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陈海量:可许则许

发布时间:2024-10-08 10:02:21作者:修行
陈海量:可许则许

可许则许

--------陈海量居士

缘起

无我老居士感到兵连祸接,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老人家悲天愍人的心,不禁油然而生。于是每晚召集家里的人,在佛菩萨前礼拜祈祷;我也参与其间。他的祈祷词:“弟子某某,赤诚的代表上海人民,忏悔无始劫以来所造恶业。至诚恭敬,礼拜称念,大悲观世音菩萨!求菩萨威神,护持我们,使我们业障消除,减轻劫难。望菩萨慈悲摄受我们,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求吧!”

起初我读了他的祈祷词,心里很是疑惑,于是我问老居士:“祈求菩萨为我们消灾免难,应当希望所求的,一定能完成我们的愿望才是,为什么你的祈祷词的结尾说:‘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求罢”?这种祈祷法,恐怕被人家听到了,要怀疑祈祷没有效用罢!”无我老居士对于我的疑问,解释的很是圆满。他说:“凡事不可强求。世间上的事和出世间的事,真理是一样的,‘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求罢’这句话,是我师父刘上师告诉我们的。这里面实在包含着无穷深妙的意义,你可以去仔细研究、研究!”

后来我静静思维,过了几日,果然觉得这句话意义深长圆妙。以后我们向佛菩萨祈祷,除求生极乐世界的发愿文以外,其他如消灾延寿、免难愈疾、求子求财、找寻职业等等,都应该用:“倘若可以允许我们的,就请允许我们的请求罢”这句话,做祈祷的结语。这样的祈祷词才可称作圆满。这里面有“许”、 “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现在把它简要地说明如后:

三义略释

一 许义 、仰求佛菩萨为我们设想、为我们审察!假使我们所求的事情,于我们究竟有益无害的;就请佛菩萨允许我们、护持我们,使事情实现,满我们的愿望。

二 不必许义、倘使我们所求的事情,现在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日后有不可设想的祸患预伏着,而我们凡夫所预料不到;这是要求佛菩萨慈力保护,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以免后来的祸患。

三 可许可不必许义 、善业恶业的报应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身前身后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没有慧眼怎能知道呢?从前恶业做得多的人,不但今生要受苦报,就是来生也不容易了结。现在因为我们皈依三宝,忏悔过去罪业,修行种种善事,就能得佛力的慈悲保佑,使严重的果报变得轻微一些。像净土圣贤录,吴毛遭难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可许的意义 、假使我们的业报中,应该先受到水灾、火灾、盗贼、病苦,以及谋事无成、家口不安等等厄难;我们只希望苦难受得轻一些-----所谓重报轻受,使得我们消除从前的业障;然后因着这不如意的因缘,才能引起更大的福利收获,已达到现在所求的愿望。这是我们所不能预知的,只有求佛菩萨保护我们、曲赐许可我们!这一层意义,比较第一种“许”义,更近一层。

可不必许的意义 、若是我们的前因,本来可以达到我们所愿求的,可是所求的事情,倘若伏有后患;这样虽然我们祈求您,也请您可怜我们的愚痴,非但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并且要求您,就是在我们夙业分上,本来可以得到的,也要使我们所谋求的不能成就。这较第二“不必许”义,也深一层。

往往有许多事情,暂时虽然得到快乐,而未来已隐伏着大祸。这何异小孩子用舌尖舔刀头蜜,而不知有割舌的危险呢?这是须要父母给予监护的。佛菩萨就是众生的父母,楞严经理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他们怎能忍视他们的孩子,去贪食五欲刀头的蜜呢?所以想祈求世事快乐的人们,必须仰求佛菩萨,为他们保护支持。

我们不可以因暂时的得失而生怨望,以增加自己的罪业;碰着不如意的事情,应当生欢喜心,因为已经消除我们一层业障了。达观人的见解,是深远广大的,我们应该自勉啊!

事实印证

以上我们已经把“许”、 “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的约略说过了。现在我来引证几件事实作为证明。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我们凡夫俗子怎能知道?人事的发生,有的似乎是凶险的,而实在倒是幸福的;有的似乎是可喜可庆的,而实在是可悲可吊的;有的似乎是可悲可吊的,而实在是可喜可庆的。祸福是互相倚伏的,得失没有一定的啊!

我现在将史册的记载,和耳闻目见的事实,写述几则,来说明祸福休咎的微妙。我们明白了因果以后,自然就能达观了。

遭劫未必是祸

净土圣贤录载:吴毛是青阳吴姓的仆人,平时吃斋念佛,同时修行种种善事。当左良玉的兵,渡江的时候,吴氏合家都避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家看守。兵来了,他被击中七抢死了。等到主人回家,吴毛又苏醒过来,对主人说道:“我因为宿世的恶业,应当受七次的猪身;因为今生斋戒念佛,得以七枪散冤。现在佛来接引,往生西方去了!”说完话,就合掌而逝。这事是在清顺治元年。

丧子未必是凶

一 、华严五祖记:唐朝杜顺和尚,有一次到外面去化缘的时候,有一个斎主抱着他的儿子,求和尚给他消灾延寿。和尚对着孩子看了许久,说:“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现在应该给他忏悔。

