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三十九世鸟窠道林禅师

发布时间:2019-10-19 10:11:54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鸟窠道林禅师

\

  鸟窠禅师,浙江杭州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圆寂于唐大和七年(833年),享年99岁,僧龄达80多年。
  道林禅师(741~824),俗姓潘(一说翁),幼名香光,杭州富阳人。据《景德传灯录》记载,道林禅师九岁出家,二十一岁至荆州果愿寺受具足戒,后来前往长安,在西明寺随从复礼法师,研习《华严经》《大乘起信论》,复礼法师以《真妄颂》示之,令其修禅。[2]
  【人物经历】
  据传,其母亲朱氏,有一次梦见阳光直射口中,感而有孕。鸟窠禅师出生的时候,“异香满室,遂名‘香光’”。
  《宋高僧传·唐杭州秦望山圆修传》中说:“释圆修,姓潘氏,福州闽人也。生而岐嶷,长而俊迈。”
  鸟窠禅师9岁出家,14岁到河南嵩山会善寺学习佛经。他“仪表容与,日新厥德,研穷经论,俄约观方。”21岁时到湖北荆州果愿寺受戒。后又到陕西长安西明寺跟从复礼法师学习《华严经》、《起信论》。最后投到福建长乐人、著名佛教改革家百丈怀海法师的门下,“根教相符,遂明心要”,颇得法师的真传。
  鸟窠禅师云游浙江杭州时,看到西湖背面的秦望山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盘屈如盖,于是就住在上面,因此有人叫他“鸟窠禅师”。又因松树上有一个鹊巢,有人又叫他“鹊巢和尚”。鸟窠禅师“物我都忘,羽族驯狎,由兹不下近四十秋。”每一个太守到任,只能从树下仰视。当时,太守裴常棣坚请鸟窠禅师下树结庵,始终说服不了他。
  唐元和年间,著名文学家白居易到杭州任太守,与韬光法师常相往来。他听韬光法师提起鸟窠禅师的怪癖,于是前往拜访,果真看到他端坐树上,就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赶紧下来吧!”鸟窠禅师笑着答道:“太守,其实你的处境更危险啊!”白居易百思不得其解,反问道:“我在朝廷为官,位镇江山,何险之有?”鸟窠禅师说:“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意思是说官场沉浮,勾心斗角,危险处处皆在。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又问鸟窠禅师:“那如何禅解?”鸟窠禅师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说:“这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见得有什么高见。”鸟窠禅师严肃地说:“三岁孩儿也解道得,百岁老人略行不得。”白居易被他这么一说,对鸟窠禅师肃然起敬,完全改变了那种自恃清高的态度,于是拜鸟窠禅师为师,先后为其写了两首《赠鸟窠和尚》的诗,一曰:“形羸瘦骨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一曰:“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何年饮著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白居易另写一首题为《鸟窠与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还有一次,鸟窠禅师、白居易、白居易的三弟等人在一起论禅,旁边一个侍从想离去,鸟窠禅师问:“你要去哪?”侍从说:“向诸方学佛法去。”鸟窠禅师一边抽出一根布毛,一边说道:“若是佛法,我这里亦有小许。”侍从顿悟。白居易的三弟见此情景,作诗曰:“白头居士对禅师,正是楞严三昧时。一物也无百味足,恒沙能有几人知?”
