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谦 原著 ; 寿康学会·清凉书屋 选译)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尤为令人感动。它们的真情与遭遇,讲述者为之伤心,听闻者为之落泪。
孝象(《矩斋杂记》)
刘时用说:我曾经看到一头老象就要死去,它的小象取草喂它,可是老象已不能进食。小象看到这种情形,用鼻子来回抚摸母象的身体,两眼泪如雨下。等到母象死后,小象便哭着跃起,伤心地扑倒在地上。
鹤子点评说:满腔的血和泪,滴滴从心坎里流出。母亲的养育深恩再也无法报答,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都会觉得沧海无尽,自己伤痛的血和泪也同样没有穷尽啊!
诗曰:
乾陀万里断归魂,运鼻周身半泪痕。
血乳三年劳苦甚,何能寸草报深恩!
猿拔母箭(《圣师录》)
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军邓芝,在打猎时射中一只母猿。他看到猿子为母拔箭,用口吮吸流出的血,然后用树叶塞住母猿的伤口,哀伤不已。邓芝扔掉弓箭,叹息道:;山间的动物还能如此哀悼自己的母亲,难道人还不如一只猿猴吗?我从今以后再也不打猎了!
诗曰:
拾橡攀萝不暂离,弓声霹雳黑风驰。
箭锋洞处君休喜,看取猿儿吮血时。
猿抱母皮死(《圣师录》)
吉州有一个捕猿的人,捕获了一只母猿和它的幼子。他把这只母猿杀掉,然后把它的皮和幼猿一起卖给龙泉一位姓萧的人家。捕猿人还拿出母猿的皮,给幼猿看。幼猿看到后,抱住母猿的皮又跳又叫,当下就死去了。萧氏的儿子非常感动,为它作了一篇《孝猿传》。
诗曰:
孤影空庭落月凄,前宵犹傍白云栖。
惊心瞥见魂销尽,觅母黄泉掩面啼。
犊吞刀(《柳崖外编》)
沭阳县有位姓王的屠夫,以杀牛为业。一次,他买下母子两头牛,打算先杀母牛,就把它捆起来,磨刀准备宰杀。此时有人敲门,他便放下刀出去。牛犊趁着这个时候衔着刀来到邻舍孙老汉家门前,用牛角顶门。孙家以种地为业,孙老汉听到声音出门一看,见牛犊口里有一把刀,正在往下吞,还剩下一半,不一会儿就全吞了下去,朝着他哀号。孙老汉正为此感到惊异,这时王屠夫因找不到牛犊和刀,也跟了过来。孙老汉问明情况,才知道牛犊之所以吞刀,是不愿母牛遭到宰杀。于是他问明这两头牛的价钱,用双倍的钱买下,然后过去解开母牛,把它牵了过来。牛犊见到母牛便叫起来,一边叫一边跪在地上。母牛也在它的旁边卧下,从头至尾舔着牛犊。孙老汉原以为牛犊肯定活不了,没想到过了几天,竟然没什么事。后来,母牛为孙家奋力耕田多年,那头牛犊则继续耕种了二十多年,直到孙老汉的儿子那一辈才死。当这头牛犊死后,有听说过吞刀奇闻的人剖开它的肚子查看,发现那把刀在腹胃之间,被一层厚皮包着,就像新刀装在鞘里一样。
作者柳崖子说:相传有牛犊为母牛潜埋屠刀,我听说前些年在家乡王雅村也发生过类似的事。而这头牛犊却为母吞刀,令人倍感酸楚。带着感恩和依恋,两头牛在孙老汉家耕田力作一直到死,可以说母子都没有辜负救命的深恩。
鹤子点评说:像这样惊天动地的壮举,我仅听说过这么一例。当我在阅读这个故事时,起初是感到震惊,接着是充满敬意,接着感动得落泪,接着欣喜地起舞相庆。
诗曰:
吞刀凿凿莫疑虚,叩角独寻孙老庐。
子母乍逢仰天恸,一时狂喜更何如。
犊藏刀(《同生录二编》)
云南安宁州有一位姓赵的屠夫,有一次宰杀一头母牛,把它捆绑之后,入室取桶。这头牛的牛犊在一旁,立刻衔着刀藏在石缝里。屠夫回来到处都找不到刀,恰好他的邻居看到,就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屠夫听了不信,便把刀取出放回原处,隔着窗户悄悄观看,果然看见牛犊再次把刀藏了起来。此情此景使这位姓赵的屠夫良心大为触动,为自己一生的杀业感到悲悔,于是他就去华山做了道士,每天拜神忏悔。他还养了这两头牛二十年,在它们死后加以安葬。
诗曰:
刀头转瞬血飞红,小犊衔刀计已穷。
二十年间随母饭,华山消受好松风。
孝牛冢(《井蛙录》)
金溪的前参政官漆尉山,曾对我说:在城南四十里,有个名叫九都的地方。那里有一户姓黎的农家,养着一头母牛和它的乳牛,乳牛刚满半岁。七月间,这位农户将乳牛拴在家里,驾着母牛在陇上耕作,耕完后把它放到附近的洲渚上吃草。中午时分,忽然乌云翻滚,雷雨大作,母牛竟被雷电击死。这位姓黎的农户招集陇上的人,帮忙一起把牛埋葬在河边。回家后,见乳牛还卧在牛圈中,不禁心存怜悯,叹息着说道:;你的母亲已经被雷电击死在陇上的洲渚了。乳牛听后忽然站起,悲鸣不已。第二天,农户牵着乳牛到野外吃草,离洲渚还有一里多,乳牛即飞奔到母牛被雷电击死的地方,徘徊悲号不止,不吃不喝,怎么赶也不肯走。最后只好用鞭子把它赶回家,到家后它又脱缰逃去。黎家顺着印迹寻找,发现它还在母牛被雷击死的地方,边绕边哭,悲鸣声昼夜不绝,最后撞在地上头破而死。乡里人哀怜它的孝心,便把它埋葬在死的地方,为它建了坟墓,立碑名为;孝牛冢,至今还在。这是清朝顺治丙申年七月发生的事。
诗曰:
膝下初离盼未归,昨宵含乳梦依依。
英灵寻母河洲遍,怒蹴寒涛十丈飞。
犊排户(《警心录》)
桐庐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头母牛和一头牛犊,恰好都在同一天被人买走。买下牛犊的是一位农夫,买下母牛的则是一位屠夫,两人一起赶着它们出门。屠夫牵着母牛渡过溪流,进到自己家里。牛犊则一直站在溪流这边,望着离去的母牛,伸头长鸣,无论农夫怎么鞭打也不肯动。直到看不见母牛的身影,牛犊才在催促之下动身,但每走几步仍要回头张望。翻越两座山岭,穿过条条岔路,到了农夫家,将它关进了牛栏里。
这天夜里,屠夫烧上一锅热水,准备清早起来宰杀母牛。忽听门外有牛的叫声很是急切,那头母牛的应答声也同样急切。屠夫起身出门察看,门外正是农夫买下的那头牛犊,它挤开门走了进来,跳到母牛身旁依偎在一起,母牛不停地舔着它的脖子。屠夫虽然凶悍,此时此刻也不禁惕然动心,回身用锅里的水把火浇灭,便躺下睡了。
那位农夫不见了牛犊,一连找了几天,直到遇见屠夫才听他说起这件事,两人相对叹息不已。农夫就将母牛按原价买下,和牛犊一起带走了。
诗曰:
犊来已不望生还,幸母全躯返故山。
迢递屠门溪隔断,夜深谁引叩柴关?
