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戒善说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17 12:59:58作者:修行

很多的师兄在修行佛法的时候,是会知道戒善的,但是戒善讲解的内容是什么,很多的人都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净宗法师讲解戒善是什么吧!

净宗法师讲解戒善

问曰:念佛之外,戒善等一切行,何故不论?

答曰:一、法本如是。弥陀本愿,唯说念佛,不说余一切行故。此超世本愿,诸佛尚且不及;唯咨嗟共赞彼佛名号,不赞余一切等;又岂容凡情些子分别哉!

二、法不别说。如禅宗自性之外一切不论,以无有一法出于自性之外故;净土宗者,名号之外不别论戒善等一切行,以六字之中摄尽一切善、总括一切行故。

三、机不可论。如目盲足跛之人,一日之中欲行万里,唯只可乘坐飞机,决不相互议论:「如何行走,如何骑车」等;造罪凡夫,一生之间欲至极乐涅槃国,只可念佛,岂可论戒定慧等一切行乎!

四、强论有损。若言「持戒念佛往生」,岂破戒、无戒之人念佛不能往生乎?若言「善人念佛往生」,岂恶人念佛不能往生乎?若必须成为持戒善人念佛方能往生者,则今世无一人得往生矣。

五、戏论无益。既然持戒、破戒,有戒、无戒,善人、恶人,有智、无智,但念佛皆往生者,何不急劝念佛,普使速归净土?反而循环戏论,令人歧路盘桓、不知旨归,遂失往生大益耶?和尚释曰:「所闻化赞,但述『称佛之功,我来迎汝』,不论闻经之事。然望佛愿意者,唯(着眼)劝正念称名,往生义疾,不同杂散之业。」

慈愍和尚有偈曰:

「彼佛因中立弘誓 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 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 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砾变成金」

此亦只论念佛,不论余一切行也。

问曰:专修念佛行者绝对不论戒善等余行乎?

净宗法师讲解戒善

答曰:为成「一向专称」之旨,可论之也,亦必论之。此《观经》之旨也;推而广之,三藏十二部教言皆是也。以故,善导和尚疏《观经》而结论曰:「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凡善导和尚论及戒善余行之处,皆为成「一向专称」也。

问曰:专修念佛行者自不行戒善乎?

答曰:此大错也!一向专称之内行之。虽行戒善,舍而不言。末代凡流且置,善导和尚护持戒品,纤毫不犯,未尝举目视女人……敢言不行戒善乎!

末代念佛凡夫,自不可比及,然承「触光柔软」之愿功,自可随力护持戒善、敦守伦常,报四重恩也。若言专修念佛行者,即不行世善,是谤「触光柔软愿」无其愿功也。

问曰:既行戒善,何故不言?

答曰:和尚德比山高,行比海深,尚且绝不一字提于口笔,且每每曰:「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等愚痴身,旷劫来流转。」「余既是生死凡夫,智慧浅短。」何况今世凡夫,悉皆罪业滔滔之辈,谨依和尚教导,专修本愿念佛,纵有微尘小善,敢无惭愧,遂以戒善之身自居而训人乎!

所以不言者:一、知惭愧故,二、除慢心故,三、真厌舍故,四、专念佛故。

既知自心实非戒善,佛祖明鉴,何敢人前标榜?即虽独居自省,犹觉无地自容;故虽有小善,深纳心底,耻于向人也。

又善导和尚言:「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此即苦乐总厌,善恶总贱也;以三界之乐非真乐,人天之善皆伪善故。若虽厌苦而求其乐,贱恶而贵乎善;经无量劫不得出离也。三界之中,善恶苦乐一切法,悉「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是污染相,是破坏相,颠倒不净。」余生生世世被其诳惑,虚然流浪生死;今既愿生净土,高超三界,即当发大菩提,奋金刚志,岂可于中舍一取一,毁此赞彼乎!既知此善是虚伪法,是轮转法,是无穷法,是污染法,是破坏法,是颠倒法,是不净法;有何可标于口?厌之尚恐不极,贱之尚嫌不切也。唯「南无阿弥陀佛」是真实法,是解脱法,是清净法,是坚固法,是涅槃法;以故,口也不言善恶,心也不思善恶,意也不凭善恶;唯声声相次急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唯佛是赖,唯佛是凭,不赖不凭余一切法;此即是本愿一向专称行者。「一声称得弥陀号,到彼还同法性身」,身虽在此界,心已归极乐;被彼佛无碍光明自在神力,摄而「置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故。

阁下尚滞此三界善恶法中耶?

专修念佛行者,既心沁至善之名号,则不见余一切善矣;如阳光之下,不见一切萤火灯光。见尚不见,从何而言?《无量寿经》云:「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晃养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真实念佛行者,直趋佛果,声闻菩萨因果尚以不顾,而况凡夫人天戒善因果?此亦是念佛人之大菩提心也。莫作蔑慢声闻、菩萨诸圣贤众之误会。

问曰:专修念佛之人不劝人行戒善乎?