‘吃完了斎以后,和尚叫斋主把小孩抱到河边。到了那里,他就把小孩抛入水中。这时斋主夫妇不禁捶胸顿足、嚎哭起来。和尚说道:“请不要闹!你们的儿子还在那里呢!”说着,就用手一指,果然,他们就看见他们的儿子,化作六尺丈夫身,立在水波之上,怒目的斥责斋主说:“你前生拿了我的金帛,还杀了我推入水中。若不是菩萨同我解怨,我是决不饶赦你的!”于是夫妇俩默默然信服和尚的神力了。

二 、梁敬叔笔记:姚伯昂先生说:“传说人世间的夫妇儿女,有还账的、有讨账的。我于是想起,从前我有一个妹子,当她五岁的时候,出天花很是危急,呻吟床褥,非常哀苦,一连几日夜,叫嚎不止。我的母亲说:“这样的受痛苦,为什么不早些去呢?”她听见了,大声地反抗说:“你们还欠我八千文钱,尚未还清。等你们还了我,我就去了!”我的父亲就差我去关照她说:“我们一定把这笔钱做你的棺殓费,再加千文烧些锡箔给你。这样你可以快些走了,何必等待着活活受苦呢!”我对她说了以后,她就在这一夜里死了。这样看来,还账讨账的传说,是确有其事的。”

三 、梁敬叔先生说:“常州有个甘学究,是以教小学生为生的。当他的儿子才三岁时候,他的妻子忽然死了。他只得带着他的儿子,到他的教书馆舍里去养育。到四、五岁的时候,就教他识字读书。这个孩子倒很聪敏,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四书五经都读得烂熟,也可以做教书先生了。每年父子教书的收入,凑合起来有四五十金,除去生活费用之外,还可以稍稍积蓄一些,后来甘学究就预备为他儿子娶个媳妇。当他们正要行订婚礼的时候,他的儿子忽然生起大病来,病势很是危急。

在病中,他狂喊着他父亲的名字。甘学究惊慌失措地答应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吗?”他的儿子说:“你前生和我合伙做生意,欠我二百余金。某事除去若干、某事除去若干以后,现在应还我五千三百文。快快还我!还了我,我就去了!”说完了话,就气绝而死了。这真是世俗所谓讨债的了。大凡年幼夭折的儿女,多因讨债而来的,不过像甘学究的儿子般,分明说出来的,是个之中没有一、二个罢了!世间一般做父母的不明因果,反为这种讨债的子女悲伤哭泣,不是很可笑吗?”

四 、纪晓岚笔记:朱元亭有个儿子,生肺病将死的时候,有气无力地自言自语:“现在还欠我十九金。”这时医生正在开药方,预备给他吃一服人参,可是人参还没有煎好,他就死了。后来算算那人参的价值,刚巧是十九金。这是最近的事实。

五 、天台有位袁相钦先生,是我的远亲。他有一次在梦中,看见酒坛子里现出一个人来,指着他说:“三百千!三百千!”他就醒了。这时他的妻子刚巧生个儿子。相钦本来没有儿子的,所以很钟爱他。这个孩子,四岁生病很厉害的时候,在病中,他忽然叫喊着说:“拿算盘来算账!拿算盘来算账!”相钦忽然想起从前的梦,就责骂他说:“讨债鬼!

你到我家里四年,我为你花费的,已经不止三百千了!”他的儿子听了这话就死去了。

印光大师曾经说过﹕“一个人生儿子,大概有四种原因﹕一种是报恩、一种是报怨、一种是还债、一种是讨债。

报恩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恩惠,为着报恩,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服劳奉养,生事死葬,都称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贤孙都是这一类的。

报怨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亏负的地方,为着报怨,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怨恨小的,就忤逆父母;大的,甚至为非作歹,闯下大祸,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着的时候,不能得到儿子的奉养;等到死了,还因为儿子的不争气,带着羞耻到九泉去。这是报怨的一种。

还债是:因为儿子在过去世欠父母的资财,为着偿还,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倘若债欠得多的,父母就可以终身由他奉养;若是欠的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读书才得了些功名而丧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利而身死的。

讨债是:因为父母在过去世欠儿子的资财,为着讨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小的债,不过损失些学费聘金;等到债还清了,父母虽希望他成事立业,而他忽然夭亡,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债,那做父母的损失,可就不止此数,必定要废业荡产、家破人亡才罢!”

这种报恩报怨的因果关系,不独子女是这样,就是夫妻也是这样的。总之,眷属聚会,无非是恩仇报复。假使能互相感化,大家念佛修行,同归极乐净土;那么恩仇眷属化为菩提眷属,就完美到极点了。

病痊未必可喜: 明月笔记:浙江上虞蒲湾地方,有个钟秀峰。当他年纪四十多岁的时候,生个儿子,秀峰很钟爱他。那孩子十岁的时候,生病很危险,秀峰夫妇哭泣着到神祠里去祷告、在夜里蒙着一个神对他说道:“你都儿子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那会就死去呢!”醒来之后,他非常庆慰。后来果然儿子病好了。等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挥霍游荡、忤逆父母,无所不为。钟家便被他破败了,秀峰夫妇终于忧饿而死。这就应验着神梦所说:“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的预示,原来他是来讨债的。

