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佛法与人生

发布时间:2019-11-14 10:06:34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佛法与人生

净空法师主讲

一九八九年净空法师讲于台北安坑国小

校长,诸位老师,诸位家长:

校长刚才说,现在的社会,不仅是在台湾,几乎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反常的社会,东西方历史过去都没有遇到过的,这是世界很大的危机。西方人的预言,世界末日是一九九九年,换句话说还有十年,西方人相信耶稣要下来,审判世人。东方预言家预测灾难的说法,几乎和西方说法相当接近,相差不过二十年左右。这些预言都是很古老的预言,我们当然不能很认真的去对待它;但是我们从客观的环境来说,这个世界确实是有危机。

\

现在全世界已经知道,环境染污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每一个国家对‘环保’意识,可以说是都有了相当的认识;但是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超过环境染污不知道有多少倍,至今还没有人发现,还没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个才是真正世界动乱危机的根源。我们想想,中国从古代建国以来,上溯到夏、商、周,我们从历史上来看,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起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概念,成为我们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理念被肯定,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发觉,中国人已经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一切人离苦得乐,国家的兴衰与教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教育里,尤其是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扎根,与国家民族之前途关系非常非常之大。

佛教是在后汉时传到中国,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到现在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了,这是佛教正式传到中国。非正式的,大约在春秋时代就有佛教传到中国来,但不是朝廷的接纳。在永平年间,皇帝派了特使到西域去礼请,聘请法师到中国来,佛教是中国政府礼聘来的。诸位必须认清楚的是,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佛教变成宗教的历史很短,充其量不超过两百年,现在变成宗教是很遗憾,所以才有今天这种现象。以前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所以今天我们对正名的工作应当重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正如同中国儒家孔孟的教育是相同的,他们有许多的观点都相同,方法也相同。佛教教学的目的是求智慧,换句话说它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它求的是智慧。在佛经里有一个术语,梵文音译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即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它的意义即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所要求的就是全知全能。佛告诉我们全知全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是自性本能,不是由外面得来的。

现在我们的本能丧失,怎么失掉的?是迷失掉的,并不是真正失掉的,换句话说,只要你不迷,你的自性本能就能恢复;所以佛法是恢复自性本能的教育。所以佛法的立场、观念,是一切平等。佛法是站在绝对平等的基础上,佛承认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大家本来就是完全平等的。现在变成不平等,就是因为每个人迷失了他的本能。迷的程度有深浅不同。你迷得浅,显得智慧高点;迷得深,显得愚痴一点。这与本能没有关系,是迷悟程度上的不同的表现。所以佛教教学的目的就是恢复我们‘究竟圆满的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才能离苦得乐。为什么苦呢?因为没有智慧,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这才带来痛苦。有了智慧,你的想法、看法完全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正确的,那里会有痛苦?当然快乐!所以苦的因是迷,乐的因是悟,是觉悟。

我们晓得他的宗旨之后,他用什么方法来教导大众达到这一个目标,这就是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手段。他的教学可以说有三个中心,就是佛家讲的戒、定、慧三学。‘慧’是‘目标’;‘定’是‘枢纽’,没有定就没有慧;‘戒’是手段,以‘戒’帮助你得到定,定之后自然就开智慧了;所以称为三无漏学。佛所讲的一切经典,也离不开这三个中心。我们佛教经典丰富,在全世界,不论是宗教、学术......,都没有如此丰富的经典。这么多的典籍把它分类也可归纳成这三类,我们中国人称为‘三藏经典’。这三藏经典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偏重在定学,律藏偏重在戒学,论藏偏重在慧学。所以佛经典籍就分成这三大类,这是佛教育的教科书。

教育的理念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教没有到中国来,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是用孝道作基础,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这些法师与朝野一接触,许多基本观念相同,一见如故,我们非常欢迎他,而且希望他们在中国常住,不要回去,把他们留在中国。最初到中国来的(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两位法师是摩腾与竺法兰,这两位法师来到中国之后,我们中国政府接待他们,类似现在的外交部,由外交部来接待国宾。从前在汉朝的政治制度,‘寺’是政府办公的机构,这是诸位要知道的。办外交的是鸿胪寺,鸿胪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外交部,鸿胪寺的首长就是卿—公卿,鸿胪寺卿就是现代政府组织中的外交部长。鸿胪寺来接待外宾,因为朝野谈得很投机,他们也乐意常住中国。但是外交部只能接待短期的外宾,不能够让他们常住,怎么办呢?皇帝下面不得不另设机构,再增加一个同样的机构也称为寺,这个寺就是佛教的教育机构。第一个佛寺的名称为‘白马寺’,后汉的首都在洛阳。这就是佛教‘寺’的来源。所以‘寺’和宗教完全没有关系,跟‘庙’也没有关系,明了历史来源,所以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这么一来中国办教育的机关就变成两个。宰相下面有个‘礼部’,是办教育的,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一直到清朝都没有改变。白马寺是直接属于皇帝管辖的,是皇帝下面一级单位的机构,它是佛陀教育部,就是专门推广佛陀教育。所以中国从汉明帝以后就变成两个教育部,这两个教育机构,诸位想想看,一个是归皇帝管的,一个是归宰相管的;皇帝管的就占了大便宜了,沾了光了。所以佛教教育在全中国的推动,远远超过礼部的推动,而在全国有良好的发展。孔孟的学校不多,可是每个村庄都有寺院,这就是受到帝王的影响。这个教育机构是直接归于皇帝的,所以它在全国推行得非常顺利普遍。我们要认清楚,‘寺’本来是办教育的机关,与现在宗教的拜拜、祭祀、超度完全没有关系。当年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寺院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个即翻译佛经,等于现在的国立编译馆的工作。翻译佛经,译场规模之大也不是我们想像得到的。唐代玄奘法师,这是很有名的一个人,他的译场,编制就有六百多人,你想规模有多大。早期鸠摩罗什大师译场的编制,也有四百多人。所以佛寺是个很大的政府办事机构,这是我们要晓得的。现在寺庙完全变质了,教育几乎完全丧失!变成专门跟鬼神打交道的场所,这是很冤枉的一桩事情。这是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演变到现在这个现象。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佛教简单的历史,晓得佛法的本质,我们要学它真正的好东西。

