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斋
仲尼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在佛教的法度中,乃是一种大小乘急望处理停当的主题;所谓「道」之修养,建立于「心」的作用,变化,反应等诸般事理之上,否则,是说无道可修!
色,受,想,行,识五蕴之作用,变化,反应等诸相,其内涵若邪,若左,若烦,若杂,几乎尽皆魔境;动辄不能自己,极至丧身失命,何以故?犹赵州八十尚且行脚,只为「心中有物在」,倘若心中无物,我想谂禅师早已捧草鞋安于禅床之内角了!
因此,佛法中以五蕴教人,标「皆空」之旨,撷作用,变化,反应于识性之中,无执着,无得失,衷实犹虚,确然自在,见取「法尔如是」,立大体大用;则于色识异同,为色之主宰,立究竟色境,进而色即是空,空不异色,住色之解脱地!即受、想、行、识,悉皆如是。仲尼谓道以「虚」,犹如老子之谓「无」,较佛陀之「究竟解脱」,其境界深度,相差甚巨且远;盖仲尼与老子谓道,于事理未能彻底解决,而得圆满功德之结果,仅只「心斋」而已。或问:「何谓心斋」?庄子人间世笃,仲尼曰:若一志,无听止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