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第六
一一三、本经说明五受阴为有流,以及有流灭的意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憍赏弥国的摩拘罗山中。
当时,有位侍奉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下午时分,他从禅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就像世尊您所说的有生死流转的现象,究意怎样叫做有生死流转呢?怎样叫没有生死流转呢?」
佛陀告诉罗陀说:「问得真好啊!我将为你解说。所谓有生死流转的意思,就是指愚痴无闻凡夫,对物质现象的集起、物质现象的息灭、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造成的祸患、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不能如实察知;因为不能如实察知的缘故,所以对物质现象爱乐、赞叹、摄受、染着(贪着)。因为爱乐物质现象,所以就会去执取;因为去执取,所以就招感未来的果报;因为有未来的果报,所以就有来世的再生;因为有来世的再生,所以就有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生起,像这样纯粹大苦的结聚也就跟着生起。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的情况,这就叫做有生死的流转了。」
多闻圣弟子对这物质现象的集起、物质现象的息灭、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造成的祸患、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能如实地察知;因为能如实察知的缘故,所以对那物质现象就不会生起爱乐、赞叹、摄受、染着;因为不去爱乐、赞叹、摄受、染着的缘故,对物质现象的喜爱就可灭除;喜爱灭除,那么对它的执取也就可灭除;执取灭除,那么就不会招感未来的果报;没有未来的果报,就不会有来世的再生;没有来世的再生,也就不会有老、病、死、忧、悲、恼苦了,像这纯粹大苦的结聚也就跟着灭除了。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有生死流转和没有生死流转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一四、本经说明何谓五阴断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憍赏弥国的摩拘罗山中。
当时,有位侍奉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下午时分,他从禅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就如您所说,对物质现象的断灭要能普遍地去察知;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的断灭,也要能普遍地去察知。世尊啊!怎样叫对物质现象的断灭能普遍地察知;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的断灭也能普遍地察知呢?」
佛陀告诉罗陀说:「问得真好啊!我将为你解说。就是对这物质现象所生起的忧、悲、恼苦,能够把它灭尽,远离贪欲,使它寂灭、息止不再生起,这就叫对物质现象的断灭能普遍地察知;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由它所生起的忧、悲、恼苦,也能够把它灭尽,远离贪欲,使它寂灭、息止不再生起,这就叫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的断灭能普遍地察知。」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一五、本经叙说罗陀比丘告诉外道出家,彼为断五阴苦,故依佛
陀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憍赏弥国的摩拘罗山中。
当时,有位侍奉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那时有很多外道的出家人来到罗陀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退坐一边,然后问罗陀尊者说:「你为什么会在沙门瞿昙那儿出家,修持清净的梵行呢?」
罗陀尊者答说:「我是为了断除苦恼的缘故,所以才在世尊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又问:「你是为了断除什么苦恼的缘故,才在沙门瞿昙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的呢?」
罗陀答说:「我是为了断除物质现象所造成苦恼的缘故,所以在世尊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也是为了断除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所造成痛苦的缘故,所以才在世尊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当时,众外道出家人听了罗陀尊者的话后,心里很不高兴,就从座席起来,批评责骂之后就离去了。
那时,罗陀尊者知道众外道出家人离开后,心里这样的想着:我刚才这样的说法,是否有毁谤世尊呢?是依照世尊所说而说的吗?是依照正法和正法的规则而说的吗?将不会因他人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吗?
