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全文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22-11-15 06:12:07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全文翻译赏析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译文]池塘里浮动着点点青苔,绿叶下传来黄莺的叫声。暮春天气,白昼渐渐延长,纷飞的柳絮轻轻飘荡在空中。

[出典]北宋晏殊《破阵子》

注:

1、《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巧笑东郊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2、【注释】①新社:即春社,祭祀土神的日子。②巧笑:天真无邪的笑。③逢迎:彼此问候嬉戏。④疑怪:怪不得。⑤斗草:女子采百草为游戏。⑥破阵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⑦双脸:指脸颊。

3、清明时节,海棠、梨花刚刚完事,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回来,初闻黄鹂娇声,天气也就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节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说着笑成一朵花。

4、晏殊,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重要人物。他一生沉浸于舞塮歌筵、花前月下,满眼歌舞升平的盛景,生活如锦缎般柔美华丽。他听着晨钟暮鼓,赏着春花秋月,一草一木都能激起他的无限遐想。他的词含蓄婉丽,不染俗尘,字里行间透着君子风、富贵气。他也有感伤,他也有悲慨,但他不是李后主,他也不是秦少游,只是将自己的哀伤,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让读者细细品味,静静思索,默默感悟。

5、晏殊一生富贵,没有遭到大的挫折。他热衷于饮宴,经常与张先、宋祁等人饮酒赋诗,畅饮达旦。他的词吸收了温庭筠、韦庄的长处,又得冯延巳的“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境界,有“导宋词之先路”、“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6、晏殊的词并不全是写离愁别恨的,也留下了不少描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的词,《破阵子》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7、社日是我们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燕子通常是春社来,秋社去,因此,古人常称燕子为社燕。社日,特别是春社,是宋代的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这时新燕归来,邻里聚会,在一起欢宴畅饮,非常热闹。晏殊根据这天的一个生活片断,用白描的笔调,生动的语句,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纯真、活泼、青春、欢快的词。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社燕归来、梨花飘落、池上碧苔、叶底黄鹂、柳絮飘飞、少女巧笑的美丽画面。

8、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9、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

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10、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11、这首词以美丽的春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游春图,充满着青春的欢乐气息。

12、词的上片写景,用笔轻淡。首句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这两个春光最美的时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两句用对偶句描绘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园中的池塘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几点绿苔,新绿的枝叶里,时而有黄鹂在婉转地鸣叫。“日长飞絮轻”写春之悠长,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寂寥的长日里,只有柳絮在空中悄悄地飘飞。

13、词的下片写人,笔调活泼。面对美丽的春光,少女耐不住长日的寂寞,走出小园,沿着小路采摘桑叶,恰好看见东邻的女伴带着天真无邪的笑容迎面走来。后三句写斗草游戏。斗草赢了东邻女伴,使得这位少女心花怒放。她忽然想起怪不得昨夜做了一个好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要赢的预兆。想着想着,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这三句话,一方面写出少女的天真纯洁,另一方面又透出平日的寂寞孤独。

这首词纯用白描,活泼朴实,展示了古代深闺少女的寂寞心境和纯洁美好的心灵。

14、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本文作者(来源):晏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