延寿未必可贺:觉有情半月刊:杭州栖霞洞有个智印和尚,能够预先知道未来的事情。有一天,寺里一个短工染疾死了;短工的妻子到山上来,请寺里的长工相帮埋葬。智印和尚知道了,阻止他们不要去埋葬,并且对他们说道:“这个人还有许多苦难没有经过,决不会就这样死了的!”他的妻子回答道:“气早已断了,难道还会活转来吗?”她怀着一肚子的疑团,悻悻而去了。等到第二天早晨,这个短工果然又活转过来了。

得财未必是福:大庄严经论说:又一次,佛和阿难在舍卫国的旷野中行走,看见有一堆金子埋藏着。佛对阿难说:“这是大毒蛇”,阿难对佛说:“这是恶毒蛇”。这时田里有一个农夫在耕种,听见佛和阿难说有毒蛇就去看看。他走到那里一看!原来是一堆黄金;他就拿回家里,从此他就立即变成富翁了。后来被国王知道了,就把他关在监狱里。他从前所得的黄金,到这时已经用完了,但是还不能免去刑罚。他真悔恨极了,不禁叫喊着说:“恶毒蛇阿难!大毒蛇世尊!”

国王听见了,觉得他说的不伦不类i,很是奇怪。于是传讯他:“你怎么说毒蛇?恶毒蛇?”这个农夫对国王说道:“我从前在田里耕种,本来可以安闲度日。有一日,听见佛和阿难说有毒蛇,我去一看!原来是黄金;不禁贪欲心起,拿归家中。今日想来,这黄巾原来是毒蛇啊!”同时他又唱出一首偈子:“诸佛语无二,说为大毒蛇。恶毒蛇势力,我今始证知。于佛世尊所,倍增信敬心;我今临危难,是故称佛语。毒蛇之所螫,止及于一身;财宝毒蛇蟄,尽及家眷属!我谓得大利,而反获苦恼!”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里,上海报上登的一则新闻;有一个姓李的少妇,有一天得到十余万元,喜出望外,她拿了款子雇汽车回家。在中途被强盗拦劫,把她的所有全数抢走了。这个少妇竟因这个死亡。世上的人因着财产遭殃的,耳闻目见,真是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尽。

家难未必不幸 :吕碧城女士说:“我家从前住在安徽六安州。当我十三岁的时候,偶然得到一卷观音白衣咒,说持诵百日,能消灾得福;我就每日焚香虔诵。等到刚满百日之期,忽然遭到了家难;我家的人都被许多族人禁闭在本宅内,长年不得和外界通消息。后来母亲设法,用密函向外祖母家请求援救;结果得到了援助,我们得以到来安县舅父家里寄住。

那是我常常想:为什么持咒百日,求福而反得祸呢?其后有股匪白狼来侵扰安徽,六安被蹂躏的变成废墟。当时我家旧宅里,只有孀嫂和她的女儿翠霞,以及她的女婿汪君居住着。白狼闯到宅中,把汪君杀死了,翠霞也在这时殉难。我的嫂嫂逃到上海,不久也就病死了。现在我才明白:倘若那时我依旧住在六安,一定同遭到匪难的。我们避居到舅父家里,实在是因祸得福哩!”

谋事得成未必可庆:绍兴黄大动君,失业以后,隐居在家里的时候,又一次,去求他的先生给他介绍一个职业。他的先生荐他到某军司令部,充任秘书。他到哪里去办事,还不到一个月,两军开战了,他所属的军队被打败了。黄君幸而在枪林弹雨中逃出了性命,可是对象尽都损失了。他身无分文,沿途借贷,受尽千辛万苦,总算憔悴而返。他的先生见他这样狼狈回来,对他说道:“这是我害你了!“

谋事未成未必可悲 :吴县王玉如君,住在上海的时候,想谋一个轮船司账的职位。因为谋这个位子的人很多,玉如恐怕事情不成,来同我商量;我就劝他念观世音菩萨。玉如就听我的话,早晚持念,可是结果事情还是不成;玉如怀疑菩萨不灵。我对他说:“目光要放得远大些,不应该以一时的得失,就怪菩萨不灵。菩萨是不会辜负你的!“过了俩月,这只船被风浪沉没在大西洋里,船里的人都落水溺死,没有一个幸免。不幸的消息传到上海的时候,玉如跳跃着来向我说道:“这真是菩萨保佑我呢!假使我从前所谋的职位成就的话,我也早就葬身鱼腹了。”

以上种种的事实,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使我们可以灼然无疑于因果的存在了。可是还有为我们凡情所不易了解的,我再来解释一下:一 、业报释疑,二 、感应释疑。

业报释疑

我们在世间上,所碰到的一切灾殃苦患、不如意事,都是从恶业招致得来的;一切福禄寿康吉庆,都是从善业所获得的。今世所享受的,是前世所作的果;而今生所造的,又为来世苦乐的因。所以作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做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识田的感召,像数学上乘除一般,是一定不易的。所以戒杀放生得长寿少病报、廉洁布施得权威福厚报、贞洁得夫妻贤淑报、偷盗得贫穷耗财报。相反的方面也就可类推而知了。

善恶业报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虽然极其错综复杂,可是乘除消长,是决不会错乱的。倘若我们能够改过迁善、诵经念佛,就能使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远离祸患是无须我们祈祷,而自然能够实现的。

不过我们前世所造的业因,千差万别,所以善恶果报不能以一世的行动来下判断。假使行善而仍旧穷困的,那是因为他前世的恶业比较重;正因为这一生行善,已经减去了殃祸,而增加他的请安了;否则,还不止受这样的苦难。可是来生的福泽深厚。因为他们恶的缘故,他所应得的福禄,已经被他自己损耗了;否则,富贵尊荣还不只这般地步。可是来世的祸患沉沦,也已种因于这里头了。

况且世事变幻没有一定,一时的苦乐不足为祸福的定论。所谓:

“作恶必灭!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

因果律是分毫不会错的!

