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印祖在这里引用的是净土根本经典《观无量寿经》里边讲到的净业三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往生资粮,有正业有助业。如果从大范围来看的话,这段讲的就是助业。要万善同修、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是印祖常说的开示。
这里讲到;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教我们尊敬奉事与我们有恩德的师尊,有道德、有号召力的引领者。我们常说师长,一个是师父,一个是兄长。师父辈、父母辈的是长辈,兄长虽然是同辈,可是先于我入门,先入山门为大,我们学习比人家时间晚,那我们就是执弟子相,要有孝养和奉侍的恭敬心来调治我们对法的皈依。
;慈心不杀主要是从吃素上来讲。这方面印祖也常在提倡,我们放生属于从果上放生,吃素属于因地上来放生。为什么要杀生呢,为了饱我们的口腹之欲嘛,所以这里讲到;当吃长素。如果我们能吃素,今天吃一天素,全世界所有的杀业就与我无关,我们就不必要在今天欠一个命债去偿还,至少承担共业这样一个因缘,而且还是一个逆缘、违缘、恶因缘。这里每一句话都听起来很朴实,它里面有甚深的道理,而且也非常的善巧。你看这里讲吃长素是一种,纵然你做不到,还可以吃花素。印祖解释的花素就是吃三净肉,有时候我们也叫五净肉。他老人家说虽然你没有断荤,但是你不要亲自去杀,算是吃花素。还有一种把花素理解为在六斋日、十斋日吃素,平常没有吃素,这也算一种,也可以这么理解。
从;修十善业来讲,最重要的是一个恭敬心和慈悲心。从身口业上摄住我们的恶业,常修善法等等,体现在我们具体的日常生活、人情来往中就是方方面面,印祖这里完全是提倡儒家的仁义礼智孝,提倡传统的尽分之道。;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为父的应该慈悲,关照晚辈子女,为子的应该孝顺,为兄弟的应该有义有恭。我们佛门里面也说,敬师兄、训师弟,莫在佛门争闲气,跟世间是一样的。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方方面面的家庭社会关系都顾及到了。这个话我们读上一遍说起来容易,真正脚踏实地的修行,就是在这种近距离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进行,这是一个天然的道场,是我们绕不开的道场,是佛也要在这里才能成就的道场。所以印祖讲;恪尽己分,就是我把我该做的做到,我尽的能力尽到,我尽的分尽到。但是这里补了一句,这是特别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头一面能做得到,第二面做不到。;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就是不计他对我敬奉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大家要听明白,这是一个核心的总结。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前面讲的父子兄弟夫妇主仆,大家以为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讲究平等,哪里有主哪里有仆呀。其实在真正的关系维系上,我们的现代生活依然如此。比如说我们家里有保姆,有卫生工,乃至包括我们单位,上有上司,中间有主管,下面有职员,守门的还有个保安。我们是带着这种差别心来梳理这种差别相的,凡夫是做不到平等的,你一定有向上向下,在当下的关系中尽我们之分,印祖说这样;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宜尽分,是名善人。
一切既然都是因缘所生法,为什么要在因缘中尽已之分呢?往深里讲就是随缘不变,随缘随份的一个道理和内涵。我们人与人之间,不管近的距离,还是远的距离,无非是宿世有缘。那么既然是宿世有缘,这辈子又重头相见,肯定是带着缘分,宿缘所追碰到一起的。缘分无非就是有顺和逆两种,不仅仅都是顺的还有逆的,不仅仅都是报恩的,还有报冤的,不仅仅都是还债的,还有讨债的。
在我们凡夫不得而知的、过去的深度因缘中,我们依照着这个原则修行,永远都是佛弟子正知正见正行的状态。我只管把我的分尽到,那么他对我怎样我不管,如果你在乎他对你怎样的话,是顺缘了还好说,逆缘的话那你就抱不平。所以恰恰这段开示告诫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我们如果把该尽的自己分摆平的话,自然而然、尽谊尽分就是一个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我们一辈子修的法,全是顺缘、顺水、顺帆,临终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是顺水扬帆往生了。依照着福慧资粮,依照着往生的愿力,依照着念佛的功德,这是理所必然势所必然的。
所以你看,;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与佛心合,不管出世与世间法,你都要达到这个目标,这个状态是对的。为什么我们常说念佛法门是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呢?就是从这一点上,你如果能够尽分,那么这就是往生的前提。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这有啥意思,不就是让好好过日子吗,如果你真能这么去做,你就会发现日子过得跟演戏一样,久而久之心里就有数了,这种出离心自已就喷发出来了。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在这样发心的人生观中,特别容易自然而然生起一种中道的、不极端的、跟空性见相应的出离心来。
;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如果从反面来讲,你虽然常念佛,就是我们常说的,口念弥陀心不入道,心不依道,就是你的心不在善法之道,不在随缘之道,不在敦伦尽分之道。那么你就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这些,特别这里讲到一个乡党,就是我们说的老乡,江西人叫老表。因为印祖是陕西郃阳人,陕西的渭南、咸阳、宝鸡一带叫老乡都叫做乡党,就是咱们说的乡村乡里的人,一起的同乡人。在这些就近的缘分中,我们不能够尽自已的分,随份随力的去成就和随顺的话,那么;心与佛背便难往生。
;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因为你没有利用好现有的因缘,依着唯心所现的世界,把自己的因缘摆顺,所以你的心处处都是逆的,都是跟境界相抵触的,那么心与佛相违背就很难往生了,因为自心发生的障碍,佛也没办法垂大慈悲手来接引。这是从世间法的储备上而言的。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