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元结《欸乃曲(其二)》赏析

发布时间:2023-02-22 06:07:19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元结《欸乃曲(其二)》赏析 欸乃曲五首(其二)

  元结

  湘江二月春水平, 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 守吏相呼问姓名。

  赏析:

  《欸乃曲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结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是作者出差长沙后乘舟返回道州途中所写的记实诗,都是即兴之作,自然天成。其作为鼓舞船夫士气的船歌,字里行间洋溢着藐视一切困难和迎难而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其中第二首诗渲染出一幅美丽怡人的湘江春夜图,散发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历来广为传诵。

  本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时任道州刺史)因军事诣长沙都督府,返回道州(今湖南道县西)途中,逢春水大发,船行困难,于是作诗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道路云。”(诗序)“欸乃”为棹声。“欸乃曲”犹船歌。

  从长沙还道州,本属逆水,又遇江水上涨,怎么能说“宜夜行”呢?这样写,是正因为实际情况不便行舟,才需要努力和乐观的缘故。诗的前两句将二月湘江之夜写得平和美好,“春水平”写出了江面的开阔,“和风”写出了春风的和煦,“满月”写出月色的明朗。诗句洋溢着乐观精神,深得民歌之神髓。

  三、四句是诗人信手拈来一件行船途遇之事,做入诗中:当桨声伴着歌声的节拍,行驶近平阳戍(在衡阳以南)时,突然传来高声喝问,打断了船歌:原来是戍守的官吏在喝问姓名。

  如此美好、富于诗意的夜里,半路“杀”出一个“守吏”,还不大杀风景么?本来应该听到月下惊鸟的啼鸣,远村的犬吠,那才有诗意呢。前人也一直是这样写的,但此诗一反前人老套,另辟新境。“守吏相呼问姓名”,这个平凡的细节散发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在大历年间,天下早不是“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那般太平了。元结做道州刺史便是在“州小经乱亡”(《舂陵行》)之后。春江月夜行船,遇到关卡和喝问,破坏了境界的和谐,正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其次,这一情节也写出了夜行船途中异样的感受。静夜里传来守吏的喝问,并不会使当时的行人意外和愕然,反倒有一种安全感。当船被发放通行,结束了一程,开始了新的一程,乘客与船夫都会有一种似忧如喜的感受。可见后两句不但意味丰富,而且新鲜。这才是元结此诗独到之处。

  这样的诗句是即兴式的,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敢于把前所未有的情景入诗,却非有创新的勇气不可。和任何创造一样,诗永远需要新意。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作者任道州刺史。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因军事问题从道州到长沙都督府办事,次年二月,返回道州(今湖南道县西)途中,恰逢春水大发,船行困难。从长沙到道州为逆水,又遇水涨,所以诗人为了鼓励人们逆水行舟、迎难而上,于是即兴作诗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道路云”(诗序)。

  欸乃曲五首

  大历丁未中,漫叟结为道州刺史,以军事诣都使。还州,逢春水,舟行不进,作欸乃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于道路云。

  【其一】

  偶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其二】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其三】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其四】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其五】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这五首诗是一组有联系的组诗。从诗前序文中可知,元结创作这五首诗是叫船夫唱的,因而具有湖南永州民歌的特征,也可说是乐府诗。林大椿把它收入所辑的《唐五代词》中,因为唐五代早期的词有不少是文句整齐划一的。

  第一首写他任官差不自由,“来谒大官兼问政”,此时扁舟回道州。第二首写他二月返道州的夜行中,平阳守吏盘问姓名的事。第三首写行舟途中除有朝暮猿声外,还听到如韶如濩的大好歌声。第四首写看到浯溪大好形胜,引起想当渔翁的隐退思想。第五首写到泷水地段时,船难行,但一过泷水就到了州,舟行也就到此为止。其中以第二首最为有名,李白研究学会理事、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周啸天教授对此诗的赏析如下:

  诗的前两句渲染出了一幅美丽怡人的湘江春夜图。从长沙还道州,本属逆水,又遇江水上涨,作者却说“宜夜行”。这样写,是正因为实际情况不便行舟,才需要努力和乐观的缘故。这两句将二月湘江之夜写得平和美好,“春水平”写出了江面的开阔,“和风”写出了春风的和煦,“满月”写出月色的明朗。诗句洋溢着乐观精神,深得民歌之神髓。

  后两句是诗人信手拈来一件行船途遇之事,做入诗中:当桨声伴着歌声的节拍,行驶近平阳戍(在衡阳以南)时,突然传来高声喝问,打断了船歌:原来是戍守的官吏在喝问姓名。

  如此美好、富于诗意的夜里,半路“杀”出一个“守吏”,大煞风景。本来应该听到月下惊鸟的啼鸣,远村的犬吠,那才有诗意。前人也一直是这样写的,但此诗一反前人老套,另辟新境。“守吏相呼问姓名”,这个平凡的细节散发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在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间,天下早不是“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那般太平了。元结做道州刺史便是在“州小经乱亡”(《舂陵行》)之后。春江月夜行船,遇到关卡和喝问,破坏了境界的和谐,正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其次,这一情节也写出了夜行船途中异样的感受。

静夜里传来守吏的喝问,并不会使当时的行人意外和愕然,反倒有一种安全感。当船被发放通行,结束了一程,开始了新的一程,乘客与船夫都会有一种似忧如喜的感受。可见后两句不但意味丰富,而且新鲜。这才是元结此诗独到之处。

  这样的诗句是即兴式的,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敢于把前所未有的情景入诗,却非有创新的勇气不可。和任何创造一样,诗永远需要新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