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观心内证,法师略有十种过: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内观修心。释论云。有论而无慧。所说不应受。
二、不融经息诤趣道。但执己非他。我慢自高。不识见心苦集。
三、不遵遗嘱。不依念处修道。不依木叉住。非佛弟子。
四、经云非禅不慧。偏慧不禅。一翅一轮。岂能远运。
五、法本无说。说破贪求。名利弘宣。宁会圣旨。
六、贵耳入口出。何利于己。经云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
七、无行而宣。何利于他。
八、又多加水乳,无道之教。教误后生。
九、四众失真法利。转就浇漓。
十、非但不能光显佛法。亦乃破于佛法也。
《宗镜录》关于法师的十种过患,是永明延寿禅师在宋朝时就提出来了,数百年过后的今天,还在到处;弘扬佛法的法师和居士佛学家们,在法座上夸夸其谈,眉飞色舞的时候,何不扪心自省?
第一,只晓得研究佛学,文字的解释很有道理,但自己没有内观修心做真正的功夫,所说的道理无非依文解字,不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真实智慧,只是自己分别意识的揣摩。这种论说不值得接受。
第二种过患是,不能融会各种经典的道理,平息争论趋向修道,结果学问越高,自己主观的成见也越来越深,坚持自己的理论而批评其它的理论,因此我慢也越来越高,然而却认不到;见心苦集,换句话说,学识越高烦恼越大,自己的心念都平静不了,平息妄念是学佛最基本的功夫。。
第三种呢?就是法师们光是研究经典而不遵循佛的遗教来修行,不依佛所教的三十七道品的四念处来入道。木叉的翻译就是戒,小乘的戒律又称别解脱戒,不依佛所制定的戒律来生活,所以佛说这不是佛的弟子。戒为无上菩提本,是一切功德的地基,不依戒律,所有的修行无非外道。
第四,佛经告诉我们要想修证只有一条路子,那就是修定修慧,打坐不是修定而是练习修定的基本,所谓定,不一定要盘起腿来打坐,真正的佛法若真得了定,不论是行、住、坐、卧乃至跑步、跳舞都要在定中,这才是定。由定而生慧,达到大智慧的成就。有人常问:佛法的成就是什么?佛法的成就是大智慧的成就,而不是功夫。但是真正的大智慧一定要功夫到了才能成办,所以佛经上讲:非禅不慧。不修禅定则不能得到真的智慧。;偏慧不禅,如果只是光通学理的干慧,就没有真功夫的禅定。;一翅一轮,定与慧就象鸟的一双翅膀、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岂能远运,一个出家的法师假使不能定慧等持,哪里能够远大地弘扬佛法呢。
第五,真正的佛法没得话说,因此佛在《金刚经》中说,他没有说佛法,明明说了四十九年法,有三藏十二部经典纪录下来,却说没有说得一个字。因为真正的无上佛法,一切本空的境界不是文字言语所能到达的。所以说,法本无说。为什么法师们或是居士的佛学家们要说法呢?;说破贪求,那就是为了破除一般人贪求世间的名与利。;名利弘宣,宁会圣旨假如有人说法的动机是为了这两个字。名与利,那怎能合于佛法圣人的宗旨呢?
第六点,一般研究佛学的人;贵耳入,比如我们同学们常说:老师找个时间讲什么课给我们听,好不好?一天到晚在贵耳入,然后耳朵听过来,嘴巴就贩卖出去了,就会吹了。就这洋;耳入口出,心中没有正念。;何利于己?佛学很熟,但碰到事情就过不了,这样对自己又有什么帮他呢?这也是人们常讲的:;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佛经上说这种人整天虽然很辛苦、很用功,但都是在替人家数钱财,自己一点本事也没有。
第七种,自己没有真地修行就随便信口开河乱讲,没有真正在宣扬一个东西,这样做不能利己更不能利他。
第八种,有些在讲的时候,牛奶里渗了水,不是真牛奶,而且可能还发酵了有酸味,听进来吃进去可能就肠胃不适,这就是无道之教。;教误后生,而耽误了后一代。
第九种,佛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到了后代,因为真正的佛法没有了而越搞越糟。
第十种,凡是研究佛学的不管在家或出家,假如没有观心内证。非但不能使佛教弘扬而有前途,而且他自己也在破坏佛法。
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就是要如何返妄归真,彻见本性!法师就如名医,对各种药性都要了如指掌,对病人的病症轻重要能够准确判断,才能够对症下药,解除病人的痛苦!法师如果只会解释名相,消文释意,就如同医生只会背写药方,不能辨症施药。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何况关乎了生脱死的出世大业,法师纵然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如果连自己的生死都没有把握,又如何利益众生?就如同医生自己都一身病患,别人又如何敢让你治病?所以,法师担负着弘法利生的大业,在入道之处,最好通过真修实证,行解相应,让佛法融会贯通,从自性中流露出的真智慧才会令众生普沾法益,趋向解脱!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