所以今天在全世界,我们可以见到四种不同型态的佛教,都在这个世间弘传。第一种就是宗教的佛教,它变成宗教了,我们不可否认,台湾所有的寺庙的确都是宗教,你把它放在宗教里面绝不冤枉,它已经变成宗教了,这不是真正的佛教。第二种是学术的佛教,这在日本特别显著。日本有很多大学,佛教的大学,变成学术了。这也不是佛陀的教育。第三种更不幸的变成邪教的佛教。宗教和学术对人伤害还不太大,邪教伤害就太大了。第四种是传统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这很少,非常非常的稀少。

我在年轻念书的时候,学校在南京,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我对任何宗教都不相信,同学当中也带我去教堂礼拜,去观摩,我都去。我想了解它,但我没法子接受;最不能接受的是佛教,反感尤其深。当时对宗教比较倾向的是伊斯兰教,因为伊斯兰教里面讲伦理,这是非常难得的。接触到佛教时,这些出家人无法说出一套东西让人心服口服,他说不出来,所以根本不能接受。那时候很年轻,实在没有遇到善知识。到台湾之后,我认识方东美先生,这是中国近代的一位哲学家,台大的名教授。跟他学哲学,也是非常难得的机缘。我听说有这么一个人,非常敬慕,给他写了一封信,介绍自己想到台大听他的课。那时候方先生才四十多岁。他邀我到他家去面谈,他告诉我:‘现在学校里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听课,一定会大失所望’。我听方老师讲这个话,像冷水浇头一样,没希望了,所以就很难过。没想到他很慈悲,最后他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所以我的哲学是在方先生家小客厅、小圆桌,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这么教学的,非常非常之难得。他给我简简单单讲了一部哲学概论;从西洋哲学讲起,讲到中国、印度,最后讲到佛经哲学。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两句话很动听,我这才晓得佛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这才在台北市逛寺庙。寺庙出家人很难得能把佛教讲清楚,确实是很难,尤其对于一个成见很深的知识份子,实在是不容易,不像现在这么普遍。我第一个目标就是看中善导寺,这庙很大,里面藏经很多。因为当时佛书在台湾买不到,非常缺乏。台湾印经总共只有三家,台北市有个印经处|台湾印经处,朱镜宙老居士办的;台中瑞成书局,台南庆芳书局;只有这三家有少许佛经流通,所以经典非常缺乏。善导寺的法师们很难得,对我很优遇,他们珍藏的经典,善本书、线装书都借给我带回去看,这给我带来很大的方便。接触佛法之后,因缘殊胜,我认识了章嘉大师,这是一位很有修学成就的大德,我的佛学受章嘉大师的指导,他也和方先生一样,每星期给我两个小时。他住在青田街八号,我跟他三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以后十年我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接受他的教导修学。这是一个专门的学问,绝对不是宗教,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才能在里面得到真实的利益。佛教的教学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释迦牟尼佛的确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如孔老夫子一样,有教无类,‘教不倦,学不厌’。

教师进修的制度是释迦牟尼佛首创的。他当年在世,有许多有成就的学生。这些学生也分派到各处去教学,但每一年有三个月的时间,回到老师的身边,称为‘结夏安居’。印度从四月半到七月半是雨季,这个时候在外教学不方便,所以统统回到老师的身边,接受老师的再教育,同学们再互相切磋、琢磨,这就是现在讲的,教师的进修教育。一年有九个月教化众生,三个月再回来,接受老师的再教育,同学们互相切磋、琢磨,这是真正难得。现代有许多人因为科技发展,所以不得已要进修教育,大家重视了;在过去,我们还没想到。学生放暑假了,老师还不放暑假,老师还要去进修,这是非常难得之好制度。

其次是它教学的艺术化。佛教教育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把学校教育跟博物馆结合在一起,是这么一种教育。所以一个寺院是学校、又是博物馆、又是图书馆,这在中国历史上,诸位能够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因为古代学校不发达,一般念书人都到寺院里念书,寺院里有完备的藏书,称为‘藏经楼’,其实就是现在的图书馆。所藏不一定都是佛经,所有的典籍它统统都收集。一般读书人,往往都在寺院里读书,寺里的出家人对于佛法、儒家、道家,对于中国古典的典籍都熟悉,出家人都是老师,有疑问都可以请教,甚至于可以跟你讲解,所以佛教确确实实是负担起国家教育的使命。以前的社会是这样的,跟现在社会是完全不一样。它的建筑,很注重于艺术的教学,佛家叫做‘表法’。譬如塑造的佛像,佛像很多,菩萨像很多,这不是多神教。它是用一个人像,塑造得非常完美,叫你看了生欢喜心。他代表一个意义,让你见到那个‘像’,就想到你学习的科目,每一科目用一个像来作代表。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佛像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他所代表的有三部经,这三部经专门讲大慈大悲,我们要用大慈大悲的心处世、待人、接物,看到这个像,你就会想到经典里所讲的理论、所讲的方法、所说的境界,提醒我们自己,我们应该要去学他,不要把这门功课忘掉了,学以致用。今天变质了,把观世音当作神明,好像自己求拜观世音可以消灾、免难,这是迷信,错误的。所以把他表法的意义忘掉了。

