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发布时间:2023-12-07 12:48:46作者:修行

  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虚云老和尚

  (1953年2月22日—3月8月)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初七第二日开示(2月23日)

  初七第三日开示(2月24日)

  初七第四日开示(2月25日)

  初七第五日开示(2月26日)

  初七第六日开示(2月27日)

  初七圆满日开示(2月28日)

  次七第一日开示(2月28日)

  次七第二日开示(3月1日)

  次七第三日开示(3月2日)

  次七第四日开示(3月3日)

  次七第五日开示(3月4日)

  次七第六日开示(3月5日)

  次七第七日开示(3月6日)

  解七开示(3月7日)

  解七法语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很慈悲,各位班首师傅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殷,大家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来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只以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讲。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是拾佛祖几句剩话。至于宗门下一法,乃佛末世升座,拈大梵天王所献金檀木花示众,是时座下人天大众皆不识得,惟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咐嘱于汝。’此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下承当之无上法门,后人笼统,目之为禅。须知《大般若经》中所举出之禅,有二十余种之多,皆非究竟,惟宗门下的禅,不立阶级,直下了当,见性成佛之无上禅,有甚打七不打七呢,只因众生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故诸祖特出方便法而摄受之。此宗相继自摩诃迦叶以至如今,有六七十代了。在唐宋之时,禅风遍天下,何等昌盛。现在衰微已极,惟有金山、高旻、宝光等处,撑持门户而已。所以现在宗门下的人材甚少,就是打七,大都名不符实。昔者七祖青原行思问六祖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思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思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六祖深器之。现在你我根器劣弱,诸大祖师,不得不假方便,教参一句话头。宋朝以后,念佛者多,诸大祖师乃教参‘念佛是谁\’。现在各处用功的都照这一法参究。可是许多人仍是不得明白,把这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放在嘴里,不断的念来念去,成了一个念话头,不是参话头了。参者参看义,故凡禅堂都贴著「照顾话头’四字,照者反照,顾者顾盼,即自反照自性。以我们一向向外驰求的心回转来反照,才是叫看话头。话头者,‘念佛是谁\’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话头,既说出就成话尾了,我们参话头就是要参这‘谁\’字未起时究竟是怎样的。譬如我在这里念佛,忽有一人问曰:‘某甲!念佛的是谁啊?’我答曰:‘念佛是我呀!’进曰:‘念佛是你,你还是口念,还是心念?若是口念,你睡著时何以不念?若是心念,你死了为何不念?’我们就是对这一问有疑,要在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这话到底由哪里而来?是什么样子?微微细细的去反照,去审察,这也就是反闻自性。在行香时,颈靠衣领,脚步紧跟前面的人走,心里平平静静,不要东顾西盼,一心照顾话头;在坐香时,胸部不要太挺,气不要上提,也不要向下压,随其自然。但把六根门头收摄起来,万念放下,单单的照顾话头,不要忘了话头。不要粗,粗了则浮起,不能落堂;不要细,细了则昏沉,就堕空亡,都得不到受用。如果话头照顾的好,功夫自然容易纯熟,习气自然歇下。初用功的人,这句话头是不容易照顾得好的,但是你不要害怕,更不要想开悟,或求智慧等念头。须知打七就是为的开悟,为的求智慧,如果你再另以一个心去求这些,就是头上安头了。我们现在知道了,便只单提一句话头,可以直接了当。如果我们初用功时,话头提不起,你千万不要著急,只要万念情空,绵绵密密的照顾著,妄想来了,由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来了,我总以觉照力钉著这句话头,话头若失了,我马上就提起来。初次坐香好似打妄想,待时光久了,话头会得力起来。这时候,你一枝香可以将话头一提,就不会走失,那就有把握了。说的都是空话,好好用功吧!

  初七第二日开示(2月23日)