羔卧刀(《同生录二编》)
邠州有位姓安的屠夫,家里有一只母羊和一只羊羔。一天正准备宰杀母羊,把它绑在架子上。羊羔忽然两条前腿弯曲向他下跪,两眼泪流不止。安屠夫惊异了很久才回过神来,把刀放在地上,出去叫一个孩子帮忙一起宰杀。等他回来时发现刀不见了,原来是被羊羔用口衔着放在墙角的阴暗处,然后卧在上面。安屠夫找不到刀,开始怀疑是被邻居偷走了,忽然又一转身踢开羊羔,发现刀就压在下面。此时他顿然醒悟,解下母羊,把它和羊羔一起送到寺庙放生。自己不久也舍下妻儿,投奔寺里的竺大师,出家为僧,法名守思。
鹤子点评说:如同传来秋夜的钟声,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这只羊羔看到母羊被捆绑时,是何等的心碎。向屠夫跪地求饶时,是何等的热血激涌。卧在屠刀上时,是何等的胆战心惊。随母羊送入寺中时,是何等的手舞足蹈。多么孝顺的羊羔!多么毅然的屠夫!
诗曰:
杀机一动几时休,羔跪屠前枉泪流。
转眼擘开生死路,何人刀下肯回头。
东莞五乳犬(《孝犬传》)
这里说的孝犬,是指广东东莞县隐士陈恭尹家的母犬所生的五条幼犬。(注:陈恭尹,字元孝,著有《独漉堂集》。)
这条母犬身体白色,尾部赤色,四只脚为黑色。陈恭尹为自己的父亲死于国难而心中哀痛,立誓不再进入仕途,于是隐居山中,以吟诗饮酒舒发自己的情怀,不与世人交往。这条母犬跟随着他,片刻不离。每次出门时,它都要走在前面几百步的地方,像是一名向导。若遇上豺狼蛇虎,它就立刻返回,咬着陈恭尹的衣袂往后拽,不让他继续往前走。陈恭尹明白后就转身返回,这时它又跟在后面数十步远大声嗥叫,像是一名护卫。每次出门都这样,已经习以为常。到了夜里,它就在主人庐舍前后巡视,不时地吠叫,通宵达旦也不休息。
几年后,这条母犬一次生了五条乳犬,都是公犬。乳犬长大后,陈恭尹把它们分别赠送给前后左右的邻居家,它们也都能为主人看守门户,从不懈怠。刚分出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母犬每天都去各家探视乳犬一圈,好像是在训导它们。有了食物,乳犬总是让母犬先吃。等乳犬长大,母犬便不再前去探视,而几条乳犬则每天早晨都聚到陈恭尹家,前来看望母犬。
又过了几年,母犬患上癞病,身体瘦弱,好像就要死去。这几条乳犬每天都一起赶来,争着给母犬舐癞,母犬的病竟然好了。每到大年初一,五条乳犬都会一起赶来,绕着母犬摇尾,好像是在为母犬贺岁。后来母犬死了,五条乳犬都哀号不止。陈恭尹怜悯这条母犬,把它埋葬在后山。五条乳犬从此每天早上都一同前去母犬的墓旁哀号,很多年都没有间断。
诗曰:
劫火余生笑种瓜,仙厖卫主守烟霞。
不惭独漉堂前走,孝子钟灵义士家。
孝义犬(《圣师录》)
唐朝的禁军大校齐琼,家里养了四条出色的猎犬,经常陪从皇上在广阔的皇家园囿里狩猎,齐琼总用最好的食物喂养它们。其中有一条犬在进食时,总是把食物填满嘴中,然后出去进到茂密的草丛里,吃完了又回来取食。齐琼觉得很奇怪,就让仆人前去察看这条犬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原来在北墙的一个枯洞里,有一条又老又瘦的母犬,身上长着疮,非常肮脏,是这条猎犬的母亲,猎犬在用口中衔来的食物喂养它。齐琼听后惊叹了很久,命令仆人用一个小箱子把这条母犬抬回,找来破旧的褥子给它当垫子,用剩饭喂养它。这条猎犬朝着主人摇尾巴,把头低下,好像心存感恩的样子。从此以后,每当在狩猎中遇到猎物,无论擒捉追堵,这条猎犬都行动迅猛,如同一员飞将。所以齐琼每次随从皇上狩猎,都能获得丰厚的赏赐。一年以后,母犬死了,这条猎犬更加尽力。后来齐琼去世,这条犬日夜都在嗥吠。停棺一个多月后,即将在郊外入土安葬,把这条犬留下看家。就在棺木入土的那天傍晚,这条犬独自跑来,不停地向棺柩叩拜,把身下跪出了一个坑,头上也流出了血。棺柩掩土尚未完毕,这条犬便死去了。
诗曰:
病母衔恩豢养丰,赤心报主死生同。
岂唯孝犬人间少,更有棱棱国士风。
都押衙犬子(《玉堂闲话》)
秦州都押衙石从义的家中,有条母犬生了几只幼崽。其中一只送给了节都使琅玡公,它从小到大再也没见过母犬。一次,节都使率领将校们一起到郊原打猎,这条犬忽然与母犬相遇,欣喜的样子难以形容。打猎结束后,母子二犬各随主人返回。从此以后,这条犬每天到节度使家的厨房偷偷取肉,衔到衙将家给母犬。有时甚至衔着牲畜的头、肚、肩、胁等,摆得满满的,衙将家几乎没人知道。
李斯义点评说:母子之情是一切众生的天性,长久分离后偶然相遇,心中的欣喜自然超乎寻常。看到这里不禁心生感触,叹息不已!