这时,罗陀尊者于下午时分,从禅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把上面那些事情详细的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刚才所说的话,是否有过失呢?没有毁谤世尊吗?不会因他人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吗?是依照世尊所说而说的吗?是依照正法和正法的规则而说的吗?」
佛陀告诉罗陀说:「你的说法很真实,并没有毁谤如来,是依照世尊所说而说,也是依照正法而说,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为什么呢?罗陀啊!就是因为物质现象会造成苦恼,为了断除这个苦恼的缘故,所以才出家修持清净梵行;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会造成苦恼,为了断除这些苦恼的缘故,所以才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一六、本经叙说罗陀比丘告诉外道出家,彼为知五阴苦,故于佛
所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憍赏弥国的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有很多外道的出家人来到罗陀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退坐一边,问罗陀说:「你是因为什么缘故,所以在沙门瞿昙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呢?」
罗陀答说:「我是为了知苦的缘故,所以才在世尊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当时,众外道出家人听了罗陀尊者的话后,心里很不高兴,就从座席起来,批评责骂之后就离去了。
这时,罗陀在下午时分从禅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把上面那些事情详细的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刚才所说的话,是否有毁谤世尊呢?将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吗?没有依照世尊所说而说、没有依照正法而说、没有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吗?」
佛陀告诉罗陀说:「你的说法很真实,并没有毁谤如来,也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说而说,依照正法而说,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为什么呢?因为物质现象会令人苦恼,就是为了知道那苦处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这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会令人苦恼,就是为了知道那苦处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这儿修持清净梵行。」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一七、本经叙说罗陀比丘告诉外道出家人,彼为灭尽五阴忧悲恼
苦,故于佛所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憍赏弥国的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有很多外道出家人来到罗陀尊者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退坐一边,问罗陀说:「你是因为什么缘故,所以在沙门瞿昙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呢?」
罗陀答说:「我是为了除尽这物质现象所生起的忧、悲、恼苦,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也是为了除尽这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所生起的忧、悲、恼苦,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当时,众外道出家人听了罗陀尊者的话后,心里很不高兴,就从座席起来,批评责骂之后就离去了。
那时,罗陀在下午时分从禅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然后把上面那些事情详细的禀告佛陀:「世尊啊!我这样的说法是否毁谤世尊您呢?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吗?没有依照佛陀所说而说、没有依照正法而说、没有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吗?」
佛陀告诉罗陀说:「你的说法很真实,并没有毁谤如来,也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说而说,依照正法而说,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为什么呢?罗陀啊!就是因为物质现象会生起忧、悲、恼苦,为了断除那些现象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这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也是因为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会生起忧、悲、恼苦,为了断除那些现象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这儿修持清净梵行。」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一八、本经叙说罗陀比丘告诉外道出家人,彼为灭我、我所、我慢、
使、系着故,于世尊所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有众多外道出家人,来到罗陀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退坐一边,然后问罗陀说:「你是什么缘故,所以才在沙门瞿昙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的呢?」
罗陀答说:「因为对物质现象妄见是我、或我所有,而生起了傲慢、结使、系缚等烦恼,为了尽除这些烦恼,舍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因为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妄见是我,或为我所有,而生起了傲慢、结使、系缚等烦恼,为了尽除这些烦恼,舍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众外道出家人听了罗陀尊者的话后,心里很不高兴,就从座席起来,批评责骂之后就离去了。
罗陀比丘下午时分从禅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然后把上面那些事情详细的禀告佛陀:「世尊啊!我的说法是否有毁谤世尊您呢?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吗?没有依照世尊所说而说、没有依照正法而说、没有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吗?」
佛陀告诉罗陀说:「你的说法很真实,没有毁谤如来,也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说而说,依照正法而说,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为什么呢?因为对物质现象妄见是我、或者我所有,而生起了傲慢、结使、系缚等烦恼。为了尽除这些烦恼,舍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因为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妄见是我、或为我所有,而生起了傲慢、结使、系缚等烦恼。为了尽除这些烦恼,舍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这儿修持清净梵行。」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一一八经注释:
1、我慢、使、系着:我慢,即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心理。使,即结使、随
眠,是潜伏的烦恼种子;使与系着,皆是烦恼的异名。
2、、彼若尽:「若」字在此作期望之词。
一一九、本经叙说罗陀比丘告诉外道出家人,他是为了断除五阴的
烦恼,所以才在佛处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有众多外道出家人,来到罗陀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退坐一边,然后问罗陀说:「你是因为什么缘故,所以才在沙门瞿昙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的呢?」
罗陀答说:「我是因为对物质现象有烦恼、障碍、热恼、忧悲,为了尽除这些烦恼,舍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也是因为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有烦恼、障碍、热恼、忧悲,为了尽除这些烦恼,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世尊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当时,众外道出家人听了罗陀尊者的话后,心里很不高兴,就从座席起来,批评责骂之后就离去了。
那时,罗陀下午时分从禅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然后把上面那些事情详细的禀告佛陀:「世尊啊!我的说法是否有毁谤世尊您呢?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吗?没有依照世尊所说而说、没有依照正法而说、没有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吗?」
佛陀告诉罗陀说:「你的说法很真实,没有毁谤如来,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说而说,依照正法而说,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为什么呢?因为对物质现象有烦恼、有障碍、热恼、忧悲,为了尽除这些烦恼,舍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也是因为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有烦恼、障碍、热恼、忧悲,为了尽除这些烦恼,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这儿修持清净梵行。」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一一九经注释:
1、有漏:漏,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
2、热恼:因痛苦而身热心恼。
一二○、本经叙说罗陀比丘告诉外道出家人,他是为了断除五阴的贪、
瞋、痴,所以才在佛处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有众多外道出家人,来到罗陀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退坐一边,然后问罗陀说:「你是因为什么缘故,所以才在佛陀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的呢?」
罗陀答说:「我是因为对物质现象有贪、瞋、痴,为了尽除这些贪、瞋、痴,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也是因为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有贪、瞋、痴,为了尽除这些贪、瞋、痴,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当时,众外道出家人听了罗陀尊者的话后,心里很不高兴,就从座席起来,批评责骂之后就离去了。
罗陀比丘下午时分从禅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然后把上面那些事情详细的禀告佛陀:「世尊啊!我所说的话是否有毁谤世尊您呢?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吗?没有依照世尊所说而说、没有依照正法而说、没有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吗?」
佛陀告诉罗陀说:「你的说法很真实,没有毁谤如来,也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是依照佛陀所说而说,依照正法而说,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为什么呢?因为对物质现象有贪、瞋、痴,为了尽除这些贪、瞋、痴,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也是因为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有贪、瞋、痴,为了尽除这些贪、瞋、痴,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这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经注释:
1、贪、恚、痴:即贪、瞋、痴三毒。贪是贪爱五欲,瞋是瞋恚无忍,痴是
愚痴无明。因贪、瞋、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与慧,故名三毒。
一二一、本经叙说罗陀比丘告诉外道出家人,他是为了断除对五阴
的贪欲、爱乐、喜欢,所以才在佛处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有众多外道出家人,来到罗陀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退坐一边,然后问罗陀说:「你是因为什么缘故,所以才在佛陀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的呢?」
罗陀答说:「我是因为对物质现象生起贪欲、爱乐、喜欢的心理,为了尽除这些贪乐的心理,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也是因为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生起贪欲、爱乐、喜欢的心理,为了尽除这些贪乐的心理,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那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当时,众外道出家人听闻这些话后,心里很不高兴,就从座席起来,批评责骂之后就离去了。
罗陀比丘在下午时分从禅定中出定,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然后把上面那些事情详细的向佛陀禀告:「世尊啊!我所说的话,没有毁谤如来吗?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吗?没有依照如来所说而说、没有依照正法而说、没有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吗?」
佛陀告诉罗陀说:「你的说法很真实,没有毁谤如来,也不会使他人来问难批评而自觉理屈,是依照如来所说而说,依照正法而说,依照正法的规则而说。为什么呢?因为对物质现象生起贪欲、爱乐、喜欢的心理,为了尽除这些贪乐心理,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也是因为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生起贪欲、爱乐、喜欢的心理,为了尽除这些爱乐的心理,远离贪欲,使它永远息灭,寂静不生的缘故,所以才在如来这儿出家修持清净梵行。」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二二、本经叙说佛陀告诉罗陀比丘,应当把五阴看做是魔王所造