印光大师说:“作恶而得到幸福的,是过去世善因栽培得深;假使不作恶,那幸福必定更大。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赌、挥金如土,而不曾立即受到冻饿,那是因为他的遗产富厚;倘使天天这样浪费,即使他有百万家财,不到几年,也就要家破人亡,不可收拾了。”

“行善而遇到灾殃的,是过去世罪业造得深;假使不行善,所遭的殃就更大。譬如犯重罪的人,在没有行刑之前,立了一些小功;因为功小的缘故,罪业不能完全赦免,可是总能改重为轻。倘能日日立功,因为功积得多而且大的缘故,罪就可以获得完全赦免,重复封侯拜相、世袭爵位、与国同休了。”

今生的善恶影响今生的祸福,这叫做花报。今生的善恶决定来生的苦乐,叫做果报,也叫做业命。今生花报的影响来得轻,今生所受前世已成熟的果报业力比较强;所以只有大善大恶的人,才能转变今生的业命,因为他们的心力比他们的业力还强。一般普通的人就不能超出业命的范围,因为他们的心力敌不过业力的坚强。世人往往略行小散善,就痴心妄想地要获得转移业命的效果,不是很谬妄吗?所以那一班碰着逆境而退失修善心,和希求不能达到目的因而退悔的人们,都是因为他们修醒改过的功夫还未能做到。这种人怎能挽回定业

呢?我们应该自省一下吧!

信奉佛法的人们,倘若求子病愈而子反死了,可不比哀伤退悔。我们怎能知道,也许这个儿子是为讨债来的呢?他日或许被他弄得破家荡产,使父母吃老苦呢/?现在张佛菩萨的慈力,消除宿怨,使他早些离开,正是做父母的大幸事啊!譬如我得罪了人家,他想来报复;幸而得有势力的人,从中为我们调解,使对方的怨恨消释了,不再同我为仇。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因为仇恨的心像是黑闇,遇到佛光一照,黑闇随即消灭。以能得佛力垂护的,任何怨仇没有不能解散的。

世人求子病愈而子反死的,做父母的应该感谢佛菩萨的大恩,努力奋勉修习佛法,并且劝化众生共同信佛才是。倘若反生怨心、悔心、退心,怪佛菩萨无灵,这真是辜负佛恩呢!至于求其他眷属如:父母、夫妻病愈而反死的,都应当这样的看法。因为一家眷属的聚会,无非报恩和复仇而已。

或许有人要问:“儿子生病祈求佛菩萨而反死去,说是仗佛力解怨使他即便离去,固然不错!然而为什么不解怨以后使他勿去,而仍旧做我的儿子呢?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假使他不是来讨债的,那么终究是我的儿子了;不求佛力救助,他也不至于死的,何必要祈祷呢?”

我的回答是:人生所遭遇着的,都是从过去世善恶业力所感召得来的。心力弱、业力强,就被业力所支配。只有学习佛法,心力训练得强的,可以不被业力所束缚:普通一般的人,大多数不能超出业力范围的。你的儿子------因为你和他在过去世所种业因的关系------为着讨债而来,现在仗佛力消除了宿怨;而你还要他不死,仍旧做你的儿子。

这譬如有人到你家里来讨债或报仇,当时有一位有道德威望的人从旁调解;这个人意气平静下来,就此放弃债权。你想,这时这个讨债人,是仍旧在你家里呢?还是回去呢?当然的!他一定就回去了。现在你的儿子为着讨债而来,怨气平释以后,他也当然回去了。理由是一样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假使他不是为讨债而来的,不求佛力,他也不至于死。”这话你只说对半边。人们的疾病,表面上虽然是从风寒虚劳、四大不调而起,实在是他们前生的恶业作为主因的。你儿子的病苦,一方面固然为讨债而使你受累;而另一方面,他也有他自己的恶业存在着,使他不得不受病苦而至夭折。假使他前世的恶因是十分,那么这病就得受十分苦果。譬如拍球,用十分力气向下拍,它反跳的高度也有十分。力的强弱,要看拍的人而有差别;也就如造恶因的时候,心力的猛力程度各有不同。

倘使你儿子有十分的恶因,他一定要自受十分的苦果才能了结;要想减受五分,是不可能的。假使能归信佛法僧三宝,至诚恭敬地忏悔,并且做种种善事,就能得佛菩萨的慈悲保护,可使重报减作轻受。譬如时间法律所规定的一般,杀人的人要处死刑,倘使去自首,,罪就可以减轻。向佛菩萨忏悔的,就和自首一样,病苦怎能不减轻呢?