佛门里面讲建筑,建筑是艺术,建筑也是表法。佛的大殿,像我们现在的礼堂、讲堂,外面看宫殿是两层,里面是一层。两层代表佛家的术语‘真谛’、‘俗谛’,我们讲世间法、超越世间法。两层里面是一层,世间法跟出世法是一不是二,迷了就有二,悟了原来是一啊!你看它都有很深的用意在里面。

大殿当中供的佛像一定是三尊,一尊佛两尊菩萨。佛代表本体,宇宙人生的本体;佛法讲真如本性,代表我们的真心。佛这个字是由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他的意思是觉,就是觉悟,彻底的觉悟。我们的心是觉悟的,心不是迷的,本来是觉悟的,佛像代表本觉。菩萨是代表觉心的起用,起作用是无量无边说不尽的。但是这一切的大用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智’,一类是‘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是从佛经里得到的启示。一个是智,一个是行。我们看到净土宗,净土宗供养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代表无量觉,就是自己的本性;观世音菩萨代表行,行为要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智,行为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依感情麻烦就大了;所以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都要有理性,以理性为基础,他是表达这个意思,叫你一看就明了他的意义,你不能把他当神去看待,那错了。佛菩萨会不会保佑你?会的。你懂得这个意思他就保佑了。真正明白佛家建筑的艺术、建筑、绘画、音乐、雕塑,你懂得这些,你到佛寺参观,收获就非常丰富了,那是非常圆满的一堂教学。所以在几千年前,佛法教学已经走到艺术化的阶段。现代有些人不晓得此事,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这么多的菩萨,误以为它是泛神教、多神教,多神教就是低级的宗教。殊不知他不是神像,而是教具。所有一切诸佛菩萨代表我们性德和修德,我们本性里面有无量的德能,用一个名号没办法显示出来,所以要用许许多多的名号。像一个人在社会上多才多艺,名片一拿出来,几十个头衔。一个头衔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几十个呢?必须要几十个才能够真正显示出他的身份德能,是这个意思。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中所有的诸佛菩萨,都是代表自己本人,菩萨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性是本有的,是本性;所以凡是佛像代表性德,凡是菩萨像代表修德。你明白这个意义,你才会真正了解佛法之教学,的确是非常之高明,非常的圆满。

我们今天略举一个比喻,台湾的寺院建筑不完整,这是受日本人统治的影响。在台湾,标准建筑的寺院很少见;大陆上很多。寺院第一个建筑物是天王殿,通常讲是护法,天王殿里当中供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依照布袋和尚的像造的,肚皮很大,笑咪咪的。他坐在当中面对著大门,他代表的意义是你想入佛门,第一个条件要笑脸迎人。现在政府提倡微笑运动,佛门几千年前就提倡微笑运动,佛弟子、学佛的人要欢欢喜喜。肚皮很大就是要能够包容,他代表的是‘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他是教我们这个科目,心能够平等、能够包容、能够欢喜,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入佛门,才有资格来接受佛陀的教育。旁边是四大天王,我们称为护法神,一点都没错。护谁呢?护我们自己,四大天王也是我们本人。

第一位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我们在社会上,不论你在家庭、你在学校、你在社会、你在国家,你有你本分的责任,你要把本分的责任做好,这就是护持你自己,所以他教导我们要负责尽职。

第二位南方增长天王,他代表日新又新。增长就是不断的要求进步,如果我事情做好了,我不求进步,这是错误的。所以佛教导我们要精进、要天天求进步。儒家教人日新又新,他就代表这个意义,不断地要研究改进,要日新又新;否则不进则退。所以他教人努力要求进步。

第三位西方广目天王,第四位北方多闻天王。这两位天王是教导修学方法。怎样才能达到前面两个目的?你要多看、要多听,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增长学问,行万里路是考察、是观摩,我们才能够进步,才能够把本分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所以现在人到天王殿去烧香、叩头,供一些香花、水果,求保平安,你说冤枉不冤枉?他原来是这么美好的教学艺术,拿现代教育名词来说,佛教所有设施、佛菩萨形像都是教具,教学的工具。但是我们讲成教学的工具,恭敬心就没有了,所以不称他为教具,称为供养佛菩萨形像;实际上他的作用是教具,这点诸位一定要晓得。就是它每一个构想、每一个设施,都是启发我们心灵的,启发我们智慧的,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叫我们要觉而不迷、要正而不邪、要净而不染,佛法修学的总纲领就是‘觉、正、净’。离开这三大纲领就不是学佛了。我们处世、待人、接物,一定是觉而不迷。‘正’,思想、见解,纯正不邪。心地清净、不染污,这是他修行的总原则。

