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
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布达拉宫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观世音菩萨在浙江普陀山之外的另一道场。
佛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名补怛洛迦。补怛洛迦按梵文音译为普陀洛迦,意为光明山、海岛山。藏语中的“布达拉”即梵语“普陀”的音译(汉语中旧译“普陀洛山”或“普陀洛迦”)。意译为“持舟山”原义是指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住处。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部约两千米处的玛布日山上。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坐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因此布达拉宫还有另一称呼,那就是“普陀宫”。
因此布达拉宫成为了佛教中著名的观音道场,俗称“第二普陀山”。 布达拉宫因此也以观音为主供佛像。在红宫最高层北侧还有一座专门以观音菩萨的圣号命名的宫殿——圣观音殿。该殿建于公元七世纪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是达赖喇嘛九世、十世、十一世“转世灵童”金瓶掣鉴的地方,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最神圣的佛殿。
而圣观音殿里,就供奉着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神像——“洛格夏热”,这尊神像被称为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洛格夏热”是一尊观音神像,高九十三米,宽十厘米,屹立于布达拉宫,是千百年来拉萨人民的神迹和信仰,甚至被称为布达拉宫的灵魂。
据文献记载“天然成形檀香木阿雅洛格夏热(圣观音世自在)之像,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派一位比丘化身在天竺与尼婆罗交界的一片森林中发现一颗白旃檀树(神树)由发光之奇象,比丘割奇树,当比丘割树时,从树芯处言语“缓徐割之”,比丘缓缓割下宝树,发现树芯内有四尊天然生成之佛像,其一圣嘉玛里供奉于尼婆罗(今尼泊尔加德满都),其二圣乌岗供奉于天竺于尼婆罗交界处,其三圣喔迪供奉于济冲(今西藏吉隆县),其四圣洛格夏热(圣观音世自在)迎至逻娑(今拉萨)供奉于王宫(今布达拉宫),为赞普之本尊像。
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迎请洛格夏热像于布达拉宫到帕莫竹巴政权衰亡的近千年间一直供奉于布达拉宫,不曾离开布达拉宫。公元1608年因战乱曾被流落至青海数年。公元1642——1643年间,青海蒙古女宫塔赖衮吉用重金赎回,献给五世达赖喇嘛。公元1645年举行盛大仪式,将洛格夏热迎回拉萨,仍安放于布达拉宫”。随着神奇的传说,洛格夏热成为布达拉宫的主供佛,成为广大信徒顶礼朝圣的主要佛尊。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