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楞严经详解

发布时间:2019-06-17 12:17:20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经文】: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解释】:

富楼那,这就是妄想的本性,它是因为什麽而能存在呢?只要你不去追随世间相续,众生相续和业果相续,断绝这三种缘,杀、盗、淫这三种恶业的细因就不会生起,那麽,你心中如演若达多一样的狂性就会歇止下来,狂性一旦歇息,就圆满成就了菩提妙心。无比净明心本来遍在於法界,并不是因人才得到,为什麽要去辛劳精勤去修证它呢?这就譬如有人在自己衣服缝隙中有如意宝珠而不自知,反而却因为穷困到他乡去奔走乞食。虽然他贫穷,但是宝珠并没有遗失,这时,突然有智慧之人指示出来,於是他便能随心所愿,过了富裕的日子,这时,他才悟解到,神珠自己本有,并不从外而得。

【经文】: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婬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解释】:

这时候。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对如来说:世尊宣示之贪杀、贪盗、贪淫三种恶业,又宣示了断绝三种相续的缘,三种因就无从生起,然後像演若达多那样的狂性就会歇止,狂性歇止即是菩提,菩提遍在法界并不因他人而有。这里因缘的作用皎然分明,为什麽如来要完全放弃因缘的说法呢?我就是悟解到因缘的道理才得开悟的啊!世尊,不止像我这样年少无知的有学声闻修习者是这样,既使是今日法会中的大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德高望重的修行者,他们都是从老婆罗门修道者那里听闻到佛所说的因缘之後,才发心开悟而成就无漏智慧的啊!如来今日说菩提妙心遍在法界,不是因缘所生,那麽,王舍城里拘舍犁等外道修行者所说的自在自然,不就成了佛法的一义谛了吗?恳请如来垂赐悲心,开启我的迷闷吧!

【经文】: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於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菩提涅盘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婬火顿歇。得阿那含。於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乾枯。令汝解脱。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如摩登伽宿为婬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侯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解释】:

如来告诉阿难:正如城中演若达多的狂性因缘,如果能灭除,那麽不狂之性,自然而然就现示出来。关於因缘与自在自然、其道里到此为止。阿难,演若达多的头本来就是他的头,是他的头就是自然自在,不然的话,就不是他自己的头。是什麽因缘使他惊恐狂走呢?如果头是自在自然的,是因缘而使他惊狂的,头又为什麽不是自然自在?是因缘的缘故使其遗失的。头本来就在,既使狂性妄乱生起,它也没有变易,又何必要什麽因缘呢?如果说狂性本身是自然自在的,未狂之时、狂性又潜藏在哪里?如果说不狂也是自然自在的,头本来就不是妄念所认为的那样,又为什麽要狂走呢?如果悟解到自己的头本来即在,是识性发狂使其狂走,那麽,你就会知道,不论是说因缘,还是说自然自在,都只是戏论而已。所以说,断绝三种相续之缘,即是菩提心。菩提心生起,生灭心就灭除,这只是与生相对而言的灭,依然是生灭,只有生生灭灭灭灭生生都灭尽,没有任何的造作功用、才是灭生都尽。如果有自然自在之物,那麽就该明白这个自然心生起,生灭心就灭除,这也是生灭。没有生灭的,才叫做自然。就如世间种种事物杂和成为一体,叫做和合性,那些没有和合的,即称为本然性。本然的不是自然的,和合不是并合,并合与自然都不是,以至於离和合也都不是。这一句才真正叫做无戏论法。到了这个地步、菩提涅盘还在遥远之处,不是你历经劫难辛勤修习就可以证明的,既使你忆想著十方如来佛,诵持著十二部经,以及知道无可计数的妙理,也只能有益於种种戏论而已。你虽然谈论著什麽因缘、自然,似乎也明白肯定,人们称你为「多闻第一」但是,这积集了许多劫的多闻薰习,并不能使你免离摩登伽女的魔咒,还须如来佛的大神咒去熄灭摩登伽的淫火,令其得阿那含果位,永断欲界妄念,入佛成就精进,令其爱河乾枯,这才令你得到解脱。阿难啊!虽然你多少劫时之中都忆持著如来的密义妙严,还不如一日发心修习无漏智慧,远离世间爱憎二种苦。就像摩登伽女过去世是淫女,一经神咒之力销除了爱欲,就入法中成为比丘尼,与罗侯的母亲耶输陀罗,一同悟解了自已的宿世因缘以及历世因缘,悟解到贪爱是苦,於是一心修习无漏智慧,或许,因此而能挣脱尘世烦恼纠缠,蒙受佛的授记。你怎麽还自己欺骗自己,让自己滞留在种种听闻之中呢?