‘法’是方法,‘门’是门道,门道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那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修的什么?统统修觉、正、净。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修清净心,修正心、修正知正见,修觉心。由于大众根性不相同,也就是程度、环境不一样,在这三个原则,选修一个就行了。一个得到,另两个一定得到,所以是一而三、三而一,于是乎就要选择重点。禅宗选择‘觉’,它从觉门入,禅宗是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走觉门。禅宗以外叫教下,(教下,不属禅宗都是教下,)佛教有十个宗派,其余九个都是教下。教下走的是正门,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从正门入。净土宗专念阿弥陀佛,净土宗和密宗是从净门入,偏重在修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所以不论那个法门,不论那一宗派,你修得的时候,绝对是通的。所以说一法通,一切法都通。心地清净,思想、见解那有不正确的道理。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他一定是正知正见、一定是心地清净。所以是一而三、三而一。佛法里所谓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觉、正、净。你用持名念佛的方法就是修这个,参禅的方法也是修这个,读经、念咒的方法也是修这个。方法很多,都是修觉、正、净。如果念佛是求佛菩萨保佑升官发财,那就错了,那是宗教,那是迷信,与释迦牟尼佛讲的完全相违背了。这是我们要晓得的一些基本的概念。

‘佛教’我们肯定它,确确实实是教育。为什么呢?我们从它的称呼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佛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创办的,后人对他尊称为‘本师’,是佛教育的根本老师,正如同中国人尊崇孔老夫子为先师—‘至圣先师’。所以我们称佛为本师,自称为弟子,师、弟子,是师生的关系,所以不是宗教。宗教里面没有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有父子关系,有主仆关系,不是师生关系。在二十多年前,我在辅仁大学讲过不少次,也曾经在多玛斯修道院,教过一个学期。我告诉同学们,也劝勉过神父、修女要归依佛教,认真好好的学佛。为什么呢?因为佛教育和任何宗教都没有冲突,他跟上帝是父子关系,他来学佛,他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所以没有冲突。如果说这些牧师神父要学佛,背弃他的宗教,我相信佛陀也不会收容他,为什么呢?他若是连父母也不要了而要老师,这是违背伦理的,这是不可以的!所以任何宗教徒都应该学佛。换句话说,你信仰宗教是一桩事,你要不要智慧?你要是没有智慧,说老实话天堂是什么状况你不清楚,你怎么能到上帝那儿去?那都是个问号。你学了佛,有了智慧,晓得天堂的情形,清清楚楚知道,我想什么时候去,用什么方法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法是师道、是智慧的教育。

再看佛教以后的称呼,我们对出家人称‘和尚’,和尚实在讲不是随便称的。和尚是梵语,翻作‘亲教师’。像一个学校里,谁能称和尚?校长一个人称和尚,因为他是主持教育的。其余的老师称‘阿阇黎’,阿阇黎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称为‘轨范师’。和尚是校长,他指导教育政策,其余教员是执行教育政策的;所以一个寺院只有一个和尚。我们今天看见出家人称和尚,是太尊敬了,尊敬过了头了。和尚是‘亲教师’,一般来讲就是‘指导教授’,我受的教育是从他那里得到的,指导教授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都是佛教里面很重要的常识,而为现代许多人所忽略。如果佛教是宗教,我绝对不会去学它。方先生告诉我它是教育,我才接受,才逐步在经典里面深入,去研究、去了解,果然没错。方老师跟我讲的两句话:‘佛教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一生感谢方东美先生,为什么呢?我确确实实做到了,确确实实得到了。所以人家问我,我说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我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身心清净,自在无碍,这是最快乐的。这一条净定安乐的康庄大道,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

佛教跟我们中国固有文化,实实在在是融合成一体的。刚才讲了,儒跟佛教育的理念,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不能够比拟的。我们的老祖宗,对于后代实在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文字里面充满了智慧。中国的文字是个符号,这符号正如同佛法表法的意趣非常浓厚,这个‘孝’字可以说代表整个佛法,也代表了整个的教育。实在讲现代人,真正受到教育的不多了。教育是什么?生命、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这是教育的重点。我们今天把教学的重点丧失掉了,所教的仅是技术,那是皮毛的教育,不是根本。今天社会动乱的根源,根烂掉了,腐掉了,这不得了。所以我说教育的大根大本在‘小学’,不在中学、大学,中学、大学,那是花果、是枝叶,根是在小学。小学的教育重视在‘孝道’,从小把这个观念养成。这‘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现在外国人讲的是父子有代沟;在外国真的有‘代沟’。我们中国没有代沟,不但父子是一体,父亲父亲还有上面,追到无始;儿子儿子再往下,追到无终;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外国人没有这观念,所以外国人问中国人为什么祭祖先?几千年前的祖先,你认识?你知道?你们为什么要祭他?他永远无法理解。但是儒与佛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社会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

今天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和平,和平要从那里做起?要从这基础上做起。离开这个基础,和平只是口号,绝对不能成为事实。儒、佛的教育都是致力于孝道的发扬光大。横的一面是兄弟、朋友、朋友的朋友,如是推展。所以佛法里面讲的‘竖穷三际,横蜏十方’,的确是一个整体。佛法讲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是条件,慈悲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没有条件?你懂得孝道,就没有条件。所以这个讲‘大爱’,超过了宗教,宗教还没有这么大的度量,这是完全无条件的。对于一切众生,过去、现在、未来,这是讲时间。空间,讲十方,四方、四维、上下,无尽的时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自己。在佛法里,我们称‘如来’,如来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称‘本性’,就是宇宙人生的本体,在我们中国,就用‘孝’这个符号来代表。在净土宗里面,这一个‘本体’就以‘阿弥陀佛’来代表。名称尽管不相同,意思实在是一个。

儒家的教育是五伦五常,‘伦’是‘伦理’。夫妇,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最小的一个圈。‘室’,指同住一个房间。室外面是家,家有父子,有兄弟。家外面是社会,社会有君臣,有朋友。所以现在我们讲‘团结’,从前‘团结’这两个字,在中国用不上的,因为五伦就是团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一个整体,还喊什么团结呢?这是真实的。人与人之间,有名份,有义务,所以五伦就有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他有他本分的责任,他有他应尽的义务。五常是基本的道德理念,就是仁、义、礼、智、信。