  打七这一法是克期取证最好的一法,古来的人根器敏利,对这一法不常表现。到宋朝时始渐开阐,至清朝雍正年间,这一法更大兴;雍正帝在皇宫里也时常打七。他对禅宗是最尊重的,同时他的禅定也是非常得好。在他手里悟道的有十余人,扬州高旻寺的天慧彻祖,也是在他会下悟道的。禅门下的一切规矩法则,皆由他大整一番,由是宗风大振,故人材也出了很多。所以规矩是非常要紧的。这种克期取证的法则,犹如儒家入考试场,依题目作文,依文取考,有一定的时间的。我们打七的题目是名参禅,所以这个堂叫做禅堂。禅者梵语禅那,此名静虑,而禅有大乘禅,、乘禅;有色禅,无色禅;声闻禅,外道禅等。宗门下这一禅,谓之无上禅。如果有人在这堂中把疑情参透,把命根坐断,那就是即同如来。故这禅堂又名选佛场,亦名般若堂。这堂里所学的法,俱是无为法。无者,无有作为。即是说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为。若是有为,皆有生灭,若有可得,便有可失。故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勺。诵经礼仟等,尽是有为,都属言教中的方便权巧。宗门下就是教你直下承当,用不著许多言说。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人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缚著,不识自心是佛。昔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礼辞马祖,至四明梅子真旧隐处,缚茆而居。唐贞元中,盐官会下有僧,因采挂杖迷路至庵所,问:‘和尚在此多少时?’师曰:‘只见四山青又黄。\’又问:‘出山路向什么处去?’师曰:‘随流去;’僧归举似盐官。官曰:‘我在江西曾见一僧,自后下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之,大梅以偈答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马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这里住。’僧曰:‘大师今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僧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可见古来的人是如何了当和简切!只因你我根机陋劣,妄想大多,诸大祖师乃教参一话头,这是不得已也。永嘉祖师曰:‘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高峰妙祖曰:‘学人用功,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潭,直沉到底为止。’我们看话头,也要将一句话头看到底,直至看破这句话头为止。妙祖又发愿云:‘若有人举一话头,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堕拔舌地狱。’只因我们信不实,行不坚,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切,一句话头决不会随便走失的,沩山祖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初发心的人总是妄想多,腿子痛,不知功夫如何用法。其实只要生死心切,咬定一句话头,不分行住坐卧,一天到晚把‘谁\’字照顾得如澄潭秋月一样的,明明谛谛的,不落昏沉,不落掉举,则何愁佛阶无期呢?假如昏沉来了,你可睁开眼睛,把腰稍提一提,则精神自会振作起来。这时候把话头不要太松和太细,太细则易落空和昏沉。一落空只知一片清净,觉得爽快。可是在这时候,这句话头不能忘失,才能在竿头进步,否则落空亡,不得究竟。如果太松,则妄想容易袭进,妄想一起,则掉举难伏。所以在此时光,要粗中有细,细中有粗,方能使功夫得力,才能使动静一如。昔日我在金山等处跑香,维那催起香来,两脚如飞,师傅们真是跑得,一句站板敲下,如死人一样,还有什么妄想昏沉呢?像我们现在跑香相差太远了。诸位在坐时,切不要把这句话头向上提,上提则头便会昏;又不要横在胸里,如横在胸里,则胸里会痛;也不要向下贯,向下贯则肚胀,便会落于阴境,发出种种毛病。只要平心静气,单单的把‘谁\’字如鸡抱卵,如猫捕鼠一样的照顾好,照顾到得力时,则命根自会顿断!这一法初用功的同参道友当然是不易的,但是你要时刻在用心。我再说一比喻,修行如石中取火,要有方法,倘无方法,纵然任你把石头打碎,火是取不出来的。这方法是要有一个纸煝和一把火刀。火煝按下在火石下面,再用火刀向火石上一击,则石上的火就会落在火煝上,火煝马上就能取出火来,这是一定的方法。我们现在明知自心是佛,但是不能承认。故要借这一句话头,做为敲火刀。昔日世尊夜睹明星,豁然悟道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对这个取火法则不知道,所以不明白自性,你我自性本是与佛无二,只因妄想执著不得解脱。所以佛还是佛,我还是我。你我今天知道这个法子,能够自己参究,这是何等的殊胜因缘。希望大家努力,在百尺竿头再进一步,都在这选佛场中中选,可以上报佛恩,下利有情。佛法中不出人材,只因大家不肯努力,言之伤心。假如深信永嘉和高峰妙祖对我们所发誓愿的话,我们决定都能悟道。大家努力参吧!

  初七第三日开示(2月24日)

  光阴快得很,才说打七,又过了三天。会用功的人,一句话头照顾得好好的,甚么尘劳妄念澈底澄清,可以一直到家。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我们的路头,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乡。六祖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你我本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只因忘念执著,爱缠世间幻法,所以弄得四大不得空,生死不得了。假如一念体起无生,则释迦佛说的这些法门也用不著了,难道生死不会休吗?是故宗门下这一法,真是光明无量照十方。昔日德山祖师,是四川简州人,俗姓周,二十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人谓之周金刚。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性海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扫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抄》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婆指担曰:‘这个是什么文字?’师曰:‘《青龙疏抄》。\’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师无语。遂往龙潭,至法堂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而出曰:‘子亲到龙潭。\’师无语,遂栖止焉。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便礼拜。潭曰:‘子见个什么?’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来日,龙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师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于是礼辞。直抵沩山,挟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山坐次,殊不顾盼。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山拟取拂子,师便喝。拂袖而出。沩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也。’山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师住澧阳三十年,属唐武宗废教,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德山精舍,号古德禅院,将访求哲匠住持,聆师道行,屡请,不下山。廷望乃设诡计,遣吏以茶盐诬之,言犯禁法,取师入州。瞻礼,坚请居之,大阐宗风。后人传为德山喝,临济棒。像他这样,何愁生死不休。德山下来出岩头、雪峰,雪峰下出云门、法眼,又出德韶国师,永明寿祖等,都是一棒打出来的。历朝以来的佛法,都是宗门下的大祖师为之撑架子。诸位在此打七,都深深的体解这一最上的道理,直下承当,了脱生死,是不为难的。假如视为儿戏,不肯死心塌地,一天到晚在光影门头见鬼,或在文字窟中作计,那么生死是休不了的,大家努力精进吧!

  初七第四日开示(2月25日)

