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黄念祖: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发布时间:2023-12-19 13:13:28作者:修行
黄念祖: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背尘合觉,再把它说得具体一点。在尘劳之中最厉害就是贪、瞋、痴三毒。贪是贪恋、贪求、贪爱,贪名好利、好色贪杯等等都是贪心;瞋是瞋恨、愤恨,发脾气、暴燥如雷、笑面虎、笑里藏刀都是瞋心;痴是愚痴,不懂得道理,不明是非,无有智慧,不信正道,这是痴心。称为三毒。再加上一个字就是“慢”,我慢,老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强,别人的作品都不如我的,老子天下第一。再加上一个字就是五毒。第五个字有不同的说法,一个是“疑惑”的“疑”,一个是“妒嫉”的“嫉”。妒嫉别人,逞能好胜,这是修罗的特性。另一个是疑,初果断见惑里面就有贪瞋痴慢疑。多疑是很大的毛病。因为有了疑,就不可能真信了。所以嫉或疑都是毒。但不管是贪瞋痴慢疑还是贪瞋痴慢嫉,其中以贪瞋痴是最严重的,所以要“息灭贪瞋痴”。我们要背尘,首先是降伏自己的贪心、瞋恨心、愚痴心。但它是多生的习惯,你一起心动念,不知不觉就在贪瞋痴里。那就要有一定的办法,就是要“勤修戒定慧”。贪瞋痴是从六样里挑出的三样,那六样都是毒;戒定慧也是从六样里挑出的三样,这六样是六度。六度总括万行,菩萨就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挑出三个主要的就是持戒、禅定、般若,就是戒定慧。布施、精进、忍辱也就包含在里面了。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首楞严经》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戒是摄心,最浅近地说,就是坏事不做,好事多做。真正讲到彻底觉悟的时候,好事也不著相去做了,就离开好坏,就任运了,所做的没有不是好事。像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戒的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止恶生善,这是最基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它是第一条。你总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不要去伤害别人,不要去影响别人。现在有很多人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筑在别人的痛苦的上头,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这种情况很多很多。这都不好嘛!

具体说呢,作为佛教徒,应该是受三皈五戒。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不能再去皈依其他宗教道门,皈依后这才是真进了佛门。也可以自己受皈依,自己在佛像前表示决心:我依止佛,依止佛给我传的教法,我也皈依这一切奉行佛的教法的大众。这就叫三皈依,有了三皈依就成为佛教徒。再进一步,居士要受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个五戒不一定全受,你五戒能守住哪一条就受哪一条,受哪一条都可以。比方说,酒我可以很容易就不吃了,我就受一条“不喝酒”。那你也受了戒了,你有了一条了。你做不到的事情,你不一定要受。所以受一条、受两条、受三条、受四条都可以,受了五条就具足了五戒。因此受戒就不是很难了。但是受了之后就不能犯。再往上有八关斋戒、在家菩萨戒,修密宗有密戒。戒是宝塔第一层,你要盖个宝塔,最底下这一层绝对不可缺。你不受戒不要紧,暂时你可以用戒来要求自己。总之自己对自己有个要求吧。戒就能生定,定能生慧。戒是宝塔第一层,没有戒怎么样呢?就像一个东西是漏的。牛奶是好哇,你把牛奶倒在一个破瓶子里,全给你漏光了。你不受戒,受了戒你不持戒,破戒,都是漏器。你对自己一点约束都没有,属于漏器。现在大家没有因缘受戒,可以按这个来要求自己,减少杀盗淫妄酒这些事情。不杀生,首先是不杀人,也不要为了口福大量吃很多活的东西。不偷盗,偷窃抢夺、贪污受贿、占公众的便宜、私吞别人财物等等,都犯盗戒。在家人不邪淫,夫妇之间是不犯戒律。(《心声录》,黄念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