫城中有一良家子。一日,他耕作回来,顺便经过精舍,从一个上座比丘碗中分享到了清净的美味食物,他心里想:“我们日夜用手劳动,做了许多工,却从没有吃到这样好的东西,我还是出家为僧吧!”
于是,他出家了。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还没得到开悟,因此,颇为烦恼所苦,又还俗去了。但还俗后,因生计困难,又回来出家,学习经论。这样,六次离开精舍,又六次出家。到第七次出家时,已通晓七部论典,读过许多比丘法,增添智慧,得阿罗汉位。同他为道友的比丘们便讥笑他道:
“法友啊!现在你的心,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烦恼呢?”
“啊,我以后再也不过在家的生活了。”他说:“法友啊!长老质多罗象,具有到达阿罗汉位的能力,也曾经六度还俗在家生活,真是苦恼得很。”
这时佛陀走来问道:
“比丘们啊,你们聚集在这里,谈论些什么呢?”
他们就把经过禀告佛陀。佛陀听后,说道:
“比丘们啊!凡夫的心易动难制。因为他们对于事物有执著心,有迷恋心,得不到时要追求,追求到了怕失掉,思想没有停止的时候,烦恼也由此而生,所以必须制御自心。一旦心可制御,便生幸福与悦乐。现在我把过去的一段事说给大家听:
从前,在波罗奈城的地方有一个叫锄头贤人的人。他用锄头耕作土地,种植青菜、瓜果等物,出卖与人,借以糊口。他除了这柄锄头,再没有其他财产。一日,他想:
‘有家毫无用处,还是舍弃家庭去出家吧!’想罢,将锄头藏起,弃家去作出家人了。可他老是惦念那柄钝锄头,不能抑制贪恋的心。后来甚至因那柄钝锄头,停止了出家的生活。如是二次三次以至六次,藏起了锄头出家,也为了锄头还俗。
在第七次的时候,他想道:
‘我为这柄钝锄头,几次还了俗,现在将它抛在大江里出家去吧。’于是,跑到江边,他又想:‘要是看见这锄头沉落的地方,一定又会起回来捞它的心念。’便抓起锄柄,使出巨象般的大力,在头上挥了三圈,闭紧眼睛,向江心抛去,同时,发出狮子般的吼声,大叫三遍道:‘我得胜了,我得胜了。’
恰巧,波罗奈王平定边界的叛乱回来,在江水里洗了头发,全身戎装,骑着大象经过那里,忽然听到他的叫声,便说道:
‘这个人大叫‘我得胜了’,究竟他战胜了谁呢?叫他过来!’
于是,王的卫士就把他叫了过去。王问道:
‘喂!青年,现在我是战胜者,我正得了胜回来。但你也说你得胜了,到底你战胜了谁呢?’
‘大王啊!纵使你得了一千个胜仗,一万个胜仗,要是战不胜烦恼,还不能算真正的胜利;而我却抑制了心中的贪念,战胜了烦恼。’
说罢,他注视大江,入‘水遍处定’,得大自在力,腾身空际,向国王说了种种法。
国王闻法,顿离妄见,绝灭烦恼,遂倾心于出家生活,同时也绝灭了对王权的烦恼。国王问道:
‘现在你将到哪里去?’
‘大王啊!我想到雪山去过出家生活。’
‘那么,我也出家吧!’
这时候,在那里的军人、婆罗门长者和一切庶民,凡是在那里的人,都跟国王一起去出家了,一个也不留。
波罗奈城的居民互相商谈道:
‘我们的国王听了锄头贤人的说法,带领军队同去出家了。我们留在这里还做什么呢?’