【经文】: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沈冥出於苦海。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盘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解释】:

阿难以及会中大众承领了如来的教诲,消除了疑惑、悟解到了实相,一时间身轻意安,得未曾有过的欣喜。此时阿难又悲泣起来,他顶礼佛足,长跪合掌并对如来说:无上大慈大悲的清净如来佛啊!您开启了我的心地,宣说这些种种因缘,以方便说法提携我们这些迷晦之人出脱苦海。世尊啊!今日我虽然领承了如来法音,知道如来藏中妙觉明心遍在十方世界,涵育著十方国土,以及清静宝严妙觉王刹,但是如来又斥责我的多闻并无用处,对修习无上智慧并无益用。我现在就像是一个在旅途中飘泊的人,虽然蒙受天王赐予华丽屋宅,但仍然找不到屋宅的大门进去居住。恳请如来垂赐大悲心、为我及法会中仍然蒙昧的修行者们开示,令我们能够舍弃小乘教法,究竟如来无上涅盘,归本於无上正道,令一切有学修者摄伏往昔的种种攀缘妄心,得获一切法的总持而不散逸,得入佛的无上知见。说完这话,阿难即五体投地,与会中众人一心期待佛宣慈旨。

【经文】: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後。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於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解释】:

这时,如来哀悯会中这些声闻、缘觉修行者们未能了知菩提心,同时也为佛灭度後,末法时代之中的众生们,发菩提心,开示无上乘妙修行的道路,如来对阿难及大众们宣示:你们决定发菩提心,不畏艰难不生疲倦去求取如来无上正等正觉正三摩提、就应当先明白最初发觉菩提心的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

【经文】:

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解释】:

什麽是初发菩提心的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

【经文】: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於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解释】:

阿难,第一个道理是说,你们想要舍弃声闻、缘觉修行,修习菩提乘,得入佛的知见,就应当审视因地发心与果地的觉的同和异。阿难,如果你是因地发心,即你的发心有所原因,并且以生灭心为修习的本因,从而求取佛乘,达致不生不灭境地,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就应当观见到一切世间形质器物世界的种种事物,都在变化灭绝之中。阿难,你看这个世间一切造作成立的事物,有什麽是不会毁坏的?但是你从未看到过毁坏的虚空。为什麽呢?虚空不是可以造作成立的,所以不会毁坏。而你身体中的坚硬事物就是地性,湿润事物就是水性,暖热事物就是火性,摇动事物就是风性,四大相互缠裹,就分裂了你湛圆妙觉的本心,成为视、听、觉、察种种功能,至此,你就陷入五重叠置的恶浊之中。

【经文】:

云何为浊。

【解释】:

而什麽是浊?

【经文】:

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於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解释】:

阿难,譬如清水本是清净湛然,尘土灰沙,其本质是滞碍坚质,二种事物本性不同,不相融洽。如果世间的人将尘土投进清水,尘土就失去了滞碍本性,水也失去了湛净的本性,看起来浑浑泊泊,这就叫做浊,你们的浊有五重,其形其状也是这样。

【经文】: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汝心中忆识通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於世间业运每常迁於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解释】:

阿难,你看到虚空遍在於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能认识到空和见不可分,有见即有空,有空即有见,空即是见,所以有空而无空的体,见即是空,所以有见而无见的觉知,如此见与空交织妄成,这是第一重浊,叫做劫浊。你的身体由四力大捏合而成,见闻觉知种种知觉的局限使你产生滞碍,水火土风的旋转使你能知觉,四大与觉性如此妄乱交织,这是第二重浊,叫做见浊。在你心中忆想记诵,生发起认知觉见,从而现出六根六尘,它们离开尘物无自己的相,离开觉知无自己本性,如此二种矛盾,也只能是妄乱交织而成,这是第三重浊,叫做烦恼浊,你朝夕之间都在生灭之中不曾停息,但你的知见却每每想要滞留於世间,可是你的欲求业力又常要追随於种种环境,如此妄乱矛盾交织而成、就是第四重浊,叫做众生浊。你们的见闻本来并没有差异,由於种种尘物的隔绝,莫名的差异就由此生出来,本性上你们可以相知,但是一经适用见闻,你们之间就生出对立,从而使同和异失去标准,如此妄乱交织而成,是第五重浊,叫做命浊。

【经文】: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後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於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盘清净妙德。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於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解释】:

阿难,你想要让你的见闻觉知能够契合於如来的常、乐、我、净四种涅盘功德,就应当选择识生死的根本,依凭不生不灭圆湛妙性而建立,以此湛净妙性去旋转种种虚妄生灭,归返本觉,得获本真明觉的无生无灭的真性,这才叫做因地心。以此为因地初心,然後方能圆成你的果地修证,这就像是澄清浊水,将其贮藏於静器之中,盛器长静不动,泥土灰沙等就会沈淀,清水就会现出。这就叫做初伏客尘烦恼。去掉泥土,澄纯清水,就叫永断根本无明,此时,认知了别是精纯无杂,其中一切变现出来的事物都不能成为烦恼阻碍,都能契合於涅盘清净妙德。发觉菩提心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中第二个是,你们决定发菩提心求取无上菩提,於菩萨乘中生出大无畏勇猛,决定舍弃种种有为相,就应当详审出烦恼的根本,本是从无始中来,因业力的发动而滋长生发。并且,还要详审是谁在造作,谁死领受。

【经文】: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於器世间不能超越。

【解释】:

阿难,修证菩提如果不能详细审视烦恼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虚妄根尘在哪里发生颠倒。不知道颠倒处,怎麽去降伏它呢?又怎麽去求取如来果位呢?阿难,你看世间的人在解结,但又不知道结在哪里,怎麽知道如何去解开它呢?但当你欲解结时,你不知虚空已经被你肢解分裂了。为什麽呢?因为虚空并无形相,本来就无结可解。如果虚空被肢解,这就无异於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攀缘知见等、都是窃贼的作为,都在盗窃自己的宝藏。由此无始以来众生世界就生出种种缠绕束缚,沉沦於器物世界而不能自拔。

【经文】: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解释】:

阿难,什麽是众生世界?世对时间而言,就是迁流辗转,界对空间而书,就是方位界限,你应当知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方位有十个,世数有三个,一切众生的妄乱交织,就在这当中贸然迁流、与世和界相互牵涉。虽然设立了十个方位界别,并且各自定位分明,但是世间只看到东、西、南、北、上和下没有定位,这是因为中间方位难以定位。东、西、南、北这四个数是分明的、将它与世的数相乘,那麽,就得到了一十二这个数,再将一十二这个数与流变的世数作三次重叠计算,就有了无计数量来总括这个世界。

【经文】:

阿难。汝复於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於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觉触。识於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於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解释】:

阿难,你再在这当中去判断它们的优和劣。眼睛可以看,但眼睛後面的却看不到,而眼睛前面的能够看见,这是後暗前明,前面的全明,後面的全暗,左面、右面可以看到的各是三分之二,总括来看,眼睛的功德并不在全面,三分功能之中,就缺失了一分。所以眼睛只有八百种功德。耳朵能周遍聆听,十方声音都能听到,声音升起时,可以听到远和近,声音寂止时则能听到无边无际的寂静,所以,耳朵圆满了一千二百种功德,鼻子可以嗅闻,吸入呼出,有出有入,但是两孔之中则不能嗅闻,所以,鼻根的功能也是三分缺一,只有八百种功德。舌可以用来宣扬世间与出世间种种智慧,其可言说各种各样,道理无穷无尽,所以,舌根圆满了一千二百种功德。身体能够触知,能够知觉到舒适与不适,但是须触摸时才能够知觉,离开了触摸就不能够觉知,这当中,触摸时占二分,离开时占一分、於是检验身根,也是三分缺一,所以,身根只有八百种功德。意识能领会到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事物,这其间种种凡与圣的事物,无所不能包容、尽其涯际,所以意根圆满了一千二百种功能。

【经文】: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於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於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於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解释】:

阿难,你想要逆转生死欲流,就要回来穷究六根流转的源头,从而能获不生不灭境地。那麽,你应当检验这六种受用根,它们当中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是圆通,谁是不圆满,如果能够就此而悟解到圆通根本,那麽你就能够逆转那无始以来就妄乱交织的业力的流转,从而能够循入到圆通之中,或者可以逆溯到六根妄起的源头那里,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现在我已将六根的湛静圆明本性,其本所具足的功德全部显示出来,他们各自功能就是这样,你详细选择其中可以方便进入的受用根,我会为你发明它的功德,由此令你增进无上智慧。十方如来都能够在十八界里一一修行,不论从哪里进入都能得到圆满无上菩提,这当中并没有什麽优劣之分。但是你仍处劣下智慧之中,还不能够在十八界中圆满自在,所以,我帮助你,让你从一种根里深入进去,只要此一门仍获无妄,那麽,全部六种识根就都能够得到清净无妄的真知真觉。

【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解释】: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啊!为什麽说要能逆转根尘迁流,只须返回来深入一门就能令六根一时清静?

【经文】: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解释】:

如来告诉阿难:你现在已经进到须陀洹果位,初入了圣道,你已灭绝了三界众生的世间识见。但是你仍然不知道,六根之中久远以来早已积聚了无数量的滞碍虚物,这个虚物要经修习才可以断绝,何况根中虚物的生、住、异、灭,各自有别又齐头并进,现在你来看面前的六根,它们是一种还是六种?阿难,如果说只是一种,那麽耳朵为什麽不能看,眼睛为什麽不能听,头为什麽不能走路,脚为什麽不能言语?如果说六根就是六种根,那麽,我在这里宣扬微妙法门,你用六根中的哪一根来领受?

【经文】:

阿难言。我用耳闻。

【解释】:

阿难说:我用耳朵来听。

【经文】:

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於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解释】:

如来说:你的耳朵在听、关身和口什麽事?但你却同时用口来问这微妙义,起身领承佛旨。所以,不是一根就是六根,若不是六根就是一根,你的根识不能既是一根又是六根。阿难,应当知道,这个根既不是一根也不是六根。它从无始以来就已经颠倒交替,沉沦於六尘境象,更替於见闻觉知,因此,在圆湛不动的觉性当中,才产生一根和六根等概念和意义。你初入圣道,虽然能够销解六根的概念,但是仍没有最终消除那一根的概念。就如太虚空参合种种器物,由於这些器物形状各异,所以称这个太虚空为多种事物相异并存的空,除去种种器物後再来观视虚空,这空就还是个虚廓澄明的空。其实,这个虚空怎麽会一下是同,一下又不同呢?更何况说它是一个虚空或者不是一个虚空?那麽,应知六种受用根也是如此。

【经文】: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於妙圆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由动静等二种相击。於妙圆中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由通塞等二种相发。於妙圆中黏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由恬变等二种相参。於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由离合等二种相摩。於妙圆中黏湛发觉。觉精映触。抟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由生灭等二种相续。於妙圆中黏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解释】:

