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这就是《金刚经》说的四个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里的「寿命」,就是《金刚经》说的;寿者相。但是你要注意看《讲义》的科文;开示迷识四相、;开示迷智四相,先讲迷识四相,后面还是这四个相,意义高深了,叫做迷智四相。你不看科文,只看净诸业障菩萨章,佛的开示你弄不明白,觉得怎么前后讲得不一样?这四个相,前面是从我们凡夫份上说起,我们是迷识,第六意识是妄想心,我们不知道起了迷,就生这四个相,叫迷识四相。下面讲的是修行的菩萨,他起了始觉智慧,没成佛还有迷,是迷智四相,浅深大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你要注意科文,先讲迷识四相,清净圆觉怎样染污?先答复这个问题。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以来就迷,找不出开始的时间,今生迷,前生也迷,再前生也迷,推不出个开始,所以叫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一样,不是这一个迷,那一个不迷,一切众生统统迷。;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因为众生一开始就执着这四个相,四个相都是妄想出来。;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这四个相本来没有,他妄想执着实在有,这就是颠倒执着,本来是空的,他妄想执着有。
把迷识四相解释一下:
一、我相:他执着身心,以为有个我,就是前面讲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外面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合成的假相,他认为是真实的身体;里面的心,是六尘缘影,有受、想、行、识四种作用,他认为是真实的心,这么身心组合起来叫五蕴,《心经》上观世音菩萨用功:;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本来是空的,我们凡夫执着有,就执着五蕴和合的假相为我。把受、想、行、识合起来叫心,里面执着个心,外面执着个身,身心合起来的假相,认为有一个我。
二、人相:他执着一个我,也知道有六道轮回,认为六道轮回都是我在那儿转生,我升天堂,我堕地狱,对着我,流转于诸趣的相,就叫做人相。
三、众生相:譬如有的人升官发财,这就是盛;有的人贫穷下贱,这就是衰,富贵则生乐,贫贱则生苦。人在那儿流转诸趣,有盛、衰、苦、乐差别的感受,种种差别相,就是众生相。
四、寿命:一期命根不断,叫做寿命相,他执着生命执着得厉害,我要活着,这就是寿命相。一期人生不过百年,执着这一期命根住世不断。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他认为要活一千年,这就是寿命相。我们是依着佛经解释的道理,才懂得这四个相不应当执着,实际我们无始劫来执着惯了,人家一见面,跟我们说: ;你会活一百二十岁!你听见了很欢喜,是不是能活到一百二十岁不知道,但是你喜欢听顺耳的话。要是有人说:;恐怕你快死了!你听这话高兴吗?本来是假的,本来寿命相本空,无始劫来执着习惯了,人家说你能活得寿命长远,你就爱听。要是说你马上会死,就不高兴,你就知道这是无始劫来的执着。
这四个相都是妄想出来的,本来没有,本来空,他执空为有,这就是四个颠倒相。把这四个颠倒相合起来就是我执。本来没有我,妄执有我,执四颠倒为真实的我体。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要是顺着前文讲是;憎爱二心,这里讲;憎爱二境,因为境界都是从心里生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境界都是《大乘起信论》三种细相:业识、转识、现识,这三个细相都在心里,可是有了现识现出相来,就变到心外去了。外面的境界,都是我们唯识变现的,但是众生不知,他里面执着一个我,外面执着一个我所,就是我所有。外面五欲的境界,顺他的妄想心,他就爱;不顺他的妄想心,他就憎。眼睛看见色,顺他的妄想心,他认为是好色,就起爱心;不顺他的妄想心,他认为是恶色,就起憎心。耳朵听见的声音,顺他的妄想心,他就爱;不顺他的妄想心,他就憎。如此类推,五欲六尘的境界,合起来就是憎爱二境。这就是执着有个实实在在的我,又执着外面有实实在在可爱的境、可憎的境。
