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歌简历
风歌---原名:李伟锋,1978年生于广东海丰,曾就读广东省博罗师范学校美术班,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擅长书法,绘画,雕塑,哲学研究。师从胡博,段起来,郑瑾,梁明诚,黄河,韦振中等高校名家,是反抗现代“美术教育”分子,认为现代美术育教就是“反艺术”。擅长中国传统书法“草”“隶”“行”“楷”。主张中国艺术民族化和艺术家“顿悟”体验。复兴中华文化艺术。
2004年雕塑作品《城市森林》入选全国美展。
2005年与黄河合作福州船政博物馆浮雕创作。
2006年参与梁明诚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雕塑创作。
2006年--2007与段起来合作大型佛像创作,深圳东部华侨城《四面观音》。
2011年油画作品《斜阳系列》获浙江省安吉吴昌硕纪念馆美术大展优秀奖。
2014年创作广西桂林城市雕塑《唐门三进士》《矿业记忆》,代表作品《大风歌》《爱国者》《城市森林》《唐门三进士》《矿业记忆》《海之音》等。
《应物象形趣境心生》
风歌油画作品
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虽有类似的面貌,其本质上天差地别,在西方风景画独步成科,产生乡村画,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意大利又有牧歌式的理想风景画,法国有古代神话人物点景的英雄风景画等。18世纪的英国画家康斯特布尔使风景画取得决定性发展。其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态度,影响到法国印象主义画家。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晚秋、晨雾等前人未描绘过的自然风景。
以柯罗米莱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派,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表现风景,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而中国古代山水画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开始慢慢独立出来,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画家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
布上油面 《欲飞》创作年代2009年
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当中国古代画家在儒道佛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而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西方风景和中国山水画根本的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风景画的“景”和山水画的“境”有着不同的含义。
我个人所好偏向了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欣赏文人们胸中之逸气,并不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随兴所至,表之笔情墨趣,写之墨客心府灵境。也因为具有文心、诗情、画意,表述文人自身的“心象”,但我也不是在贬低西方风景画的艺术价值,只是个人偏好和志趣的选择,我也喜欢柯罗具有恬静悠远和淡淡梦境之感的风景画;也喜欢透纳变幻莫测的水彩风景画;也喜欢印象派画家们光与色的变幻与斑斓:也喜欢马蒂斯们单纯的色调等等。
布上油画 《望合》创作年代2009年
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在六法论提出了绘画理论——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感受,“应物象形”是强调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应物”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在《庄子知北游》:“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史记太史公序》:“与时 迁移,应物变化”,“应物”在这里包涵着人对相应的 客观事物所采取的应答、应和、应付和适应的态度,“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的本意在说,你的心明白:“心不附物,得到解脱了,自然就会四肢强健,思虑通达,耳聪目明,不劳心,应物与时变通。天不得道不高,地不得道不广,日月不得道不行,万物不得道不昌。博学之人不一定有真知,善辩之人不一定有智慧。
”而万物“真相”需要用心去参悟,这是我在绘画中洞察事物基本思路。布上油画 《远空》创作年代2009年
我们常常说“相由心生”,这句话源于佛教《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而“相”是我们看到万物物表面形式,是“无常”变动的,“相”与“性”相对立,而“性”是万物本质。在大乘义章又说“诸法体状,谓之为相,”花是相,草木是相、男女是相、美丑皆为相,所谓“相由心生”。金刚经又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世事所有的景象不过是光影,爱恨情仇都是妄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事实和现象都在转换。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皆万物不变,众生的一切都是“物境心所造”,正所谓你用什么样的心境洞察万物,万物就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布上油画 《盎然》创作年代2009年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上山的路可以很多条,但最后的终极目标和巅峰高度却是一致的,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最终还是作者的创作要表达什么?传达出人与人之间在心灵和情感共性,这才是绘画艺术的本质。“乐山”还是“乐水”本身不在山水,而是人的心,是人的情怀所感受出来的。我们借助画山画水来画自己的心境,画自己的情感,这是古代文人山水画的精髓,它不是一味的再现自然风光,而注重个人的修养见识和对万物的感悟能力,这是绘画艺术的内在语言。因为有感而画的作品,是独特的!我们可有模仿别人的作品,但模仿不了别人的情感,情感滋味是自己的感受。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要遵从自己的感受,“真”和“美”才会统一。
布上油画 《新秋》创作年代2009年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刻意过分的表达,把绘画有趣部分掩盖了,选择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很多人在绘画中,总是想要用最好技法表现在作品了,所以画里只有技法,没有感受,没有情感,一切显的无趣味,“无意间”所留的笔触美感给人一种绘画趣味感受。“和光同尘”绘画要达到“和”之效果很难。
老子的思想今人很难超越。要达到这种境界和认识的高度,启示画者要用心去作,用真诚看世界,真诚与人交往,去掉猜疑,去掉奸诈,去掉虚伪。保持平和心境,才能用心感悟事物的本真。实际上画家对艺术追求和佛学修行是一致的,共同点在于“心”。“禅修心性,参悟心境。”禅是“佛性”的悟道和画理在追求“自然”。是有共性的,画者通过画作体现本真意境。画者的修养见识感悟能力高,画品意境则远。
当艺术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时,进入无相无我,无众生之相,无寿者之相时,艺术境界达方可随心所欲,不受客观物象左右,进入表达自我感受畅游无限空间。在无限空间里随意创作,而不是停留在绘画技法追求。当然这种境界是与个人的经历,感受,偏好以及对“艺术”理解认识层面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实属正常。否则就不正常。不具个性,等于无情感无情趣。
布上油画 《潺湲》创作年代2009年
林散之说艺术不是就事论事的事情,而是探索人生!而我也常常在想,艺术是什么?就我而言艺术什么也不是,它不是体力劳动(不是靠天天勤快而定),也不是脑力劳动(它不像科学需要严谨的论证),它却像“禅”靠顿悟!艺术是什么?随人顿悟吧......
我所画的不是抽象画,不是写意画;也不是什么现代主义立体主义,我没有主义,我所画的是自我的感受,是我还未全面了解的真实感受,这就是我绘画意义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布上油画 《空谷足音》创作年代2010年
假如按照绘画的常理和认知去画画,那只不过所学的“知识”在绘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也是画者在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但学习不等于结果,而是要懂的古人创作之道,心灵情感的沟通。
每个人生的际遇,感悟是都是不尽相同,你的“佛”和他的“道”都在不同层面体现思想感悟,当我们看到其它国家伟大艺术作品不由自主的感叹和崇拜,这都是人对美追求正常的欲望,但不能盲目的追求,艺术不是政治需要统一。
当我们热爱了深情就会默默流淌,冷清孤寂只是外表,爱意像风一样飘拂不定,诚恳和深沉会使你飞扬,绘画只不过是我们发出声音的最后图解,而它需要你感受真挚感受,请不要随便卖弄你的才华,使得你真正淳朴气质不在,因为深沉不是为了卖弄,寒雪里的老树,春色里的花,秋风里的温暖,夏日里的灿烂,都会在使你的心境丰富,请你打开它!请你打开它!
风歌作品欣赏
布上油画 《流水如有意之一》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流水如有意之二》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寒光夜影》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寒曲》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暗香浮动》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大国色》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巉巉》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冰光》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蒂疑红蜡缀初乾》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春寒》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残花残雪尚交光》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恬梦》创作年代2010年
布上油画 《春心莫共花争发》创作年代2010年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