然而不要误会!佛菩萨并非制裁人们的主宰者。佛说“一切唯心造,”祸福寿夭、恩怨眷属,一切是我们自心所造,自作主宰的。因为归向三宝、至诚忏悔的心,能顺合忏悔者本具的佛性,顺性而起,就和佛菩萨已经证到本具佛性的境界相契合:这是此方的感而得到彼方的应,很自然的结果。

众生心力的光很微弱,不容易消灭黑暗的业力;现在和佛菩萨光明无量的心光接触,就能增强我们心力的光,足以消灭我们黑暗的业力。然而还须看各人归向佛菩萨的心力强弱程度怎样,而决定其减轻苦报的分数。譬如五烛光的电灯泡,必定发五烛光的光明;五十烛光的电灯泡,必定发五十烛光的光明。因为光度强弱不同,黑暗的减退也就随之有异。所谓心光,本来是人人都有的,只因各人被业力所蒙蔽的程度有差别,所以所显现的就各不相同了。

贺国章先生说:“有一位黄桐生君,他的眼睛能看到鬼神,并且能够辨别人的气色。据他说,头上有白光的,这个人必定是佛教徒。尊贵的人有紫色的光,财富的人有红色的光,生病和失意落魄的人,他们头上的光是灰色的。普通的人是蔚蓝色的。头上的光现出黑气的,这个人定要死亡,否则是个大恶人。”心光虽然是常人所不能见到,然而是可以实验的。冯宝瑛居士说:“我们可拿布施的事做试验。假使真心为人而布施,没有利己念头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有一段特别愉快的景象,这就是光明发越的表征啊!”专心念佛,也容易得到愉快的景象。融空居士说:“静寂地念佛稍久一些时候,就能觉得头部热蒸蒸地、四肢百骸暖融融地。这就是心光透露的验证。因着发光而生热,这是物理学的定理。”华严经里也说:“大士光明亦如是,有深智者咸照融;邪信劣解凡愚人,无有能见此光明。”

当我二十九岁的时候,和我的妻远信住在赤城山,这时远信是二十五岁。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间的当儿,沿路专心的念佛。这是太阳刚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看她自己的影子;发现顶上有一圈圆形的光,周围和肩相齐,其大小约直径二尺光景。它发出灿烂的光辉,有不可形容好的美妙,和佛像背上的圆光相似。

她心里觉得奇怪,还是继续滴一面走一面念佛,并且时时看她的影子;这个圆光依旧焕发着,她知道这是念佛所得的现象。于是,她试试看,停止念佛而念世间的杂事,同时再看看影子,圆光就没有了。因此就可知道,念佛最能发挥我们本有的光明,消除业障的黑暗。

念佛、念杂事都是念,为什么所表现的这样的不同呢?这譬如人的忧喜同是心念,而表情就不同了。佛号的念随顺我们的本性,杂事的念是违反我们的本性;念的主动体固然是同一个心,可是被动的念头就有分别了。假使念佛功夫得力,那么尘劳就是佛事,在应酬一切世事的时候,都不会有什么妨碍。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到这个时候,顺性、逆性不过是方便之谈罢了。

人的疾病,多是业报的关系,在业报没有完尽的时候,假使要求其早日痊愈,就非求佛力保护不可了。世上很多中外名医没法医治的危症,因祈祷佛菩萨而获得痊愈的事实。

如最近邵联萼[è、在花叶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君也因念佛得救;邵君是杭州人,年十九岁,在上海患着重症,到宝隆医院去疗治。经医生诊断以后,说他这病是没有希望了。在进院后的第七日的夜里,他忽然看见牛头马夜叉小鬼,摇摇摆摆地向他的床边直奔而来。这是室中电灯很是明亮,而他的神志也很清楚。他知道这是来捉他的,他是将死了,于是鼓足勇气坐起身来。

后来再一想,既然有鬼神,一定有佛菩萨的。就想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随即大声地念起来。当他一念之后,许多的鬼怪突然都给他吓退到数步之外,不敢走近身来。邵君觉得这六个字有不可思议的效力,能够退却鬼的袭击,于是诚心诚意地不断念诵着。因为小鬼捉他不到,后来阎罗王也亲自出马来了-----他是身穿绿袍,头戴平天冠的;然而他也被佛号挡了驾而不得近身。邵君看到佛力这般伟大,更加放胆高声地念起来。

院中的医生们,认为他的声浪妨碍其他病人,其他病人就来劝他不要再念,而邵君在这生死关头怎肯停止呢?后来医生没办法,只得把他搬到另外一间病房去住,邵君仍继续着在念佛。这样经过了将近五日,他忽然看见一颗金光,如流星一般从他的面前落下来,自上而下,渐次地由小而大,顷刻照耀遍满大地。

在光中,有一位金身的佛,卓然地伫立在空中,足下有金色云一朵,佛身更放射着光芒,左手侍着数珠,右手合指放在胸前,对着邵君在微笑,慈颜喜悦,态度很是可亲,原来就是阿弥陀佛啊!这时那一群鬼怪不知在什么时候都消失了,后来佛身也就隐去。邵君既然亲见阿弥陀佛的降临,他是更加兴奋了。病苦已经消失,第二日就出院,身体轻快康健恢复常态了。

念佛能愈不治之症,那么,念佛人不就可以不死了?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释:人们的生是乘业力而来的,等到一期业报完毕以后,这个身体也就完了。这个身体譬如是烛,佛菩萨是灯笼,风雨来的时候可以遮蔽;假使烛的本身完了的时候,灯笼也就无能为力了。不过寿命的长短,也可以随心力而转变的;精修佛法的人,是不被业力所拘束的。