我们中国人所谓的人格,做人的资格,就是伦常。伦常没有了,人与禽兽相差就无几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就是有伦常,有基本的道德观念。修学功夫要从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这跟佛法所说的完全相同。佛法讲要修学,从那修学起?那里下手?从发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话,翻做‘觉悟’。要先从觉悟的‘心’做起,觉心就是我们儒家讲的诚意、正心,这就是‘觉心’。所以著重在‘真诚’。那么诚的标准在那里?前清曾国藩在读书笔记上,对‘诚’下了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很好,他说‘一念不生谓之诚’。我心里还有妄念、还有杂念,这就不诚了,动一念就不诚了。一念不生的时候,这是‘诚’。他的说法和佛家说法相同。六祖在坛经里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就是‘诚意’;绝对没有一个妄念,这叫做‘诚心’。可是一般人妄念很多,怎样把妄念去掉?那是功夫;真正的功夫,是要把妄念去掉。儒家讲‘格物致知’,所以它的修学,是从格物致知下手,儒家的小学就特别著重这两句。‘格物’,物是物欲,欲望,格是跟它格斗。如何离开一切欲望?跟我们佛法里说要从断烦恼下手一样;格物就是断烦恼,致知就是求智慧。所以要从这个地方做起。

\

格物是功夫,致知是学问,这个基础是在小学里奠定的。但是民国以来,学校废弃了中国两千年所行的制度,采取西方的教学法。今天中国动乱的根源,要是追根究底,原因就在,中国过去的小学,已经注重训练学生定慧,童子七岁就接受老师的教导。我们读礼记,汉朝时候,就这样做起。七岁的时候,离开父母跟著老师,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可以回家去看看父母。跟著老师学什么呢?学洒扫应对。换一句话说,他所学的是生活教育。他在学期里面能够侍奉老师,能够侍奉学长,他回家去就会孝顺父母,就会尊敬兄弟姊妹,这是伦理道德的教育。除此之外,就是背诵重要的经典。老师选出来教他读,督促他背诵,一遍一遍去背,一天要背一百遍、背两百遍。诸位想想这目的何在?是不让学生打妄想。小孩不给他事情做,他会胡思乱想,用这种方法训练他的清净心,妄念少了就会开智慧。所以用这个方法来修定。整个小学从七岁到十二岁,根本什么都不讲解的,就是叫他背诵,背得滚瓜烂熟,他心里没有妄想,只记诵许多圣哲的智慧结晶,虽然现前他并不明了。

中国从前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大学。十三岁入太学,太学授课就是讲解研讨。以前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太学里的老师教学,不一定是在讲堂里面,摆著书本坐在讲台上授课,那时候学生也少,一个老师大概只带十几、二十个学生,这样小班,老师也都是专家、专科的,对于经典他一生专攻某一经论,精通某一部门,他专讲授这个科目,所以学生来亲近老师,老师往往带著学生游山玩水,旅行授课,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的山川,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归来,他的课程也讲授完毕。为什么呢?课程典籍老师背得很熟,学生也背得很熟,讲课不需要带课本,讲到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你要讲中国不科学,中国过去的书本,每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没有空格;不管那个地方刻书,都是这个规矩。所以不论那一种刻本,你说第几行、第几页、第几个字,统统一样,全国统一的。你说科不科学?相当科学。不像现在的书本,版本不同,行数就不一样。从前古书都是一样的,所以上课不要带书,老师带著学生去玩,带著酒、带著菜,学生替老师拉车,服侍老师,教学是那么自在快乐,所以读书乐啊!现在读书太苦了!从前读书,所有要修学的课程都在小学完成背诵,以后就不要再用书本了。现在在台湾,大概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受过那个教育。我们这个年龄刚刚脱节,比我们大五岁以上的人,都受过这个教育。所以台中李老师,他到九十多岁写文章,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他不要查书,到九十多岁还能记得,都是小时候,小学的时候背的。他这个方法是求根本智。根本智心地清净,我们佛法讲‘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真正到无知的时候,一接触外面境界,就无所不知。所以佛法的修学,最初是学无知,是修清净心,心真的清净了,一接触外面,的确是无所不知。你所看的、所体会的,非常深刻,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比的。

从前儒、佛教育理念相同,方法也相同,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朝野那么热烈的欢迎,是有道理的,的的确确对中国文化二千年的影响非常大。儒与佛这么一结合,儒家所讲的是纲领,因为他的典籍少,佛法讲的是细目,讲得非常详细。这就是说你只要有妄念,只要有烦恼,有贪、嗔、痴、慢,你这个心就不诚。心不诚,心的作用就不正。这个‘正’是讲心的作用,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见解,都非常正确,没有错误,没有偏差。但是正确的思想、见解是要从‘真诚心’里面生出来的。所以这个两条是修心,心清净了,身就修了,身就清净了。所以我常常告诉我们一般学佛的同修们,学佛,学什么呢?学清净心。心清净了,身清净,这个人不会害病。你去看看害病的人,害病的人思想一定很乱,为什么呢?‘心’先生病,心病了,身才会生病。我们现在讲‘心理健康’,心要没有病,身怎么可能会生病。所以真正一个学佛之人,他要生了病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决定不可能生病。不但不可能生病,真正修得好的,告诉诸位,他绝对不会死的。他如果会死掉,这个人学佛没学得好,他是不会死。因为他晓得他什么时候走,知道要到那里去,这个就不算死。他清楚明白!你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不晓得到那里去,那就死定了。这都是从清净心的功夫得来的,一点都不稀奇。这不是神话,不是玄学,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你就晓得清净心是多么重要。所以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身心清净,这是修身。自己身心清净,一家和睦。一家和睦,是‘家齐’。每一个家庭都一样,国家就大治了,我们今天所祈求的康和乐利,才能真正得到。最终是‘天下平’,‘平’是‘平等’。天下平等就能达到世界和平。不会有战争。所有一切争论,不平它就鸣,不平它就争。这要靠教育,把儒家教育与佛家一配合。

