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禅的次第
五禅支:寻、伺、喜、乐、一境性具足时,即进入初禅,五盖不起。当功夫进步,不用寻、伺刻意时,自然安住,唯喜、乐、一境性现前,即是二禅的状态。当行者舍弃、不执著喜心所的时候,唯有乐、一境性的状态时,达到了三禅的状态。当行者进一步的舍弃、放下执著于乐的心所(心理状态)时,唯有舍、一境性的状态时,达到了四禅。这个次第过程即定力的增上,功夫、心愈来愈精细的过程。禅修的任何境况、梦境,不论美丑、可贪欲的不可贪欲的,若能以如幻不实之心面对,无所住著,而以平常心修行最为稳妥,不易出现偏差了!
当修行陷入低谷,出现困难的时候,要检查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不要被困难吓倒,寻找问题离不开自心。轻松自然,放下执取的欲望,保持对于善法门的专注与觉醒,不落入五盖中。
习气烦恼,并非自我,它只是无自性的妄心,乃种子现行的虚妄生灭。透破它的无常苦空、缘起无自性的本质,放下执取,即当下解脱。一念迷为众生,一念觉为佛,即是如此。
用强烈地正念抵挡住贪嗔痴的进攻,开始也许颇为困难,甚至要命般的难受;但你必须坚定不移地照顾好正念,决不让步,那么贪嗔痴只会溃败,因为它只是虚妄的生灭、无实体的习气现行而已,决不会永久性的停留。假如当下正念撤退,那么贪嗔痴就会进攻,占据心的统治权,让你成为欲望的奴隶。修行就是在当下进行!
心若散乱,不妨静坐观息。
欲望种子现前,白骨骷髅森森明察,自然心清意净。昏沉多时光明观,业障现前多礼忏!
从究竟实相上来说:这个身体与墙壁、水果、蔬菜、大小便、山河大地没有差别,只是四大的生灭聚散罢了!经常如此观照,即可免去许多狭窄之心念矣!
每一个法门都有其不共同的殊胜,都是第一而非第二的;但它们共同的修行宗旨是不能背离心地,若离开心地而口是心非、心揣邪见、违背戒律、却说精进,那是非常可怕的邪精进。法门平等,重在对机,了生死乃在断贪嗔痴慢疑,转不正见为正见,法门乃是方便,修任何法门都必须以
正见、戒律为基础,这是必须清楚明白的。否则,只是心外求法的邪精进,难以真正受益!
不论修何宗派、法门,都应解行并重,若理解不正确,没有正见,掺杂外道邪说,那唯有修成天魔外道鬼神众;若没行门,光理解得很好,说得头头是道,那也不成,只不过画饼充饥,自欺欺人,生死难了!故此解行并重,乃真修行人!
梦幻泡影的身心了不可得,爱恨情仇、凡情俗见如此不实!当下清醒无迷的觉性现前,无执无住,不为境转,契合法性如实之理,妙用现前,无碍无缚,此真功夫矣!
持续不间断地明了觉知,凡所面对的诸境皆是无常的,不论顺逆、美丑、是非、得失、毁誉,总是以平常心面对,任风雨变迁、境况无常,觉醒的心不变,坚定于无常的真理认识,深入地了知,在看破中放下挂碍,在承担中尽责尽力、随缘自在、时常反省(如烦恼生起,当下应反省,是否偏离正念),在消磨习气中增长定慧。允许挫折,但百折不挠的是向往解脱的决心毅力!
笼统地知道一些理论,不能从实修的当下洞察真相,还是会被境所转,毫无办法。修行不能光学会理论性的记忆和言说,应切实的在当下修习。佛学即使再通达,如果实修并没落实,对生死也是毫无办法,就如十二因缘的内容会背诵,并不等于在当下观照到十二因缘的连续,从而斩断、转变当下业力的连续,于当下解脱惯性的轮回之苦!
古德曰:人心不死,道心不活。《楞严经》曰: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此皆究极之语,信夫哉!
在当下此时此地,应该保持澄明清醒,做自己的主人。
念起照了即是空,是空无须更觅空。生灭无住非生灭,莫抑心成无想定。任从幻起无住著,不碍定慧勤寂照。逐妄成生死,无住即解脱。如是好修行,功到自然成。
念起念灭的真相现前,不要害怕,保持觉知;不要贪著,而追逐其中,看破其无常,放下对其执著(贪、嗔继续之心),当下即轻松自如!念头生灭现前只是法尘外境,乃八识田【注41】中种子现前,不要执以为实,放下的当下,不会影响解脱!
刹那生灭无停留性的身心世界的震动状况将会在依正见的观照实修中呈现,没有什么可执著的,越看得清楚,越不被假相所束缚;也明白起心动念的波动都有后果。如何起善念妙用,起正念观照,避免落入恶心造恶业呢?这是实修中所应仔细深刻观照的!
只有如实的知道无常、苦、空的现状,那么一切生起的东西必定会消失,因缘聚散的当下,没有什么可粘着,放下!无须总是念着无常、苦、空却总是放不下,看着事实,明白中学会放下即可,不论是念头或者事物,生灭现前,丝毫不会阻碍你的解脱!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