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许多的开始修行禅学,禅学中东山法门是非常重要的,它里面是有很多的智慧,师兄坚持的去修行能让师兄更好的获得智力。那师兄你知道东山法门的原意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五祖门下传出的禅法,都是念佛名与坐禅相结合的。在宏传修习中,都成为定形的轨式,次第修习的历程。五祖禅门而流于这种形态,不是没有人感到失望,而发出慨叹的。杜朏的‘传法宝纪’就说:
“至乎今之学者(对“念佛名令净心”),将为委巷之谈,不知为知,未得为得。念佛净心之方便,混此彼流(?);真如法身之端倪,曾何仿佛!悲夫!岂悟念性本空,焉有念处(责念佛)!净性已寂,夫何净心(责净心)!念净都亡,自然满照。于戏!僧可有言曰:四世之后,变成名相,信矣!……今大通门人,法栋无挠,伏膺何远!裹足宜行,勉哉学流,光阴不弃也”!
杜朏是神秀弟子。对“念佛名”与“净心”,确认为五祖弘忍、神秀,禅门化导的方便。但当时神秀门下的“念佛”与“净心”,形式化而渐失五祖禅的真意义,不免发出了“悲夫”、“于戏”的慨叹!末了几句,显然是勉励神秀弟子们的。‘传法宝记’的著作,一般论为开元初年(七一三──)作。约为六祖惠能在曹溪入灭前后。这是早在神会北上以前,北宗学者自觉禅风的蜕变,而对北宗的批评。
弘忍、法如、神秀,有“念佛名”,“令净心”的方便,与后来的北宗,应有多少不同的。另一位北宗学者净觉,曾从神秀、老安、玄赜──三大师修学。从景龙二年(七0八)起从玄赜学了十余年,成为玄赜的入门弟子,玄赜曾以衣钵付嘱他。净觉在神龙元年(七0五)──二十二岁,就作了一部‘金刚般若理镜’。开元十五年(七二七),作了‘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李知非说他“由般若波罗蜜而得道”,是北宗中重视般若的大师。李知非‘心经略序’,说净觉“三十余年居山学道”;又说“比在两京,广开禅法,王公道俗,归依者无数”:这是北宗极盛时代,义福、普寂以外的又一系。他着有‘楞伽师资记’,是继承玄赜的‘楞伽佛人法志’而作的,约七二0年顷撰。‘楞伽师资记’中,传说了四祖道信,对“一行三昧”,“念佛名”,“令净心”的意见。净觉的出家学 道,离四祖道信已五十多年。所传的道信禅法,不知根据什么?然距离并不太久。五祖及其门下,都重“一行三昧”,而五祖的禅,是禀承道信的,所以所传道 信的意见,应有部分的真实性。净觉在‘楞伽师资记’中,引用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门’。这部禅法,内容相当丰富,也相当杂,这是有过补充与附加的‘ 入道安心要方便门’发端说:
“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
这是标宗,提示了禅法的依据与宗要。在达磨禅(旧有的)用以印心的‘楞伽经’外,又增‘文殊说般若经’。以后五祖门下禅法的开展,都不离这一家法。如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而对则天却说:“依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楞伽’与‘般若’的合一,是始于道信的。原文在标宗后,引‘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文,然后说:
“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无非菩提”。“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有别佛,离佛无有别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所以者何?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泯然无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忆佛心谢。即不须征。即看此等心,即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如是等心,要令清净常现在前,一切诸缘不能干乱。何以故?一切诸事,皆是如来一法身故”。“略举安心,不可具尽。其中善巧,出自方寸”。
这部分,是“入道安心要方便门”的根本。从念佛而契入“泯然无相,平等不二”的法界一相,就是“一行三昧”。念佛,是佛无相貌(经说:“不取相貌”)的;念佛而入无所念,即心即佛,为安心的方便。说到“看此等心”,“如是等心要令清净”,也有“看心”“看净”的意味。但这是在“忆佛心谢”,无所念而显的“净心”,这就是法身。“更不须征”(推求),只是照顾自心,净心常现前就得。
“一行三昧”的修证,虽如上所说,但众生的根性不一,所以从“念佛”而契入一法界性,情形也有多少不同,该论又说: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 “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净,究竟处心自明 净”。“或可谛看心,即得明净,心如明镜。或可一年,心更(便?)明净。或可三五年,心更(便?)明净”。“或可因人为说,即悟解。或可永不须说,得解”。 “为学者取悟不同,有如此差别。今略出根缘不同,为人师者,善须识别 ”。
不同的安心方便中,有的是“不看心”,“不看净”,“不念佛”,只是“ 直任运”,心就自然明净。这与六祖的“不看心”,“不看净”,“不念佛”,有着非常的近似。在七二0年顷,从神秀,老安,玄赜所传,从四祖以来的禅门,有不看心,不看净,不念佛的存在。在岭南的六祖,直提顿教,只是四祖以来,深彻而简易的部分,给予特别的唱导而已。从杜朏与净觉的撰述中,坚定的相信,五祖弘忍所传的禅法,不只是“念佛名”,“令净心”;“看心”、“看净”那一类型的。在这自心是佛的立场,对于一般念佛,求往生净土的方便,四祖与六祖所说,自然归于一致(其实北宗等都是一样的),如‘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说:
“问:用向西方不”? “信曰:若知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即是净佛国土,更不须 向西方。……为钝根众生,令向西方,不为利根人也”。
‘入道安心要方便门’,后安立五门,第五门为“守一不移”。传为五祖所 说的‘修心要论’,就是宣说“守心第一”。这样的“守心第一”,禅风渐倾向 于常坐,发展而成为北宗的“直坐不动”,“除妄不起”。然而,四祖、五祖所传,是不限于此的。
以上就是对东山法门的原意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如果想要学好佛法,就要坚持和用心,同时我们还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注意念佛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