由於明、暗二相的现示,於妙圆之中湛然生出观见,观见精微映现色尘,色尘凝结成为眼根,根的本真原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说眼睛是像葡萄串那样的物体。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逸弛向色境尘物。由於动静二相的剌潋,於圆妙之中湛然生发听闻,听闻精微映现声音,汲纳声音成为耳根,其本真耳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耳朵体像嫩卷叶,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向声音尘物。由於通塞二相的激发,於妙圆之中湛然发用嗅闻,嗅闻精微映现香味,香味聚集成为鼻根,其本真鼻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鼻子体像双垂爪。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逸弛向香味尘物。由於恬、变二相的涉入,於妙圆之中湛然生发舔尝,舔尝精微映现滋味,滋味聚集成为舌根,其本真舌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舌头像初偃月,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逸弛向滋味尘物。由於离、合两种相的摩擦,於妙圆之中湛然发用知觉,知觉精微映现触摸,触摸聚集成为身根,其本真身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身体像腰鼓,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逸弛向触尘。由於生灭二相的相续,於妙圆之中湛然生发意知,意知精微映现法尘,法尘揽集成为意根,其本真意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意识像幽室见,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逸弛向法尘。

【经文】: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解释】:

阿难,此六根依其所见闻的事物,生发出种种觉知来,它对於觉知的对象无精微分别,而是凭著妄乱的知觉去观见。所以,一离开事物的明和暗,就不能看见,离开声音的动和静,就不能听到。没有通畅和堵塞,就不能嗅闻。没有味道的恬适和变化,就不能舔尝。没有触摸的离和合,就不能触知。没有事物的生和灭,精微知见就无所安立。如果你能够不去循守攀缘在动静、离合、恬变、通塞、生灭、明暗等这十二种有为事物上,而能令其中之一种根以依守攀缘中拔脱出来,返归到你的真知真觉的自性,那麽,你的真知真见就会发物出来,其余五种根也能从依守攀缘中拔脱出来,返归到真知真觉的圆通妙性。这时,你所知所见不是由客尘事物而引发决定。本觉的妙明并不随根而显妙用,然而随寄在一根当中,都可以显出同样的妙用,因此,六种根器受用都能够互相作用与转换。

【经文】: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解释】:

阿难,你难道不知道,在这楞严法会中,阿那律托尊者虽然是盲眼却能够看见三千大千世界,跋难陀龙神有耳不能听但是却能够用龙角去听到一切声音,兢伽神女没有鼻子却能够闻到香味,骄梵钵提侍者虽是牛舌却能嚐出种种味道,舜若多虚空神没有形质身体,也就没有触觉,由於如来佛放光相助,使他无身亦能触受,还有那些声闻修行者,他们已入九次第定,灭掉前五识和第六识,以及受、想两心所,证得了寂然湛静的境界。就像这个法会中的摩诃迦叶尊者,他早就灭绝意根、灭尽心念,但是,他已是本觉圆觉,从而能够根根了知,并不因心念而去知道事物。

【经文】: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解释】:

阿难,如果你的六根已经拔除解脱,那你的自性里就会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一切浮生以及器物世界间事物的种种变化,都会如滚汤浇冰一般消融净尽,这时,妄相消除,真相现出,你的智慧相应就成就了无上真知真觉。

【经文】: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解释】:

阿难,就像世间的人,将观看只是寄托在眼睛,这时叫他把眼睛闭上,那麽眼前所见到的只是黑暗,六根都不能有所知见了,连头和脚都不能辨别了,这个人如果用手绕身体摸上一遍,虽然他还看不见,但是手摸到头就知道是头,摸到脚就知道这是脚。这就是说,种种根尘认知与根本觉见是相通的。世人因为攀缘在外,所以必须有光明才能看见,没有光明就不能看见,如果是自性的根本觉见,就能够不依光明而看见,因此,纵然是种种潜隐不明的事物,都能够被妙明觉知一一照见。根尘已经消除灭尽,那本觉明心怎麽会不成就圆融的妙用呢?

【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於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於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悕。

【解释】: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就像佛曾经说过,因地发心之时就要成就不生灭心,要让此心常住,那麽,就要与所成就的佛果位相应起来才行。世尊,成佛果位中有七种果德,它们是: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庵罗摩识、空如来藏、大圆智镜。它们名称虽不同,却都是清净不染万德具足的,都是坚固凝结的,像金刚玉一样的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如果见和听等离开了明暗、动静、通塞等等尘相,就没有能知能觉的体性,就像思维著的意识离开了法尘事物就没有什麽本体,那麽,怎麽可以用这些毕竟是断灭的根性,来做为修心的因地呢?这又怎麽能够获得如来七种常住不灭的果位呢?世尊,假如离开了明暗,就没有了见,如果没有法尘事物,意识忆念也就消灭了,我前前後後来回究竟推求,觉得本来就没有我的心体,也没有我的心的安住之地方,那麽,以什麽来作为因地心去求取无上的觉见呢?如来说六根本来湛静精微圆常,但是,如果说话自相矛盾,就会成为儿戏的言说。倒底什麽是如来的真实话语呢?我是越来越蒙昧无知了,恳请如来降赐大慈悲心为我阙示。

【经文】: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即时如来敕罗侯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言我闻。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言不闻。时罗侯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又言俱闻。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如来又敕罗侯击钟。问阿难言。汝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答言无声。有顷罗侯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於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是故阿难。声於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

【解释】:

如来告诉阿难:虽然你博学多闻,但是还没有得以漏尽、无烦恼,你心中只知道那些颠倒的宿因,而真正的颠倒现在面前,你又一点不能认识。恐怕你的诚心并不能使你服伏我对你说的道理,那麽,我就用尘俗事物的道理来解除你的疑惑。如来佛即时就令罗侯罗敲一下钟,然後问阿难:你听到了吗?阿难和大众都说:我们听到了。钟声停止後,佛又问:你听到了吗?阿难和大众都回答:没有听到。这时,罗侯罗又敲了一下钟,如来又问:你听到没有?阿难和大众都回答:我们听到了。如来问阿难:你说什麽叫做听到?什麽又叫做没有听到?阿难和大家都回答说:钟被敲击发出声音,我们就听得到,声音停息了,我们就没有听到。如来又令罗侯罗敲钟,然後又问阿难:你们现在听到有声音吗?阿难和大家都回笞:有声音。过了一会儿,声音消散了,如来又问到:现在有声音吗?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说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儿,罗侯罗又来敲钟,如来又问:你们现在有听到声音没有?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说有声音。如来佛间阿难:你说说,什麽叫做有声?什麽叫做无声?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说:钟被敲击有声音,就叫做有声,敲击停下来钟声散去,就叫做无声。如来对阿难和大众说:你们所说为什麽是自相矛盾的呢?大众和阿难都立即问到:我们所说怎麽是自相矛盾的?如来说:我问你们听见没有,你们就回答听见,我又问你们声音,你们就回答声音,在回答之中,将听见和声音混淆不清,怎麽不是自相矛盾呢?阿难,声音散了没有声响,你就说听不到,如果真正是听不到,那麽你的听闻就已经灭绝了,已经如枯木一般无知无觉了。当钟声又响起,你为什麽又说你听到了呢?你知道有声、无声,都是来自声音尘物,你有时听见,有时没有听见,哪里就是你有时有听闻,有时没有听闻。你已经听见了无声却要说没有听见,什麽是没有听见?所以说,声音在听闻中自己有生有灭,并不是因为听闻有时有,有时又没有。你还在颠倒之中,将声音误识为听闻,难怪你会迷惑昏昧,将常住真心误识为断灭之心呢,这确实是不应当啊!

【经文】:

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於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於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於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於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解释】:

离开种种动静、通塞、明暗等等尘相来说听闻的空性妙用,就好比说,有一个人当在沉睡中,听到家人杵米的声音,在梦中以为是击鼓声、敲钟声等等,甚至而嗔怪这声音怎麽只像木头石头的撞击声,直到睡醒时,才知道这是舂米的声音。阿难啊!这个人梦中怎麽能够忆想起种种动静、通塞的事物?其实,这个人虽然在沉睡,但是他的听闻本性并没有昏昧沉睡。即使你身形销亡生命迁谢,你的听闻本性也不会因此销亡灭绝。种种众生从无始久远以来,便循守攀缘在声、色之中,追随心的忆念而流转在烦恼尘物之中,竟不能悟解到自性的清净常住的妙用。他们不去循守自性的常住真心,反而去追逐种种生灭事物,由此而生生之不停息於六尘杂染流转之中。如果离弃生灭事物,循守真心常住,常住真心的智光便现示面前,那些根尘识心一时就应光而销亡。亿想思念是识所攀缘的尘,认知情感即是想所依的垢,一旦远离如是尘垢,那麽,你的清净法眼一时就应现智光,那无上真知真觉怎麽能够不得成就呢?

【卷五】

【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解释】: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虽然如来为我们解说了因地发菩提心的第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的要旨,可是我看世间的人要去解开六根纠缠的话,如果不知道这个结的根源在哪里,我相信这个人最终是不能解结的。世尊,我和法会中许多无学、声闻修行者也是这样,也不知道结的根源在哪里,又该怎样去解它。我们都是无始以来就和这些无明烦恼纠缠在一起俱生俱灭,虽然我有多闻的善根并且已是出家之身,但是对於这点也是如发疟疾一样,时发时止,有时明白,有时又不明白。祈愿如来发大慈悲心,哀怜我们这些沉沦在生死苦海中的人,指示我们的身心之结究竟在哪里,怎样去解,同时也使未来的苦难众生知道如阿解结,从而不会陷落在三界的生死之中,也不会再受六道轮回的苦报。说完这话,阿难就和大众一起,五体投地,悲泪有如雨下,伫待如来的无上开示。

【经文】: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於彼世界。来只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於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解释】:

这时,世尊为怜悯阿难和所有初学大众,同时也为怜悯未来一切众生,於是指示了一条修证脱凡出世的因地,作为将来修行的见道之眼。世尊用阎浮檀色的紫金光手摩阿难的头顶,一时,十方所有的佛世界都感动到了摇动、推涌、升腾、地震、地裂、呼啸等六种震动,微尘一般多住在各个世界的如来佛,都从头上放射出宝光,所有宝光都从各个佛世界同时照射到只陀林说法的如来佛的顶上。这时,法会中大众都得到了未曾有过的大欢喜。阿难和大众,都听到十方世界无数量的如来佛异口同声地告诉阿难:很好,阿难,你若想要知道无始以来就与无明俱生俱灭,从而使你在生死轮转中结下根结的究竟,除了你的六根之外没有另外的东西了,你若还要知道无上菩提,从而使你能迅速修证到常、乐、我、净的无上涅盘果位,除了你的六根之外,再没有另外的事物了。

【经文】: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解释】:

阿难闻见了如此无上法音,但是他仍然没有明白,他再行礼并对如来说:为什麽使我拔离生死轮转的根结和修证到常、乐、我、净的无上果位,都只是在於六根而不能是其它东西?