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有逆度的、有显度的,也有隐度的。求病得痊,或所求遂意,那是顺度;求寿反夭,或所求不遂的,那是逆度。感得佛菩萨现身的,是显度;因祈祷而感得人事巧合、机缘相助的,是隐度。

周梅泉居士说:“佛菩萨是慈悲无量的,他们有很多的发包方便法门;遇到人力所不能挽回的事情,就以不可思议的神力加以就度。若是世间常理还可以办到的,就在冥冥中使其机缘凑合而加以救度。又何必件件事情都显现不思议的方式,使世俗的人们惊怪,才算是灵感的征验呢?”明白了顺逆显隐救度的道理,信心就能纯正而加强了,唐如遇到水火盗贼,能够当境了然,没有疑惑,就知道是学佛以后,重报已减轻受;设使不学佛,痛苦决定不止此。这不是故意自己安慰自己,事实上,因果感应的道理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深深体味,当生欢喜之心,感谢三宝慈悲垂护的深恩啊!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的人看了这首偈之后,就怀疑:既然是“所作业不亡,”为什么祈祷感应,能转祸为福、重报轻受呢?岂非颠倒因果、错乱报应吗?

不是的!这首偈是专对业力强的人说的。转祸为福、重报轻受,那是对心理强的人说的。佛法圆融无碍,并没有颠倒的地方,我们须加以精细地分别观察,才能把握它的真理。梦东大师说:“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也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

“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

“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

“一切现世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为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

“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

“心能转业,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急前境来报不定而定。”“然业乃造于既往,此则无可奈何。所幸发心与否,其机在我;造业转业,不由别人。”

可知一切唯心造,祸福之权都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勤奋学佛,结果终究是吉祥的。

感应释疑

众生祈祷佛菩萨叫做:“感”,佛菩萨救济众生叫做“应”,感应贯通以后,苦厄就能度过了。华严经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佛存在着,而且常常显现在我们之前,而我们竟不能看见。这是什么缘故呢?非但是佛,就是诸位大菩萨,也无不常常显现在我们之前。华严经说:“于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一切毛端悉亦尔,如是乃至遍法界。”普贤菩萨是这样,其它如:文殊、弥勒、地藏、观音、势至菩萨也无不是这样。而我们也没有看见,这岂非欺人之谈吗?不!不是的。佛的话非常真实,决不会虚诳的。海可枯、石可烂,佛语是不可改的。

我们的身体不是细胞的集合体吗?细胞是物质之一,科学把物质分成原子,不过只有数十种。若再进一层分析起来,就只有原子核、阴电子和阳电子罢了!试问这种物质现象,怎么能转变作生命现象?全世界的科学家没有一个能够彻底答复的。科学家能够把生命分析成原子,可是不能把原子造成生物;世间科学的技巧到这里就没有办法了。

释迦牟尼佛是无上的大科学家,由他亲身实验修证,清楚地知道;组合我们这个身体的,无非是业力的幻现。细胞是物质,而物质的根本乃是能力的集合,并没有实在的体质。从前有一般科学家,以为以太是唯一的实体,然而这以太何尝有实质呢?

我们这个身躯的地水火风四大所合成,从阿赖耶识幻变出来的。这是因为阿赖耶识持有四种的功能;一、障碍功能,叫做地大种。二、流润功能,叫做水大种。三、炎热功能,叫做火大种。四、飘动功能,叫做风大种。这四种功能集合在一起,就叫做物质了。因为四种功能集合的成份各有不同,所以有各种差别的原质。周叔迦居士说:“倘若将四大种和科学中电子论作个比较,那么,障碍的功能就是电子,流润的功能就是电子吸引的力量,炎热的功能就是电子的电量或电子所含的热,飘动的功能就是电子流动不停的力量。”

阿赖耶识譬如有波浪的海,波浪停息的时候,海水澄静,就是识性,也叫做法性真如。这法性没有形状,也没有边际,无始无终,超空间、越时间的。众生无始以来----譬如环形,无始无终;众生的生死,如在环形里回转着,所以叫做轮回。不像直线般----是有始有终的;都是从阿赖耶识发挥出来的功能,前后相续,没有间断。正如波浪汹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不能和真如相应。

佛菩萨已经能使这个识性澄清静息,证得广大无边的真如法性。这法性本来具备一切的功德,从此发起妙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能够分身十方,普遍地显现在一切众生之前;譬如月到中天,他的影子显现在万千江湖之间一般。

佛菩萨及时普遍在一切空间,为什么我们不见不闻呢?这是因为佛菩萨和众生所处的境界不同。佛菩萨已觉,如睡醒的人;众生不觉,如睡熟的人。睡醒的人在睡熟的人之前,那睡熟的人是不见不闻的。众生睡在六尘的床上,正在做五欲的梦,怎能见到佛菩萨呢??

再有一个譬喻;当朗月照耀在天中的时候,一群盲子是看不见的。这一群盲子因为没有看见的缘故,就说天中没有月的存在,不是很错误的吗?众生没有慧眼,看不见当头的佛月;因为看不见的缘故,就说没有佛。这和盲子说没有月亮有什么两样呢?

