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去了哪里?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问题。有人曾问圣人,人死后去了哪里?圣人便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为此,很多人认为,孔子也是不知道人死后究竟去了哪里。其实非也。在孔子看来,生是人道,死则是天道,孔子曾说过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可见,孔子是明白肉体的生命消亡之后的去向的,只是一生致力于人道的孔子对很多问题的态度是;存而不论,譬如死的问题,并非不知,只是知而不说。
却不过学生再三的询问,孔子只好对子贡说出了他的顾虑:;我要说死者有知,恐怕孝子贤孙会过分厚葬,而妨害生者的生活;我要说死者无知,又恐怕不肖子孙丢弃亲人不加以安葬。原来如此!
一天清晨,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踽踽独步的孔子对子贡说:;昨夜我梦见自己坐奠于厅堂两柱之间,看来我该去了。没过多久,孔子卧床不起,七日而终。可见孔子对死不仅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而且差不多是佛家所说的;预知时至。
孔子关于人死后有知无知的问答记载于《孔子家语》。佛教对人死的论述更加完备,更加明晰。根据佛教的三世因果论,六道轮回说,生命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终止。禅宗认为,生命是可以转化的,通过禅修,染污的生命可以转化为清净的生命,迷失的生命可以转化为觉悟的生命。但是,生命虽可转化,却很难当生从根本上解决出离生死的问题。而能从根本上迅捷解决生死问题的,唯净土一宗。
世出世间,善为诸法之本
佛教自汉代传入东土,至唐代达到鼎盛,并形成多种宗派。至宋,佛教走向衰微,而禅、净二宗在民间依然盛行。
禅、净二宗入门方便不同,用功方法各异:禅宗讲明心见性,立地成佛;净土宗则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净土。禅宗主张通过自力达到心悟,即心成佛;净土宗则仗他力求生极乐,证悟无生。由于当时一些学佛者不明两宗要旨及其本体上的一致性,故时有相互对立之势。针对这一现状,永明延寿大师(公元904~975年)遂作《万善同归集》,着重强调悟与修的统一,即后来人们所说的禅净双修。永明延寿大师说:;万法惟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大师的这一论点对于禅、净二宗的无二本体和二宗不同的修行方法阐述得更加明确,从而使禅净二宗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永明延寿大师的这一理论在其后不仅得到净土宗学人的广泛支持,同时又得到天衣义怀、慧林宗本诸禅师的共鸣,并在元、明以后,一直盛行于教界,遂形成我国佛教禅净双修的一大特色。
针对部分禅宗学人对;即心是佛,何须外求,;不思善,不思恶的片面理解,即认为可以不假修持,即可得到圆满解脱一说,永明大师明确指出,禅者于期见性成佛之同时,亦应广行众善。对于一个自觉的生命来说,其性是内在的本觉,必须外仗善缘,方能助开觉智,得到证悟,任何宗门中人,绝对没有不假修行而得菩提正觉之理。
《万善同归集》中,大师引用了《华严经》中解脱长者与善财之间的一场对话:;解脱长者告善财言:‘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乃至所见十方诸佛,皆由自心。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习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于是知道,解脱长者之所以能随意见到阿弥陀佛,是有条件的,是必须仰仗诸多外缘的,而其中,善法是第一外缘,是自心见佛的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永明延寿大师在后来所作的《四料简》中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是对净土宗念佛法门的特别强调。
宋以后,佛教衰微,人心浮泛,即使宗门之中,也不乏轻视戒律而自以为彻悟本性者。因此,永明延寿大师还特别指出,万善之本即;戒,;戒为万善之基,出必由户。若无此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
佛家讲的;五戒十善,是引人向善;儒家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也是引人向善。这里所说的善,范围极广,具体说来,有如下两种:
一、种树园林,造井厕桥梁,平治坑堑,开通道路,造立船筏,兴置桥梁,建造亭台,敬养父母,承事尊贤等,属于世间善。
二、于三宝中恭敬供养;深信正法,勤行六度;读诵大乘,行道礼拜;宝炬、苏灯续命供佛;散华供养,以华献佛;烧香涂香,悬幡塔庙,庄严佛事。凡此种种,为出世间善。
《万善同归集》中引用大量经典,来说明兴举不同的善业,则能获得不同的福报。如《法句经》云:;履行仁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毗沙论》云:;若修慈者,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毒不能害,水不能漂,他不能杀。所以然者,慈心定是不害法故。有大威势诸天拥护,害不能害。
《丈夫论》云:;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救一厄难人,胜余一切施。众星虽有光,不如一月明。
《华严经》云:;菩萨乃至施与畜生之食,一抟一粒,咸作是愿,当令此等舍畜生道,利益安乐,究竟解脱,永度苦海,永灭苦受,永除苦蕴,永断苦觉、苦聚、苦行、苦因、苦本,及诸苦处,愿彼众生皆得舍离。
佛所说法,无一不是针对众生的根性,凡此种种善业所获得的人天福报,不仅是芸芸众生所希望的,所追求的,也是历代统治者之所思,之所愿。正如南朝宋大臣何尚之在回答宋文帝时所言:;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户小镇,倘有十人学佛持戒,此十人就足能化导民风民俗。同理,;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倘千户小城,有百人修十善,则化导的人就更多。如果人人都能断恶向善,帝王乃至地方官吏,都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这段话说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断贪瞋痴慢,是为万善之本。也是一切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佛教不仅教人行善及行善之法,而且告诉人们,行善固然能得人天福报,但那不过是一刹那的享乐,待福乐享尽,重归轮回,只在须臾之间。结论是:一切求人天福报者,都将是;似箭射空,如人入暗,等待我们的,仍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秽土世界。
