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创造、辉煌的宫堡
一九八七年九月,我率上海市佛教协会赴西藏朝圣团参观访问了西藏三大寺,及其他名胜古迹。所到之处,备受藏族同胞和佛教徒的热烈欢迎,场面生动,令人难以忘怀。在参观的众多场所中,给我印象最深,使我奇叹的莫过于布达拉宫了。现根据见闻和笔录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根据历史记载,布达拉宫兴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建筑群。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布达拉宫是西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公元六四一年唐代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松赞干布为其“别建宫室,以居公主”,并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後世,于是强差数万奴隶及能工巧匠,在当时的红山上修建了九百九十九间房子,连同山顶红楼共一千间,这就是红山上最早修建的宫殿。一座雄伟的宫堡高高地耸立在拉萨河谷中心异峰突起的红山之上,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後来,虔诚的佛教信徒将其喻为佛教圣地普陀山,因而命名为布达拉宫,即普陀怛洛迦的音译。
松赞干布时期修建的布达拉宫没有完全保存下来。先是在赤松德赞赞普时遭受天祸雷击,引起火灾,後来又在吐鲁番王朝末期毁于兵乱。
现在的布达拉宫是公元十七世纪重建的。由山的南麓奠基,依据山的天然形状蜿蜒修至山顶。主楼十三层,高一百一十余米。殿宇重叠,巍峨耸峙,金顶辉煌,雄伟壮丽,它集中体现了西藏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从外表看,很明显地分为两大部分,墙上刷白土的俗称白宫,正中刷红土的世称红宫。
白宫的主体建筑是达赖生活起居的宫殿。由布达拉宫的正面,沿着修有台梯形樯栏的铺石路面蜿蜒而上,通过彭措多朗大门便到德阳厦(东场院)这个占有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平台,是每逢喜庆节日,在这衷唱戏、跳神,专供达赖娱乐的地方。平台东面的楼房是一七四九年开办的僧官学校校址,这衷的学生修业期满,即可放为孜仲,然後出任宗本等官职而进入三大领主的统治层。
由德阳厦西面扶梯而上,经过曲折的廊道,便是白宫最大的宫殿措钦厦(东大殿),清朝驻藏大臣常在这襄为达赖主持坐床、亲政大典等仪式。从这裏再三层楼即到白宫的最高处。在这襄可以远眺群山,俯视全城,风景建筑,尽收眼底。达赖常住的两套寝宫就修在这里。由于阳光朗照终日,人们又称为日光殿。东、西日光殿分设经堂,客厅、习经室、卧室等。殿内珠玉珍玩,陈设豪华。据讲解员介绍,达赖用的一只金壶重达一百二十余两,穿的一件披风价值上万元。
红宫是达赖五世第巴桑结嘉措修建的,于公元一六九〇年动工,到一六九三年完工,是年藏历四月二十日举行了隆重的红宫落成典澧,并在宫前立无字石碑,以全宫制。
红宫的主体建筑,是供奉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一六九〇年,第巴桑结嘉措在布达拉宫修建了第一座灵塔殿。殿堂三层,塔高十四点八五米,塔分塔座、塔瓶,塔顶三部分。经过处理的达赖五世的尸骸就保存在塔瓶之内。塔身金皮包裹,珠玉镶嵌,极其奢华。据记载,仅包裹这一灵塔即耗费黄金十一万余两。嗣後相继在布达拉宫修建了达赖七世至十三世的灵塔殿、规模不等,形制相同。其中达赖十三世的灵塔殿规模较大,仅次于达赖五世的灵塔殿,殿堂三层,塔高十四米,是红宫最西,也是最篌的跃设,于一九三四年动工建造,到一九三六年建成。灵塔殿多用金顶装饰,每当天朗气清,太阳照射在金顶之上,更显得辉煌壮丽。
布达拉宫的修建,正是西藏农奴主对广大农奴血汗的掠夺。据历史记载,第巴桑结嘉措在修建红宫时,每天仅在布达拉宫现场劳动的农奴就达七干多人,这些被支差参加修建的民工都是自带口粮,没有任何报酬。那些在深山老林伐木采石的工匠为数当更多。可以想象在当时没有现代运输的情况下:要将粗木巨石从很远的山区运到拉萨,全靠人力,翻山越岭,涉水渡河,其艰苦的程度,想见可知。今天我们去参观,既是对西藏建筑艺术的欣赏,也是对当年修建这座辉煌宫堡的劳动人民致敬。
布达拉宫的修建,既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漠藏工匠团结协作、进行文化技术交流的佐证。早在公元十世纪松赞干布修建布达拉宫时就招请了许多汉族工匠,所以吐番的建筑受汉族的影响十分显著。金顶和复杂的斗拱此後一直是西藏宫庭建筑的主要装饰物。从布达拉宫的建筑结构来说,除了显示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之外,同时也吸收了汉族建筑方面雕花梁架和复杂的斗拱等建筑特色。不难看出、汉藏两族工匠在布达拉宫这一完整建筑艺术上的合作是那样的和谐和协调。他们共同在我国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後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九八七年十月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