初听大乘佛法听不懂,听习惯了很平常,除了心没有外面的境界,你把这些名相听懂了,要深一步研究。听懂了是闻慧,深一步研究要起思慧,为什么境界由我的心生出来呢?这样追究一下,就追究到你心里去了。外面的境界没有可爱、不可爱,可爱、不可爱是由你心里起的分别。比如同是一个人,你认为他可爱,就变成你的爱境;你认为他很讨厌,就起憎恶心。实际是你心里面有憎恶心,外面还是那一个人!所以外面的境界,完全是由我们的心生出来的。再拿社会来说,社会上的人穿衣服,时常变颜色、变花纹,今年流行什么颜色、花纹,你看人家都穿这种衣服,就起了爱心,你认为这种颜色、花纹很可爱,就认为去年的衣服不合时代、不流行,觉得那些衣服讨厌,这就是境由心生。境界没有憎爱二境,是心里有憎爱二心,你把憎爱二心降伏住,境界不是没有憎爱二境了吗?所以我们修行用功都从这里开始,不然,大乘佛法听了再熟,这些名相都懂,没有听到心里,不能降伏烦恼。烦恼先伏后断,伏都不能伏,还能断吗?再接着讲,因为起了四个颠倒,这四个颠倒合起来就是个我执,心里面有了我执,外面就生出来憎爱二境,;便生二字你要注意,是由你心里生出来的。
;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你认为有个真实的我体,结果是虚妄不实的,由虚妄不实的我体起分别心,生出来憎爱二境,憎爱二境是虚妄的,执着当成真的,这就是虚妄上加虚妄,心里面的虚妄是我,外面的虚妄是境,于是越来妄想越深。
;二妄相依,生妄业道,两个虚妄相依起来,由虚妄之体,执着起来虚妄之境;由虚妄之境,再资发你虚妄之心,于是这二妄相依,属于起惑,起惑要造业,可爱的境界,我要取得;憎恶的境界,我要除掉。于是要造业,一造业就生出来虚妄不实的业道。
;有妄业故,妄见流转,本来没有我,你执着有个我;本来没有外境,你执着有个外境,这就迷惑,起惑就要造业,造了业要受报,流转生死,都是虚妄不实的,但是众生在这个圈套里面出不去。在流转生死,你还起惑,起惑还要造业,造了业还得流转下去,尽未来际永远没完没了,这叫做惑、业、苦三法流转,就是苦报。惑业苦三法流转,只有三个法,三个法都是虚妄的。你把它观空,不是天下太平了吗?但是众生观不空,起惑、造业,受流转生死的苦果。;妄字是释迦佛加上的,叫我们警觉,实际众生根本不知道是虚妄的。如果知道是虚妄的,又何必造业呢?他不造业,还受什么流转之报呢?《圆觉经》要叫我们成佛,从凡夫的性说起,处处加上一个;妄字,处处叫你开悟。你知道圆觉的心清净,怎么会染污呢?就是你执着有个实实在在的我,再执着心外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境界,这样清净圆觉就染污了。
再讲到为什么迷闷不入,想开悟,悟不了呢?再由凡夫,讲到二乘的境界。;厌流转者,妄见涅槃。二乘人看见生死流转太苦了,厌恶流转生死,要了生脱死,他就取得一个涅槃。他不晓得涅槃跟生死,是对待的假名言相。前面讲到,;生死涅槃,犹如昨梦,生死是假的,等于作梦;证得涅槃,还是假的,等于作梦。但是凡夫不知,二乘人也不知,妄见一个涅槃可得,于是他要厌恶生死,要求证涅槃。
佛答复净诸业障菩萨的问题,叫我们明白,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圆觉自性,圆觉自性本来清净,何因缘故把它染污了呢?你先执着一个我,再执着一个我所。我所就是外面我所有的可爱、不可爱境界,就造业、受报,这样把它染污了。二乘人高明一点,妄见生死,再妄见涅槃,本来没有涅槃,妄见涅槃,圆觉自性还是不清净。到 ;妄见涅槃这里,佛答复他,何因缘故,不能入清净圆觉?下面两句是结词,就是佛答复第二个问题,怎样不能入清净圆觉,想悟不能悟入,想证不能证入?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他怎么迷闷不入呢?起了虚妄的知见,本来虚妄不实的境界,他都当成真实的。凡夫执着生死,二乘人执着涅槃,一起执着,想悟清净圆觉,不能入了,下面解释为何不能入?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再反过来解释,你说圆觉妙性本来都有,怎么迷闷不入?圆觉清净自性没有分别,不是清净圆觉拒绝你,把门关起来,不让你进去。;诸能入者,包括凡夫、二乘。不是凡夫、二乘人要入圆觉,圆觉不叫他入,清净圆觉没有相,没有生死之相,也没有涅槃之相,它才叫清净;也没有出相,也没有入相,它才清净,不是圆觉拒绝你不要入。那么怎样入?怎样不入呢?