人天福报,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在此苦不堪言的五浊恶世,在这五蕴八苦的娑婆世界,连大观园里的林黛玉都要发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慨叹,更何况生活在下层社会的普通民众,油盐柴米、职位、升迁、爱、恨、情、仇、财富的积累、人与人的攀比等等,往往会让人们迷失自己,迷失于自己的追求,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活着,总是处在一种茫然和迷惑中。或问,福在哪里?或者真的获得了所谓;人天福报又将如何?试举一例:
昔目犍连有一俗家弟子耆婆,此人在人世间时医术高明,曾经为比丘治病,对三宝尤其恭敬。此人死后得生三十三天,得享无尽妙乐。但无尽妙乐却并没有带给他究竟的解脱。有一天目犍连尊者有一弟子病了,不知如何治疗,便以神足去三十三天问耆婆,没想到此人见到昔日的恩师再也没有过去的恭敬,不过是向恩师竖了竖指头,就算是礼拜了。他急着要去的,是又一个妙乐场。如此一个世间善者,一旦进入三十三天,获得天福,便立即纵情于妙乐之中,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呢?是又一个轮回的到来。
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上离开长江上游的白帝城,下午就到了长江下游的江陵了。这是诗人李白的想象,也是诗人李白惯常的夸张手法。这似乎并不可能的现实,时至今日,得以实现了。从成都机场坐飞机到上海,最多不过两小时吧,从我居住的城市坐高铁到北京,不会超过五个小时。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上世纪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到了今天,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种发展的速度又何止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现代化的进程,让我们居住的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繁华,香车宝马,灯红酒绿,已不再只是文学的描述,佛经中所描绘的三十三天已再现人间,如此种种,难道不是人们曾经幻想、曾经追求的;人天福报吗?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并未因此增加,相反,我们似乎总是处在不快乐中,这是为什么?打开互联网,一些负面新闻总是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神经,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承受力。比之那个吃糠咽菜的时代,我们的冰柜中存放着太多的食物,太多的营养品,但是,;三高正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减肥成为无数职场男女的关键词。在道德沦丧的时代,人们每天都在吃毒,每天又都在制造着毒。有人预测,未来十年,癌症会像感冒一样普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大胆预言: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
中国古代有一位史学家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今天的社会对人们的诱惑太多太多了。坐轿车就是比坐公共汽车来得快,也更舒服;宝马就是比德国大众气派。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使人们社会地位的悬殊越来越大。飞机有头等舱和经济舱的区别,有的人看病可以住高级病房,享受着贵重药物的治疗;有的人则必须排着队,去看医生的白眼或被狠宰医药费。无论是去医院看病不用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用金钱来实现。钱,让人们成为奴隶,让人们失去尊严,让人们失去快乐。
万善同归,归于净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俄国诗人普希金那所谓快乐的日子真的会来到吗?不知道。总之,我们像诗人一样幻想着、希冀着,但生活却总是一次次欺骗着我们,那所谓的;人天福报却总是让我们一次次落入无尽的轮回,从而在苦难的秽土世界熬过一世又一世。
诗人希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诗人所呼唤的;快乐的日子究竟是怎样的感受?诗人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佛知道,且告诉了我们,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万善同归,归于何处?答案是:归于净土。
《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引经据典,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乐、种种益进行了逐一介绍,其中最详细的是《群疑论》中所云西方净土有三十种益:;一受用清净佛土益,二得大法乐益,三亲近佛寿益,四游历十方供佛益,五于诸佛所闻授记益,六福慧资粮疾得圆满益,七速证无上正等菩提益,八诸大人等同集一会益,九常无退转益,十无量行愿念念增进益,十一鹦鹉舍利宣扬法音益,十二清风动树如众乐益,十三摩尼水漩宣说苦空益,十四诸乐音声奏众妙音益,十五四十八愿永绝三途益,十六真金色身益,十七形无丑陋益,十八具足五通益,十九常住定聚益,二十无诸不善益,二十一寿命长远益,二十二衣食自然益,二十三唯受众乐益,二十四三十二相益,二十五无实女人益,二十六无有小乘益,二十七离于八难益,二十八得三法忍益,二十九身有常光益,三十得那罗延身益。
永明延寿大师不但撰述文字阐述西方极乐世界是根本的乐、最终的益,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据《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说,永明延寿大师;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学者参问,指心为宗,以悟为则,日暮往别峰行道念佛,旁人闻螺贝天乐之声。故后人尊大师为净土宗第六代祖师。
通往净土世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毫无险阻,对于生活在这秽土世界的我们,最大的;妖怪是那所谓;人天福报的种种迷人的假相。故净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特别警告我们说:;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印光大师并指出:;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
净土世界并不遥远,西方极乐就在眼前。万善同归,归于净土 — 这才是我们佛弟子的真正追求!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