我们看这第二篇的第二段‘八德交感’。这也是我们中国基本的道德观念: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台北市的马路还有这四条道路。那么我们走到这四条道路,有没有想到我对国家、对社会,要能尽忠;对父母、对一切众生,要能尽孝。把孝顺父母的心,扩大为孝顺一切众生,那么这四条大道才是真正康和乐利的大道。在我们佛门里面,是以四大菩萨作为代表。你应当晓得这四位菩萨不是神,他是表法的。地藏菩萨代表‘孝’,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称为佛门的‘孝经’,地藏经里面主要是讲‘孝亲尊师’。所以师道在佛门里面非常重视,儒家也非常重视。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是一样的。你看从古礼‘称名’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中国古代,满清以前都是这样,民国初年以前还是这样的。我们一般人见面不能称‘名’,称名是对人不尊敬,是侮辱人,如果带姓,那就更不礼貌了,那有连名带姓称呼的。称名只限小孩没有成年;男子十九岁没有成年,叫他的名,女子没有满十六岁叫她的名,那叫‘童子’、‘童女’,没有成年。女子十六岁梳头了,代表她成年了。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帽子,他成年了。成年的时候,朋友送一个‘字’给他,就是‘别号’,从这一天起,大家要称他的‘字’,不能称他‘名’,称他的名是对他非常的不尊敬。那么从这天起,世界上那一个人有资格称他的名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这两个人是一生都称他的名。你就晓得老师跟父母,地位是平等的。‘孝亲尊师’,诸位要晓得孝亲尊师是性德,是本性的德行。佛法的教学目标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如果不用性德来启发,是绝对做不到的;所以孝亲尊师是性德,要开发自性一定要从这里做起。所以儒家教学也从这里开悟,也讲开智慧,佛法是讲‘觉悟’,也是讲开智慧,他们这个观念、方法都相同,实在是‘不谋而合’。因为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提倡远在佛教传到中国来以前,真是俗话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释迦牟尼佛跟孔子、孟子没见过面,居然他们的想法、做法,这么样的接近,可以说是完全相同。所以地藏代表孝。这个‘孝’,我们底下讲‘福’,这是‘积福’。这是基础,是培养福德的根基。这在少年时代,目的是明德。万法的根源是从小时培养,他的‘思无邪’,是小学教育的宗旨。培养儿童,真正培养他天真,他的心地不受染污。我们学佛也是从这个基础下手。所以学佛,绝对不是从要念很多经典、研究很多经典,这是错误的。

前两个礼拜,南投有个净律寺,他们有个佛学院,第一届毕业了。他们的老师带了几位学生来看我,问我佛法的修学。他来问,也问得很好,很难得。佛法的修学,佛门里面常讲‘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度’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切众生无量无边,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协助他,‘度’就是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解决一切困难的问题,这就是度的意思。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用教学的方法。我们自己要如何修?自己如果没有品德、没有学术,你就没办法帮助别人;要想帮助别人,一定要品学兼优。‘品’与‘学’先从‘品德’上下手,所以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要断烦恼,有烦恼不能成就学问,这是诸位要知道的。有烦恼,烦恼没有断,念了很多书,懂得很多,在佛法里叫‘邪知邪见’,不是真智慧;智慧是从崇高品德修养里流露出来的。就是说心地清净、平等、慈悲,流露出来的才叫‘真智慧’,才能够解决问题。你要问从那里下手?从断烦恼下手。烦恼里面最重的贪、嗔、痴、慢,这要认真去断。所以佛教育,从前教学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没有佛教了。以前佛教一入门,不管在家、出家修学,先须五年学戒,学戒,不是研学律藏。就是跟我们儒家小学童蒙教学一样,五年跟一个老师学,听一个老师的教诫;跟定一个老师,这就是‘师承’。师承在现在也没有了,我在台湾很幸运,还沾到师承的边缘。我学哲学,方先生命我到他家里上课。他不让我到学校去听他的课,那个时候不知道,以后才知道他的心地慈悲。为什么呢?我要是到学校,一定接触很多同学,接触到很多老师,会受到他们种种知见的影响,把我自己染污了。他不让我接触,使我不受任何影响而专心学习,保护我的清净心。这是他想得太周到了。所以我很感激他,防止染污啊!年轻人接触人多了、听多了、看多了,没有能力辨别,就是接受染污!这个染污,太严重了,太可怕了。我做学生,说也奇怪,也真听话,老师的嘱咐百分之百的服从。所以像这样的学生,也不太好找了。