作。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应当看做都是魔王所造作;所有的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应当看做都是魔王所造作。」
佛陀告诉罗陀说:「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的问答。佛陀又问说:「罗陀啊!如果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的话,就是变易之法,那么多闻的圣弟子可在这当中察见物质现象就是我、为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吗?」
罗陀答说:「不可,世尊!」
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的问答。佛陀告诉罗陀说:「由于多闻的圣弟子对这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不妄见是我,或是我所有的缘故,所以对世间一切事物都无所执取;因为无所执取,所以就能无所贪着;由于无所贪着,所以就能自己觉证涅槃: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二三、本经叙说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五受阴是死灭之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是死灭之法;所有的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是死灭之法。」
佛陀告诉罗陀说:「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又问:﹁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这些精神现象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的话,就是变易之法,那么多闻的圣弟子可在这当中察见这些精神现象是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之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吗?」
罗陀答说:「不可,世尊!」
佛陀告诉罗陀说:「如果多闻圣弟子对这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能够如实地观察并无实体的我,也非我所有。那么对一切世间事物便都能无所执取;能无所执取的话,就能无所贪着;由于无所贪着的缘故,所以就能自己觉证涅槃: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二四、本经叙说如果对五阴染着缠绵的话,就名叫众生。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
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他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所谓众生,到底怎样叫众生呢?」
佛陀告诉罗陀说:「凡是对物质现象贪着留连的,就叫众生;凡是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贪着留连的,就叫众生。」
佛陀又告诉罗陀说:「我说对物质现象的各种境界,都应当将它散坏消灭;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辨别等精神现象的各种境界,也应当将它散坏消灭,要断除对它的爱欲;爱欲除尽,那么苦恼也就没有了;苦恼没有了,我说这就是苦的边际。比如部落中那些小男孩、小女孩们的嬉戏,累积沙土造作城堡房舍,心里爱乐沉迷,对它爱念不尽,欲念不尽,顾念不尽,渴念不尽,心中常爱乐、守护着它。还这样地说:这是我的城堡,我的房舍。如果对这些沙土聚成的城堡房舍爱念尽了、欲念尽了、顾念尽了、渴念尽了,那么就会用手去拨毁,或用脚把它踏坏,使它消散无踪。就像这样,罗陀啊!对物质现象的各种境界,都应当将它散坏消灭,除尽对它的爱乐;由于爱乐除尽的缘故,所以苦恼也就没有了;由于没有了苦恼的缘故,我说这就叫苦的边际。」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二五、本经叙说罗陀比丘请佛陀为说法要。佛陀告以有身、有身
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
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他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然后禀告佛陀说:「慈悲的世尊啊!请您为我简略的讲说佛法的要义,我听闻佛法后,当会独自找一僻静的地方,专心思考,不放逸懈怠。思考着:一个族姓子(善男子)之所以要剃除须发,身穿僧衣,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是为了增益精进,修持一切清净梵行,希望在现世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这时,世尊告诉罗陀说:「真好啊!罗陀啊!你能在佛前请问这样的义理。要仔细听啊!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解说。罗陀啊!你应当要知道,有因缘假有的身体、有因缘假有身体生起的因素、有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有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什么是因缘假有的身体呢?就是指这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那令人贪着烦恼的物质色身,以及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什么是因缘假有身体生起的因素呢?就是由于有渴求未来永存的自体爱、对现在已得境界的贪喜俱行爱、对未来欲得每一境界的爱,以致招感来世的再生,这就是因缘假有身体生起的因素。怎样叫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呢?就是要把这渴求未来永存的自体爱、对现在已得境界的贪喜俱行爱、对未来欲得每一境界的爱断除无余,将它舍离,唾弃净尽,远离贪欲,使身心寂灭永不生起,这就叫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什么是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呢?就是所谓的八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就是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了。对因缘假有的身体应当察知,对因缘假有身体的生起因素应当断灭,对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应当觉证,对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应当修习。罗陀啊!如果多闻圣弟子对这因缘假有的身体,能够察知、断舍;对这因缘假有身体的生起因素,能够察知、断灭;对这因缘假有身体的寂灭,能够察知、觉证;对这因缘假有身体寂灭的方法,能够察知、修习后,罗陀啊!这就叫断除贪爱,远离贪爱,转脱烦恼的系缚,息止傲慢的心理,获得证悟,彻底地解脱生死的苦海了。」
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就从座席起来,向佛陀行礼,告辞而去。经过世尊这样地教导后,罗陀比丘独自找一僻静的地方,专心思考着:一个善男子之所以要剃除须发,穿著僧衣,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是为了增益精进,修持一切清净梵行,希望在现世中,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证成阿罗汉,心灵获得完善的解脱。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五经注释:
1、族姓子:本指出身上流社会之男子,后通称信三宝之男子叫族姓子,译为「善男子」。
一二六、本经叙说世尊告诉罗陀比丘,五受阴都是恶魔。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比丘说:「比丘啊!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应把它看做都是恶魔;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辨别等精神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也应当把它看做都是恶魔。罗陀啊!你的意见怎样呢?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的话,就是变易之法,多闻圣弟子还可在这当中察见有一实体的我吗?」
罗陀答说:「不可,世尊!」
佛陀接着说:「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所以,罗陀啊!多闻圣弟子对这物质现象要生起厌离心;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要生起厌离心。因为厌离,所以就不去喜爱它;因为不喜爱它,所以就可获得解脱。解脱知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二七、本经叙说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五阴都是魔王所造作。本经
可与一二二、一二六经参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比丘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是魔王所造作;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
佛陀告诉罗陀说:「你的意见怎样?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又问:「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罗陀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苦恼的么?」
罗陀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告诉罗陀说:﹁如果这些精神现象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的话,就是变易之法,多闻圣弟子还可在这当中察见有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之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吗?﹂
罗陀答说:「不可,世尊」
佛陀接着说:﹁所以,罗陀啊!多闻圣弟子对物质现象要生起厌离心,因为厌离,所以就不会去喜爱它;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要生起厌离心,因为厌离,所以就不会去喜爱它。因为不去喜爱它,所以就可获得解脱,解脱知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三经也是这样的说法,所差别的是,佛陀告诉罗陀:﹁多闻圣弟子对这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要对每一蕴去观察无我,也非我所有。做这样地观察后,那么对一切世间便都能不去执取。因为不去执取,所以就不会贪着;因为不贪着,所以自己就可觉证涅槃的境地: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一二八、本经叙说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五蕴都是死灭之法,可与一
二三经参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当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比丘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应当把那一切看做都是死灭之法;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要像这样去做观察。」
其余的,都跟前面所说一样。
一二九、本经叙说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五蕴是断灭之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比丘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应当把它看做都是断灭之法;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多闻圣弟子能够这样去看待的话,就能对物质现象生起厌离心;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生起厌离心。因为厌离,所以就不去喜欢它;因为不喜欢它,所以就可获得心灵的解脱;解脱后就能证悟真理,自己知道: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就像「我观察断法」(即本经)的经文所述一样,像这观察灭法,观察弃舍法、观察无常法,观察苦法,观察空法,观察非我法,观察无常、苦、空、非我法,观察病法,观察痈法,观察刺法,观察杀法,观察杀根本法,观察病、痈、刺、杀、杀根本法等经文,都跟前面的经文所说一样。
一三○、本经叙说当观五阴是断灭之法,意思与前经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比丘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应当把它看做都是断灭之法。这样地观察后,对物质现象的贪欲就可断除,断除了贪欲之后,我说他的心灵已获得完善的解脱;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像这样等同的有十四经,也都如上面的说法一样。
一三一、本经经意与一三○经相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拘罗山中。那时,有位侍候世尊的比丘,名叫罗陀。
当时,世尊告诉罗陀比丘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应当把它看做是断灭之法。这样地把它看做是断灭之法后,那么物质现象的贪欲就可断除,贪欲断除后,我说他的心灵便已获得完善的解脱;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罗陀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如「当断」的经文所叙述的一样,像这当知、当吐、当息、当舍等经文,也是这样地说法。
一三二、本经叙说若想断除五受阴的话,就应当去寻求大师。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当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想要断除这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的话,就应当去寻求有道德学问的大师。是那五蕴呢?就是令人贪着烦恼的物质现象,以及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想要断除这五蕴,就应当去寻求有道德学问的大师。」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如「求大师」的经文所叙述的一样,像这胜师者、顺次师者……正忆念者等经文,也是这样的说法。
一三三、本经叙说如果习近于五阴的话,就会被魔王所束缚,不得