上面两个譬喻太简略,或者还不能明白;我再取个譬喻来说明这个道理。譬如无线电波,本来是普遍地充满在任何地方的-----不论茶杯里、抽屉里、房间里,以至旷野虚空之中都充满着电波。到处都有无量数的音声同时并作,各各相入、各各不碍。就是我们的耳内,也充满一切音声的电波,可是我们一无所闻、没有感觉、

难道的电波在欺骗我们吗?当然不是!假使我们用一台良好的收音机,拨动刻度盘的指针,对准周波度数;当周波度数和某电台相同,某电台的播音就来相应。拨动指针对准其它周波,就有其他电台的波音,立即现出声音来了。佛菩萨时常显现在我们之前,而我们不见不闻;也就如无线电波处处现在我们之前,而我们没有闻到一般。

电波可以实验证明其确实存在,佛菩萨的存在也可以实验的。我们的身体就是很好的一台活动收音机呢!佛菩萨的法身譬如以太,以太是充满整个空间的;应化身譬如无线电波,到处都有的。我们的心性本有十种法界,也像收音机本来有若干周波的刻度一般。所谓十种法界就是;一、佛法界,二、菩萨法界,三、缘觉法界,四、声闻法界,五、天法界,六、人法界,七、阿修罗法界,八、鬼法界,九、畜生法界。十、地狱法界。现在把佛和菩萨法界说明一下。

我们倘使拨转我们的心针一念头,执持圣号,趋向于寂照的心境(杂念不生的是寂了了分明的是照)精进不息、不起杂念、净念坚固,于是这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到了无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境界;这样随顺者心性,能使本有的其余法界暂时隐伏,而和佛法界或菩萨法界相感通。

我们的心愿和某佛、某菩萨的夙愿相符,某佛、某菩萨就来相应,融磁吸铁,自然投合;我们当时就可以见佛或见菩萨。佛菩萨的夙愿各有不同,如各电台周波各不相同一般;念弥陀的就有弥陀来相应,念观音的就有观音来相应。也像收音机拨某周波的度数,就有这个周波的电台来相应一般。

法华经说:“若有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众生是无量的,菩萨怎能一一都照顾到呢?这譬如有百千万亿的收音机,同时收某一台的播音,只须各各拨准某周波度数,那个电台的播音,就没有先后地在各个收音机里发出同一的声音;菩萨寻声救苦也是这样的。

幽溪大师说:“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度众生,而众生念念和他们的心愿相违背!”着怎样能怪佛菩萨没有感应呢?众生念佛的诚恳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心力强弱有别,感应也因此而有差别;这就如收音机构造的不相同啊!

至于华严经所说:“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这句话怎样解释呢?这譬如巨大的播音电台,发音遍布全地球,而菩提座的电台并没有移动。这里所取的譬喻都是一往之谈。再进一层说,那么以太如阿赖耶识,电波如第六意识,这样说法比较详近些。

世间的事相很复杂,一事的发生为祸为福不容易断言,而且不能预先知道。我们碰到意外的事应该作祈祷,假使能得佛力慈悲保护,终究能够获得安乐的;若是能为众生忏悔回向,功德更是伟大。

中轮发师说:“有的人说:‘回向和平,世界就能够和平吗?假使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并不是没有人在回向,为什么世乱还是如鼎沸,而不能稍微停止呢?’我说:众生的恶业在逐渐增加上去,念念不停、时时加盛,旧的恶业才息,新的恶业又起。少数人的功德回向真是消不胜消,不过劫难已经因只减轻了。譬如医生治病,用足药量,可是病人不忌生冷、不避寒风,旧病才减,新病又加;这不是药石不灵,实在是病人自作孽哩!”

我们假使有所祈求,要是诚心祈祷,没有不得感应的;佛菩萨一定以顺逆显隐种种方便,来满足祈求者的心愿。因为佛菩萨具有同体大悲心,看待一切众生,就和他们自己一般,没有彼此的分别;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众生,设法拔去众生的苦,而给与众生快乐呢!

关于“可许则许”我已约略解释过了,希望读者诸君精勤地来修佛道啊!

致李怀耕居士书一

怀耕兄:

自从别了以来,想你在山上起居很安好,心地很清凉罢!常常想到你的境遇不如意,很是我深深地感觉怅惘!人生世间,不如意的事固然是很多的,我们既然的了人身,怎能免除得脱呢?譬如在荆棘林中行走,怎能怪荆棘的刺触勾牵我们的衣履啊!然而我们既不幸而落入荆棘林中,还是耐着心把当前的荆棘拨开,向前缓步行去的好。这样荆棘于我们就不至于有什么妨碍了。

世间的事情都随时随地在变异,月圆了要缺,花开了要谢,眷属的恩爱终必分散。人生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的八苦,说起来真使人寒心啊!不过月缺可以再圆,花谢了可以重开,而眷属的生离死别呢?那就很难重圆了。这真是世间最痛苦的事了。要补救这一痛苦,只有一致趋心弥陀净土,到了那边“共会一处”,就用不会别离了。若是能够这样发心,那么时间上一期的生离死别,又何足悲痛呢?而况你们是暂时的小别,那更何必心里不快呢!

我们生存在时间上,不过几十年的光阴,如石火电光般的,一转眼就过去了。虚幻的梦境是不真实的,等到一觉醒来真是不值得一笑!梦中的得失,何必去忧悲喜悦呢!

