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家和万事兴。从小长大的家,接受社会化教育的家,一直到全球竞技的地球村,甚至于成家立业而建立的新家,想要营造出什么生活气氛,端视吾人不同的生活信念、态度与方法而不同,也都会影响到我们是否能安住于此中的要件。
家应该是给人安身立命之感受,但当今社会却又总是见到、听到家暴事件的讯息,家庭成员之间不是冷战,就是老死不相住来,甚至于互揭疮疤而落入肢体、语言、态度的斗争中。反观在佛化家庭中若能摆放诸佛菩萨的圣像,便能收生灵睹相以知归,佛化承风而久住。(出自《乐邦文类》大正四七?一八七上)之见贤思齐之功效。
佛教是讲离苦得乐的宗教,更强调坚定而善巧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代有些年轻人之所以沉迷于网咖、嗑药,或是做个追星族之一,多是因为感受不到家的温馨,或是因输在起跑点、一时的挫折而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只好一昧地向外追求强度感官娱乐的剌激,此时家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功能。
家维系了那份血缘关系上的传承与成员们之间互动的亲切感,虽然已来不及改变家中成员的血缘关系;但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处,却可以透过态度上的改变,来转家庭浮躁不安的气氛为安和乐利的气氛。佛陀反对高压政策,支持民主和敬的居家生活,例如长阿含中善生经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一相待以礼、二威严不越、三衣食随时、四庄严以时、五委付家内。妻以五事恭敬于夫,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问所在。(出自《大乘义章》大正四四?七六八中)这在当时印度社会女性不被尊重的背景之下,是非常不容易的看法。时至今日,仍可感受到其相敬以待的家庭气氛,或许可为今日家暴之氾滥提供一些生活教育的改善方向。
家中成员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要懂得互相尊重。就算是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可能因个人的特质与个性,或说不同的心智需求,就有可能在支持派系上有所不同,如何理性互动而不堕入相互较劲之状况是非常重要的。世界各大宗教尽管会有不同支派的流变,但引导信仰者向善的教化目的不会变,只是在方法与巧妙等方面,会各有不同的角度与想法。
若能将圣贤之语或格言等,以美工制作且适切张贴于家中各各不同角落,就能在不同的时空中,来提醒自己应有的态度与看事情的角度,自能营造出共同学习的新环境,若能进一步相互交换大家生活应用的心得,则把家庭建设成清净安乐之处所,不是不可能的。只要家庭中任何一位成员,愿意从自我要求并实践之,渐渐就能以身作则而影响到其他的成员。最佳佛化家庭的宗教教育单位配备,应包括有善知识为教授师,一切菩提分为伴侣,一切善法为眷属,一切菩萨为兄弟。菩提心为家,如理修行为家法。诸地为家处,诸忍为家族,大愿为家教。满足诸行,为顺家法。劝发大乘,为绍家业。法水灌顶,一生所系菩萨为王太子。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出自《翻译名义集》大正五四?一一一六下)
总之,建设欢喜和谐的家庭生活不是不可能的,而在于每一位成员是用什么心去看自己的生活世界。若有人是以怨憎会苦的态度来面对亲友,则必能如在地狱中受折磨;若是以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的心看待周遭的一切,即是佛法生活教育的落实。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