  七天的辰光已去了四天,诸位都很用功。有的作些诗偈,到我那里来问,这也很难得。但是你们这样的用功,把前两天说的都忘却了。昨晚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我们现在是参话头,话头就是我们应走的路头。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了生死,要了生死,就要借这句话头作为金刚王宝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一情不留,一法不立,哪里还有这许多妄想来作诗作偈,见空见光明等境界。若这样用功,我不知你们的话头到哪里去了。老参师傅不在说,初发心的人要留心啊。我因为怕你们不会用功,所以前两天就将打七的缘起,及宗门下这一法的价值和用功的法子,一一讲过了。我们用功的法子,就是单举一句话头,昼夜六时,如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间断,要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圣解,一刀两断。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禅师说的,前后四句,有二种意义。前两句比喻,说我们用功的人,把守这句话头,犹如守禁城一样,任何人不得出入,这是保守的非常严密的。因为你我每人都有一个心王,这个心王即是第八识。八识外面还有七识、六识、前五识等。前面那五识,就是那眼、耳、鼻、舌、身五贼,六识即是意贼,第七识即是末那,它(末那)一天到晚,就是贪著第八识见分为我,引起第六识,率领前五识,贪爱色、声、香、味、触等尘境,缠惑不断,把八识心王困得死死的,转不过身来。所以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金刚王宝剑),把那些劫贼杀掉,使八识转过来成为大圆镜智,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但是最要紧的就是把第六识和第七识先转过来,因为它有领导作用。它的力量,就是善能分别计量。现在你们作诗作偈,见空见光,就是这两个识在起作用。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使分别识成妙观察智,计量人我之心为平等性智,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使一向贪著色、声、香、味、触、法的贼不能侵犯,故曰如守禁城。后面的两句,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比喻,即是我们三界众生沉沦于生死海中,被五欲所缠,被尘劳所惑,不得解脱,故拿梅花来作比喻。因为梅花是在雪天开放的。大凡世间万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冬天的气候寒冷,一切昆虫草木都已冻死或收藏,尘土在雪中也冷静清凉,不能起飞了。这些昆虫草木尘土灰浊的东西,好比我们心头上的妄想分别无明嫉妒等三毒烦恼,我们把这些东西去掉了,则心王自然自在,也就是如梅花在雪天里开花吐香了,但是你要知道,这梅花是在冰天雪地里而能开放,并不是在春光明媚或惠风和畅的气候而有的。你我要想心花开放,也不是在喜怒哀乐和人我是非当中而能显现的。因为我们这八种心若一糊涂,就成无记性,若一造恶,就成恶性;若一造善,就成善性。无记有梦中无记和空亡无记。梦中无记,就是在梦中昏迷时,惟有梦中一幻境,日常所作一无所知,这就是独头意识的境界,也就是独头无记。空亡无记者,如我们现在坐香,静中把这话头亡失了,空空洞洞的,糊糊涂涂的,什么也没有,只贪清净境界,这是我们用功最要不得的禅病,这就是空亡无记。我们只要二六时中把一句话头,灵明不昧,了了常知的,行也如是,坐也如是,故前人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寒山祖师曰:‘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你我大家都是有缘,故此把这些用功的话再与你们说一番,希望努力精进,不要杂用心。我再来说一公案:昔日鸡足山悉檀寺的开山祖师,出家后参礼诸方、办道用功,非常精进。一日寄宿旅店,闻隔壁打豆腐店的女子唱歌曰:‘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条路,明朝仍旧打豆腐。’这时这位祖师正在打坐,听了她这一唱,即开悟了。可见得前人的用功,并不是一定要禅堂中才能用功,才能悟道的。修行用功,贵在一心,各位切莫分心散乱,空过光阴,否则,明朝仍旧卖豆腐了。

  初七第五日开示(2月26日)

\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为修行办道的人,总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天讲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劳业境,这些业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许多讲经法师,也在这些境界中站不住脚,这就是道心不坚固的原因。次之要发长远心,我们人生在世,造业无边,一旦要来修行,想了生脱死,岂能把习气一时放得下呢?古来的祖师,如长庆禅师坐破蒲团七个,赵州八十岁还在外面行脚,四十年看一无字,不杂用心,后来大彻大悟,燕王和赵王非常崇拜他,以种种供养,至清朝雍正皇帝,阅其语录高超,封为古佛,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功的。你我现在把习气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与佛祖同等。如《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名。’你我的习气烦恼,犹如泥滓,故要用话头。话头如清矾,能使浊水澄清(即是烦恼降伏)。如果用功的人到了身心一如,静境现前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裹脚不前。须知这是初步功夫,烦恼无明尚未断除。这是从烦恼心行到清净,犹如浊水澄成了清水,虽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还要加功前进。古人说:‘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见未为真;若能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如不前进,则是认化城为家,烦恼仍有生起的机会,如此则做一自了汉也很为难。故要去泥存水,方为永断根本无明,如此才是成佛了。到了无明永断的时候,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任你淫房酒肆,牛马骡胎,天堂地狱,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了。否则,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轮回。昔者秦桧曾在地藏菩萨前做过香灯,只因他长远心不发,无明烦恼未能断了,故被嗔心所害,这是一例。假如你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不怕你是怎样的一个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著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说:‘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僧曰:‘参念佛是谁。\’如是他就照这位客师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这‘谁\’字蕴在心里照顾。后隐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这时候他家里还有母亲和姐姐,闻知他在岛岩中修行艰苦,其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给他。其姐姐送至岛岩中,见他坐在岩中,动也不动。去叫他,他也不应。其姐姐气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老是坐在洞中修行。过了一十三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见那匹布仍在那儿未动。后来有一逃难的人到了那里,腹中饥饿,见了这位和尚衣服破烂的住在岩中,乃近前问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边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刻,拿来供食,犹如洋薯,其人饱餐而去。去之时,他与之言曰:‘请勿与外人言。\’又过了些时,他想我在此修行这许多年了,也要结结缘吧。如是走到厦门,在一大路旁,搭一茅蓬,做施茶工作。这时是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死了,要请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请僧,因此时京中无大德高僧,皇太后乃托梦于万历皇帝,谓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请许多僧人进京做佛事。这些僧人都把行装整理进京,恰在路边经过,其僧问曰:‘诸位师傅今日这样欢喜到那里去啊?’众曰:‘我们现在奉旨进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荐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这样的苦恼,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经,可以替你们挑行李,到京城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这些僧人挑行李进京去了。这时皇帝知道他们要到了,乃教人将《金刚经》一部,埋于门槛下,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都进宫去了,惟有这位苦恼和尚行到那里,双膝跪下,合掌不入。那里看门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进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此时皇帝心中有数,知是圣僧到了。遂亲来问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刚,故不敢进来!’曰:‘何不倒身而入!’其僧闻之,便两手扑地,两脚朝天,打一个筋斗而入。皇帝深敬之,延于内庭款待,问以建坛修法事。曰:‘明朝五更开坛,坛建一台,只须幡引一幅,香烛供果一席就得。’皇帝此时心中不悦,以为不够隆重,犹恐其僧无甚道德,乃叫两个御女为之沐浴。沐浴毕,其下体了然不动。御女乃告知皇帝,帝闻之益加敬悦,知其确为圣僧,乃依其所示建坛。次早升座说法,登台打一问讯,持幢至灵前曰:‘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法事毕,对帝曰:‘恭喜大后解脱矣!’帝甚疑惑,以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室中曰:‘请皇上礼谢众僧,我已得超升矣!’帝惊喜再拜而谢,于内庭设斋供养。此时其僧见帝穿著花裤,目不转瞬,帝曰:‘大德欢喜这裤否?’遂即脱下赠之。僧曰:‘谢恩。\’帝便封为龙裤国师。斋毕,帝领至御花园游览,内有一宝塔,僧见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国师爱此塔乎?’曰:‘此塔甚好!’曰:‘可以将此塔敬送于师。\’正要人搬送漳州修建,师曰:‘不须搬送,我拿去就是。’言说之间,即将此塔置于袖中腾空即去,帝甚惊悦,叹未曾有。诸位,请看这是什么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来,不杂用心,一向道心坚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烂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三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问,是否能这样的用功?莫说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来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止静后,看见监香行香,或旁人有点动静,也要瞅他一眼。这样的用功,话头怎样会熟呢。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现,好好提起话头参看!

