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佛教的人,对鸠摩罗什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是中国古代三大(或四大)译经师之一,而他翻译的佛经,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汉语词汇,就是来自于他的翻译。
不过,在鸠摩罗什的时代,有一位高僧曾与鸠摩罗什齐名,却也是最被低估的一位高僧。
这位被低估的高僧,名唤“觉贤”,觉贤是意译,是梵文名“佛驮跋多罗”,是佛祖释迦牟尼叔父甘露王的后裔。
在觉贤来华之时,整个北方佛教界,公推鸠摩罗什为第一人,而能与鸠摩罗什相提并论者,唯有觉贤一人。当时,后秦皇帝姚兴,对觉贤礼让有加。但是很可惜,鸠摩罗什与觉贤二位佛学大师,都是一代高峰,如果他们在佛学体悟上有了分歧,就难免引发争论。
觉贤初在鸠摩罗什译经道场参与译经的工作,但后来由于其佛学理念、主张与鸠摩罗什的众弟子相异,受到罗什弟子道恒等人的排挤,最终不得不离开长安,去往南方。
到南方之后,觉贤的境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样的环境下,觉贤开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事业——译经。
觉贤一生译经众多,包括《达磨多罗禅经》、《无量寿经》等经藏,还包括《摩诃僧祇律》等律藏。而在这些佛学典籍中,最重要、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华严经》了。
《华严经》是后世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华严宗的根本经典,而觉贤翻译的这一版本十分经典,因为共有60卷,又被称为“六十华严”,其与武周时期实叉难陀所翻译的“八十华严”并为《华严经》最重要的两个版本,并行于世。觉贤所译的“六十华严”,因为其翻译的水平极高,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佛教典籍中的经典之一。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