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仅主张对人要慈悲,对生命要尊重,对自然要爱护,对物品要珍惜。这些思想在当今全球的环保事业中仍然闪闪发光。以下从三个方面略谈佛教徒的环保观念、环保责任和实践方向。
戒杀护生 尊重生命 维护生态平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一直以自我为中心,而肆意践踏、剥夺其他物类的生命。当今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增,加上人口膨胀,使大量动物失去了栖息之所,尤其是人类为了商业利益和满足口腹之欲,对于动物几乎到了无所不杀、无所不吃、竭泽而渔的地步。另外我们对服装的需求,也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御寒,裘皮及各种皮类时装的流行,直接威胁到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命,使大量动物因为美丽的皮毛而遭到残酷捕杀,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和谐和生态的平衡,也导致了人类遭到各种疾病的果报。素衣素食历来为汉传佛教的优良传统,以食用植物为主的素食方式,是落实不杀生的有力保证。《楞伽经》说:;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素食的根本目的是从生活中培育人的慈悲佛性种子,对生态问题而言,素食具有积极作用。
佛教以戒杀护生的慈悲精神,教导世人小到虫蚁也不忍伤其生命。《梵网经》中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古代一些高僧能够做到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惊飞 ,并以呼野鸟于掌中取食为修行境界的标志。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正是佛教对生态的最大贡献。在戒杀放生的基础上,佛教进一步提出的护生精神,引导世人积极的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行动中去,保护濒危动物,关注动物受虐,为苍生谋求福祉,使生态得以平衡。
美化环境 保护自然 创造人间净土
佛教是具有环保意识的宗教,主张不仅对人要有爱心,对山河大地也要爱护,所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生命主体和环境是;一体不二 的。基于这一缘由,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佛教徒天然的使命。因此,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应当努力去维护、美化,不要对大自然无休止的贪婪攫取。
中国佛教界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倡导健康向上的文明行为,弘扬佛教教义中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引导大众的力量去保护环境。在实践方面提出了栽花种草、植树造林;文明进香,鲜花供佛;节约用水,节约能源;惜福知足,资源回收;心灵环保,清洁环境等口号。中国佛教徒不仅用心维护寺院及周边的环境,而且广泛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很多寺院已经开始倡导文明进香,禁止烧有污染的香,以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提倡用鲜花供佛,不使用塑料制的假花,以解决废弃假花难回收,不易分解的难题。佛教倡导的惜福观念深入人心,节水节电的提示语在寺院随处可见,提倡资源回收,不仅使废物有了重新利用的机会,还减轻了一系列处理垃圾的工作。以上所举的这些,都是广大佛教徒对于美化环境、保护自然的自觉行为,也是为创造人间净土所作的努力。
净化心灵 利乐有情 构建和谐世界
依照佛教;依正不二的思想,我们认为心灵环保也正是生命环保的关键所在。只有善的心灵,才有好的环境,因为所有的环境,就是我们的依报,它是随我们的正报而转的。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生态环保的今天,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心灵环保的行列中来。人心向善、向和平、重道德、守法纪,便会引导行为向善,世界就会转成和乐、清净的世界。所以,我们的心力不但能使身体起变化,也能转变身外之物,甚至使整个世界完全改观。
在人类自私心不断增强的今天,只有淡化心中物欲、私欲,净化我们的心灵,去除对人、事、物的无限贪着,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本怀,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和平的世界。
佛教徒的责任不仅在于自身对生态环保的重视,更有义务去宣传环保理念,动员全社会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必须使佛教与大众的生活协调和适应,借助现代社会所可能提供的方便,使佛法融入并指导世俗社会,并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和途径来宣传佛教的环保理念。例如,可以提供让香客和游客带回家的宣传印刷品,在结缘印赠的经书法宝中附上,教导世人像佛教徒一样保护环境。带动全人类一起投入到建设人间净土的工程中去。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在地球环境不断恶劣的今天,佛教徒需要迫切的发菩提心,行菩萨愿。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凡事都有因果,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多种善因,避免恶因,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作起,所有破坏环境的恶事都不作,所有可以促进环保的善事都要去奉行,自己身体力行还不够,更要时时劝请身边或所能接触到的人起心动念,坐言起行,都一起来推动环保,使人间净土早日实现。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