【经文】: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於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 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

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盘门

【解释】:

如来告诉阿难:根和尘同有一根源,捆缚和解脱是同一件事,识性就是虚妄,如同空花一般。阿难,认知从尘境生发出来,又从根生发出识相,识相和知见都是尘境引发的虚妄想念,都没有真实体性存在,犹如交芦两基并生,杂乱交织。所以,现在你在真知真见之上建立你的识知,这就是无明的根本。了悟到知见不是真知真见,这就是无上涅盘无漏真净,这当中怎麽能够容纳其它事物呢?这时,世尊为了再次宣示这无上奥义而曰诵偈语:

真性有为皆为虚空,攀缘有为如影如幻。无为识性无生无灭,不照实相有如空花。说出虚妄显出真实,虚妄真实双双为妄。不是真实亦无非真,说甚见根与甚见尘?见与所见并无实性,本性虚妄两边杂乱。结缚解缚一样因地,圣道俗途原是一路。详审根尘两边中间,既不是空亦不是有。迷惑晦昧即是无明,显发明悟便得解脱。解缠脱缚依次循进,六根解脱一根亦无。善根深入圆通妙明,逆转识性顿成正觉。微细心识含藏万物,生死习气如流如瀑。真与非真道理深密,恐有误识故不常演。本心自性能所两立,本非幻法演成幻法。不取非幻能所两泯,幻非幻法亦不生发。幻法如何得以成立?此叫无上妙法莲华。常住不坏真知真觉,如幻正等正定正持。刹那之间超越无学,如此真智无上大法。加被十方如来神力,一路超入涅盘禅门。

【经文】:

於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只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解释】:

阿难和会中大众得闻如来佛如此无上偈诵,精微莹澈的妙理,一时间令人心开目明,从未有过的大欢喜从心底涌现出来。

【经文】: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解释】:

阿难合掌顶礼对如来说:我领承了佛的慈悲力量,也承闻佛的清静妙常的法偈法句,但仍然不明白「六根解脱一根亦无」的意思,也不明白「解缠脱缚依次循进」这句偈语的意思,希望如来再赐慈悲,为法会大众和未来修行众生施予法音,以此法音来洗涤众生身心的尘垢。

【经文】:

即时如来於师子座。整涅盘僧。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於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於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於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结。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於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於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於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盘。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解释】:

这时,如来从师子座上起立整衣敛容,然後从七宝几上取来劫波罗天人奉献的华巾,就在大众面前将华巾挽成一个结,并对阿难说:这叫做什麽?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这叫做结。於是,如来又在华巾上叠挽了一个结,再问阿难:这叫做什麽?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这也叫做结。这样一层层的在华巾上叠挽成了六个结,如来拿著打好的结一一询问阿难和大众,阿难和大众也都一一作了回答,说这都是结,如来对阿难说:我挽上第一个结时,你说这是结,这条华巾本来只一条,那麽在挽第二个结第三个结时,你们为什麽又叫这些是结呢?阿难回答如来说:世尊,这条华巾由天上宝叠华纺织而成,虽然它本来只是一条,但是我这样想,如来挽了一次华巾,就有了一个结的名称,如果挽上一百次,就会叫做一百个结,何况这条华巾只有六个结,既不够七个结,也不是五个结,如来为什麽只认为第一个结叫做结,其余第二第三等等不叫做结呢?如来告诉阿难:你知道这条宝巾本来只是一条,而我挽了六次所以认为有六个结。你再审察详观,这宝巾仍然是体质单纯没有异体,挽上结以後它才有了异样,这是什麽意思呢?最初挽上结时,叫做第一结,这样一直挽到第六个结时,我却要把这第六结叫做第一结,这样行吗?阿难回答说:这样不行,如果已经挽成了六个结,那第六个结只能叫做第六结而不能叫做第一结。既使倾尽辩才,也不能够弄乱了这些结的名序啊!如来说:是这样。六个结各不相同,循追它们的本来面目,只是一条华巾生成而来,但它们名序杂乱是不行的。你的六种根尘也是这样,在它们本来单纯不杂之中,生发出各自究竟的不同。如来又对阿难说:你一定不喜欢这六个结各自异样,希望它只是一个单纯的结,但是怎样才能恢复这一个结的单纯本体呢?阿难说:六个结一经结成,就会有是非烽起,这当中就会生发出彼此的争斗来,此结不是彼结,彼结不是此结,如此不能停息,如果如来把这六个结一并解除,那麽,没有了结也就没有了此结彼结的争斗,第一个结都没有了,怎麽会有第六个结的存在呢?如来说:我所说的六根解脱一根亦无的道理也是这样。从极远极远的无始以来,你的清净本心忽然就生出了无明妄乱的知见,知见妄乱生发就扰乱了清净真心,如此妄乱知见相生相续不能停息,劳虑转深就会去持取心外尘物,由此就生发出种种尘物相状来。犹如把眼睛瞪定虚空,直视很久烦劳转深,就会在湛明虚空中无端看见乱花狂飞。其实,世问一切山河大地,以至於生死、涅盘等等,都与眼劳转深无端生出狂花飞舞的情形是一样的。

【经文】: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解释】:

阿难说:这种情形和结的情形是一样的,怎麽才能解除呢?