  初七第六日开示(2月27日)

  古人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才说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依规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为打七是克期取证的力法。证者证悟,见到自己本地风光,悟到如来的妙性,故曰证悟。考功就是要考察你在七天当中的功夫到了何等程度,要你向大众前吐露出来。平常在这个时候向你们考功,是叫做讨包子钱,人人要过的,就是我们打七的人人要开悟,人人可以弘扬佛法,度尽众生的意思。现在不是说人人开悟,就是一人开了悟,也可以还得这些包子钱。所谓众人吃饭,一人还账。如果我们发起一片精进的道心,是可以人人开悟的。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始以来贪爱炽然,流浪生死,八万四千尘劳,种种习气毛病放不下,不得悟道,不像诸佛菩萨常觉不迷,是故莲池说:‘染源易就,道业难成,不了目前,万缘差别。只见境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为众如为己身,彼此事办。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恭下敬,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了脱。’这十几句话,说得何等明白和真切!染者,染污义,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嗔恚斗争,对道德二字,认为是绊脚石,一天到晚,喜怒哀乐,贪爱富贵荣华,种种世情不断,道念一点没有。所以功德林被凋残,菩提种子被烧尽。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亲友怨家,视为平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视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视人饥如己饥,视人溺如己溺,常发菩提心,则可与道念相应,亦可立地成佛。故曰:‘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诸佛圣贤,应化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为众服务,所谓拔苦与乐,兴慈济物。你我都能克己复礼,什么也不为自己作享受,那么人人都无困苦,事事都能办到了,同时你自己也随之得到圆满果实的报酬。如江河中的水涨高了,船必自高了,你能以一种慈悲心、恭敬心对人,不自高自大,不骄傲虚伪,则人见到你一定会恭敬客气。否则,只恃一己之才能,老气横秋的,或口是心非的,专为声色名利作计,那么就是人家恭敬你,也恐是虚伪的。故孔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六祖曰:‘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所以我们切莫要生是非之心,起人我之别,如诸佛菩萨为人服务一样,则菩提种子处处下生,美善的果实,时时有收获,烦恼自然缚不著你了。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所以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们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今天参加打七的多是在家大德,我们要好好降伏其心,赶紧去离缠缚。我再说一公案作为诸位的榜样,因为你们都是发了很大的信心而来到这宝所,我不与你们解说,恐怕你们得不到宝,空手而回,不免辜负信心,希望静心听著。昔者唐朝有一居士,姓庞名蕴,字道玄,湖南衡阳人,世本业儒,少悟尘劳,志求真谛。贞元初,闻石头和尚道风,乃往谒之。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头以手掩其口,庞由是豁然有省。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庞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庞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千江水,即向汝道。’庞于言下,顿领玄旨,乃留驻参承二载。居士自从参透本来人后,什么也不做,一天到晚单单织漉篱过活。家中所有的万贯金银,也一概抛于湘江之中。一日,两夫妇共说无生的道理,玄曰:‘难、难、难,拾担芝麻树上摊。’其妇曰:‘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其女灵照闻之笑曰:‘你们二老人家,怎么说这些话来了?’玄曰:‘据你怎样说?’曰:‘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自尔机辩迅捷,诸方响之。因辞药山,山命十禅客相送至门首,玄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全禅客曰:‘落在什么处?’玄遂与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玄曰:‘恁么称禅客,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全曰:‘居士作么生?’玄又掌曰:‘眼见如盲,口说如哑。’玄尝游讲肆,随喜听《金刚经》,至无我无人处,致问曰:‘座主。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主无对。玄曰:‘某甲虽是俗人,粗知信向。’主曰:‘只如居士意作么生?’玄以偈答曰:‘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休历座,不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主闻欣然仰叹。一日居士问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玄曰:‘你作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玄乃笑。玄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观竟回报曰:‘日则中矣,惜天狗蚀日,父亲何不出去一看呢?’玄以为事实,乃下座出户观之,其时灵照即登父座,跏趺合掌坐脱。玄回见灵照已亡,叹曰:‘我女锋捷,先我而去。’于是更延七日,州牧于公倾问疾次,玄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遗命焚弃江湖。其夫人闻之,即告知其子;子闻之,将锄头撑其下额,立地而去,此时其母见如此光景,亦自隐去。你看他们一家四口,都能如此神通妙用,可见你们为居士的多么高尚。到现在莫说你们居士没有这样的人材,就是出家二众,也都是与我虚云差不多,这是多么倒架子,大家努力吧!

