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净土宗的创立者法然上人,根据善导大师「正行杂行」之辨,而提出了「抛弃一切万行,唯立念佛一行」的主张,而所谓「念佛」又严格界定为「口称佛名」,除此之外,一切皆抛弃。这样的主张,其根据又依善导大师所言:「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当然是有根据的。然则,「念佛」与「万行」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拒斥的关系,即除了口称佛名之外,其余一切万行,都叫作「随缘杂善」,因此都必须被抛弃呢?是否有别的可能性呢?
我注意到善导大师《观经疏》卷四〈散善义〉为「念佛」作了定义:
「言『念佛』者,即专念阿弥陀佛口业功德、身业功德、意业功德;一切诸佛亦如是。又,一心专念诸佛所证之法,并诸眷属菩萨僧。又,念诸佛之戒。及念过去诸佛、现在菩萨等难作能作、难舍能舍、内舍外舍、内外舍。此等菩萨,但欲念法,不惜身财。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
换言之,善导大师在这里界定的「念佛」并没有狭窄到只有「口称佛名」,而是专门忆念阿弥陀佛的身口意业功德,和阿弥陀佛所证之法,还有他因地的菩萨万行。善导大师还说,念佛之后,「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换句话说,会自然的「仰学其意」,也就是仰学菩萨万行。
在这样的说明当中,「念佛」与「万行」是「连结」的关系,而不是「拒斥」的关系。不是只口称佛名,其他一切万行都不鼓励,而是在念佛的前提下,仰学菩萨万行。
从《观经》九品往生来看,弥陀的救度是不拣根机的,即使五逆十恶,临命终时,回心称名,也蒙救度,至于无为涅槃之净域。从净土信仰的核心来说,傻傻的念佛人最是被赞叹的,但是,念佛的人,知道法藏比丘为了度化我,做了那么多难行能行、难舍能舍之事,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感染祂的傻劲,「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吗?且先不讲「难行难舍」之事,遇到了「应行应舍」,念佛之人可以「装傻」吗?善导大师解释「三心」中的「至诚心」为「真实心」。如果没有慕善之诚、勇为之义,那么,这样的念佛人是不是具有「真实心」,我是存疑的。因此,「念佛」与「万行」之间,不应该是「抛、舍」之类的拒斥,而是以「念佛」为核心,在领受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救度的同时,应「仰学万行之意」。
二○○四年十一月一日撰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