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佛教礼仪

发布时间:2019-11-13 10:07:12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为释迦部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经典是《大藏经》,是由经、律、论三部组成,总称“三藏”。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全世界约有3亿佛教教徒,分布在8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在亚洲。中国可以说是佛教的第二故乡。

\

  (一) 称谓  在所有出家僧尼中,凡担任职事的,都有职称。寺院内的最高领导为住持,俗称“方丈”,住持之下,是两序职事。西序职事是序职,东序职事为列职。我们一般很难分清僧尼的职事身份。这时可将僧尼一律称为“师父”,或泛称僧众为“法师”,称尼众为“师太”。如经介绍了解了僧尼的身份,最好的称呼就是在他们的职事身份后加一个“师”字,如当家师、维那师、僧值师,知客师等。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或尊称“檀越”、“施主”等。  在寺院,不要直接询问僧尼的姓名,因为僧尼出家时,都由其师父赠予法名,受戒时,又由受戒师赠予戒名,而他们也一律改姓“释”,而不使用原来的俗姓,因此,问僧尼名字时,可问“请问法师上下如何?”或“请问法师法号如何?”  (二) 佛事仪式  佛教的佛事,又称法事,是佛教的宗教活动。它有一整套的固定仪式,为僧尼修行的主要有:受戒、顶礼、功课等,为信徒施主等修福的有佛诞法会、水陆法会等。  1.受戒   有10种根本戒和由此扩充来的比丘250戒和比丘尼348戒,过去比丘和比丘尼受戒时,要在头上烫12个香疤,现在中国佛教协会根据广大教徒的意见规定,受戒时不必燃香疤。  2. 顶礼   向佛、菩萨或上座行礼,一般称顶礼。行礼时,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头触佛足,恭敬至诚,此即“五体投地”。  3.功课   在庙里,僧尼每天的必修课为朝暮课诵,又名早晚功课,社会上流行的"晨钟暮鼓"成语,就是由佛教寺庙的早晚功课而来的。  4.佛诞法会   即佛诞节当天举行的法会,佛诞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佛教传说“佛生时龙喷香两浴佛身”,因此佛诞节又叫浴佛节,节日当天,要用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身,举行拜佛佛祭祖、施舍僧俗、互相泼水等庆祝活动。  5.水陆法会   佛教中最大的佛事活动是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简称“水陆法会”。水陆法会可分内外两坛,内坛为主,悬挂毗卢,释迦等像,设有香灯、花草等供品并遍施饮食以救度水陆鬼魂。举行时,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全部法事一般为7昼夜。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