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佛教与孙悟空

发布时间:2019-11-09 10:08:25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

《西游记》中的众多人物,最引人注目的是孙悟空。它从花果山出世,经大闹天宫而被佛祖降伏,后来由观世音点化,转而扶助唐僧西天取经,活跃、贯穿于全书的始终,可以说是《西游记》的主角与灵魂。 

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孕育,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孙悟空既有印度血统,也有中国血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形象。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猴王哈奴曼神通广大,善于变化,腾云驾雾,非常接近《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孙悟空这位混血儿,看来还是以印度血统的成分居多。

但是,人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哈奴曼怎么会万里迢迢地跑到中国来了呢?这件事与佛教的传人中国联系紧密。哈奴曼的形象是通过佛经的介绍而在中国民间流传的。敦煌藏经的藏文写卷里就有好几个《罗摩衍那》藏文译本残卷,我国新疆发现的古代语言残卷中有古和阗文的《罗摩衍那》。西藏密宗僧人陇钦巴在《佛宗宝库》中论述遍人天(即毗湿奴,婆罗门教的主神)的十种化身时,概略地讲述了《罗摩衍那》的故事,而且说猴王哈奴曼是遍人天的智慧形象的化身,与孙悟空机智多谋的特征正相契合。更加有力的证据是佛教《六度集经》中完整地保存了《罗摩衍那》故事的原始形式,其中猴王哈奴曼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些事实,足资证明猴王哈奴曼是随着佛教东传而进入中国本土的。

此外,佛教中有许多故事和传说,为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氛围。唐朝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带来了佛教密宗的主要经典《大日经》,他在经序中记载了群猿深山护经的故事,说的是北天竺某一小国深山中有藏秘经的洞窟。每逢暑天,猿猴们将经籍取出晒太阳,以除去潮气、霉斑。有一次,不慎失落了一册,被樵夫拾去献给国王。大猿得知后,就跑去想尽法子取了回来。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它与孙悟空西天取经有血缘关系。我国的藏传佛教是密宗的天下,因此以上这段故事在西藏境内颇为流行。西藏乃东县有猴子塔群,在当地很有名气。猴子洞的藏名是“比乌哲古”,座落在乃东县泽当镇贡布山,此山乃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洞内有成千上万座泥塑小经塔和小佛像,成为全国唯一的洞内经塔群。这一景观便是由于《大日经序》内的这一传说丽形成的。

\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佛祖释迦牟尼有十大弟子,其中以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而他在佛典中被说成是猿猴的转生。又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祖本,其中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是猴行者,而到了《西游记)中,猴行者便有了孙悟空的名字,这名字还是观世音菩萨给取的呢!孙悟空姓孙,是因为他是只猢狲,法名悟空,同样也有它的来历。唐朝有个西行求法的高僧法名悟空。据《宋高僧传》载:悟空俗家姓车,长安云阳入(今陕西泾阳西北),是北魏拓跋氏的后裔。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他奉唐玄宗之命随使臣张韬光出使嗣宾国。他到了嗣宾国后,因病不能如期回归,便留在当地出家为僧,拜高僧舍利越摩为师,并在印度等各地僧寺朝拜求经,法号悟空。二十余年后,他思念故土,禀告师父舍利越摩请求回国。舍利越摩赠授他佛牙、合利和《十地》、《回向轮》,《十力》三部梵文经典。悟空于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回到长安,册封壮武将军,主持章敬寺。悟空西行求法前后凡四十余年,后人根据他的事迹写了《悟空人竺记》。孙悟空的得名,便糅合进了他的影子在内。归根到底,孙悟空的原型虽以猴五哈奴曼为主要来源,但并不排斥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各种传说的因素,而且这些传说大都与佛教有关。

其实,《西游记》中与佛教密切相关的人物,又岂止是孙悟空一人!西行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原型都来自佛教。唐僧在历史是实有其人,他以唐代的玄奘为原型,并采取了真名实姓的方式。《西游记》的整个故事也是以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为蓝本而加以发展、衍变而成书的。猪八戒的原型是佛教传说中的天界驾车神——北斗七星,其形象是七只猪。佛教密宗中有“七只猪拉着女神摩利支天车舆”的记载与绘画,元代末年杨景贤据此在《西游记》杂剧中叙述猪八戒在天界的前身是佛教的“摩利支天的御车将军”。“摩利支”是音译,意译是“光”。这位女神的形象为三头八臂,在佛教护法神二十诸天中居于第十七位,乘的就是猪车。沙和尚的原型是毗沙门天。“毗沙门”是音译,意译是“多闻’,故此神又称作北方多闻天王。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玄奘孤身西行取经,途经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莫贺延碛,该地一向有“八百里沙河”之称。玄奘由于失手倾翻水袋,五天四夜无滴水沾喉,唇焦舌燥,腹胃如焚,幸得梦中遇见毗沙门天指点,方得脱困。后来经过数百年口头传说中演化,这位毗沙门天在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词话》中蜕化成为身高三丈的深沙神,而在元代末年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中便己演变成为沙和尚了。

如果进一步扩大考察的视野,我们便会看到《西游记》本身就可以说是一部佛教小说,不论是前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还是后八十七回的取经故事,都有一个共同主题,即写佛家如何降妖伏魔。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和,累箍咒,象征着佛教在其传布过程中如何降服异教神灵而使之皈依佛门并成为佛教护法神的过程,而西天取经故事,实际上是写佛教传人中国后,对原有宗教的冲撞、碰击并在中土站稳脚跟的过程。佛教对中国本土原有的势力较大的宗教如道教,既互相冲撞又互相吸收,在《西游记》中反映为三教合一的思想,对一些势力较小的地方宗教和少数民族的宗教则采取了消灭和融合的方式。莲花生大师在西藏传布佛教时,据说曾以神通降服一切天魔,令其立誓,改心向善,护持佛法,这就是说他将西藏本土的苯教神灵,吸收进佛教的神灵世界,使之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莲花生大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佛教在西藏终于消灭和取代了苯教。这在《西游记》中反映为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一路上降妖服魔,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红孩儿被降后皈依观世音菩萨座下。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牛魔王后来也被孙悟空降服了。无独有偶。佛教在西藏传布过程中,曾出现朗达玛灭法事件,使佛教在西藏的弘传中断了一百多年。藏地僧人认为此人是“牛魔王下界”,“朗”字在藏语中是“牛”的意思。由此观之,《西游记》牛魔王父子的反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并妄图吃唐僧肉,并非凭空杜撰或空谷来声,而是有着佛教史上的一场斗争作为其背景的。  

从以上列举的事实来看,尽管《西游记》中颇多讥讽取笑世相而借题发挥的内容,但无妨其作为佛教小说的主旨。因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佛教是孕育孙悟空形象的摇篮,如果没有佛教的传人中国,也就没有孙悟空形象的产生。(信息来源:摘自《佛教文化》)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