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论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杨民康

发布时间:2023-07-19 10:22:24作者:修行
论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杨民康

中央音乐学院院报副主编

内容摘要:中国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主要流传在云南省西南部傣、布朗、德昂、佤、阿昌等民族地区。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地区里,该类佛教及佛教音乐文化向以保存完好、传承稳定,有较好的群众性信仰基础而著称。然而,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和现代化浪潮的影响,该类佛教文化及佛教音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层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将在田野考察资料的基础上,论述对于巴厘语早晚课诵、傣语佛教经腔、民间佛曲、器乐曲以及佛教文化人才的传承、保护措施。

中国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主要流传在云南省西南部傣、布朗、德昂、佤、阿昌等民族地区。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地区里,该类佛教及佛教音乐文化向以保存完好、传承稳定,有较好的群众性信仰基础而著称。然而,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和现代化浪潮的影响,该类佛教文化及佛教音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层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将在田野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此进行简略介绍和分析。

一、南传佛教梵呗的文化传统和变异特点

傣族南传佛教的“梵呗”,主要包括巴厘语经腔和傣语经腔。其中,巴厘语经腔有一个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其唱词语言(巴厘语,口诵本文要素之一) 和书面本文(用傣文转写)的基本形式上各地相对一致的同时,其经腔旋律(另一口诵本文要素)中则含有较明显的地域性风格差异,亦即在上述基本模式基础上产生的不同风格性变体。对此,从佛教的传统局内观里似可寻找出某些解释依据。例如据傣族文化学者岩捧先生述说:当佛祖“释迦多”(即释迦牟尼)成佛之后,第一年便收了60个弟子,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还有分别从山区和坝区来的。不同的语言、方言,决定了他们的诵经方法有所不同,佛祖根据他们的不同口音特点和民族、环境区别,创制了不同的诵经音调,这是产生音乐,或佛教音乐派别的依据。此后,便逐渐形成了以较统一的诵经内容为基础的不同诵经风格流派。

佛祖还对60个徒弟说:“从今后,你们开始找到了‘真我’,抛弃了‘假我’,你们要把“真我”的东西转送给人类。”何谓“真我”?岩捧解释说,“就是佛祖‘释迦多’教唱的东西。除此而外,其他东西都不是正道。”岩捧继续讲述: 60个首徒分赴各国各民族地区,又在当地语言和口音的基础上,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方言。以上说法虽然带有传说成分,但其中蕴含了某些现实性的意义内容。就拿西双版纳来说,以往历史上大约存在三种地域性的诵经风格:

其一,从西双版纳的大猛笼、橄榄坝,经猛腊县的猛捧到老挝上寮一带,是一种较统一的诵经音调。其二,从景洪、小猛养、普汶至猛腊一带是另一种诵经音调。其三,猛海、猛混、猛遮、西定(布朗),又是一种诵经音调。

岩捧先生还认为:过去,前两种音调是较纯正的南传佛教诵经风格,第三种音调以南传佛教风格为主,掺杂了某些汉传佛教的风格因素。而在另外的场合,岩捧先生曾又提出以下两种观点,其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十年来,西双版纳各地区的南传佛教文化传统均不同程度产生断裂,原有的佛教流派多已经产生变化,上述佛教音乐的地方音调也在不断地互相融合,风格差别正在慢慢地缩小。其二,在过去历史上西双版纳佛教与缅甸佛教有较多的联系,近年来由于泰国的经济发展较快,而使东南亚邻国的政治、经济均势和平衡状况以及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对外关系均产生了种种变化,上述傣族佛教与相邻国家佛教的传统关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十余年来主要是朝著与泰国佛教加深联系的方向发展。在佛教音乐方面,近年来显然也受到了不少泰国佛教音乐的影响。对此,笔者经过调查后也深有同感。由于佛教文化传播来源改变的原因,今天傣族佛教的梵呗虽然也存在著明显的地域性风格差别,但这种差别却显然迥异于岩捧先生所介绍的传统的风格分布特点,而带有某些新的传播传承的规律性特征。

二、南传佛教音乐的现状及保护、传承措施

从保护传承的角度看目前云南南传佛教梵呗,目前主要存在用巴厘语唱诵的早晚课经腔套曲,用傣语唱诵的仪式经腔套曲、日常经文曲调,民间流传的佛曲及佛教节庆中使用的鼓乐等类。由于传承传播的状况不同,可对之进行调查、整理、保护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一)发展和传承状态相对稳定的早晚课诵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早晚课诵经经腔套曲,主要采用巴厘语唱诵,已经形成以西双版纳总佛寺及云南上座部佛学院为传播中心和传承基地的重要佛教音乐流派。以西双版纳总佛寺的早、晚课佛乐套曲为例,一般由七至八首经腔组成,分别是:引腔、曲一【南无】(阿罗汉经)、曲二【布陀】(三皈依经)、曲三【南无灭聋】和【密代约】(连诵)、曲四【戛拉涅】(滴水经)、曲五【南无灭布陀】、【摩腊巴厘通】和【舒阔】(连诵)、曲六【南无如般】 (插入坐禅“帕瓦纳”) 、曲七【宛达密】、曲八【洒诸宛达密】。由于目前的传承传播状况比较稳定,除了有必要进行跟踪调查外,尚不需给予积极的保护措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