;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消这两句文,可要注意,我的眼睛看不见,但我要负责任,看了好多种注解,看过圆瑛法师的《讲义》、憨山大师的《直解》,跟我体会的意思不大一样,心里不踏实。我又看圭峯大师的疏钞,找出根据了,;有诸能入,有能入的那个人,才入圆觉,就是你有能入圆觉的本事,你才入圆觉。;非觉入故,既不是圆觉拒绝你入,也不是圆觉牵引你入。圆觉是个理体,它没有出入之相,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入圆觉呢?;有诸能入者,有信、解、行、证本事,就是依着前面的开示,如是信、如是解、如是行,一定能入圆觉。信、解、行、证,不说证,证就是入了,信解行等入圆觉。
看谛闲大师《讲义》,更找出根据,;有诸能入,是有能入的人,这个人有入圆觉的本事,什么本事呢?圆修三观,就是修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能圆修三个观而不着相这个人,是个能入者,一定入圆觉。;非是觉入,是这个能修行的人能入,不是圆觉把他牵引进来。就是你不入圆觉,或者你入圆觉,入不入都跟圆觉没有关系。不入是你自己着了凡夫相,着了二乘相,凡夫着生死的相,二乘人着涅槃的相,都不能入。你是大乘权教菩萨,你修三观,着了三观的相,也不能入。修三个观想,无论你单修一观,或者圆修三观,而不着相,都能入圆觉。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众生怎么迷闷不入呢?你动念,想入圆觉,迷闷不入;你息念,想入圆觉,也是迷闷不入。动念是凡夫,息念是二乘,圆觉本来没有念,并不是息念没有念。息念,是动了念才息念,圆觉根本没有动念,也没有息念,它是清净圆觉,所以凡夫动念迷闷不入,二乘息念也迷闷不入。
进一步解释,凡夫天天打妄想、动念头,当然不能入圆觉。二乘人要息灭念头,修灭尽定,一念不生,灰身泯智。灰身,证得四果的时候,觉得身体很讨厌,入了三昧,放了三昧火把身体烧掉。泯智,能证四果的智慧,也把它灭掉。这个众生没有了,归入偏空涅槃,二乘人以为他得了大涅槃,那叫「息念」。凡夫你动念,迷闷不入;二乘你息念,也迷闷不入,不是圆觉叫你迷闷不入,是你自己迷闷不入。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这再推到你无始以来,妄执有我,因为由你无始以来本起的生相无明,最初生起的无明给你作的主。;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你动念是怎么动的?由你根本无明动的,根本无明,无始以来就起的,说个一念妄动,起了无明,一念从什么时候妄动?还是无始。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就当凡夫,凡夫就有无明,无明无始,无始以来本起的生相无明,就是《大乘起信论》三细六粗九个相,第一个相业识。由业识、转识而现识,这三个细相还是八识的本体。再转到智识、相续识,转到心外去,变成心外的境界。可是为己作主的主宰,在众生份上就是阿赖耶识、第八识,它是;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生死流转就是无明,第八识就是本起无明,替你作主。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众生有的是生盲,生出来就是瞎子,天地日月都看不见,五颜六色怎么分辨?我们众生的眼睛不好使唤,生来就没有智慧眼。;身心等性,皆是无明,因为生无慧目,我们身体的性,我们心里的性,都是虚妄之性,不是圆觉之性。虚妄己性,统统是由根本无明,再起枝末无明,这么起出来身相、心相,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统统是无明,但是众生不知道。