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佛经格言

发布时间:2019-11-15 10:07:36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佛经格言

\

  ▲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法句经-教学品》

  [今译]如果能活一百岁,却去学不好的东西,还不如活一天,却勤奋追求真理。

  ▲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呜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诺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示,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

  [今译]一个僧人夜晚诵读迦叶佛遗教经,声音悲切紧张,产生了后悔不想继续修行之心,佛问他:你过去在家里,曾作过什么事?回答说:喜欢弹琴。佛问:琴弦如果太松了怎样?回答说:发不出声音。佛又问:弦太紧了怎样?回答说:弦断声绝。佛再问:如果弦不松不紧正适中怎样?回答说:各种声音都谐调具备了。佛说:出家人学道也是也此,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昧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安乐,道就不会失去了。

  ▲ 善男子,若能观怨一毫之善,不见其恶,当知是人名为习慈。若彼怨家,设遇病苦,能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需,当知是人能善修慈。《优婆塞戒经-禅波罗密品》

  [今译]善男子,如果能看到怨家一丝一毫的善处,不追究他的恶处,这人就已学会了慈悲。如果怨家,假如有病苦,能前去问候,探望,治疗其病患,供给他所需之物,应当知道这个人能很好地修行慈悲。

  ▲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金刚经》

  [今译]菩萨对于所作的福德,不应该贪恋执着,因为福德也是虚假不真实的,所以说菩萨不接受福德。

  ▲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金刚经》

  [今译]如果菩萨心中执着于佛法而实行布施,就像人进入到暗室之中,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菩萨心中不执着于佛法而实行布施,就像人有双眼,在日光的照射下,能看见种种事物。

  ▲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今译]奉养父亲母亲,爱护妻子儿女,从事无害的事业,这样才是最大的吉祥。

  ▲ 世间大地称为重,悲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过于彼。《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今译]世间大地被称作是最重的,悲母的恩情比大地还要重。世间须弥山被看作是最高的,悲母的恩情比须弥山还要高。

  ▲ 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嗔?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嗔?《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密》

  [今译]世间的骂,也有二种:一是骂的内容属实,二是骂的内容虚假。如果说的是真的,真的还有什么嗔恨呢?如果说的是假的,说假的人自得其骂,同我没有一点关系,我又为什么嗔恨?

  ▲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四十二章经》

  [今译]佛说:有人听说我保守正道,以大仁慈对人,故意骂佛,佛却默然不答。等到骂完了,佛问:你送礼给人,别人不接受,礼物是不是还该你自己所有?那人说:当然是的。佛说:现在你骂我,我不接受,你自己把祸殃带给了自身。这就像回声跟着声音,影子跟着形体,是永远不可分离的。所以要谨慎,不要作恶。

  ▲ 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悯。《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

  [今译]仇人和亲人同样受苦之时,应先救仇人。别人来辱骂自己,自己心中反而要产生怜悯之情。

  ▲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已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已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已。《四十二章经》

\

  [今译]佛说:恶人害贤人,就像仰头向天吐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还落到自己身上。又像逆风扬洒尘土,尘土洒不到别人身上,反过来污染了自身。贤人终不可毁,祸患一定害了自已。

  ▲ 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快斗,是后皆无安。《法句经-言语品》

  [今译]称赞恶人和被恶人称赞都是邪恶的。一个人喜欢在言辞上同别人争斗是难以获得安宁的。

  ▲ 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好事,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梵网经》

  [今译]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毁谤侮辱,恶事向自己,好事给别人。如果自己赞扬自己的功德,隐瞒别人的好事,使别人受毁谤的,是菩萨的极重罪。

  ▲ 若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砦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戒本经》

  [今译]如果菩萨为贪图名利,自己赞叹自己的德行,毁谤他人,这就是第一重罪。

  ▲ 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

  [今译]如果听到别人讥讽毁谤自己,心中要能忍受侮辱;如果听到别人赞扬自己,反而要生惭愧之心。

  ▲ 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出家菩萨常作是观,或被打骂,终不加报,善巧方便,调伏其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无垢性品》

  [今译]要把众生,看作是佛的化身,把自己看作愚夫。要把一切有情,都看得非常尊贵,把自己看成是仆人。要把众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看成是子女。出家菩萨要常常这样观想,有时即使被打骂,始终也不加报复。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来调伏自己的心。

  ▲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四十二章经》

  [今译]佛说:恶人听说有人行善,就故意来破坏扰乱。你应该谨慎,不要嗔恨责怪他,那么,来破坏扰乱行恶行的人自己就会有恶报了。

  ▲ 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入明。《法句经-好喜品》

  [今译]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驶的快车,这就叫作善于驾御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入大光明。

  ▲ 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

  [今译]要赞扬别人的善事,不要宣扬别人的过失。对别人惭愧羞耻之事,不要宣讲。听到别人的隐秘,也不要向其他人讲说。

  ▲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今译]不要亲近愚痴的人,应该与智者交往;尊敬道德高尚者,这样才是最大的吉祥。

  ▲ 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

  [今译]别人对有我有一点点恩德,就应想着怎样大大地回报他。对怨恨自己的人,要总是怀着善心。

  ▲ 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所有有危害,云何自丧己?一切诸众流,悉皆归于海,不以为满足,所受不厌尔。《佛说生经》

  [今译]一切世间的欲望,没有一个人不想满足,这些有着非常大的危害,为什么还要自找伤害?大大小小一切河流,全都流归大海。欲望不能满足,贪爱没有止境。

  ▲ 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常念于一切,孰能以为怨。《法句经-刀杖品》

  [今译]对天下没有一丝损害,自己终身也就不会遇害。常常以慈悲之心对待一切,谁又会对自己有怨恨呢?

  ▲ 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今译]应该认识到,贫穷困苦的人往往怨天尤人,意外地结下了恶缘。而觉悟了的菩萨,不但不会埋怨、嫉妒别人,反而把自己的所有施舍给别人,对仇人和亲人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计较他们已往的过失,不嫌弃那些暂时还没有改正自身缺点错误、执迷不悟的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