  白居易与鸟窠禅师结识之后,经常问禅于他。有一次,白居易以偈语请教鸟窠禅师:“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鸟窠禅师以偈语答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白居易听了鸟窠禅师的开示,愈加佩服,从佛法中领悟到自己安身立命之道,终成一位意境高深、修为脱俗的大居士,还在西湖旁边建起一个竹阁楼,以便与鸟窠禅师“朝夕之参益”。晚年的白居易更是素养其心,将自己的住处改为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后来,人们把竹阁楼改造为广化寺,将白居易的画像挂在寺内。
  白居易被贬苏州为刺史后,鸟窠禅师也离开杭州,南归于闽,并在福清江阴岛琼田山旁边垒洞为家,作为隐居之所。闲暇时,鸟窠禅师常把白居易的诗念给村民听。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鸟窠禅师自觉不久于人世,告诉侍从说:“吾今报尽……”“言讫跏趺而化”。江阴的老百姓为了纪念鸟窠禅师,在他仙归后,把其隐居的岩洞命名为“鸟窠岩”。此岩洞的遗迹至今犹存。
  代宗时诏道钦禅师入京,道林参谒之后,契悟心要。南归途中,在秦望山看见一棵松树盘曲如盖,于是栖止其上,时人称为鸟窠禅师;其侧有鹊构巢,故而又称鹊巢和尚。道林禅师有一位侍者叫会通,有一天忽然要辞别禅师,禅师问他:“汝今何往?”会通答道:“会通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道林禅师说道:“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会通问道:“如何是和尚佛法?”道林禅师从身上拈起布毛吹了一下,会通当下领悟。
  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由侍郎出任杭州刺史,经常入山拜见道林禅师,相交甚深。白居易问:“禅师住处甚危险。”道林禅师却说:“太守危险尤甚。”白居易很诧异,又问:“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道林禅师说道:“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有一回,白居易问:“如何是佛法大意?”道林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道林禅师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居易听完这句话,深为叹服。后来白居易又筑造竹阁,敬请禅师居于其中,其后多次造访禅师,参学问道。禅师所居竹阁,后来扩展为广化寺。穆宗长庆四年二月十日,道林禅师对侍者说:“吾今报尽。”言讫坐亡,世寿八十四,法腊六十三,塔于孤山之西,谥号“圆修禅师”。[1]
  【简介】
  佛祖道影白话解(二)禅宗初期祖师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三十九世鸟窠道林禅师
  师,姓潘,富阳人也。母朱氏,梦日光入口,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具。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处,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下,师谒之,发明心地。及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盘曲如盖,遂栖止其上。白侍郎出守杭郡,入山问道。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童也晓得。”师曰:“八十老翁行不得。”忽一日,谓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
  赞曰
  秦望山头 是何模样 月挂松枝 尘飞不上
  至险至平 太守难谅 位高太危 徒怀怅望
  或说偈曰
  日光入口梦兆祥 异香满室呈瑞相
  九岁出家戒果愿 三七参访至长安
  华严起信勤习诵 禅那般若倍钻研
  松结鸟窠避风雨 报尽立亡解脱乡
  白话解
  “三十九世鸟窠道林禅师”,“鸟窠”,就是一个鸟窝。
  师姓潘,富阳人也:这位禅师的名字叫道林,俗家姓潘,是富阳那地方的人。母朱氏梦日光入口,有娠:他的母亲姓朱,父亲姓潘。他的母亲有一天晚间就做个梦,梦见这个日光入到口里,从这个,身上就有身孕了,有了小孩子。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等到他出生这一天,很奇异的这种香气满室;所以给他取个名字就叫香光,叫香光童子。这异香,就是从来没有闻过的这种香。为什么他异香满室呢?这是这位禅师宿生有修行、有道德,所以他出生的时候,就有这种瑞相。这个瑞相,或者有光,或者有花,或者有异香,有种种祥瑞的这种境界,那么这都不是普通人来的,都是有来历的,有善根的。
  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具:他九岁的时候就出家了;在二十一岁那一年,就在荆州果愿寺受沙弥、比丘、菩萨这个具足戒。
  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处,学《华严经》、《起信论》:他受具足戒之后,他就出去当参学了,以后到长安西明寺去,那儿有一个叫复礼法师的,他到那儿亲近复礼法师,在那儿学习《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复礼法师指示他一首偈颂,叫〈真妄颂〉,来给他讲解,令他修禅定的功夫。
  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下,师谒之,发明心地:唐朝代宗的时候,诏前边讲的这位国一禅师(即径山道钦禅师)到皇帝那儿。那么这位鸟窠禅师就去拜谒径山禅师,想明白这个心地法门。
  及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盘曲如盖,遂栖止其上:等到他又回到南方的时候,有一座山叫秦望山,那儿有一棵很老的松树,树上边盘曲着,就像个宝盖似的;于是乎这位禅师就在那棵松树上边蓄个窝──搭一个小茅蓬,就在那儿住。因为就像个鸟窝似的,所以称他“鸟窠禅师”。
  白侍郎出守杭郡,入山问道:这个白香山居士,叫白居易。白居易在杭州那儿做太守的时候,到这山里头,就请问鸟窠禅师怎么样修行?