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譬如有个人五欲六尘,他都贪心执着,但是没有执着自己的命厉害。拿佛经来对照,你看见社会上贫苦下贱的人,已经没有人生的乐趣,但是依然爱他的命,他不肯死,要活下去。命就是他的命根子,所以什么都可以不贪,命得活着,这就是众生以无明为主宰,什么都可以舍掉,舍不掉他的无明,因为众生不知道命是假的,当成真的,他才执着。我们不晓得无明没有自性,本体是空,所以被无明所转,不肯断无明。我们用功修行,不知道观照无明,来破无明,以无明作主来用功,什么时候能证到圆觉呢?可是无明最难断,等于众生不自断命一样。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是故当知!怎么知道你有我执呢?;有爱我者,我与随顺,你本来有爱心要爱人,人家要是爱了你,你就跟他随顺。你没有个我,怎么跟人家随顺?这一试验,就试验出来有个我。再试验一下,;非随顺者,便生憎怨。对方不爱你,就不是随顺者,你就憎恶、怨恨他,你没有个我,怎么恨?憎爱二境,就试验你有憎爱二心,就证明你有我执。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这就讲到心里了,你天天依着无明作主来用功,由憎爱心养你的无明,你依着憎爱心来用功修行,越养无明越高,越养无明越深。;相续求道,皆不成就。你用无明心来用功,来求证圆觉,怎么能成就?
讲到这儿,我们要回光返照,闻慧要起思慧,我是不是天天生憎爱二心?天天生憎爱二心,你怎样用功?不管你天天念多少阿弥陀佛,念多少观世音菩萨,拜多少忏,念多少经,持多少咒。用功修行是要破烦恼、断无明,才能证菩提、入圆觉。你以无明为主宰,一着相,结果不是在用功修行,都在养无明,越养越高,越养越深,你用无明心来求道,才真正是可怜愍者!不懂佛法的人,他天天贪图五欲之乐,起惑、造业、受报,因为他不懂佛法。我们懂了佛法,五欲之乐不贪,要出家、要修行,五欲之乐没有得到,天天修行用功,却在养无明,你看冤不冤枉!
大陆上佛门有两句土话:;当法师的架子大,老修行的鼻子长!这是经验之谈,讲经说法的法师,不好款待,一听说请法师讲经都头疼,招待不好,法师发脾气,因为讲经的法师架子大!老修行不会讲经,会用功,或者参禅,或者念佛,或者拜佛,或者持咒,老修行的鼻子长,碰到他的身体,他不发脾气,碰到他的鼻子,发起脾气来,无明火烧了三十三天,怎样跟他求忏悔,他都不原谅!当法师不是在讲经说法,怎么越讲架子越大,架子大不是贡高我慢的烦恼吗?我慢,是五种根本烦恼之一,你天天贡高我慢,不是养无明是什么?越养架子越大,越养我慢越高,就是你在那里养无明。老修行修行烦恼会减少,怎么动不动就发脾气?因为他在养无明,越养无明火越大,发起来,你向他求忏悔,他还不原谅,你看看无明火多大?都是不会用功,真是可怜!
所以听了《圆觉经》,你反省反省,佛法听了一年,是不是比没听佛法以前,贪瞋痴减少了一点?各人的烦恼不一样,或者贪心重,或者瞋心重,或者愚痴心重。你的贪心重,是不是听了一年佛法,贪心减少了一点,减少,那就进步了。越来贪心越大,这就颠倒了!你的瞋恨心重,动不动发脾气,管不了自己。现在听了大乘经,你求忏悔,再不要动瞋恨了,听了一年,比去年瞋恨心减轻一点,这就进步了。你越来瞋恨心越大,这不是在养无明,是什么?学佛法不要学颠倒,听到这些经文,要听到心里去,要会用功,怎么用功?天天修行,不要着相;不着相,还要天天修行,这样就对了。你天天养无明,无明相续不断,你修什么法,求什么道,皆不成就。
所以修行要降伏憎爱二心,怎么降伏呢?我们凡夫外面的境界要观空,这个人可爱,我不要爱;这个人讨厌,我不要讨厌,慢慢会用功,就把心降伏住了。先伏后断,能降伏住不起憎爱二心,慢慢就把生相无明断掉了。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