诗曰:
宋鹊韩卢蹴阵云,乍逢母子两欣欣。
何劳考叔尝羹请,不似东方遗细君。
稚犬毙虎(《警心录》)
村民赵五家的母犬生了幼崽,才两个月大,随母出门,母犬被老虎所吃。赵五赶紧招呼村里的青壮年,拿着长矛去追赶老虎。幼犬飞奔上去,紧紧咬住虎尾,老虎挣脱不掉,只好拖着它逃走。幼犬一路上被荆棘挂住,身上的皮毛都快掉光了,却始终不肯松口。老虎因为有拖累,行动迟缓,终于被众人赶上,死于刀下。
李斯义点评说:幼犬为报母仇而奋不顾身,完全出自它的天性。可见天下大奸大恶的人虽然猖狂,如果肆行暴虐,令平民百姓切齿痛恨,就一定会遭到应有的惩罚,死于非命。因此恶事不可妄为,弱小者不可欺侮,天理从来就是如此。
诗曰:
犬衔虎尾疾飙驰,虎怒咆哮犬不知。
雪滚刀光虎头落,孝心天亦与扶持。
三孝犬(《圣师录》)
淮安城中有一户人家,把养的母犬杀掉吃了。剩下的三只幼犬,把吃剩丢弃的母骨衔在一起,用土掩埋,然后伏在地上不停地悲鸣。邻里左右的人见了,觉得这三只幼犬很不一般,都说它们是孝犬。
鹤子点评说:孟子曾说过:;人们若是见到自己的父母暴尸野外,被狐狸所食、蝇蚋围绕,肯定会额头冒出汗,转过脸不敢正视,迫不及待地设法掩埋。由此可以想见三只幼犬忍着悲哀,口含母骨匆匆用土掩埋,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
诗曰:
争相衔骨妥荒隅,伏地悲号泪血枯。
人子愈多亲愈苦,一抔何处待青乌。
乌反哺(《禽经》)
慈乌是乌鸦的一种,又称为孝乌,长大后都要衔食喂养自己的母亲,嘴小而白色。
鹤子点评说:《运斗枢》说:;慈乌属阳性,禀受天地的仁和之气,所以会反哺自己的母亲。秉性仁爱,自然会孝顺母亲,这完全出于它们的天性。
诗曰:
为雏衔食羽毛摧,雏长酬恩老渐催。
爱日无多休错度,何能反哺到泉台。
长兴孝鹅冢(《寰宇记》、《人谱类记》)
唐代天宝末年,长兴的一个姓沈的人家养了只母鹅,在孵化幼鹅时肠子漏出而死。所孵化的幼鹅声声悲鸣,什么东西也不吃,啄来破旧的草席盖在母亲身上。又衔来茅草,陈列在前面,像在做祭奠一样,然后向天悲鸣而死。沈家觉得很不寻常,就把它装殓在一个盒子里埋葬了,后人称为;孝鹅冢。
李斯义点评说:刚孵出不久的幼鹅,就知道孝敬自己的母亲,那么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又该怎样呢?曾见有人一边饮酒食肉,开着玩笑,一边研读《礼经》,自以为洒脱,其实是完全没有人心。这些人要是读到这则故事,真应该羞愧而死!
鹤子点评说:母亲去世,竟然如此的悲切。不知母亲若在世,又该是怎样的依恋啊!