  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鸟窠禅师就对他说:“你就什么恶事也不要做,什么善事你都要去做。”这很平常两句话,人人都知道,所以──
  白曰:三岁孩童也晓得。这个白居易就说了:“您说这两句话,是三岁的小孩子也晓得啊!怎么我问您这修道,您就说这个呢?”他不明白,他不懂得鸟窠禅师的意思。
  师曰:八十老翁行不得。鸟窠禅师就说:“你说三岁小孩子也明白,可是八十岁的老年人,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不容易做到!”
  忽一日,谓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有一天,就对他侍者说:“我现在这个寿命、这个报身已经尽了。”说完了这话,坐到那地方就圆寂了;一点也不问什么事,也没有病痛,也没有什么,报尽就走了。
  赞曰
  这个赞就说了──
  秦望山头,是何模样:在杭州那儿有一座山叫秦望山,它的山头是什么样子的?
  月挂松枝,尘飞不上:那个月好像挂在松枝上似的,这是尘土所到不了的地方,很清净的。
  至险至平,太守难谅:在树上住很危险的,可是也很平安的;这个白香山居士不明白。“难谅”,就不明白。(注1)
  位高太危,徒怀怅望:在那树上住着,也高也很危险;这位太守就在那儿替他担心,替他放不下。
  又说偈曰
  这个又是多余的。“偈”,因为你说它是诗吗?也不像诗,所以只可说是个偈颂。那么偈颂马马虎虎都可以的,没有写诗那么严格,所以就拿它当偈颂。“赞”,本来这位禅师我们没有言语可以赞叹的,因为我们赞这位法师,也不增加他的光明;我们就诽谤这位禅师,也不减少他的德行。所以“誉之不见其增,诽之不见其损”。虽然是这样说,我们人的性情都欢喜没有事情找一些事情来干一干;那么我也就养成这种习惯,养成这种的毛病,没有事情要找事情来干一干,所以把每一位祖师都用八句偈颂来说一说。这八句偈颂是这样说的──
  日光入口梦兆祥:这头一句,是说他母亲做梦,梦见日光入口,就有了孕,这是一种很吉祥的一个征兆。
  异香满室呈瑞相:等他出生的时候,又有一股异香满室;所以他的名字就叫香光,这是呈现一种祥瑞的相。
  九岁出家戒果愿:他九岁的时候就出家了,后来在果愿寺受戒。
  三七参访至长安: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出去参访,到长安西明寺去亲近复礼法师。
  华严起信勤习诵:那么复礼法师就给他讲《华严经》、《大乘起信论》等等;他昼夜不间断地来学习《华严经》、《大乘起信论》。
  禅那般若倍钻研:对坐禅这种静虑的功夫、思惟修的功夫,这种般若的智慧,他加倍来研究,就像钻木取火似的,绝对要得到火为止。
  松结鸟窠避风雨:他在松树上搭一个像鸟窝的住处,避免风吹雨淋,在那儿修行,所以叫鸟窠禅师。
  报尽立亡解脱乡:等到他化缘已尽了,告诉侍者说他要走了,即刻坐那个地方就圆寂了。你说这多么解脱,无挂无碍的!这才叫远离颠倒梦想,得到究竟的涅槃了。
  ──宣公上人.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讲解
  注1:白居易向鸟窠禅师问道的公案,《指月录》记载如下──
  白居易守杭时,入山谒师。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白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