答曰:为成「一向专称」而劝之,若坏「一向专称」即不劝之。

若言:「虽念佛,若无戒善,难可往生,故必须戒善。」此坏「一向专称」矣。若言:「末代造罪无智之人,但念佛,定往生,此是弥陀本愿,丝毫不应有恐;然当随力慎护戒善,不可以有如是慈悲而更加放逸无惭,既自漏于本愿,又招人谤嫌。」此则成「一向专称」矣。

又鉴时察机,于可劝之时,又可劝之人而兼劝之;于不可劝之时,不可劝之人,不劝之。然则,不论何时何机,必可劝「一向专称」;而末法恶机,唯可劝「一向专称」也。

所言时者,正像之期,可有戒劝;末法但有名字比丘,灭法则戒之名字尚不闻,何由劝之。

今入末法千有余年,「法、体、行、相」暗昧不闻,谁人能持佛戒?直以剃发、染衣、独身、素食为「戒」者,亦太可怜;乃顺世俗见,非真实说也。且顺世俗浅见劝之、行之,当常怀惭愧,知我无戒,莫起慢心,谓我持戒也。出家尚尔,何况在家?

总劝「行善积德」,亦可。然真实「行善积德」之人,极为希有;悉以慢心,自以为贤善也。处此世此时,谁人能逃此五浊恶世之外,又何人能离罪恶凡夫之名乎?善导和尚斥言:「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诚然,闻此言,当心惊胆怖,极怀惭愧,一向念佛也。

所言「机」者,有生熟浅深之别。浅机贪求五欲之乐,则劝之曰:「欲求乐果,须种乐因;能修戒善,乐果自来矣。」

彼人贪乐故而行戒善;行戒善已,则劝之曰:「三界之乐非真乐,既持佛戒,何不力修,求出离乐乎?」

既求出离,进劝之曰:「旷劫罪业,系属三界,些微善功,难可凭籍;然成佛虽难,求往生易得。何不回向戒善求生净土乎?一至净土则常享法乐。《观经》有言『一日一夜,持八戒斋,可得中品中生。』况汝善人,常时戒善,弥陀必喜,但愿生彼净土者,必不相拒也。」

既求生净土已,进劝之曰:「戒善之功,必不唐捐,然必须真实心中作,又「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业」;与弥陀疏而不亲,亦嫌为杂而不纯也。虽得往生,止在化土,见彼佛世尊有入灭相。以故,和尚言「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又言:「随缘杂善」不能前至彼「极乐无为涅槃界」也。窃思我等,殊无真实心;三业所作,不离贪瞋烦恼;「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然彼土世尊阿弥陀佛,昔有本愿:凡专称彼佛名号者,必被彼佛无碍光明,摄取不舍;现生安稳利乐,命终直入报土。其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为无上功德,总摄诸佛、诸菩萨、诸神咒、诸行法一切功德故;乃是「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亦称为「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岂凡夫有为有漏、虚伪颠倒、不实功德所可比乎!今既愿生彼佛净土者,何不舍有为生灭法,取无为涅槃法;舍有漏有上法,取无漏无上法;舍不实功德,取真实功德;舍诸杂行,专称名号耶?且「舍」之一字,非谓令破戒造恶也,只是舍「赖余行功德回向往生」之观念而已。若虽念佛,犹以为不足,执我戒善之功回向,以为于往生可更有把握者,则是「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续」之杂行人也,有「千中无一往生」之失。若一向念佛,全凭名号往生者,虽饮食睡眠尚且不妨,岂戒善为有妨碍耶?固知一切不妨,纯然专修念佛人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诸有智者,当思量之!

其深熟之机者:深厌三界,急求出离;恐虑自力之不及,切盼佛愿之拯救。如是之人,急劝专称名字,言:「本愿不虚,称念必生。」

又遇渔人,难劝戒杀;妓女,难劝戒淫。如是等机,皆劝曰:「如是罪重之辈,地狱一定;然阿弥陀佛有大誓愿,不嫌一切愚恶造罪之辈,但称佛名,必定往生。」彼能受教,一向专称,以佛名之德,既得往生决定,亦可渐转现缘。

总之,一向专称以为宗旨,急求出离将为要路也。善导和尚言:「堪受堪信,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何以故?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修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着眼)劝即(着眼)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即称诸佛本愿意也。」则是于可劝之人(能修人天果)、又可劝之时(千三百年前,岂比今时之恶)尚且专劝念佛,而况今时众生!

净宗法师讲解戒善

是以本愿法门,察时鉴机,急劝念佛。教导行者,深省自心;知我心恶,则心怀惭愧;有惭愧故,心地柔软;心柔软故,能行善法,和乐家庭社会。此亦是「触光柔软愿」之功也。

为了我们更好的去体会戒善讲解的内容,师兄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是要知道多多坚持修行,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非常容易影响我们对佛法的体会和感悟,而且也是对我们开悟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