诗曰:
事死何如及事生,仰天泣血涕纵横。
为儿舍命身难赎,泉下谁闻恸母声。
蝙蝠识母气(《警心录》、《昨非庵日纂》)
眉州的鲜于氏,为了配药方,将一只蝙蝠碾成碎末。在和药的时候,有几只小蝙蝠围聚在上面,眼睛都还没有睁开,只因为闻到母亲的气味而来。鲜于氏一家不禁为之落泪,立誓从今以后再也不用动物配药,还要多做放生的善事。由于所发的善心特别殷切,药还未服,病就痊愈了。
诗曰:
藐孤双睫未曾开,哪识遥寻母气来。
缕缕断魂犹恋子,药铛烟外影徘徊。
同母牛(《异谭可信录》)
家在宣城的王氏兄弟二人不和,分家后还是常闹矛盾。哥哥家的母牛生下一头牛犊,卖给了一个亲戚。后来这头母牛又生下一头牛犊,然后母牛就死了。前面生的那头牛犊,亲戚又把它卖给了弟弟。弟弟便把它放在牧场里,和哥哥家的牛犊一起吃草。到了晚上,两头牛犊一起住进哥哥家的牛栏里。弟弟想把自己的牛犊牵走,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从此以后,两头牛犊轮流在两家过夜,从不分离,好像知道自己是同母所生。哥哥对弟弟说:;牛犊兄弟间都能这样,难道人还不如动物吗? 弟弟感动地哭了,从此兄弟二人友爱如初。
鹤子点评说:两头牛犊依依不舍,这是动物天性中的灵光在闪动。兄弟情谊怦然而起,这是人性中的灵光在闪动。
诗曰:
愧杀操戈共室人,相倾相轧忽相亲。
看渠兄弟温存意,也似姜家布被春。
犬痛同怀(《建宁志》)
咸溪有个人叫童镛,家里养了两条狗,一条白狗,一条花狗,同为一母所生。两条狗都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后来白狗忽然失明,没法再到狗圈里进食。主人便铺上草垫,让它卧在屋檐下面。花狗每天把饭衔过来喂它,晚上则躺在它的一旁守候。白狗死后,主人把它埋在山麓间。花狗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去绕上几圈,像是在哭悼。然后卧在白狗的墓旁,总要过很长时间才离去。
鹤子点评说:作为父母的亲骨肉,兄弟间的手足之爱弥足珍贵。这条花狗在白狗活着的时候照顾它的饮食,死后又能竭诚尽礼,真无愧于兄弟的情义!
诗曰:
釜中豆泣更燃萁,犬性缠绵乃若斯。
含饭伤心黄土隔,夕阳孑影下山迟。
羽声合刻(《因树屋书影》)
有一位在福建做官的人,带着两只鹦鹉回到江西。两只鹦鹉朝夕相依,像亲兄弟一样。他把其中一只送给了陈右骅,另一只则送给了韩人谷。陈、韩两人原本就是关系很好的亲戚,经常相互来往。两只鹦鹉每次陪同主人见面的时候,总是互相问候;哥哥好,非常融洽。可是没过多久,陈右骅养的那只鹦鹉在书斋中被一种奇怪的动物搏杀。陈右骅非常痛惜,便将它安葬,请韩人谷赋诗哀悼它。诗写好后,韩人谷拿着诗前来拜访,他养的那只鹦鹉知道了这个消息,便不停地在架上跳叫着:;哥哥死!哥哥死!哀伤不已,并且不再进食,过了一天也死了。两位好友因此广为征集名家诗章,追念这两只鹦鹉,江西、三吴一带有名的文人都很感动,写下了不少诗文。两人将这些诗文汇集成书,名为《羽声合刻》,邓左之为此书作序。原来动物之间的情谊,竟也如此的深厚。
鹤子点评说:相见时互相问候;哥哥好,说不尽分别后的眷恋之情。听闻噩耗时哀叫;哥哥死,说不尽此时撕心的哀恸!
诗曰:
同来闽峤乐如何,谁料参商饮恨多。
旅雁分飞云水断,几曾芳讯到哥哥!
舁无足蟹过簖(《阐义》)
松江干山人沈宗正,每年深秋都要在池塘设下蟹簖(一种捕蟹用具,状如竹帘,横置水中以断蟹的通路),捕蟹来吃。一天,他看见两三只螃蟹相互挤靠着往前走,感到很奇怪,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只螃蟹八条腿都没了,无法行走,另外两只螃蟹正抬着它翻越蟹簖。他不禁感叹道:;人是万物之灵,可是兄弟朋友之间还要相互争斗,甚至趁对方危难加以排挤陷害。想不到这些微不足道的水族动物,同辈间却有如此的情义!于是就令人拆除蟹簖,从此再也不吃螃蟹了。
鹤子点评说:动物的真性到了极处,可以感动人心。人的真性到了极处,可以感动天地。
诗曰:
欲行且止倩谁扶,一蟹蹒跚八腕无。
安稳中流向前去,余生相傍老菰蒲。
二、忠君尽义
充塞天地的正气,同样被物类所拥有。它们的刚毅忠勇,在文字间跃跃欲动。掩卷沉思,慷慨激昂,仿佛英灵化作清风阵阵拂过。
明皇象(《警心录》)
唐玄宗在位时,常在御楼宴请群臣,每次都要让几头大象前来礼拜,表演舞蹈,舞步合于音乐的节拍。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从长安逃亡到蜀地。叛贼安禄山令人把这几头舞象赶到洛阳,设下盛大的筵席,宴请各方首领和使节。他让人把舞象带进宴会的场所,欺骗来宾说:;这些大象从南海奔来朝见我,就是因为我有天命,即使异类也要向我礼拜舞蹈。于是便命令大象起舞。大象个个愤怒不已,瞪着眼睛,纹丝不动。安禄山恼羞成怒,就下令把它们全给杀了。
李斯义点评说:这群舞象不顺从逆贼欺骗各方首领,这与安禄山在凝碧池宴请部下,强迫皇宫中的梨园乐师演奏,他们一边演奏一边潸然泪下,又有什么不同呢?当时乐师雷海清不胜悲愤,把乐器扔在地上,向西朝着唐玄宗逃亡的方向恸哭。安禄山大怒,下令把他绑在试马殿前加以肢解。可见人与动物的忠君情感都是相通的,即使触怒叛贼而被处死,也毫无惧怕!
