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撇脱怡悦、深潜不露是名持戒
好,请看第五小段:示陈大心撇脱怡悦。这个偈子是这样说,“示陈大心曰:老不撇脱,死定兜搭。儿女债完,可以怡悦。极乐非遥,勿自隔绝”。好,这六句话实实在在是对症下药:到了老年了,你还不撇脱。“撇”就是撇开一切,“脱”就是从世俗种种的缠绕当中解脱出来。这个“撇脱”就是:比如说到了年老,面对死亡即将要来的时候,首先对家亲眷属的眷念之心,你要心理上把它撇开。不要一边想着念佛求往生,一边又放不下儿子,又放不下孙子,又放不下女儿,又关心这个,又挂虑那个——不得撇脱。然后在自己的财产上,“我还存了多少钱,这些钱怎么办……”,心里也放不下。所以年老的居士这时候一切都把它分配好:你的财产怎么分配,你子女的安排。各方面你都把它搞清爽之后,心理上就完全的划上一个句话,再也不去想它了。天塌下来都不想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想他去干嘛呀?!你已经尽到了养儿育女、培养子女的责任了,儿女的债已经完了。很多情况:给你做儿女就是来讨债的,那你辛苦了几十年,还完了债了,你就轻松了,可以为自己活几年了,可以心里快乐一点了。一定要有这样的一种心理。
有很多人就是扯不断——藕断丝连,他心理上根本就很难安在佛号上。如果你这些世间的情啊,债呀,钱啦,各种关系呀,你都摆不平——都在心理上还在纠缠着,你死亡来的时候,那一定是“兜搭”。兜搭,就是说一定会遇到麻烦,一定会遇到波折,你死都死不瞑目:或者有人扯你的后腿,或者什么事情都来了。甚至原来有个公案,一个修行很好的居士,他念佛本来都要走的,结果他的妻子在旁边哭哭啼啼,说:“你怎么就要走哇?你怎么把我拉下哪?我怎么办哪?这一哭,哭得他情爱又上来了,又舍不得。但是命又到了,“啪啦”一下,他变成什么?到他妻子的鼻子里面做了一个虫去了。他那个妻子还在那里:看到丈夫死了,哭哭啼啼,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擤鼻涕的时候一擤,把那个虫擤下来。她一看,是一个虫,就用脚去踏死。这时候正好碰到一个比丘——他证到阿罗汉,说:“你不要踏,你知道这个虫是谁吗?这就是你的丈夫。”你看看,就是这个情爱!还有的人对他的财富非常执著,存了很多钱,就死了,又舍不得那个财,“嘣”的一下就变成一条蛇,就盘在那个钱上。这都是你在身前不把它撇开,死亡来的时候,这些就会纠缠着你。“死定兜搭”,就这个意思。在轮回里面,这些都是太可怕了。所以要想到把一念这样的心撇脱。我把世间的这种恩恩怨怨、家亲眷属、财产什么全部撇脱之后,指向哪里?就指向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离我们并不远。不遥远,这个意思是非常深邃。《观经》里面在讲观想法门的时候,首先释迦牟尼佛就告韦提希夫人:“阿弥陀佛,去此不远。”阿弥陀佛去此——离这个地方——不远。那进一步,我们看《无量寿经》,那不是不远了,而且就在当下。释迦牟尼佛在讲完了依正庄严之后就问阿难:“你是不是想见阿弥陀佛呀?”阿难尊者当然很高兴了:“很想见!”释迦牟尼佛告诉他面西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阿难尊者依教奉行,一顶礼下去,还没等抬头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现前了——放出炽盛的光明。在弥陀的光明当中,天界、人道的法界,包括饿鬼、畜生、地狱的法界,全都打开,西方极乐世界也在面前。这时候见极乐世界的景象以及极乐世界诸菩萨、声闻的情形,就像一个有天眼通的人、拿着镜子看自己面相那样的清楚。不仅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与会大众见到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也能见到娑婆世界。这段经文寓意非常深刻,深刻在什么地方?实际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在当下。不仅不遥远,就在当处。只不过是我们只能感受到三维空间,加上一维的时间。四维时空区,这是我们业力所感召的世间。如果阿弥陀佛的光明让你超越时空,马上就全都打开了。一打开,原来天界、极乐世界、地狱界都在当处——是这么一个现量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所以大乘经典讲,所有众生的世界、菩萨的法界、佛的法界是在当处,它就是重重叠叠在一起。但我们每个众生只能看到跟自己相应的法界。“极乐非遥”,你看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有一段话,也是谈什么呢?当你信愿称名的时候,把一切妄想、杂念都休止,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会出什么境界呢?他有一段话,这段话很具有诗情画意,很美妙。这就是莲池大师修行净土法门的现量境界:到了一心不乱的时候,“乃知匪离跬步,宝池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绕七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院共茆堂并彩”。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乃知”——这时候才了知,“不离跬步”就是你不挪开一步,七宝池里面就涌出了青、白、黄、红的四色莲华;你不离开这个庭院,黄金地面上就遍绕着七重的行树。到处都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声音,每时每刻都有莲华化生这些往生者。极乐世界那种百鸟——弥陀光明显现的珍禽,与世间一般的鸟共同的发出了清畅哀亮的法音。极乐世界那种七宝的宫殿和我们这个世间的茅棚共同放出同样的光彩。你看这不是就在一处吗?