我以后亲近李炳南老师,正式跟他学佛,拜他做老师。他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从今天起听讲经,只能听我一人的,除我一个人之外,任何人(出家法师、在家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第二,看书,无论看什么书,要得我同意,要向我报告。我不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你从前所学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从头学起。’。这三个条件,这就是从前讲的‘师承’。我最后想了一想,还是接受了。老师要求的期限是五年。学了半年、一年,真正有了体会,对他尊敬感激,他要求我跟他五年,我自动加了一倍,跟他十年,十年后才离开他,深得利益。这就是佛法的小学,换句话说,这是保持心地清净,防止一切染污,成就你自己定慧的教育。你有定、有慧,然后放你出去,你一接触外境,是真的,是假的,是非、利害、得失、邪正,一看就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得利益,绝不受害,这就叫‘无所不知’。在老师手下接受训练,是学成‘无知’,主要训练清净心,训练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我是这样学出来的,所以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晓得师承的真正利益。现代学生,初学佛法,就从广学多闻下手,听得多、看得多,知见多、分别多、执著多,心不得清净。烦恼不能断,还天天增长;邪见不能除,天天增加;这怎么得了?这是方法上错误。现代的学校也是如此,所有佛学院也是如此。很多佛学院请我去教,我不敢去。为什么呢?我又何必去再给他加一点染污呢?他的染污已经很严重了,怎忍心再加一点染污?所以我才想到从前方老师、章嘉大师对我的那番好意,以及李老师,这三位真正善知识,他们都懂得防止学生染污,尽可能的避免一切染污,这是良师、良导,真正好的教导,这是真正奠定福德的基础。

外国人对儿童很爱护,儿童时代享福,父母爱护真是无微不至,小孩是随心所欲,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中年在社会上奋斗,老年的时候很可怜。所谓老年人的坟墓,中年人的战场,儿童的天堂。我们中国人则和他们相反,童年时代‘培福’,中年时代‘造福’,晚年时代‘享福’;跟外国人观念完全不相同,中国人晚年是‘享福’的时候。所以‘仁爱’是观音菩萨代表的,代表‘大慈大悲’;‘信义’是文殊菩萨代表的,代表的‘智慧’;这是造福。‘诚明’是儒家的讲法,佛家讲是‘悲智双运’。造福之后,‘和平’是普贤菩萨代表的,普贤菩萨代表‘大愿大行’,建立在真正平等、清净的基础上这是享福,止于至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用真、善、美来说,少年是‘真’,中年是‘善’,晚年是‘美’;晚年享福,是‘中华福智教学’。我们中国人称‘完人’、‘至人’,佛家就称为‘佛’。所以佛不是‘神’,佛跟菩萨都不是‘神’,是一个最完美最幸福的人,他不是神,这是必须知道的。

这个大意明白之后,对于佛教多少有一些认识。佛教实在讲是每一个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分国家民族,也不分宗教的差别,都应当要修学,它是圆满智慧的教育。现在可以说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需要佛陀教育。佛教缺乏‘师资’,师资非常不容易培养,难在那里?名利舍不掉,这是大障碍。名利不能舍掉,心就不清净,佛法是‘心法’,不是从外求来的,是从内心里面往外流出来的。心不清净,对佛法就无法理解,对世间法一切问题,也认识不清楚,所以最困难的条件就在这个地方。什么人能真正舍己为人,这就难找了。这是佛门常讲的要‘善根、福德、因缘’,没有善根、福德,也遇不到好老师,也遇不到真正的好的教导。所以我常常劝勉年轻的同修们,要立志救度这个世界,更应该要救中国。中国不能和平、不能强盛,世界决定没有和平;整个世界的期望,寄望在中国。现代大陆中国人,对于固有的文化,对于佛教,已经在恢复。当前建立信心是一件大事情。所以我们在外国,应当劝导外国人念四书五经,教外国人学佛;也以此劝大陆同胞,我们的信心才能生得起来。

最近才有机缘在美国建立一个道场,目的是帮助外国人学佛,不是度华侨的。希望把中国固有文化传授给外国人,外国人都认真的在学中国古书,都在念孔孟的学说,都在研究大乘佛法。中国的年轻人看见了侨居国外的中国人,看见了一定会对自己的文化建立信心,使我们对于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训再认识、再肯定。这当然是一桩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的确要共同努力,恢复我们民族的自信心,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

我们中国老祖宗对于后代,照顾得真是无微不至,最难得的就是发明‘文言文’,这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所没有的。‘文言文’是超越时间的传递工具。你看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孟子写下来的著作,我们今天拿在手上,就跟面对面谈话一样。这种优良传达文化的工具,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并无发明,所以‘文言文’不能丧失。这是我们祖先想到言语会随著时代变,许多术语,像现在有些小孩口中讲的我们听不懂,我们的祖宗想到一种方法,超越时代永远不变,好将前贤的智慧、思想、才艺、经验可以永远传给后学。所以这个工具是非常美好的工具,我们要珍惜它。‘文言文’的学习并不困难,我们在台中,李老师教导我们学文言文,秘诀就是在背诵。他教我们念古文观止,能够熟背五十篇,就能够阅读文言文;能熟背一百篇,就有能力写文言文。学习就是要熟读!这个工具要是拿到了,台湾这些年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四库荟要出版了,这在从前是没有人敢想像的,有了这一把钥匙—文言文,四库全书就是自己的宝藏;几千年古圣先贤智慧经验的累积,都提供你作参考了。佛法的经典最晚的翻译是在南宋,南宋以后译的经就很少了。由此可知,佛经也是文言文写的,我们只要把这个工具拿到,三藏经典、四库全书,就变成自己的宝藏。再以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去看这些文化遗产,那真正是开智慧。所以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一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人生啊!希望把这份幸福快乐,能与世界大众共享。我们自己快乐,也能使全世界每一个人都幸福都快乐。这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所以特别著重在‘文言文’的修学。

