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佛教对素食传统形成与发展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1 10:04:26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

惟贤长老

\

  编者按:2011年10月28日第二届重庆古剑论坛在重庆綦江县隆重开幕。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长老在活动期间发表题为《佛教与素食》的论文,详细阐述了素食观点的形成与发展,及佛教对其产生的影响。论文摘要如下:  一、 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但它并非起源于佛教,也非佛教徒单独提倡。从古到今,世界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等都提倡素食。  中国古代孟子的“君子远庖厨”的思想,易经的“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道家真人深山修炼只吃水果的功夫,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儒道之徒所继承。两千五百年前生长在印度的释迦牟尼根据慈悲和平的教义,由戒杀放生到主张不吃肉,此种教诚散见于佛教经典尤其是大乘佛教的各种经律论中,后世,佛教弟子,身体力行,其品格清净高尚,其行为淑世善民,化强暴者嚣悍之气,使世界人类倾向和平,则更成为佛教的独特的优良传统。  释迦牟尼佛为太子时,一次树下观农,见农夫犁土,掘出蚯蚓,鸟儿飞来啄食,引起他对众生互相残杀,弱肉强食的悲思。印度吠多派崇拜梵天;每年以大批牲畜宰杀祭祀,一直为释迦所反对,释迦在说法时,处处提倡禁绝肉食。  印度、中国历代宗派的祖师,都是淡泊自甘,粗衣蔬食的茹素者。南北朝时虔诚奉佛的梁武帝依《涅槃经》《四相品》等经文,制僧尼居士断酒肉。  梁武帝会合当时京都的僧尼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延请法师宣讲断酒肉经文,并于佛前宣誓断食酒肉。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帝王,除少数辟佛者外,凡遇祭祀大典或修建法会,均提倡斋戒素食,从上到下养成了社会风气。  文学史上的许多大文学家,诗人信佛,平生茹素者亦不少铜陵,著名的有唐代王维,他自幼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长而拜长安荐福寺道光禅师为师,断食肉酒。又善绘画,世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所作诗,多山林清逸之气。  宋朝的永明延寿禅师,明代的莲池大师,都是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在徒众中大力宣传戒杀放生和吃素的功德。莲池大师写有著名的《七笔勾》和“戒杀放生文”,其中析理精微,字字饱含慈悲感情,令人生动。  近代高僧如太虚、虚云、弘一、印光诸法师,都是身体力行的戒杀茹素。  二、素食在佛教经典的根据  (一)基于健康理由  佛教的大德祖师,由于吃素身体都很健康,寿命也长。一部分肉食者不易理解,而在有科学大脑的医学家和营养家,则是较易理解的。  首先,吃素的僧侣们甘于淡泊生活,无嗜穿嗜味的习惯,清心寡欲,一心向道,外境不易动乎胸中,内心平静,这是不易致病的主要精神因素。  素食中的豆制品和水果,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吸收。  (二)基于慈悲理由  佛教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之心,是透过般若智慧产生的。学佛者由于了悟因缘生法的真理,而产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心肠,从而戒绝杀戮,五戒中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由不杀生而吃素,是戒杀的积极行为。  (三)基于因果理由  因果定律,是佛教的基本法则。有因必有果,造何因得何果,是必然不易之理。基此理由,可知造杀就得杀报,食他的肉就应该还他的肉。所谓“吃半斤还八两”。各别造因,各别受报;大众造因,大众受报。世界各地年年不断的战争,许多人死于刀兵,慧眼观之,原因在此。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过去诸佛是已成佛,众生是未成佛,因此对于众生不应轻慢,更不应残杀,残杀是违犯理性的。残杀者违背慈悲平等之理,必自食其果。  (四)基于修行理由修行是佛教徒的修养功夫,由此修养功夫为因,达到完成佛果的目的。  修行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三学。戒是约束行为,防非止恶,众善奉行,定是专注一境,息诸虚妄分别。慧是明因识果,通达真理。此中首要的是戒,守戒的作用是绝对禁止扰恼众生,破坏他人利益,保持内心纯善清净,为修定慧打下基础。此戒定慧是三乘共通的修法。  欲达佛乘,必须进一步修大乘菩萨行。菩萨行包括四无量心,四摄、六度。其精神主要是大悲大愿,不舍众生,更不能损害众生。因此,不管大乘小乘戒杀是主要的。由怜悯众生,爱护众生生命,进而不食众生肉,这是必然的实际行动。大乘诸经论中,多处谈到杀生和吃肉,都是断掉慈悲种子。慈悲是学佛的根本,此根本一断,即不能发菩提心,也不能证得佛果,可见戒杀和素食,在佛教教义中的重要。  三、素食之风在中国  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戒杀放生,吃素深入民间,形成一种风气。  (一)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除对佛教有信仰,直接提倡斋戒奉佛外,凡朝廷举行祭祀大典,或逢皇族诞辰,或天象告警,下诏罪己,或久旱祷雨,都要下令严禁宰杀,甚至大赦天下囚徒,以示皇上的宽大仁爱的胸怀。  (二)在各个寺庙,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举行放生会,大量放生,信徒们对此很热烈踊跃。大的寺庙都修建有放生池。  (三)南北朝、隋唐开始,经宋、元、明、到了清朝,曾出现了素食的黄金时代。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素局”,负责皇帝斋戒的素食。寺院“香积厨”的素菜,逐渐显著的改进和提高,色香味并重,出现许多花色品种,各地饮食市场的素食馆急剧增加,素食品在竞赛中花样翻新。  (四)僧尼居士一般都素食,不能全断肉食的依照佛经最初吃三净肉。养成对生物的同情心,逐渐停止肉食。在民间,通行十斋期,信佛信神的都要吃素。信佛者遇着母亲诞辰,因系母难日,为报答母恩,也要吃素。每年有十五个佛菩萨的诞辰,凡佛教徒都要以香花灯水果素食于佛菩萨前设供,礼拜诵经,同时要吃素。  (五)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出现了许多有关佛经的文学作品。以文章诗歌描写戒杀放生事迹,赞颂素食的功德,历代作品中占有不少篇幅,充实了传统文学的内容。  (六)中国素食之风,已扩展到欧美。此风将蔓延到全球,反对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仅就佛教历史和教义及对中国的影响论素食,这类的材料很丰富,有待进一步发掘。我相信,这对于世界文明,人类理性的发展,是极有利益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