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恚怒师傅,抵触父兄」,我们看老法师的开示。第一点,老法师说,这两句注解里面讲得很清楚,这跟「慢其先生」有别,「慢」是无故而慢之,「慢」是轻慢,我们一般讲就是没有把师父看在眼里。「恚怒师傅」是因师父的教责而恚怒之也,老师教学生,学生不服,心里面恚怒。「恚」是心里面的瞋恨,「怒」是表现在外面。『古人事师之道,无犯无隐』,这是古时候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凡有所教,皆当虚心和气以受之,何可恚怒乎?恚怒者,必是薄德无福之人也。』老法师说,这一段话我们应当记住。现在就有发生学生打老师的,学生恐吓老师的,所以每次到寒暑假,学生毕业的时候,我们警察单位都要派人去保护老师,以防学生打老师。像这种会打老师,会「恚怒师傅」的这些都是什么?「薄德无福之人」哪。
第二点,老法师说,现在世风日下,师道已经不存在了,不但师道没有了,孝道也没有了,因为没有师道就没有孝道。今天这个社会,我们普遍看到,可以听到儿女不孝父母,学生不尊敬师长,已经形成风气了。处在这个社会里,应该怎么去做呢?就要问我们自己,道业上有没有成就。如果在道业上想要有成就,还是要遵循古德的教诲;如果不希望在道业上有成就,那你就可以随顺世风吧。所以自己要做一个了断,自己应该走哪一条路。
老法师说,老师的责备教诲,如果我们觉得老师错了,古人有涵养,「无犯无隐」,我们涵养不够,还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的责备,我犯什么错,我自己觉得我没有犯错,老师认为我犯错,错在哪里,可以请老师讲清楚、讲明白。老师毕竟年纪比我们年长,学识阅历比我们丰富,看问题比我们深、比我们远。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只看到眼前,深远处我们看不到,我们自己不理解而怨恨老师。怨恨老师,老师不会教你的,老师会对你很客气,但是不会再教你了,因为你器量太小了,你容纳不了,于是老师不教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老法师说,他在年轻的时候,他亲近李炳南老师,追随他老人家的学生很多,李老师对学生的教诲有区别,能够接受责备的,真的是「无犯无隐」。老师对他责备教训特别多,几乎常常见面,常常听老师训斥。如果有一两次,表现不太愿意接受的样子,老师看出来,从此以后不再说他了,有过失也不说了,为什么?不跟他结怨了。他不能接受,而且会有怨恨,那不就是结了怨仇了吗?所以老法师说,李老师聪明,不跟人家结怨仇,你能接受,我就教你。印光大师说,你有一分诚敬,教你一分;两分诚敬,教你两分;你没有诚敬心,就不教了。上课讲学你在旁边旁听就好了,绝不把你当做教学的对象,由此可知,损失在哪里?损失在自己。
第四,老法师说,「恚怒师傅,抵触父兄」这八个字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教学是从孝敬开始。老法师说,孝是中华文化的根,敬是中华文化的本,也是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从哪里开始?从这里开始的,也是在这里圆满,圆满就成佛了。所以成佛是孝亲尊师做到究竟圆满,这是成佛了,所以成佛以此为始,还以此为终。人家问,佛教是什么?孝敬而已。所以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懂得,学佛学什么?就是学孝学敬。
不孝不敬,无论他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有成就,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千万不要认为,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这个很浅,微不足道,那就错了。一切诸佛如来,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还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二一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