最近两三年,我特别倡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诸位今天已经得到这个本子。‘无量寿经’在中国现存的译本有五种,这个本子是会集本,虽然是文言文,并不深奥,可以说是很浅显的文言文;里面百分之八十都绝对能看得懂,比较上难懂的占很小的一部份。这个本子总共有四十八篇,李老师规定我们背诵古文五十篇,这本经的份量很接近,四十八篇差两篇。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可以把它当作学习‘文言文’来读。真正把这一本书读熟了,我相信读佛经、读古文,都没有什么障碍了。我不但勉励我们同修要从这里下手,许许多多外国人研究中国的汉学、研究中国的佛法,我也教他背古文,背五十篇。我也把这一本经书,劝他先读诵,用两三年的时间,先把钥匙拿到。这是一把钥匙,然后四库、三藏才变成自己的宝藏。这把钥匙要是拿不到,四库、三藏摆在家里也没用处,不得其门而入,这是要晓得的。

诸位大德、诸位家长、诸位同学,小学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基石,是国家命脉的根本,是民族幼苗的媬姆。诸位大德奉献身心,从事人生社会最伟大的工作,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工作,为社会作育贤才。净空仅以至诚表示无尽的敬意!敬祝大家健康愉快,法喜充满,事业成功!

(附)答问

问:

请问净空法师,佛学里所讲轮回的学说,是假设的,是为了要劝人行善而说的呢?还是确实真有其事呢?

答:

六道轮回之说,诸位研究印度的历史,就知道六道轮回不是佛教说的,而是古印度的宗教早就说了,说得很多。古印度是宗教最发达的地区,在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著名的宗教就有九十六种,且有许多高级宗教,他们劝修‘禅定’、‘瑜珈’。我们现代所讲的神通,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以禅定的功夫,所观察的世界,跟我们的观察就不一样。这在以前比较难理解,现代我们得到科学家的帮助,科学家已经发现这个世间,确实没有物质存在。过去还讲‘唯心’、‘唯物’,现在连物都没有了。物质是什么呢?只是一种‘波动’、‘光动’的现象而已;这是近代科学家发现的。正同佛家‘心经’里面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是一不是二,只是在不同波动之中,产生的幻象而已。我们世间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误以为真实。

刚才我跟大家透露一点消息,心地清净到相当程度,人决定不死。当然有来世、有过去、有未来,六道是印度许许多多的宗教家所发现的事实。他知道了,他看到了,亲眼看到了,也亲身到过这些地方。可是他只知道当然,不知道所以然,不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是印度宗教家们没有办法解释的;六道里面状况,他们都知道。佛以究竟圆满的大智慧在经典里面加以说明,说明六道是怎么来的,怎么会有的,如何能够超越六道,这是佛法所讲的。宗教家知道六道,不能超越六道。他知道有‘天’,可以生天。这也是真的,确实可以生天。天有很多类别,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外太空。我们看外太空,别的星球人要来了,就是天人。所以佛经里面有记载,印度宗教里面都有记载,讲‘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有‘轮宝’,轮宝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器。轮宝的速度很大,从日出到日没十二个小时,他能够飞行四天下。(佛经说‘一四天下’,就是现在讲的‘太阳系’),我们今天听说的‘飞碟’,可能就是这个东西,它的形状像车轮一样。佛经,印度一些宗教都说有这个事实。我们现在知道的外星人,在从前人看他们是天人,确确实实是有。而且轮回,这个事实现代在欧美也逐渐被证实了。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两年前我在加拿大,就有一位很虔诚的基督教徒,是个女的。她相信,她跟人讲,佛家讲六道轮回是真的。她怎么相信呢?她是从实验中证实的,像催眠一类的实验。她做了一千多个例子,发现‘人’经过催眠之后会说出来前世的事,用录音带录下,发现有很多人从前是别的国家的人,有的是几百年前的人。于是追憠调查,查到这些档案,确实有这个人的名字,但是这地方他从来没去过,确实他没出过国。有的从畜生道来的,也有外太空、外星球来的,不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来的;他讲的言语,我们都不懂。这些档案都有保存,他们做了很多这样的例子,现在还继续不断的在做,相信再过几年可能会公开。

我晓得他们现在己经有几千个例子了,所以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证明,他们说这是非常可能。在佛法里讲,是要用‘定功’。就是你心地清净,心地清净到相当的程度,我们眼、耳、鼻、舌的作用就不一样了,这些限制就慢慢扩大了。像我们的‘眼’今天能够见到的,只是有限的波度。比这个光波长的,我们看不见;短的也见不到。若是能力恢复了,各种不同光波,统统见到,那时候看这个世界就大不一样了。我们现在生活在三度空间,也许鬼神是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假如我们心地清净,这里讲修‘定功’,到了一个相当深度的时候,这些障碍都没有了,无限度的空间都能看到,你看到这整个宇宙,才能看到真相,不会局限在一个很窄小的观念里面。所以佛跟儒都教导我们,一个求学的良好态度,不懂的东西存疑;佛也说过。所以佛法容许讨论,容许研究,容许追问,儒家也是如此。我们须要不断的去研究,不断的去探讨,才能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但是这在我的经验中,可以说肯定这些境界是有的,绝对不是骗人的。如果佛要求人行善,要求人做好人,用欺骗的手段,他不是一个好的教育家,连正人君子也做不到,虽然是善心,手段错误。换句话说,他是完美当中有缺陷。真正好的教育家,没有一丝毫缺陷,这才是对的,有就说有,没有就说没有。六道、十法界,都是事实;都是心性波动的现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