诗曰:
裂眦刀头死若生,象魂泣拜锦官城。
恸心凝碧池头宴,不独铮铮雷海清。
象击贼(《滇黔纪游》)
马隆州有一座;义象冢。明朝天启年间,水西地区的安氏叛乱,率众进犯马隆州。云南全省戒严,巡抚派陶土司去平定叛乱。陶土司有一头大象,天色将晚的时候,它埋伏在山涧中,用鼻子吸进大量的泥水,然后突然跃出,咆哮着向前飞奔,鼻子里喷着泥水,一直冲进叛军的阵地,叛贼个个惊骇异常。这头大象猛地卷起一个叛贼,把他扔到空中,坠地而死。陶土司军中的将领趁势率领部队出击,大获全胜。到天亮时召集军队,发现大象已中毒箭而死。当地人敬仰并感激大象的英武,将它安葬在南山,每年春秋都要祭扫,至今都没有改变。
鹤子点评说:《左传·曹刿论战》说:;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头大象是多么具有智谋和勇气!虽不幸中箭而死,然而它丹心耿耿,英灵长存,什么都无法伤害!
诗曰:
只身辟易万貔貅,血食南山春又秋。
鼻卷贼头齐破胆,风云长护马隆州。
定南公(《圣师录》)
明朝时广西的一头大象为皇上所宠爱,封为定南公。吴三桂投降清兵后,镇守云南,日益骄横。他想把这头大象押解到京城,献给清朝皇帝,大象却昂着头去顶那些押解的人。养象人想方设法安抚劝说,它还是不肯屈服。吴三桂气得大怒,下令把它杀掉。可是刀箭都不能伤害它,最后只好用火炮把它炸死。
诗曰:
粉骨飞灰不顾身,象奴苦劝象弥瞋。
赤心只有苍天鉴,愧尔承恩拜爵人。
粤中战象(《悬榻编》)
清朝初年,南方还有少量残存的明朝军队,继续抵抗清兵。一次,清兵在广东擒获了一头战象,让它投降,它表示拒绝。威胁要杀死它,它却点头接受。清兵调集了三百支火枪,环绕着它射击,枪弹把它全身都打烂了,可它死后仍然屹立着没有倒下。
徐仲光赞道:多年身披铠甲征战沙场,以奋勇杀敌为天职。如今地绝天穷,正是永别的时刻。虽然不能向君王叩头尽礼,让枪弹洞穿胸口也无所顾惜。就让这坚强挺立的头颅,警示那些屈膝投降的懦夫。
诗曰:
断头无憾效孤忠,战象斑斑浴血红。
屹立乾坤留浩气,火枪烟里化清风。
昭宗猿(《圣师录》)
唐昭宗特别宠爱一只猿猴,让它随着大臣一起上朝,还赐给它红色的官袍。后来朱温弑君篡位,建立后梁,仍下令让这只猿猴跟着大臣上殿。没想到它上殿后径直走到朱温的座前,跳起来向他奋力搏击。朱温气得大怒,立刻下令把它处死。
鹤子点评说:朱温背弃了君主的深恩,阴谋篡夺皇位。这只猿猴却以身殉难,没有辜负皇上的厚爱。当时的唐朝宰相张文蔚之辈,卑躬屈膝,又该何处容身啊!
诗曰:
乾坤澒洞罢朝参,恩渥难酬泪暗含。
也忝玉皇香案吏,堂堂岂肯事朱三?
龙泉白马墓(《圣师录》)
龙泉县有一座;白马墓,里面安葬的是明朝开国功臣胡深的坐骑桃花马。当年胡深领兵征讨陈友定,不幸在一次突围中遇害。他的坐骑飞奔回家,在家门外声声悲嘶,随后便气绝身亡。胡深的夫人被它的忠义所感动,便将它安葬,立碑名为;白马墓。
诗曰:
奔回匹骑一门惊,绕墓飞沙怒未平。
月夜腾空风鬣动,长嘶犹趁旧屯营。
河北骏马(《悬榻编》)
明朝末年,四处流窜的叛贼攻陷了黄河以北地区。县令丁运泰被抓住后大骂叛贼,被残酷杀害。他的坐骑是一匹骏马,叛军将领骑着它进入县衙,到了厅堂前,它突然大声嘶叫,抬起前腿像人一样站立,然后狂奔起来无法控制,撞到墙上死去。
徐仲光赞道:原本可以求生,也知道没有自己的责任。痛悼主人惨遭杀害,怎忍心忘记生前的鞭策?主人的尸首已经残缺不全,自己悲愤的心却如岩石般坚硬。这样的马和它的主人,在黄河之北悲壮赴义。
诗曰:
触死衙前怒尚嘶,令君与马赤心齐。
愿为厉鬼先驱贼,万颗头颅踏作泥。
蜀藩白骡(《圣师录》)
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军队攻入蜀地。蜀王带着子女、宫人,投井而死。蜀王平日所乘的白骡在井边徘徊,最后也跳到井里以身相殉。多年后,附近打柴的人在天阴时,常常看见王宫的故址上,有白骡在蔓草间出没。
诗曰:
无声踯躅有余悲,宫井苔花好护持。
莫遣银床秋雨塌,此中碧血尚淋漓。