了解“极乐非遥,勿自隔绝”,就提醒你:你不要自己跟极乐世界隔开了,我们跟极乐世界是在一起的。极乐世界跟我们不隔,由于我们业障重就隔开了,这叫不隔而隔;但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诸菩萨超越了时空的障碍,他是隔而不隔。虽然好像是十万亿佛刹之遥远——隔开的距离,但是在佛菩萨眼里是不隔开的。所以这个点示——“极乐非遥,勿自隔绝”,不要用自己错误的知见,自己的业障跟极乐世界隔开了。所以当我们至诚恳切念佛的时候,你要想到:阿弥陀佛就在我面前,极乐世界就在当处。你不要想到阿弥陀佛都在很远的地方,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心里。“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它是真实不虚的。
好,请看下面第六小段:示沈元辉。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败。念既不真,不得自在;祸福吉凶,汝自作怪。”好,看这一段。我们把菩萨的开示一定要想象成——就好像对自己开示一样,确实很有受用。我们一般的人都喜欢张扬炫耀。那么修道要怎么样?要深潜不露,韬光敛迹,深深地潜下来,不露自己所谓的才华。你深潜不露就在持戒,你深潜不露就在摄心:摄心为戒。你看法藏菩萨在他积功累德过程当中特别谈到这个:首先要“深乐寂灭”,深切地好乐那个寂灭的境界。寂灭就是向内心走,不是向外面五欲六尘去驰骋的。在这样深乐寂灭、深潜不露当中,“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当你心向内深潜的时候,当然对外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不会去对待,不会去追求。当我们内心跟六尘不产生对待的时候,当然中间就不会有那些分别、执著、贪恋、作意在里面。你的心摄住了,这就是持戒。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很浮躁,一切都向外去跑。那一个人为什么天天要到外面去追逐呢?无非还就是财、色、名、食、睡嘛。那你浮在外面追逐这些名利,由于心一浮躁,烦恼就会现前,烦恼现前就会造业,就会破戒,智慧也生发不出来,福德也积累不了,人际关系也搞不好。虽然你想追求外面的东西,很快——你就必然要失败。其实真正的在外面要做好一种事情,还要首先做深潜不露的修心养性的功夫。功夫到了一定层面,从体起用才能做成一个事。如果你的体性都没有开发一点,你就在外面做那些东西,肯定要失败的——做不成的。所以自古以来建功立业,在心性上没有一点修养的人是做不成的。
好,那在这个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念头。你一切成败的关键是:你的念头是不是正,是不是真诚。如果开始最初那一念就不真诚,那你就不得自在。这里面就是很深的道理了。佛法讲人与人之间种种果报的差异,实际上他都追溯到最初那一念——是它的原因。由这一念——万法唯心生嘛——这个现象就现前了。如果你最初一念善,就好像你用一个甜种子播在一个肥沃的田里面;如果你一念是恶念,那就植了一个苦的种子,正种在一个贫瘠的田里面。再加上水呀,土哇,阳光的这个因缘,时节到来,你无论是甜的种子还是苦的种子,都会抽芽,布叶,次第的长出来:生出它的枝、叶、花,长出它的果子。唯识家为什么讲异熟果?你是清净的种子还是染污的种子,是善的种子还是恶的种子,你以后的果报是跟这相应的。所以外境的优劣胜异都跟自己有关系——最终是跟自己的念头有关系。所以一个明白这道理的人不埋怨外境。
要常常端正自己的念头,这才是圣贤之学。你要使外境好的话,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内心宁静下来。内心要宁静到什么程度?心虚境寂。你的心很冲虚,外面的境界才会安静。你的念头一起来,境界就会随之起来。你的“水”越浑浊,这个“波浪”就越显得大;你的“水潭”里面清澈,“月亮”就会现出来。明白这个道理——万法由心生,那一切修行都要在念头上下手。所以“众妙之门”都是在这个念头里面,“祸福吉凶”都是从一念里面生发出来的。这里就直接警示:如果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的念头不真诚,不正确,由这个念头导致的行为、导致的不善业就会得到不好的果报,你就不得自在了,就被这个恶的果报所系缚,你就会痛苦;痛苦,你就会埋怨,甚至你会冤冤相报,就每况愈下——恶性循环。所以世间的命运——这种祸福吉凶,都是来自于念头在这儿作怪,不是由于其他的问题。好,这些开示实际上都是非常具有佛教圆顿的道理。
那念头里面,我们这一念落在什么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我们的念头里面真正要做到真诚,唯有念阿弥陀佛才能够到家。所以念头一定要安立在弥陀名号当中。离开弥陀名号,你都很难去“真”。因为我们的念头念念都是虚假的、染污的、分别的——都是这个念头。我们为什么轮回三界?就是这个念头太糟糕了。对自己的念头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为什么进行百万佛号闭关?你老实的在闭关当中透过这个名号观照自己的念头,你就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了,知道自己是吃几碗饭的了。所以念头要真诚,还就是念念不要离开阿弥陀佛。你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名号,最终就能得大自在。那这里面就有得真实大利的果报在等着我们,就是离开生死的轮回,横超三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做阿鞞跋致菩萨,一生快速的成佛。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