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佛教戒律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发布时间:2019-11-10 10:08:50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佛教戒律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歌舞倡伎,是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之对于娱乐,是不能缺少的,人类自初民开始,便有简单的歌唱与舞蹈,因为娱乐是调剂人类生活的一种产物,所以娱乐之于世界各民族中,自古以来,均受重视。不过娱乐的范围很广,娱乐的效果,也有善与不善,所以今世的社会,要提倡正当的娱乐而取缔不正当的娱乐。娱乐之有益于人的身心者,为正为善,有害于人的身心者,为邪为恶。故在中国的古圣先贤,要;制礼作乐。;礼者养也,礼的目的,在培养中正和平的国民性,是为了发扬人性,提高人格而设。

;乐者乐也,乐则安,安则久。乐的目的,是在陶冶和乐互助的国民性,是为了上下和敬,长幼和顺,族里和亲而设。其实礼乐二者,相互为用,才能产生敬顺和乐的效果:有乐有礼,虽乐而不流于淫乱,有礼有乐,虽礼而不滞于呆板。因此,娱乐的价值,可以达成移风易俗的目的。

既然如此,我们佛教,怎么要教人;不歌舞倡伎呢?其原因,是在向往出世,既已向往出世,哪还有闲情逸致来享受世间的娱乐呢?出世者的态度,决不可仍以顺世的心来衡量,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出世者的态度了。既求出世,不可再以广度众生的理由来随顺世俗,若尚未证入圣果圣位,空言随顺世俗而广度众生者,那你随俗而流,顺流以去,是真的;广度众生,则绝难做到!

\

所以《瑜伽论》菩萨戒中,菩萨为度众生,可开七支罪,虽犯戒而有功德,但又明文规定:;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摄大乘论》则说地上的菩萨,为度众生,可开十恶,虽犯十恶,仍多功德。《根本杂事》卷三七中说,佛陀为度乐神善爱犍闼婆王,也去天上亲奏千弦琉璃箜篌。八关戒斋既是出世戒(本质与出家戒一样),我们既然不是地上的圣位菩萨,为了解脱生死,持斋之日,不作歌舞倡伎,不享声色娱乐,谁说不该?

当然,佛陀并不禁止在家弟子的歌舞倡伎,为了供养三宝,俗人可以歌舞作为奉献,这在大小乘经典中,均有记载。唯其应以赞扬三宝的功德为先决条件,否则不得演奏于三宝之前(今人有以佛化电影、佛化歌曲、佛化戏剧来弘扬佛法者,自是不违佛制的,但是出家人绝不可参与演出)。如在寺院中由俗人演奏歌舞而属于赞扬三宝功德的,并且专为出家人演时,佛陀是准许看的,至于到以歌舞倡伎为营业的娱乐场所去看,佛陀则绝对的禁止。我以为这有几点理由:

(1)娱乐场所的歌舞,好坏不等,以娱乐为商业的人,为了;票房价值,迎合低级趣味的色情演出,乃是极平常的事;

(2)娱乐场所的观众,男女混杂,贤愚不类;

(3)出家人的生活,应以摄心闲静为职志,应以禅诵听教为要务;

(4)出家人的服饰形貌与俗人殊异,易受俗人的注目,易招俗人的讥谤。

\

有这四点理由,修道人是否应该进出于娱乐场所呢?受了八关戒斋的人,可能与第四点无关,与前三点则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但我看到净海法师报道泰国的比丘生活,他们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听收音机中的歌唱,根据佛制要求,他们看的电视,应该是有关佛教化的节目,他们所听收音机的歌唱,也该是赞颂三宝的歌唱。泰国实情如何,我则不得而知。

关于;歌舞倡伎的内容,《梵网》菩萨三十三轻垢戒说:;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不得樗蒲(赌钱)、围棋、波罗赛戏(象棋)、弹棋(汉宫人妆奁戏)、六博(即今双陆戏)、拍毬(球戏)、掷石、投壶(竞技用,如今之铅球、标枪、打靶等)、八道行城(西域以棋子分八路进退游戏)、爪镜(圆光法)、蓍草(易卜)、杨枝(樟柳神)、钵盂(搅水碗法)、髑髅(报耳法)而作卜筮。(以上多分参照蕅益大师《梵网合注》括注)

蕅益大师在《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注释》中又说:;唱曲吟诗,名之为歌;掉臂踯足,名之为舞;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赌钱、医、卜、星相、投壶、射箭、驰马、试剑等,并名倡伎。从此可以明白,不歌舞倡伎的内容,是包括了一切的歌舞技艺与杂耍了。

;不故往观听是说,只要不是存心蓄意去看去听,如果道经其前者,不为犯戒,但也不得因为偶而道经其前,便驻足观听,或随逐观听——这要注意了,争看街头巷间的热闹,也是不许可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