二犬助战(《警心录》)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冬,在抚州宜黄县有一个大盗谢军九,纠集上百人到处杀人抢劫,负责治安的李县尉一家大小都被他们杀害。当时李元佐知县正好有事去了郡城,县尉便派遣手下的兵士前去讨伐。都头刘超走在前面,王宣紧随其后。半路上与盗匪相遇,刘超带着部下逃跑了。王宣率领的兵士还不到盗匪的一半,他们大声叫喊着鼓舞士气,在黄山下与盗匪们激烈鏖战。王宣养着两条狗,每次出门都带在身边,此时也大声咆哮,咬死盗匪二十人,盗匪们终于败退。王宣率众退到山上休息。一会儿盗匪又回来了,因为担心死去的同伙被官兵认出连累自己,便砍下他们的头带走。王宣远远看到了,生气地说:;这些盗匪被我们杀死,要是他们的头都被取走,我们以什么凭证去领赏呢?便率领兵士下山,与盗匪再次激战多时,反被盗匪所击败。王宣与两个兵士夺得三颗盗匪的人头,沿小路穿过农田向西飞奔,在穿越一片秸秆时陷到泥沼中,被盗匪们追上,三人惨遭杀害。两条狗守护着他们的尸体,直到散去的兵士再次聚集过来。部下将事情经过禀报县尉,等李元佐知县返回,向遇害的三人家属颁发了优厚的抚恤金,下令备好棺材前去收尸。这时两条狗还一直伫立在原地,一整天都没吃东西,看见家人到来就摇着尾巴相迎,领到尸体前。等到主人王宣安葬后,这两条狗也死去了。
诗曰:
莫云用犬猛何为,追贼如风肉乱飞。
可惜功成衔恨死,战场驻马客歔欷。
崖山鹇(《圣师录》)
南宋末年,宋军残部兵败崖山,忠臣陆秀夫背着祥兴帝跳海身亡。当时御船上有一只白鹇,奋力拍打着翅膀,声声哀鸣,带着鸟笼一起坠入大海。
诗曰:
海哭天哀战血红,更无人到倩开笼。
茫茫精卫无穷恨,都付崩涛惨雾中。
群蜂投江三日(《圣师录》)
明朝正德年间,在镇江的北固山下,有一群蜜蜂簇拥着蜂王出游。忽然遇到一只凶猛的大鸟,把蜂王抓住吃了。群蜂长时飞鸣着不走,随后便一只只投入江中。后面闻讯赶来的蜜蜂络绎不绝,也都纷纷投江而死,前后持续了三天的时间。相国杨一清,号邃庵,见此情形,便让家仆把蜜蜂打捞起来掩埋,立碑名为;义蜂,并作了一篇祭文悼念它们。
徐仲光赞道:蜂王蒙难,起自草率的出游。身为左右陪从,为臣罪该万死。大鸟的凶残撕裂心肺,满怀哀痛投向滔滔的江水。往昔齐王田横自刎身亡,属下五百义士纷纷自杀。群蜂的尽忠效死,也是同样悲壮。
[附录] 《亦复如是》记载:有位姓姚的人,擅长养蜂,每年收获蜂蜜达数千斤,因此成为小康之家。我曾去过他家,他告诉我说:;蜜蜂每天要朝拜蜂王两次,就像潮水起落一样,非常准时。遇到风雨将至,朝拜的时间就会推迟。以此预测天气的阴晴,总是很准确。
那天我正和姚先生一起观看蜂巢,恰好墙角被雨水冲塌,把一个蜂箱压坏。我看见里边所筑的蜂巢,中间位置有一个高台,像桃李那么大。有一只蜜蜂比别的都要大,身上青黑色,独自在高台上。姚先生说:;这就是蜂王。我说:;看来王元之的《蜂记》中说的:‘营巢如台,拥王而行。’句句都是纪实。《化书》上记载:‘蜂有君臣之礼。’确实是如此啊!姚先生说:;蜜蜂不过是一种昆虫,怎么可能懂得这些呢?
我说:;观察一下蚂蚁就可以知道,它们居住时有等级,出行时排着队。古人说:‘蚂蚁有君臣之义,所以蚁字的右边是一个义字。’蜜蜂和蚂蚁同样是微小的物类,蚂蚁既然懂得君臣之礼,蜜蜂也一样会懂。何况任何动物都有灵知,如骆驼知道泉脉,老马认识道路,燕子每逢一旬的戊日和己日便不再衔泥筑巢,蝙蝠在庚申日的夜里隐伏不出,鹤知道夜半时分,鸡知道天亮的时辰,喜鹊筑巢必背对太岁的方位,鼍在夜间按更鼓的时刻鸣叫,嘉鱼知道在一旬的丙日出穴,鼠类能像人一样拱手而立以示敬意,狐狸善于听冰层下的水声以确定能否通过,蜃龙吐气变幻成楼阁。更奇特的是,岁兰总在正月初一这天开放,梧桐树和棕榈树知道闰月。草木是无情之物,尚且有灵知,何况动物的灵知就更不奇怪。不过因为秉受天地之气有偏,其所了解的仅限于此,不能进一步扩充,因此成为低等动物。人类却是万善具备,无所不知,因此说人为万物之灵。若是不断扩充自己的良知,就能成为圣人。若是良知不断受到物欲的蒙蔽,就会丧失自己原有的本性,越来越接近动物,甚至有时连动物都不如,那就实在是太危险了!