解脱;反之,才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当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沙门、婆罗门习近于物质现象的话,就会随任魔王的自在使唤,陷入魔掌之中,随任魔王的欲求,被魔王所束缚,不能解脱魔王的系绑;如果习近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如果沙门、婆罗门不习近于物质现象的话,那么这些沙门、婆罗门便不会随任魔王的自在使唤,不陷入魔掌之中,不随任魔王的欲求,解脱魔王的束缚,解脱魔王的系绑;如果不习近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像这习近者、习著者……不吐者等,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就会随任魔王的自在使唤,就如上面经文所说的一样。
一三四、本经叙说如能不习近五阴,就可获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当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物质现象能够不习近的话,就不会随任魔王的自在使唤,不会陷入魔掌之中,不会随任魔王的欲求,不被魔王所束缚,解脱魔王的系绑;如果不习近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的话,也是像这样子。」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乃至吐色者,也是这样的说法。(即是第一三三经末「如是习近者……不吐者」之相反「如是不习近者……乃至吐色,亦复如是」。)
一三五、本经叙说由于爱系五阴之故,才会有生死流转。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当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到底是有什么的缘故,所以才会有什么的生起?被什么所系着?在何处认见有我呢?因此而使众生被无明所覆盖,满脑子被爱乐所系缚,在长途上奔驰,生死中轮回,生死中不断流转,而不知生命的真相呢?」
众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哀悯弟子的愚痴,广说它的义理,众比丘们听闻说法后,当会信受奉行。」
佛陀告诉比丘说:「要仔细地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众比丘啊!就是因为有物质现象存在的缘故,所以才会有物质事物的生起,被物质现象所系缚,从物质现象中认见有我,而使众生被无明所覆盖,满脑子被爱乐所系缚,在长途上奔驰,生死中轮回,生死中不断地流转;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众比丘啊!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比丘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又问:「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令人痛苦的么?」
比丘答说:「是令人痛苦,世尊!」
佛陀说:「就像这样,比丘啊!如果是无常的话,就是痛苦的,因为有痛苦的缘故,所以就有苦恼的事物生起,被它所系着,就在苦恼的事物中认见有我,而使众生被无明所覆盖,满脑子被爱染所系缚,在长途上奔驰,生死中轮回,生死中不断地流转;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所以,众比丘啊!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物质现象中、物质现象也不在我之中,这样的观察就叫正慧;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要像这样地去观察。
同样地,对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求、所得、及心意所思惟的事物,能随即觉知、随即观察,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这事物之中、这事物也不在我之中,这样地观察,就叫正慧。
如果有所认见而说:有我、有世间、有这世间、(有其它世间)、有永恒、常住、不变易的事物,然而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这事物之中、这事物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慧。
如果又有认见而说:没有此世的我、也没有此世的我所拥有的事物;没有未来的我,也没有未来的我所拥有的事物,那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这事物之中、这事物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慧。
如果多闻圣弟子对这六根处,能观察没有实体的我,没有我所拥有的事物,像这样观察的话,就可断除对佛的怀疑不信,断除对法、对僧的怀疑不信,这就叫净信三宝的比丘了。多闻圣弟子不会再造作身、口、意三业,而趋入于三恶道之中。即使偶有懈怠的时候,但圣弟子决定向正觉的道路迈进,在天界、人间各受生七次后,便能解脱生死轮回之苦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三五经注释:
1、见、闻、觉、识、求、得、随忆:比对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之类句作「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白话译文即参照此翻译。
2、有此世:比对第一三八、第一四一经,「有此世」下应有「有他世」三字。
3、「于佛所狐疑断,于法、于僧狐疑断」:即净信佛、法、僧三宝,毫不怀疑。
4、身、口、意业:此即三业。身业即身之所作,如杀生、偷盗、邪淫、酗酒等事是;口业即口之所语,如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之言语是;意业即意之所思,如贪、瞋、痴等动念是。
5、三恶道:依恶业而生之三所,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
6、三菩堤:「正觉」之意。
7、七有天人往来:即在人间与天界各受生七次,四果中之预流果尚须经七有天人往来,而后始得不复受生死流转。
8、作苦边:即尽苦际,谓解脱一切生死轮回之苦。
一三六、本经意同一三五经,请参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当时,世尊告诉众比丘……内容就如前经所一样,所差别的是:「多闻圣弟子对这六根处,能观察没有实体的我、没有我所拥有的事物,像这样观察的话,就可断除对苦谛的怀疑,断除对集谛、灭谛、道谛的怀疑,这就叫比丘了。多闻圣弟子不会再造作身、口、意三业,而趋入于三恶道之中。」就像这样地广为说法……乃至于解脱生死轮回之苦。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三六经注释:
1、「于苦狐疑断,于集、灭、道狐疑断」:即净信四圣谛,对此毫不怀疑。四圣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集谛,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道理;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归宿的真理;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证得涅槃的真理。
一三七、本经意同一三五经,请参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当时,世尊告诉众比丘……广为说法的内容就如一三五经,所差别的是:「如果多闻圣弟子对这六根处,能观察没有实体的我、没有我所拥有的事物,像这样观察的话,就可断除对佛的怀疑,断除对法、僧、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的怀疑。」像这样地广为说法……乃至于解脱生死轮回之苦。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三八、本经经文与一三五经大扺雷同,请参阅。译文略。
一三九、本经为以第一三八经为首之第二经,译文略。
一四○、本经为以第一三八经为首之第三经,译文略。
杂阿舍经卷第六终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