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样的父母
一般来讲,中学生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长,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家长,而且绝大多数中学生特别厌倦母亲的唠叨。中学生喜欢的父母类型归纳如下:
1、理解尊重子女:中学生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可惜很多做父母的并不懂得这一点。他们只关心孩子的生活、成绩,却不去了解子女丰富的内心世界。很多学生抱怨说:“他们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们兴高采烈;考不好,就开始指责、训斥,从不问你为什么考不好。”
不少孩子说,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偷拆自己的信件,偷听自己的电话,像特务一样在后面盯梢。一位女生说,她母亲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只要一有男生打电话,她立刻要问,“他是谁?哪班的?学习好吗?家在哪住?父母是干什么的……”查完祖宗八代,然后重重抛出一句话:你可别给我丢人!女孩哭着说,妈妈这么不信任她,真想“早恋”一把让她看看。
2、不摆家长架子。家长既是子女的保护者,又是子女的知心朋友;他们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一位中学男生自豪地说:“我特别爱我的父母,他们和我的关系不像家长,像是铁哥们。从小到大,家里有什么事都摆在桌面上爸爸出差的时候,妈妈就说:‘男子汉,全靠你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感,而且坚强、果断。”
一名女生说,她的家长特别民主,而她的妈妈更理解她。有时,她的日记本忘在书桌上,妈妈保证不看,而是小心替她保管好。同学来电话时,不管男女,总是自动避开。她不说,妈妈决不问对方是谁。“一次,我在夏令营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不知为什么怎么也忘不掉。妈妈知道后没有批评我,而是跟我讲青春期心理、生理发育的特点,并且讲了她年轻时的经历。妈妈的理解、帮助和信任,使我顺利地走出最初的迷惘……我真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3、家庭和睦: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弗洛伊德也说:“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夫妻恩爱,子女就会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则影响子女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子女一生的幸福。
4、赏识自己: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子女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子女的长处去比自己子女的短处。子女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父母用别人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产生自卑心理。
5、真正关心子女:很多父母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高中或者大学、孩子身体状况等,而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关心不够。而孩子恰恰需要父母关心的是后者。
6、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
按理说,父母应该是子女最亲近的人。可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信任父母,有话不愿说给父母听,甚至不愿意回家……这一方面说明中学生由于身心的不断发育成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和管教;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和传统的家长专制作风造成的。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