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云:
崔相国走入大殿,看见一只小鸟在佛像的头上拉屎,于是问如会禅师: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这只鸟在佛头上拉屎?”
如会答:“你放心,它再怎么也不会到鹞子头上拉屎。”
古德说一皆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才有道生说法,顽石点头之说。我们说“它”是佛像,佛像的概念才被认同;在此之前,也许只是一块木头,或一堆原料,本无神圣与卑下之分。小鸟在佛头上拉屎,在它只是习性使然,随处大小便;但在人看来(尤其信仰佛教者),则认为大为不敬:“这简直污辱嘛!”须知,这也是小鸟佛性的显现之一。
如会的妙答,表面看似幽默,其实至理便在其中;因为小鸟怕鹞子的杀害,也正是佛性具体而微的展现。
笑禅录云:
有批大盗晚上去抢劫一家人,那家人害怕得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请“大王”饶命。大盗说:
“什么大王!叫我们好汉才是……”
话没说完,远远传来几声鸡鸣,众“好汉”忙不地骑马而逃。一个家人站起身来,拍拍衣服,朝外喊着:
“好汉,好汉,吃了早饭再走吧!”
晚上才敢外出抢劫的已不是大盗,因为他们心中仍有惧;这种人还不算太凶恶。大白天,携刀持枪,公然进入民宅或公司行号进行抢劫的,才称得上“大盗”;这种人恐怕较难驯良。
但只要有“佛性”(觉悟的本性、可能性)在,痛改前非、浪子回头,则仅是早晚之事。自称“好汉”的强盗,仍有所惧——害怕黎明的来临,所以驱马逃逸,这就是佛性的感应。而能在盗匪离去时喊着;“好汉,好汉,吃了早饭再走吧”的人,虽是放马后炮,但没有一点勇气,还是说不出口的。这也是佛性。
颂曰:
盗怕天明雀怕鹞,
可知佛性通诸窍;
若分恶类与禽兽,
大地众生都不肖。
盗怕天明雀怕鹞,可见凡是有情,都有他的弱点;由此可知佛性是通达一切处的,苏东坡说:“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指的便是这个。
善恶是分别心比较出来的;我们之所以将虎豹豺狼看作禽兽、恶类,也是这种心态使然。可叹的是,人类当中多如过江之鲫的虎豹豺狼,其害人杀物之手段,尤胜于仅为求饱食之野兽;反过来看,谁善、谁恶?
然善恶本无标准,更无自性。善分别诸法,于中无取无舍,方能不偏不倚,谓之中道也。(信息来源:摘自《一味禅》)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