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志公和尚,在梁武帝时谈论音乐的事,请求武帝放出几位死囚来试验。命令他们这些死囚,每人装满一杯水,在大堂里面绕行,并告诫他们说,如果你们各人手中那一杯水,一滴都不漏出来,可以免除一死。然后随即命令乐队作乐,以扰乱他们的心神。过了好久,没有一个人的杯子里面有一滴水漏出来。梁武帝很惊叹的说,你们听到音乐了吗?他们这些死囚说,没有听到。志公和尚说,他们正怕生命丢掉,只怕手中的杯水漏出来,怎么能听得到音乐呢?世间人如果能这样心中永怀畏惧,那么安乐的心自然就不会生起了,那就不会轮回了,对不对?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来讲一个佛典故事,跟这个很像。过去佛陀跟比丘在鹿野苑中修行,有一天佛陀就问众比丘了,世间的美女能够吸引群众聚集围观吗?就像大家都喜欢看美女嘛。比丘回答说,是的,世尊。佛陀再问,世间的美女有种种的歌舞伎乐,是不是会吸引很多人观赏呢?众比丘肯定回答说,是的。
接着佛陀又说了,有一位喜欢欲乐,厌恶痛苦和死亡的男子,有人告诉他说,你要捧着装油的钵,绕着美女歌舞、伎乐的群众中穿越而过。我后面派一个刽子手跟在你身后,拿了大刀,如果你不小心掉落一滴油,马上取你的生命,人头落地。这个怕死的人,他会不系念手上的油钵吗?不恐惧身后的刽子手吗?流连于美色跟歌舞吗?比丘回答说,不会的,这个怕死的人,一定会畏惧身后那个刽子手,想到油若滴下一滴,头就落地了,被砍下来了,所以会一心一意的顾好手中的油钵,在充满美色、歌舞的人群中缓缓而过,根本不敢多看一眼。
佛陀听到比丘这样的回答,便慈悲的开示大众。他说,修行人护念自己的法身慧命,是我们这一念心,我们这一念本自清净的佛性,我们就是要这样的戒慎恐惧,不要去贪恋外在的虚妄不实的美色、音声等尘境,应该要收摄身心,身口意三业要谨慎而不放逸。佛陀教导比丘要依四念处来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是四念处,要以正智、正念调伏贪爱跟忧惧,那么烦恼自然就断除,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
最后佛陀用一偈语来勉励诸位比丘,佛陀说了,「专心正念,护持油钵,自心随护,未曾至方,甚难得过,胜妙微细,诸佛所说,言教利剑。当一其心,专精护持,非彼凡人,放逸之事,能入如是,不放逸教。
」所以佛陀这一段开示,这个法语、偈语,跟我们今天的「逸乐过节」不谋而合。简单的说,佛陀是告诉你要保持正念,你心中的那一个油钵就是你的智慧、你的慧命,你要护念它,它是非常难得的,那个智慧会引你到极乐世界,它是非常胜妙微细的。所有三世诸佛都这样说,所有三世诸佛开示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一把锐利的宝剑,你应该专一其心,要专精护持你这一念道心。不要像那些世间凡人贪着那些放逸的事情。如果你能入这样的境界,你就明白你所学的,佛陀教你不放逸的这个教诲。比丘听完以后,个个起欢喜心,依教奉行。这个典故出在《杂阿含经·卷二十四》。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二四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因果教育弘化网】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