周围一百一十二由旬的波罗奈居民都出家了,那队伍长到十二由旬。国王就率领了许多人向雪山进行。
那时,帝释天知道之后,便在雪山平正地区,造了许多房屋,供他们居住,还有许多出家资具。国王自己先做了僧人,然后逐一剃度众徒,分拨房屋,把三十由旬的房屋住得满满的。
锄头贤人完成了果位,对徒众教授修行的要点。那时,凡得定的,都上升到梵天界;凡信奉的,亦得至梵天界。
佛陀说了这段事情以后,又再说道:
“比丘们啊!由此可知,心这个东西,一旦对事物而生执著,就很难舍弃。执著不除,烦恼也就很难解脱。烦恼实能使贤人失去智慧。要知道,当时的王就是阿难,徒众是佛弟子,锄头贤人就是我。”
佛陀说后,有很多人即得到阿罗汉果。
【学文解读】
这是讲佛的本生故事。佛那世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因为到出家师父那儿,吃的饭很好吃,很有味道,于是就想出家了。就为了这个吃,但是他出了家以后呢,还烦恼,并不是说就穿上出家衣服、剃了须发,就没问题了,没有证悟以前还是有烦恼的。因为他没有证悟,还有烦恼,又还俗回去了,来回弄了六次,但是因为生活困难,想着那儿饭好吃,他又去了,离开一次又回去一次,到第七次证了阿罗汉果了。
这和我们也类似,我们学习佛法以后回家做功课,可能做一做也不爱做了。因为什么呢?就像刚才我们说的,没有突破业障,没有得到好处,觉不出佛的光明,慢慢就不爱学了,不爱做了,很痛苦,很费劲,每天做功课是很痛苦的事情,得不到好处就不爱学了。
修行是个难事,这个故事讲反复七次出家,也算是个表法的说法吧,为什么?因为七代表生命的一个基本阶段。所以到寺庙打七为什么打七天呢?就是把生命的一个基本的阶段要经历过。就好像吃馒头,吃七个饱了,前面六个馒头都得吃,不吃最后还是饱不了,都得经历。
我们在家修行有懈怠,很正常,不要紧,继续坚持就好。一个同修说,她老公反对她学佛,只要她老公不在家,她就把佛像贴出来了,跪念《地藏经》、拜忏,她老公一回来赶快收起来,上午念地藏菩萨、下午念阿弥陀佛,这样挺好的。如果我们实在忙,家庭忙,事业忙,实在没时间怎么办呢?我们就半天念地藏菩萨、半天念阿弥陀佛也可以,数量就是尽量多念,只要有空赶快念。佛就好像蓄电池,断了以后,再想接上这个茬儿就难了,恐怕还得把这个业障拨开,把佛光弄进来,不容易,非常困难。所以无论如何,实在忙得不行了,我们念几声地藏王菩萨、念几声阿弥陀佛也得念,无论如何保持下去,再想集中起来再修行也相对容易。无论如何不能断,断了以后再想接通,又得费很大的劲儿,这是个坚持过程。
这个人他出家七次,每一次在做什么事情呢?做化学反应。因为好吃出家了,当时佛在,那里肯定有很多成道、证道的阿罗汉,有很多的圣贤,但是他没有成就,他就烦恼痛苦,这七次出家其实是什么呢?是在化学反应,在变化。每一次出家他一定不同了。所以我们修行也是这样,我们每天修,还觉得退步了,还难受,可能还烦躁,觉得不对,其实是没有问题,都是在进步。中间有烦恼是正确的,没错的,因为还没有得到清净,当然咱们现在离成就有点儿远,离清净还远一些,这都是正常的,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我们现在就不说证阿罗汉果了,咱们就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坚持一定能去。
即使在那个时代,已经修行证阿罗汉果了,还有同修讽刺他,佛在的时候都有人干这事儿,这跟佛有关系吗?跟佛就没关系。佛在的时候,就像善星比丘,作为他的侍者做了二十年,怎么样呢?还深深地堕入地狱,这跟佛有关系吗?难道说佛没教化他吗?佛四十九年说了八万四千法门,该说的都说过了,责任不在佛那儿,是在善星比丘那儿。佛在的时候,也有提婆达多要害佛、反对佛,难道说这个责任是在佛那儿吗?不是佛那儿。就像天上有太阳,大家已经习惯于有太阳了,到了夏天,如果我们中午出门了,让太阳晒得头晕眼花的,我们是怨谁呢?是怨太阳吗?还是怨自己呢?
可能很多人怨太阳,这就完全错了。对于太阳来说,它放出光明来已经完成了它的职责了,完成了它的任务了,剩下的是我们自己的事儿。没有太阳,我们活不了,植物也活不了,大地都是黑暗的,有了太阳以后我们才能活。对于太阳的热,我们自己要想办法,中午尽量躲开,别出去,要出去打把伞,实在热的不行了,想办法去游泳去、避暑去,觉得热,种树去,有树荫,那是我们自己的事,跟太阳没关系。报纸说抓了一批黑社会的,在审判呢。这些搞黑社会的人过去可能都上过学,父母都教育过他做好人,现在他受审判,可能还要受到刑罚,难道说责任在父母那儿,还是学校老师那儿吗?我想父母、老师绝不会教育他当黑社会老大去,不会。那是自己的事,现在受法律的审判也是自己的事,和老师、家长没有关系。包括其他一切,水我们怎么对待,空气怎么对待,一切都是这样,教育也是这样的。佛教育了四十九年,说了一切的法,能不能成,都在我们自己,跟佛没关系了。佛已经尽到责任了,剩下的是我们自己的事儿。我们不能再怨佛了,我们没成佛,没有成功,是我们自己的事儿了。我们不努力,明明知道佛法讲的是什么,我们偏偏不听,偏偏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这跟佛毫无关系。所以学佛在自己,有了问题先找自己,不要找别人,一切靠自己。我们觉得自己一说佛法我们就成佛了,很可笑。