诗曰:
万蜂争掷浪花堆,三日江云惨不开。
谏猎书曾回汉武,侍臣惜乏马卿才。
南坡义猴传(宋曹《会秋堂文集》)
建南杨石袍先生告诉我说:在吴越一带,有一个须髯卷曲的乞丐,在南坡搭了个茅草屋。他养了一只猴子,教它在盘铃的伴奏下表演木偶戏,在集市上演出以维持生计。乞丐每次得到食物,都与猴子分享。无论严寒酷暑都与猴子在一起,彼此相依为命,如同父子一般,这样过了十多年。后来乞丐又老又病,不能再带猴子去集市表演了。猴子就每天跪在路边,向行人乞食来养活他,过了很久也从不改变。乞丐死后,猴子悲痛地环绕着他的尸体,像人子丧父一样捶胸顿足。哀悼之后,又在路边跪下,垂下头凄声叫着,伸手向路人要钱。不到一天,讨来数贯钱。它把这些钱用绳穿起来,到了集市上,在卖棺材的店铺前不肯离去,于是店主便卖给它一副棺材。它还不肯走,看见有挑担子的人,就上去牵拽他的衣服。挑担的人便帮它把棺材抬到南坡,收殓乞丐的尸体,将他埋葬。猴子又在路边跪着乞食,来祭奠主人。然后到四周的野地找来枯柴,堆在墓的一旁,取出以前使用的木偶放在上面,点火焚烧。最后长啼几声,便跳到烈焰中烧死了。路过的人无不惊叹,被它的忠义所感动,于是将它安葬,称为;义猴冢。
诗曰:
事生事死费踌躇,肠断南坡旧草庐。
烈火焰中魂冉冉,彩霞天半拥飙车。
安福猴(《旷园杂志》)
清朝康熙九年庚戌冬,天上一直下着大雪。从十月份到十二月二十四日,雪下得更大,路上行人很多都在雪地上失足,甚至因此丧命。安福县有一个戏猴乞讨的人,担了两只篓子,登上县里的狗爬岭,寒风凛凛,衣衫单薄,没有上去就冻死在半山腰。当时他所养的猴子看看没有办法,就四处张望,发现前方有三个行人正往另外一条路上走,急忙跑过去拽住他们。这三人挣脱不了,就问猴子:;你有什么事想说吗?猴子便向他们叩头。他们让猴子带路,走到半山腰,看见路上有一个死人,担的篓子扔在一边。三人惊叹道:;要是不赶快离开,恐怕后面的人怀疑我们是凶手,那就麻烦了!猴子向他们不停地哀号,他们只好说:;你有什么事,我们尽量帮助你。猴子拿出死者的钥匙,打开篓子取出三两银子,平分给这三个人。他们说:;是想用来买棺材吗?这恐怕做不到。猴子使劲摇头。又问:;是出钱让我们帮你把主人掩埋了吗?猴子连声应诺。于是这三人用力挖了一个土穴,正要抬着尸体掩埋,猴子让他们停下,又取出担上的十片草席,从篓中拿出几斤棉花。他拿出八片草席,把棉花分出三分之二,交给这三人用来裹尸。他们都感动得纷纷落泪,一一照它的意思办理。封土完毕,对猴子说:;我们想把你带回去养着,你愿意吗?猴子一声不吭,绕着主人的坟堆走了三圈,哀叫着用头撞在岩石上死去。三人这才明白,先前所剩下的棉花、草席,是它为自己准备后事所用。他们就把猴子的尸体缠裹好,与它的主人合葬在岭上的路旁。这三个行人回到家,为安福县的人讲了这件事。湘潭的郭幼隗为此作了一篇《义猴传》。
诗曰:
相依为命恸途穷,惨惨彤云猎猎风。
愿附主人同槁葬,生埋热血雪花红。
白塔山猴(《圣师录》)
明朝正德辛巳年,有夫妇二人以耍猴卖艺为生,已经十年,住在嘉州白塔山。男主人去世后,葬在塔的左侧,他养的猴子日夜哀号。不久,其妻又招来一个乞丐作丈夫,猴子举着手嘲笑他。其妻牵着猴子让它表演,猴子趴在地上不听,用鞭子打它,它就使劲叫唤。夜里,猴子跑到主人的墓前,抱着坟上的土悲号,这样过了七天也死去了。
诗曰:
羞抱琵琶塞耳听,也同七日哭秦庭。
嘉州白塔山前路,哀啸寒枫鬼火青。
瑞昌门外义猴(《圣师录》)
三国时期的曹魏咸熙年间,有一对老年夫妇在瑞昌门外耍猴卖艺。一天,老妇去世了,老翁把她埋葬。没多久老翁也去世了,却没有人来埋葬他。他们所养的猴子一直守着老翁的尸体,人们看着可怜,就出钱把老人埋葬了。大家都称这只猴子为义猴。
诗曰:
待谁负锸妥翁身,躄踊无殊子丧亲。
落木萧萧啼不住,酸风愁绝路旁人。
忽雷驳(《酉阳杂俎》)
唐代秦叔宝的坐骑,名叫;忽雷驳。秦叔宝常拿酒给它喝,在月明的夜晚,试着让它跨越障碍,竟能纵身跳过三张黑毡的高度。秦叔宝去世后,它便嘶鸣绝食而死。
诗曰:
四蹄奔月蹑青烟,飒爽英姿马亦然。
何处敝帷埋骏骨,欲浇醽醁野风前。
陈平章马(《稽神录》)
明朝淮南统军陈璋,加封;平章事官职,到朝中接受任命。当时李升担任丞相,对陈璋说:;我一会儿去贵府给您贺喜,还想见见您家公子,看是否有缘做我的乘龙快婿。请您先走一步。陈璋骑马上路,途中这匹马忽然失足,把他摔了下来。到家不久,李升来访,陈璋勉强起身迎接。李升慰问了一下伤势,就匆匆告别了。陈璋把马召来,责备它说:;我今天拜官,又要商议亲事,你却把我摔下来,你这畜生!不忍心杀它,就让人把它牵走,不许喂食。当天晚上,马夫悄悄拿来马料喂它,这匹马看了看,直到天亮也没有吃,一连几天都是如此。马夫把这件事向陈璋禀报,陈璋又把马召来,对它说:;你既然知道自己错了,那我就赦免你吧!马听了跳着离开,当天开始像以前一样进食。后来,陈璋镇守宣城,任职期满后还乡,不久就去世了。十天后,这匹马也悲鸣着死去。
诗曰:
的卢今日竟妨吾,数罪何辞谢秣刍。
故相恩深难寸报,灵輀努力效前驱。
毕将军战马(《圣师录》)
南宋大将毕再遇,兖州将门之后。开禧二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金人只要看到他的战旗,就赶紧避开。后来他居住在湖州,有一匹战马叫;黑大虫,非常骏壮,只有毕将军本人才能驾御它。毕将军去世后,家人用铁索把它拴在马厩中。一次岳祠举行迎神仪式,这匹马听见阵阵金鼓声,以为又要奔赴战场,就昂头大声嘶叫,奋力把铁索挣断跑了出去。家里人担心它会伤着人,就派了十个强壮的士兵把它牵了回来,好言劝说道:;将军已不在人世,你不要生事给我家添麻烦。马支着耳朵倾听,泪水潸然而下,声音嘶哑地长鸣几声就死去了。
诗曰:
乌骓伏枥失重瞳,百战沙场翊大功。
热血满腔何处洒,仰天一恸飒灵风。
克勒(《圣师录》)
清朝和硕亲王有一匹良马,名叫;克勒,即汉语所说的;枣骝马。此马身高七尺,从头至尾有一丈多长。耳边有一寸多长的肉角,肚子下的卷毛像鳞甲一样。这匹马骏异超凡,连懂马的人都感到诧异,认为它是龙种,和硕亲王十分喜爱它。亲王去世后,这匹马徘徊哀鸣,没过多久也死了。
诗曰:
龙种奇姿一顾空,天人驾驭必英雄。
世无伯乐谁真赏,昂首悲嘶万里风。
张行人义骡(《池北偶谈》)
与我同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张鹤洲,担任负责朝廷礼仪的;行人职务,平时骑乘一头骡子,十分喜爱它。康熙甲辰年,因涉及考场事故,张鹤洲被刑部关押,家中生计难以为继,只好用骡子抵偿欠下的款项。一天,这头骡子经过街市时,突然酸楚地悲鸣起来,把新主人从背上摔下,自己逃回张鹤洲的家。来人想把它牵走,稍微离近一点,它就又蹄又咬,不肯离开。我的哥哥西樵,在吏部担任要职,特为此事作了一首诗,名为《义骡行》。
我由此不禁深有感慨,东汉末年的华歆、曹魏末年的贾充、刘宋末年的褚渊,以及唐末的张文蔚等六位佞臣,这些身居要职的人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辜负君恩,卖主求荣。相比之下,这只骡子不知胜过他们多少倍!