  初七圆满日开示(2月28日)

  恭喜诸位,七天功德,今日圆满。证悟过来的,照规矩应该升堂。如朝中考试,今天正是揭榜的一天,应该要庆贺。但是常住很慈悲,明天继续打七,使我们可以加功进步。诸位老参师傅都知道,这种因缘殊胜,不会空过光阴;各位初发心的人,要知人身难得,生死事大,我们得了人身,更要知道佛法难闻,善知识不易值遇。今天诸位亲到宝山,要借此良机努力用功,不要空手而归。宗门下一法,我已讲过,是世尊拈花示众,一代一代的从根本上传流下来的。所以阿难尊者,虽是佛的弟弟,又随侍佛出家,而他在世尊前,未能大彻大悟。待佛灭后,诸大师兄弟不准他参加集会。迦叶尊者曰:‘你未得世尊心印,请倒却门前刹竿著。’阿难当下大悟,迦叶尊者乃将如来心印付之,是为西天第二祖。历代相承,至马鸣、龙树尊者后,天台北齐老人,观其《中观论》发明心地,而有天台宗,这时宗门下特别大兴。后来天台衰落,至韶国师由高丽请回天台教典,再行兴起。达摩祖师是西天二十八祖,传来东土是为第一祖。自此传至五祖,大开心灯。六祖下开悟四十三人,再经思师、让祖,至马祖出善知识八十三人,正法大兴,国王大臣莫不尊敬。是以如来说法虽多,尤以宗下独胜。如念佛一法,亦由马鸣、龙树之所赞扬。自远公之后,永明寿禅师为莲宗六祖,以后多由宗门下的人所弘扬。密宗一法,经一行禅师发扬之后,传入日本,我国即无相继之人。慈恩宗是玄奘法师兴起,不久亦绝。独以宗门下源远流长,天神归依,龙虎归降。八仙会上的吕洞宾,别号纯阳,京川人,唐末三举不第,无心归家,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汉,授以延命之术。洞宾依法修行,后来乃飞腾自在,云游天下。一日至庐山海会寺,在钟楼壁上书四句偈云:‘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休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黄龙击鼓升座,吕遂随众人堂听法。黄龙曰:‘今日有人窃法,老僧不说。’洞宾出而礼拜,问曰:‘请问和尚,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黄龙骂曰:‘这守尸鬼!’洞宾曰:‘争奈囊中自有长生不死药!’黄龙曰:‘饶经八万劫,未免落空亡。’洞宾忘了\‘对境无心莫问禅’的功夫,大发嗔心,飞剑斩黄龙,黄龙以手一指,其剑落地,不能取得。洞宾礼拜悔过,请问佛法。黄龙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洞宾于言下顿契玄旨,乃述偈忏曰:‘弃却瓢囊击碎琴,从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此是仙人归依三宝,求入伽蓝为护法的一例。道教在洞宾之手亦大兴起来,为北五祖;紫阳真人又是阅《祖英集》而明心地的南五祖,故此道教亦是为佛教宗门所续启。孔子之道传至孟子失传,直至宋朝周濂溪先生从宗门发明心地;程子、张子、朱子等,皆从事佛法,故宗门有助儒道一切之机。现在很多人把宗门这一法轻视,甚至加以毁谤,这真是造无间业。你我今天有此良缘,遇期胜因,要生大欢喜,发大誓愿,人人做到龙天归依,使正法永昌。切莫视为儿戏,好好精进用功。

  次七第一日开示(2月28日)

  虚云到常住打扰一切,蒙和尚及各位班首师傅特别优待,已深为抱歉。今天又要我做主法。这个名目,我实不敢承认。现在应慈老法师年高腊长,应归他来领导才合理。同时常住上的法师很多,都是学德兼优。我是一水上浮萍,全然无用的一个人,今天以我年纪大,要加诸客气,这实在是误会了。在世法尚且不以年龄的大小而论,如过去朝中赴科考的人,不管你年纪多大,而对于主考者,总是称老师,都要尊敬他,不能讲年龄。在佛法中更加不能了,如文殊菩萨,过去久远,业已成佛,曾教化十六王子,阿弥陀佛是十六王子之一,释迦牟尼也是他的徒弟。到了释迦成佛的时候,他便为之辅弼。可见佛法是平等一味,无有高下的,故此请诸位不要误解了。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的主事人发起道心,讲经打七,弘扬佛法,实为希有难得的因缘;诸位都不避风尘,不惮劳倦,这样的忙碌,也自愿的来参加,可见都有厌烦思静的心。本来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有关,故有众生,终日忙碌,无一日休闲,稍作思惟,实乃无益。但是有种人一生在世,昼认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惟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想要保佑他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人,稍知一些善恶因果,要做功德,但是只知打斋供僧,或装佛像,或修庙宇等一些有漏之因,冀求来生福报,因他不解无漏功德的可贵,故偏弃不行。《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静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故《楞严经》中阿难尊者曰:‘不历僧祇获法身。’但是你我及一般人,平常总是在尘劳里,在喜怒里,在得失里,在五欲里,在一切图快活享用里过活,而今一到禅堂中,一声止静,则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六根门头,犹如乌龟息六样的,任什么境界也扰你不动。这是修无为法,也是无漏法。故以金银等七种宝物造塔,如恒河沙数之多。犹不能及此静坐一须臾之功德也。乌龟息六是一比喻,因为海狗喜食鱼鳖,一见乌龟在海滩上爬,它就跑去吃它,乌龟知其要吃它,便把四只脚、一个头、一条尾,统统缩进壳里去,海狗见之咬它不著,空费一番辛苦,弃而他去,此时乌龟亦脱其险。我们人生在世,无钱的为衣食忙得要死,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正如被海狗咬著,若知其害,便把六根收摄,返照回光,都可以从死里得生的。前两晚说过,宗门下这一法是正法眼藏,是如来心法,是了脱生死的根本。如讲经等法门,虽然是起人信解,但是大都是枝叶上的文章,不容易大开圆解的。如要想以讲经等法子来了生脱死者,还须要经过行证,是很为难的。故从来听到讲经等及其他法门中显现神通与立地悟彻者,比宗门下少。因为宗门下不但说是比丘和居士有不可思议的手眼,就是比丘尼也有伟大的人才。昔者灌溪尊者,是临济的徒弟,在临济勤学多年,未曾大彻大悟,乃去参方,至末山尼僧处,其小尼僧告知末山,末山遣侍者问曰:‘上座是为游山玩景而来,抑是为佛法而来?’灌溪只得承认为佛法而来,末山曰:‘既是为佛法而来,这里也有打鼓升座的法则。’遂升座,灌溪初揖而不拜。末山问曰:‘上座今日离何处?’曰:‘路口。\’末山曰:‘何不盖却?’溪无对,始礼拜。溪问:‘如何是末山?’末山曰:‘不露顶。\’曰:‘如何是末山主?’曰:‘非男女相。\’溪乃喝曰:‘何不变去?’末山曰:‘不是神不是鬼,变个什么?’灌溪不能答,于是伏膺,在该处做园头三年,后来大彻大悟。灌溪上堂有云:‘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杓,末山娘娘处得半杓,共成一杓吃了,直至如今饱不饥!’故知灌溪虽是临济的徒弟,亦是末山的法嗣,可见尼众中也有这样惊世的人材,超人的手眼。现在你们这样多的尼众,为甚么不出来显显手眼,替前人表现正法呢?须知佛法平等,要大家努力,不要自生退堕,错过因缘。古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你我无量劫来,流浪生死者,只为不肯放下身心清净修学,而感受轮回,不得解脱。所以要大家放下身心,来静坐片时,希望漆桶脱落,共证无生法忍。

