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讲到了五件事可以增长菩提种子。
【复有五事,一者于己身中,不生轻想,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会自己轻视自己,非常自信,为什么?因为知道我们的佛性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从佛性的体、相、用上来说。
佛性的体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凡夫在六道里面轮转,能够障碍的是他的相,妙净明的相,但是本体是不会受染污的。
好像一颗珍珠掉在淤泥里面,虽然在淤泥中间外相看不到它那种明净之相、皎洁之相,但是这颗珍珠内在的本体是没有受到影响的,所以体性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个是讲佛性的妙相,你看在这个生生灭灭的一切万法之中,而我们的佛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是非常微妙的,非常奇妙的,是佛性的妙相。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个是指佛性的明相和净相,光明之相,清净之相。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是指我们佛性的妙用,一切依正万法,依报正报,一切森罗万象,一切众生的举手投足,起心动念,日用云为,都是佛性的妙用。我们了解这一点之后,就不会自己轻视自己,而能够非常自信。
【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厌悔;三者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四者救济众生无量苦恼;五者常赞三宝微妙功德。有智之人修菩提时,常当修集如是五事,增长炽然菩提种子。】
【复有六事,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这是讲六度,能够增长菩提种子。
【是六种事,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我们要修六度,六度功德如何能够增长呢?就是不放逸,就是精进。所以世间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的善根就是一条——精进。
佛在很多经典里面都说,一切功德都是因为不放逸,因为精进而成就的。乃至于弥勒菩萨在因地的时候先释迦佛而发菩提心,但是释迦佛比弥勒菩萨早成佛道,为什么?因为释迦佛更精进。
【善男子,虽有人言,无量世界有无量佛。然此佛道甚为难得。何以故……如庵罗花及鱼子等】这是明佛道难得。
三种菩提品第五
第五品《三种菩提品》讲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诸佛菩提就开示我们,我们唯一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就是走诸佛菩提之道。
不要止于化城,不要得少为足,要能够直接发菩提心,修诸佛菩提;要成就发菩提心的生因和了因,要生起慈悲和智慧。
见地很重要,我们的见地和修行的工夫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见地与行持,修行的见地高了、透脱了,自然行持的工夫会上来。
所以世间人讲“知易行难”,其实是“知难行易”。知易行难是没有真正地懂得,真正地懂得以后决定会去行持,会自动自觉地去行持,所以我们见地要透脱。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是指见地要高远,深深海底行是指修持的工夫要绵密。
我们北宋无门慧开禅师说过:“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透祖师关是指见地,穷心路绝是指行持,我们心中一切妄念让它走投无路,不起妄念,能够显发不生不灭的真心,这样是绵密地用功的工夫。
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是直修佛乘,直接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见地透脱,要生起空性智慧来,空性智慧不是空掉这个世界,而是空掉对这个世界的错误的认识,空掉我们的执著、妄想、分别。
这是《三种菩提品第五》。
---恭录大愿法师 【居士菩萨戒略释】
原标题:大愿法师:五件事可以增长菩提种子
转自微信公众号:菩萨云来集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