我们都是三十以外的中年人了,当我回头看看三十年前的事,真像一场春梦!假使以过去的经验作比例,来推想未来,那么,就算我们能活到百岁,也不过如此而已。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你最近的遭遇,我真为你感到不适。可是再反过来一想,拂逆挫折,失败打击,未必就能困厄我们;非但不能困厄我们,也许还能玉成我们。我说这话,并非我置身灾祸之外,来说风凉话。因为我们有过去善恶业,种在八识田中,因为这种子次第的成熟,于是顺逆的境界也次第的发现。所以祸福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还能怨尤谁呢?这就是佛教所以注重忏悔,贵于实行的道理。

你们夫妻俩因为境遇的不幸,于是归心佛法,早晚祈祷,可是希求的愿望并没有达到。这是菩萨不保佑你们呢?还是你们的心不够诚实呢?假使心还不够至诚,应该自己省察,不要强自以为已经至诚恳切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态度是不对的。

若你们的祈祷确实是至诚恳切,菩萨一定会保佑你们的。菩萨有不佑之佑,在表面上虽看不出来而其所保佑你们的,实在是很远大的。凡夫们的目光,所见不远,常常因为目前的得失,就作为定论,那实在是很浅薄而谬妄的。

马鸣菩萨起信论里说,菩萨常用逆境救度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虽然碰到逆境,又何必怨尤呢?有的人或者要怀疑,佛菩萨为什么要用逆境来渡人呢?这是因为众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放纵在声色五欲之中,要想他们修佛道是很困难的;这种人须逢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发生忏悔的心,而起进修佛道的愿。佛经说:“八苦是良师”,实在是很对的。

譬如钢铁的铸成,其熔点热度,假使不计较铸铁为高(就是要比铸铁受更苦热的磨练),怎能成就其为刚呢?再如供人瞻仰的丰厚高大的碑石,不知道它已曾经过多少千锥万斧了呢!否则谁愿来抚摸这顽石啊!

世间的事多一番失败,就增加一番经验。那不曾经过挫折而每每获致成功的人,他们的意志必定骄慢,行动必定忽略,而他们的事业也容易崩溃。可知逆境足以挫折我们骄浮的气焰,规范我们放逸的行动,他实在是我们的善知识哩!这就是菩萨所以用逆境来度人的道理了。

“随缘消夙业,更不造新殃”,这是佛教徒的人生观之一,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应当不沮丧也不畏缩。还有一个法子,就是碰着不如意事,能够退一步想,那就海阔天空了。

希望你能放开眼界,看得深远一些,心胸就能廓然了。处在障碍的环境而不受环境所障碍,那么障碍的环境和你有什么相干呢?(譬如到了乡僻的地方,没有软白的大米饭吃;我们可以把黄糙米饭,咀嚼得烂一些,一样的容易消化,可以帮助我们营养。假使我们不因此而起烦躁不安,环境与我们有什么妨碍呢?)倘若整日的忧戚痛苦,多愁多虑,是会耗损你的精神体力的,徒然自苦又做什么呢?

《印光大师文钞》可以度你的苦厄;山居闲暇,请你熟悉读一遍。夜已深了,不能尽我所欲言,请你珍摄!

弟海量上言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日下午十一时灯下

致李怀耕居士书二

怀耕兄:

昨日寄给你的信,想已蒙阅读过了。今日碰到令兄,据说你曾经对他这样说过:“倘若因为偶然破戒的缘故,就须受到严酷的刑罚,那么,不守六斋十斋的人们,为什么到逍遥自在呢?”在你的处境,是难怪你有这样的怨语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不独你一人是这样的啊!

不过人们在过去世所种的因,各不相同;因为夙业不同,而是今世受报也就有差别。这是属于“别业”问题,不可以拿自己的业报和别人去比较,作为一概而论的。譬如学校中学生同级读书,而资质各有差别:有的是十分,有的是二、三分。那只有二、三分资质的人,虽然竭力读书,恐怕还有留级的危险;而那些具有十分资质的,读书虽然漫不经心,可是常得名列前茅。这没有别的道理,不过是他们的夙习不同罢了!那留级的倘若说:“我攻读得很勤苦,现在竟被留级;某某不很用功而能名列前茅。为什么事情这样颠倒呢?”试问你,这样的责问对还是不对呢?

受报相同的,那是“共业”。如这件案中受累的人,专业性都信佛念佛,而所科的罪与你相同,并没有较你加重。在俗眼看来,你的祈求是徒然了。那可不是这样说的,这是佛经中所谓“共业”。不过“共业”中有“别业”。如同----学校毕业,这是“共业”;而个人程度各别,则是“别业”。所以祈求也自有其功用,不过这里面的消息是很微妙的。

信佛的志愿不坚定,善念就不纯正,结果必被业力所束缚。虽然如此,可是在我看来,多一番逆境,就消除一层业障;能够奋斗到底,到后来必能获得胜利的。若是中途屈服,那痛苦就没有穷尽了。请你鼓足勇气,再接再厉!打开荆棘的路途,辟出康庄的大道!事在人为,不要学俗人的见解,推诿给气数才是啊!我的见识不广,智慧狭劣,所譬喻是或者不很适当,还希望你多读佛书,那里面是宝藏无尽,俯拾即是的。

“振衣千仞岗,灌足万里流”!学佛者的“胸怀”应该这样去“耕耘”,将来的收获就丰富了。

弟海量言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灯下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悉皆尽灭除。人各习礼让。一切转读者。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乐。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求生西方 南无观世音菩萨 消灾增福 吉祥如意 福满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