  次七第二日开示(3月1日)

  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且光阴迅速,数十年眨眼就过去了。纵如彭祖住世八百载,在佛法中看来,甚为短促;在世人看来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了。你我现在知道这种如幻如化的短境,无所留恋,来此参加这个禅七,真是夙世善根。但是修行一法,贵在有长远心,过去一切诸佛菩萨,莫不经过多劫修行,才能成功。《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曰:‘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由此可见,观世音菩萨不是一天两天的时光就成功了的。同时他公开的将他用功的方法讲给我们听,他是楞严会上二十五圆通的第一名,他的用功法子是从闻思修,而得耳根圆通的入三摩地。三摩地者,华言正定。故他又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种方法,是以耳根反闻自性,不令六根流于六尘,是要将六根收摄流于法性。故又说:‘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又说:‘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这意思即是要我们把这反闻的功夫不要滞疑,要渐次增进,要加功用行,才能得‘觉所觉空,空觉既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这种境界,既自以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把一切生灭悉皆灭已,真心方得现前。即是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观世音菩萨到了这种境界。他说:‘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我们今天学佛修行,也要这样先把自己的功夫做好,把自性的贪嗔痴慢等一切众生度尽,证到本来清净的妙觉真心,然后上行下化,如观世音菩萨这样的三十二应,随类化度,才能有力量。所以观世音菩萨,或现童男童女身,化现世间。世人不知观世音菩萨业已成佛,并无男女人我之相,他是随众生的机而应现的。但世间人一闻观世音菩萨之名,都觉得有爱敬之心。这无非是过去生中持念过他的圣号,八识田中有这种子,乃起现行。故经云:‘一入耳根,永为道种。’你我今天来此熏修,当依诸佛菩萨所修所证之最上乘法。现在这种法,是要明本妙觉心,即是说见性成佛。假如不明心地,则佛不可成。要明心地,须行善道为始。我们一大到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福德自此增长;加一句话头,时刻提起,一念无生,当下成佛。诸位把握时间,莫杂用心,好好提起话头参去。

  次七第三日开示(3月2日)

  今天第二七的三天又过去了。功夫做纯熟了的人,动静之中都有把握,有什么心去分别他一七二七,三天二天呢?但是初发心的人,总要努力精进,莫糊糊涂涂的打混,把光阴错过了。我现在再说一个比喻给你们初发心的听,希望好好听著。诸方禅堂中所供的一位菩萨,是一位圣僧,他是释迦如来的老表,名阿若憍陈如尊者。世尊出家时,他的父王派父族三人、母族二人,往雪山照顾他,此尊者是母族二人之一。世尊成道后,初至鹿野苑,为之说四谛法,这位尊者最初悟道。同时此尊者是世尊诸大弟子中的第一位出家者,故名圣僧,又名僧首。他的修行方法在《楞严经》中说得很明显:‘我初成道于鹿苑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这是佛告诉我们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的原因,并追问当时在会诸大弟子的开悟,是用何法而成功的。这时候独有憍陈如尊者了解这个法子,所以他在这会中站立起来,答复世尊曰:‘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他说了之后,再对世尊解释说:‘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他这一说,把主客二字,说得何等明显。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一个比喻,是告诉我们用功下手的方法。即是说,我们的真心是个主,他本是不动的,动的是客,即是妄想。妄想犹如灰法,灰法很微细,它在飞腾之时,要在太阳照入户牖时,或空隙之中,才看得见。即是说,我们心中的妄想,在平常的动念中并不知道,一到清静修行静坐用功的当中,才知道许多的杂念在不断的起伏。在这妄念沸腾的当中,如果你功夫不得力,那就作不得主,故不得悟道,流浪生死海中,今生姓张,再生又姓李,如客人投宿旅店一样,经常要换地方。但我们的真心,却不是这样,它总是不去不来不生不灭的常住不动,故为主人。这个主人,好比虚空法尘飞出,虚空总是寂然不动。又如旅店里的主人,他老住在店中,不到其他地方去的。在名相上讲,尘者尘沙,是烦恼之一,要到菩萨的地位,才能断得了;妄者妄惑,惑有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见惑由五钝使而来,修行的人先要把见惑断尽,才能证入须陀洹果。但这步功夫非常的难,断除见惑,如断四十里的逆流。可见我们用功的,是要有甚深的力量。思惑断尽,才能证到阿罗汉果。这种用功是渐次的,我们现在只借一句话头,灵灵不昧,了了常知,什么见惑思惑,一刀两断,好似青天不挂片云,清旸升天,即是自性的光明透露。这位尊者,悟了这个道理,认识了本有的主人。你我今天用功第二步,要把客尘认识清楚,客尘是动的,主人是不动的。如不认清,则功夫无处下手,依旧在打混,空过光阴,希望大家留心参看。