诗曰:
义骡日下竞称奇,消得琅玡吏部诗。
新主纵然刍秣好,不如故土乐忘饥。
姚氏二犬(《广异记》)
唐朝开元年间,吴兴一位姓姚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边境地区,随行的有两个仆人和两条狗。年长的仆人名叫附子,另一个是他的儿子小奴,父子俩性格都很凶悍。在南方住得时间久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于是便谋划杀害主人,以便早日返乡。
姚某的住处十分偏僻,周围没有邻居。有一天,附子忽然对主人说:;您是燕地的人,现在却流落到万里之外,倘若遇到不测,我理当护送您的棺柩返回故乡。可是最近我感觉正在衰老,如果忽然去世,我的儿子一个人无能为力,那您的遗骨就将永远留落他乡了!希望能尽早解决。姚某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说:;你是想让我死吗?附子说:;确实有这样的考虑。姚某无奈之下,只好请求把时间定在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清晨,奴仆父子准备了丰富的早餐,劝他多吃点。姚某放下酒杯,伤心地哽咽泪下。见两条狗一左一右地依偎着他,刚才仆人进来时,也带给它们食物。他抚摸着这两条狗说:;豢养你们这么多年,现在这两个奴才要杀我,你们知道吗?两条狗也哽咽着不吃东西,回头看着主人悲叫。这时附子走了进来,一条狗突然跃起,咬住他的喉咙,当下毙命。另一条狗飞快地跑到厨房,咬住小奴的喉咙,也当下毙命。然后又去咬附子之妻,把她也咬死了。姚某这才幸免于难。
鹤子点评说:奴仆父子阴谋杀害主人,两条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它们咬牙切齿,满腔愤恨,早已不是一朝一夕。此前卧在月下,对着野花吠叫,神情自若地陪伴着主人。随后如电闪雷鸣一般,迅猛果敢地斩草除根。这两条狗真是忠义而神勇!
诗曰:
一般豢养两般心,观变迎机智勇沉。
剑客空空输痛快,惊魂乍定涕沾襟。
犬殉主(《圣师录》)
刘钊是铁岭卫人,他养着一条狗,无论去哪里都跟着他。刘钊常到山上打柴,然后用马驮回来,这条狗总跟着一起去。一天,狗独自回来,朝着刘钊的儿子刘国勋不停地又跳又叫。刘国勋觉得奇怪,就跟着它上山,看见刘钊已被强盗杀害,尸体在山石间,那匹马被抢走。刘国勋为父亲办理丧事,安葬完毕,参加葬礼的人都回去了,只有这条狗独自守在坟旁,日夜不停地悲泣,泪水涔涔流下,浸湿了身边的草叶和泥土。几天后,这条狗把坟上的土刨开,露出了棺材,自己就死在棺材旁。
诗曰:
林下风腥马曷归,家人毕葬独依依。
泪痕滴处无干土,傍冢烟寒草不肥。
黑儿像赞(宋珏作)
黑儿是崔子镇先生所养的猫。崔先生很喜爱它,与它同起同卧,取名;黑儿,只要叫它的名字就会答应。崔先生每次外出,黑儿都要把他送到门外。等他回来的时候,黑儿一听见脚步声,就高兴地跳起来。崔先生看它这么高兴,自己也特别开心,马上找食物喂它。这样过了十多年。一天,崔先生病了,黑儿一直守候在床边不肯离开,观察先生的起居状况,表情很是忧愁。没多久,崔先生去世了,黑儿绕着棺柩哀叫,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也死在棺柩之下。崔先生的儿子公超,被它的忠义所感动,便将它安葬,名为;黑儿冢。
我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惊叹,为它画了一幅像,并作了一首诗赞:;相彼狸狌,性则执鼠,驯性者良,贪饕者鄙。亦有名种,深毛修尾,温柔善媚,依人而已。唯兹黑儿,人且难比,识主性情,解主言语。主出主归,徘徊延伫,徘徊若悲,延伫乃喜。寝则侍衾,兴则候履,历十余年,如仆如子。主疾知忧,没则号毁,无以酬恩,不食而死。殉秦三良,殉齐二士。谁谓物蠢,而不可拟?葬之龙门,大河之涘。陵谷有迁,冢不崩圮。庶几千载,齐名黄耳。
诗曰:
吁嗟古道弃如尘,生死相依幸托身。
貌得狸奴毛发动,瓣香未许负心人。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