有机会我们学学佛本生故事,看看佛是怎么走过来的,佛有没有怨某个人,说你咋不让我成佛呢?现在我们都喜欢怨别人,不怨自己。我们看即使佛祖在世的时候,依然有出家比丘还嘲笑人,而且嘲笑是什么呢?得了阿罗汉果位的人,还嘲笑他。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这就是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特质,过去佛在的时候有这样,现在有没有?多的是。
佛讲了个很根本的道理,对事物执著了,只能是烦恼,只有心调御住了,才能得到幸福,一句话就把根本说清楚了。所以我们现在从这些故事里边学这些道理,对物质、物欲,对生活的追求等等,要放得淡一点,不要想得太多。想的太多,得到的就是苦恼、烦恼。对心要找一找,对自己的心进行一点收缩,管一管,约束约束,只要把心能约束一点,我们就快乐一点。一切通通在心而不在于物质,不要在物质上面打转转、琢磨。琢磨是错的,完全把方向搞拧了。“锄头贤人”这个故事,他出家了,就想着那个锄头,藏哪了,就放不下了,咱们有没有?咱们也有啊。咱都有想法,都放不下,多了去了。心里有放不下的东西呀,就会惦记,放不下来就是什么呢?就是痛苦。
这个锄头贤人,要把这个锄头,想办法给它弄一边,记不住的一个地儿去,这样的话他就放下来了。这是啥办法呢?这也是个自欺欺人的办法,骗自己的。我们也要学会骗自己,喜欢什么,我们弄一边,不要老想它,处理掉,要骗自己。一旦把心里边执著的这个东西、这个锄头扔掉了,再找不着了,那么他说什么呢?就叫“得胜了”,“我得胜了”。战胜了烦恼,抑制了贪欲,就得胜了,就这么简单。这个锄头贤人,他也是干了七次,这也是个循环。这七次不是简简单单地,出家、还俗,出家、回来,也不是这么简单,七次中间他的身心里边是化学反应,剧烈的化学反应,苦恼,烦恼。产生了烦恼,把这个烦恼干掉,战胜它,除掉它。七次以后,怎么样呢?心的力量就出来了,烦恼的执著一去,我们心的力量立即就产生,就这么快。他注视大江,就入了“水遍处定”,得了这个定呢,得了大自在力了,就能够腾升在虚空中间了。“水遍处定”是什么?依然是一种力量。得到了这种定,就得到了一种大自在力。
这个锄头贤人他自己的心的力量战胜了烦恼,战胜了贪欲,得到了一个自在的力量。学佛,得到的是力量,不是说多看了几本书,多了解了多少知识。要不就回到自己心的力量那儿去,要不就得到佛的力量去,一定是力量。得不到力量,怎么可能就像这个贤人一样入了“水遍处定”,得大自在力呢?就自在不了,解脱不了,就得烦恼。所以说真理是最强大的力量,这个影响力是最强大的。战胜了自己心里的贪欲,心里对物质的贪著慢慢放下,割舍,放得淡一点,一点一点做,最后完全放弃、割舍掉了,就得到了心的力量,得到了自己心的保障,实际上根本一切都得到了。我们学习佛法,学这个故事,绝不是说佛威胁,这是咱自己的事。割舍不割舍物质的追求是自己的事,佛也管不了。佛天天跟着我们屁股后面说,吃饭少吃两口吧,买东西说少买点儿得了,会不会这样呢?不会,绝不会的,这是咱们自己的事,佛给我们做了表率,剩下是自己的事儿。不能啥都依靠佛来劝我们,那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了,那是完全错误的。把这个责任推到佛头上,自己永远不可能成就。
这个国王,他一听就明白了。他过去没听到佛法,不知道“战胜烦恼才是根本的战胜”这个真理,他听到了以后,他立即就明白了,为什么明白了呢?因为他打仗也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古代战争是这样,现代战争也是这样,战争是要死人的,是要决策的,有可能是被人家杀掉的,是有恐惧的。真正的战争胜利得到的不一定是喜悦,有可能是心里边的负担、心里边的恐惧、心里边的不安。他这时候心里面可能有很多战争引起的不安,听到了战胜烦恼,他立即就明白了,所以立即放下国王的位置,立即出家,要得到什么呢?要得到心里的安定。这是佛法的力量,这是真理的力量。
国王出家以后,他的人民也跟着出家。这里边还讲了很有趣的事情,一旦有人修道追求真理了,帝释天就开始忙活了。真正去学习真理、实践真理,整个宇宙的力量都会去支持的,都会帮忙的。
这个锄头贤人就是过去的佛祖,佛祖过去是那样的,国王是阿难,那些人民都是现在的佛弟子。可见佛祖在过去世,为了求道、战胜烦恼,做了很多次这些努力。佛祖是这样,我们也得向佛祖学习,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解脱不解脱烦恼是我们自己的事儿,不解脱,我们依然在这个六道中轮回,依然会受苦,跟别人就没关系。要把这个事情作为我们自己一个最迫切需要来看待,不要把它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或者说只是可有可无消遣的对象,那就错了。这辈子不修行,将来我们有可能因为过去的业力,走半路上,碰到一个什么事故就完了,就不知到哪儿去了;无论如何要有把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儿去享福去!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