  次七第四日开示(3月3日)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士们这样踊跃的来参加,种下这一成佛的正因,可说是稀有难得。释迦牟尼佛说《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人生在世数十年的光阴,不知不觉的过了。在这当中,有钱的人,或贪酒色财气;无钱的人,为了衣食住行而劳碌奔波,很少有清闲自在的时刻,真是苦不堪言。但是这种人,偶一走到佛寺里,见此寂静庄严的梵刹,心生欢喜,或见佛菩萨形象而随口声称佛名者,或心生清静而起感慨,称赞如来吉祥而生稀有者,这都是过去生中有甚深善根,由此皆得成佛。因为人们平时眼中见到的风花雪月,耳中听到的歌舞欢声,口里贪著的珍馐美味等,而引起惑染思想。这惑染思想是散乱心,是生死心,是虚妄心。今天能够在塔庙中,称一声佛号,这是觉悟心,是清净心,是成佛的菩提种子。佛者,梵语佛陀,华言觉者。觉者,觉而不迷,自性清静,即是有觉悟心。我们今天不为名利而来,也是觉悟力的作用。但是有许多恐是闻其打禅七之名,而不知其打禅七之义,以一种稀奇心而来看热闹的,这不是上上心。现在既到此地,如人到了宝山,不可空手而回,须发一无上的道心,好好的坐一枝香,种一成佛的正因,将来大家成佛。昔日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须跋陀罗,家里贫穷孤独,无所依靠,心怀愁闷,要随佛出家。一日至世尊处,刚巧是世尊外出,诸大弟子为之观察往昔因缘,八万劫中,未种善根,乃不收留,叫他回去。此时须跋苦闷已极,行至城边,忖思业障如此深重,不如撞死为好。正要寻死,不料世尊到来,问其所以,须跋一一答之,世尊遂收为徒弟,回至其所,七日之中证阿罗汉。诸大弟子,不解其故,请问世尊,世尊曰:‘你们只知八万劫中之事,八万劫外,他曾种善根,他那时亦很贫穷,采樵为活,一日在山中遇虎,无所投避,急忙爬于树上。虎见他上树,就围绕而啮树。树欲断了,他心中甚急,无人救援,忽而思惟大觉佛陀,有慈悲力,能救诸苦,乃口称‘南无佛,快来救我’。虎闻南无佛声,乃远避之,未伤其命,由此种下正因佛种,今日成熟,故证果位。’诸大弟子闻此语已,心怀喜悦,叹未曾有。你我今天遇此胜缘,能来此坐一枝净香,则善业已超过多倍,千万勿为儿戏,若为热闹而来,那就错过机会了。

  次七第五日开示(3月4日)

  深具信心的人,在这堂中当然是努力用功的。老参上座师傅们功夫当然已很纯熟。但是在这纯熟之中,要知道回互用功,要穷源彻底,要事理圆融,要静动无碍,不要死坐,不要沉空守寂,贪著静境。如果贪著静境的话,不起回互之助,即是死水中鱼,无有跳龙门的希望,也是就是挟冰鱼,那是无用的。初发心用功的,要痛念生死,要生大惭愧,把万缘通身放下,才能用功有力量,如果放不下,生死是决定不了的。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现在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不知常住真心,所以沉沦苦海。现在你我已觉悟世间上的一切都是苦恼,可以尽情放下,立地成佛。

  次七第六日开示(3月5日)

  这次参加来打七的,以我看起来,初发心的男女们占多数,所以规矩法则都不懂,举足动步处处打人闲岔。幸常住很慈悲,成就我们的道业,诸位班首师傅们,也发了无上的道心来领导,使我们可以如法修持,这是万劫难逢的机会,我们要勇猛精进,要内外加修。内修,即是单单的参一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或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起贪嗔痴恚种种其他念头,使真如法性得以透露;外修,即是戒杀放生,将十恶转为十善,不要一天到晚酒肉薰天,造无边的罪业,须知佛种从缘起,恶业造得多,堕地狱是必定的;善业培得多,福利的果实自然会给你来享受。古人教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就是这个道理;你看昔琉璃大王诛杀释种的因缘,就知道了。近来世界人民遭难,杀劫之重,皆是果报所遭。每每劝世人要戒杀放生,吃斋念佛者,也就是要大家免遭因果轮回之报。诸位须当信奉,种植善因,成就佛果。

  次七第七日开示(3月6日)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我们在这如梦如幻的生活中,颠颠倒倒的过日子,不知佛的伟大,不思出离生死,任善恶以升沈,随业力而受报。所以世间上的人,总是作善者少,造恶者多,富贵者少,贫贱者多,六道轮回,苦楚万状,有的朝生暮死,或数年而死者,或多年而死者,都不能自己作主,故须凭佛陀的慈悲主义,才有办法。因佛与菩萨,有慈悲喜舍等行愿力量,能够令我们出离苦海,达到光明的彼岸。慈悲者,见一切众生有甚痛苦,以怜悯爱护之心去救度,令其离苦得乐;喜舍者,见一切众生做一切功德,或发一念好心,都要随喜赞叹,对一切众生有所须求者,都要随其所需而施与之。世尊在因地修行时,总是行的舍头脑骨髓的菩萨道。所以他老人家曾说:‘三千大千世界,无有一芥子许地,不是我舍身埋骨的地方。’今天诸位要努力把话头看住,不要把光阴空过了。

  解七开示(3月7日)

  恭喜诸位两个禅七圆满,功德已毕,马上就要解七,要与诸位庆贺了。以古人来说,本没有什么结七解七,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现在你们悟了未悟,我们总依规矩而做。在这半月中,诸位不分昼夜,而目的是为开悟,是为佛门中培植人材,如果是打混把光阴空过,那是辜负了这段时光。今天常住上的大和尚与各位班首师傅,依古人规则,来考察你们的功夫,希望不要乱说,只要真实将自己的功夫见地,当众答一句,相当者常住为你们证明。古人说:‘修行三大劫,悟在刹那间。’功夫得力,一弹指顷,就悟过来了。昔者琅琊觉禅师,有一女弟子亲近他参禅,琅琊禅师叫她参‘随他去\’。这女子依而行之不退,一日家中起火,其女曰:‘随他去。\’又一次她的儿子掉在水中,旁人叫她,她曰:‘随他去。\’万缘放下,依教行之。又一日,在家中炸油条,其夫在烧火,她将面条向锅中一抛,炸声一响,当下悟道,即将油锅向地下一倒,拍手而笑,其夫以为疯了,骂曰:‘你如此作甚么,不是疯了吗?’曰:‘随他去。\’即往觉禅师处求证,觉禅师为之证明,已成圣果。诸位今日悟了的站出来,道一句看。(久之无人敢答,老人即出堂。继由应慈老法师考问。待止静后,老人再进堂,一一警策毕,开示云:)红尘滚滚,闹市纷烦,那有功夫和心思来到这里静坐参话头呢?只以你们上海人的善根深厚,佛法昌盛,因缘殊特,才有这样一回大事因缘。中国的佛教,自古以来虽有教、律、净、密诸宗,严格的检讨一下,宗门一法,胜过一切,我早已说过了。只以近来佛法衰微,人材未出。我过去也曾到各处挂单,看起来现在更加不如昔日了。说来我也很惭愧,什么事也不知道,承常住的慈悲,各位的客气,把我推在前面,这应该要应慈老法师承当才对,他是宗教兼通的善知识,真正的前辈老人家,不必要我来陪伴了,我现在什么事也不能做了,愿各位要好好的追随前进,不要退堕。沩山祖师云:‘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时遥,佛法生疏,人多懈怠,略伸管见,以晓后来。’沩山德号灵佑,福建人,亲近百丈祖师,发明心地,司马头陀在湖南看见沩山地势很好,是一千五百人的善知识所居之地。时沩山在百丈处当典座,司马头陀见之,认为是沩山主人,乃请他老人家去沩山开山。沩山老人是唐朝时候的人,佛法到唐朝只是像法之末叶,所以他自己痛恨生不逢时,佛法难晓,众生信心渐渐退失,不肯下苦心修学,故佛果无期。我们现在距沩山老人又千多年了,不但像法已过,即末法亦已过去九百余年矣,世人善根更少了,所以信佛法的人很多,而真实悟道的人很少。我以己身来比较一下,现在学佛法是方便多了,在咸同之时,各地寺庙统统焚毁了,三江下惟有天童一家保存,至太平年间,由终南山一班老修行出来重兴。那时候,只有一瓢一笠,那有许多啰 嗦。后来佛法渐渐昌盛,各方始有挑高脚担的,直到现在,又有挑皮箱的了,对佛法真正的行持,一点也不讲了。过去的禅和子要参方,非要走路不可,现在有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由此都想享福,不想吃苦了,百般的放逸也加紧了。虽然各方的佛学院也随时倡导,法师们日渐增多,可是根本问题从此弃之不顾,一天到晚专在求知解,不求修证,同时也不知道修证一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永嘉《证道歌》云:‘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作在心,隐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轮。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呵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他老人家去参六祖大彻大悟,六祖号之为一宿觉。所以古人说,寻经讨论,是入海算沙,宗门下的法子,是如金刚王宝剑,遇物即斩,碰锋者亡,是立地成佛的无上法门。且如神赞禅师,幼年行脚,亲近百丈祖师开悟,后回受业本师处。本师问曰:‘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一日本师澡浴,命赞去垢,神赞拊其背曰:‘好所佛堂,而佛不圣。’本师未领其旨,回首视之。神赞又曰:‘佛虽不圣,且能放光。’又一日本师在窗下看经,有一蜂子投向纸窗,外撞求出。赞见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并说偈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本师闻之,以为骂他。置经问曰:‘汝出外行脚如许时间,遇到何人?学到些什么?有这么多话说!’神赞曰:‘徒自叩别,在百丈会下,已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因念师傅年老,今特回来欲报慈德耳。’本师于是告众,致斋请赞说法,赞即升座举唱百丈门风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本师于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事。’于是遂将寺务交给神赞,反礼神赞为师。请看这样的容易,是何等洒脱。你我今天打七打了十多天,何以不会悟道呢?只因都不肯死心塌地的用功,或视为儿戏,或者认为参禅用功,要在禅堂中静坐才好,其实这是不对的。真心用功的人,是不分动静营为和街头闹市,处处都好,昔日有一屠子和尚,在外参方,一日行至一市,经过屠户之门,有许多买肉的都要屠户割精肉给他们。屠户忽然发怒,将刀一放,曰:‘哪一块不是精肉呢?’屠子和尚闻之,顿然开悟。可见古人的用功,并不是坐在禅堂中方能用功的。今天你们一个也不说悟缘,是否辜负光阴,请应慈老法师与大和尚等再来考试考试。

  解七法语

  才结七,又解七,解结忙忙了何日?一念亡缘诸境息,摩诃般若波罗蜜。心境寂,体用归,本自圆明无昼夜,那分南北与东西。万象随缘观自在,鸟啼花笑月临溪。即今解七一句作么生道?钟板吼时钵盂跳,谛观般若波罗蜜。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