【经文】: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於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於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麤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解释】:

如来用手把打结的华巾牵扯到左边,问阿难:这样能不能解结?阿难回答:不能,世尊。如来又把打结的华巾牵扯到右边,问阿难上这样能解开吗?阿难回答:世尊,不能解开。如来告诉阿难:我把华巾向左或向右拉,都不能解开结,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结解开呢?阿难告诉如来:世尊啊!应当从结的中心解,结才可以散开。如来说:说得对,要把结解开,一定要从结的中心去解才行,阿难,我所说的法是从因缘生出的,但是,不是取自世间因缘和合的粗相,而是取自微细的因缘,并不从外境而起。如来佛发物阐明世间染法和世间净法,知道各有本己的因,各随所攀的缘而生。但是世间法以业、识会藏著有漏的种子为因,以宿世所造之善恶业为缘,出世间法以自性本具无漏种子为因,以今生所修善法为缘。如来的智慧可以了知如恒河沙数一样多的世界之外下的一滴雨的数量,知道松树为什麽是直的,荆棘为什麽是弯曲的,鹄鸟为什麽是白色的,乌鸦为什麽是黑色的等。所以,阿难,你要随自己的心意选择一种根来修证,一种根修得圆通,解开根结,那麽一切妄想生灭尘相自然去尽,而妙真如本性不显面前又待何时?阿难,我再问你,这条华巾结了六个结,可以同时将他们解开吗?阿难回答:不能,世尊。这些结本来是依次挽上的,现在还须依次解开才行。这六个结虽然打在一起,成为一体,但是打结是依次而行的,解结时怎麽能够同时解开呢?如来说:解开六根的结也是。根结解开之初,可获得离尘除垢根尘消尽的人空,空性本元圆明,所以获得人空後,还要解结直至得到法空,解脱了法执,得获法空不为法缚时,还要解结直至得到俱空不生,生灭既灭,得到寂灭现前的圆明。这就是菩萨从正定正觉之中得以超入的无生法忍的境界,根结解尽,妙心已悟,佛眼已开,能见诸法无生无灭且能安忍不动心。

【经文】: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後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解释】:

阿难和法会中大众得到佛的明示,一时慧觉圆满,对解脱根尘的道理都明白了,再没什麽疑惑。於是,他们合掌顶礼佛足并对佛说:现在我们身心畅然舒坦,快乐而无垩碍,但虽然我们悟解了六根解脱一根亦无的道理,却仍没有了达圆通的根本,所以,不知如阿选择六根得以一门深入修证。世尊啊!我们在生死苦海之中飘流不定,多少劫以来都如孤儿一样,沦落於六道轮回之中,没有得到护持,想不到今日得到佛的天伦护持,犹如失乳婴儿又回到慈母的怀抱,得到佛的法乳的营养啊!我们愿借这个机会,成就修证之道,如果今日我们承领了如来宣示的微妙密法而不去实行,反而将此密法同於我们未悟时的迷疑,那麽,这就如同没有听闻如来演法一样。恳请佛再降大慈悲心,赐予我们秘密严净的佛法,成就如来给我们的最後开示。说完这话,阿难和大众五体投地,顶礼佛足,退回座位,期待著佛於冥冥之中授予他们的秘严佛法。

【经文】: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解释】:

这时候,如来对法会中各位大菩萨和各位无漏阿罗汉说:你们各位大菩萨和无漏阿罗汉,在我佛法中已经证得无学果位,我问你们,你们最初发心,依因地心修行并已悟解了十八界之圆通,那麽,哪一个法门最能圆通,从哪一个法门入手,最能方便证入正等正觉的三摩地?

【经文】: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於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於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解释】:

这时,娇陈那等五位比丘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如来说:我们在鹿苑和鸡园修道时,窥见如来最初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如来为我们五位比丘说法,我们聆听到佛的声音,而悟解了苦、集、灭、道四谛法门。当时佛问我们明白了没有,我们都完全理解了,如来就授印我们,称阿若多,即最初解的意思,声音真性微妙而遍在法界,所以,我以声音为本修因证得阿罗汉果位。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们所修证的,以声音为最上。

【经文】: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於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解释】:

优波尼沙陀从座位站起,顶礼佛足对如来佛说:我也曾亲见佛最初成道的情形,佛教示我修不净观,观人死後身躯的不净相,从而生起厌离色尘之心,觉悟到一初色性终归於白骨微尘与虚空。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空、色无二差别。因此得以修证无学阿罗汉果。佛授印我名为尼沙陀,即是色性空的意思。虚妄色尘既然已经灭尽,自性妙色自然微妙而遍在法界,於是我们从观想色相证得阿罗汉果位。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的修证,以色因为最上。

【经文】: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解释】:

香严童子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如来佛说:如来教导我审谛观察一切有为相,於是我告别如来,居处静室养晦自修,看到众比丘烧起沉水香,香气静静袭入我的鼻子,我静观香气,其既不是从木头上来,也不是从空而来,不是从烟来,也不是从人来,它竟然是无所而来,无所而去,一时我悟解到当体是空,由此,心意消亡,根尘灭尽,成就了无漏阿罗汉果。如来授印我以香光庄严的名号。虚妄香气尘相既然已经倏然而灭,那妙香自然是微妙而遍在法界,所以我是从观想香气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的修证,以香严为最上。

【经文】: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於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解释】:

药王、药上二位法王子以及同来法会的眷属五百梵天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从无数劫时间以来,我们就在世间做良医,口中尝遍了这娑婆世界里草、木、金、石等种种药性,可为药的多达十万八千种。所以我们遍知它们的苦、酸、咸、淡、甜、辣的味道,以及它们的种种配伍参和的功效,知道它们的药性是冷是热,知道它们哪些有毒,哪些无毒。自从跟随如来学法以来,更知道了药的味性,既非空,亦非有,既不是因舌根舌识而有,也离不开舌根舌识。详审细察之下,辨明了味因无体性,无所来,是虚妄味尘,於是开悟成就了无漏之学,承蒙如来授印我们兄弟两人以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的名号,现在法会中为法王子,所以,我们是因观见味尘而悟觉妙明真性,从而证得到菩萨果位的。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们的修证,以味因为最上。

【经文】: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闻法出家。於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解释】:

跋陀婆罗和他的十六位菩萨同伴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们最先是跟从威音王佛出家修学佛法,当时,我按僧制於会前沐浴时,忽然就悟解到水既不洗尘,也不是洗体,那麽,冷暖湿滑的触觉没有来处,一时根尘皆灭,没有分别,所以安然无碍。那些过去世的种子历世并没有忘记,善根仍在,直到现在跟从如来佛出家修行,修成了无学果位。佛为我取名跋陀婆罗,即坚守的意思。我既已灭尽了妄触尘缘,那麽,妙触即现为如来真性,我即以此得成就了菩萨果位。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以触因为最上。

【经文】: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後。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於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解释】:

摩诃迦叶和他的妻子紫金光比丘尼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并对佛说:我於过去劫时中住在这娑婆世界,那时,有佛出世,名叫日月灯明佛,我天天跟从他学佛修习,佛灭度後,我亦供养他的舍利,燃上灯光日夜长明,又用紫金光来涂饰佛像,从那以後,我的身上就常常圆满聚集紫金光芒。那位起愿佛像饰金的贫家女就是紫金光比丘尼,我们结成了眷属,一起发心修证佛果。我观察世间法尘,念念迁变,时时坏灭,於是我以悟解法尘空寂而修灭尽定,因此入了灭尽定,所以,身心达致自在,度过百千劫时间就好像弹指之间一样。我以观见法空修成阿罗汉果。如来佛说我是头陀第一。微妙法性明了遍在,能灭尽虚妄诸漏。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以法因为最上。

【经文】: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解释】:

阿那律陀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当初我刚出家时,贪图睡眠,如来呵责我与畜牲一般,我听後就哭泣自责,自此七天七夜不敢睡觉,终於导致双目失明,世尊教我修持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法,返观本心,照完又照,照见到自己本性原来不动不坏,一时间就开启了金刚正眼,由此证得天眼照明,不必依靠眼根就能看见十方世界,其精微洞悉,就像看手上的庵摩罗果一样清楚。如来授印我得成阿罗汉果位。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的修证,以向内观照,亡尘脱根为第一。

【经文】:

周利盘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遗後。得後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解释】:

周利和盘待迦两位尊者从座位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的记忆力不好,所以不能博学多闻,当初我遇到佛,听到宣示佛法而出家。在诵持如来四句偈语时,一百天当中,诵到前句就忘了後句,记得後句又忘了前句。佛哀悯我的愚笨,便教我于静室中以数息来调摄身心。我详观细审出入气息,到了出入极为微细之时,忽然觉得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刹那生灭都无,心念打成了一片,本心一时间就豁然开启,了无罣碍,从而烦恼漏尽,成就了阿罗汉果,住持如来佛座下,由佛印记我的无学果位。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以调息而入空为第一。

【经文】:

憍梵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於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呵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解释】:

桥梵钵提即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并对佛说:我的口业欲求最重,在过去无数劫之中我轻慢沙门的戒律,所以生生世世犯有如牛反刍的毛病。如来启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由此修证而能灭心,证入正等正觉三摩地。我观察到滋味原来即无体无物,从而得以超越世间种种欲求烦恼,解脱身心束缚,离弃尘物世界,并远离色界、欲界、无色界,此时,我真像出笼鸟,尘垢销尽,法眼清净,而成就了阿罗汉果位。如来现自印证我得登无学大道。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以归味还觉为第一。

【经文】: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剌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解释】:

毕陵伽婆蹉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并对佛说:当我初发心跟从佛修习佛法时,曾多次听如来说世间种种不可乐道的事,即使是在城中乞食,心里仍然想著修证的法门,而不经意被路上的毒刺刺伤了脚,一时全身疼痛难忍,我即以心念去感知,但是只感知到剧痛,此时,我觉得了我的痛觉,我又觉得了清净本心并无痛觉。那时我想,难道我只此一个身体却有两种感觉吗?如此摄聚心念没多久,身心忽然入空,从此二十一天当中,我的烦恼妄尘随之一一销尽,成就了阿罗汉果位。如来视印了我的无学果位。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以遗身纯觉为第一。

【经文】: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解释】:

须菩提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从很久劫时以来,就意根清净,心身自在,无有罣碍,已经历了无数量的生,所以在母胎之中,就已经知道四大本空,出胎之後,因此能悟解到十方世界无不空寂,出家以後,又宣说一切法空,以至能令众生证得空性,直到如来启示我,悟解到觉性才是真正的空,真空妙性圆融灵明,因此而证得阿罗汉果,得入如来真空性海,证得和佛一样的知见,佛印证我已成就无学道。我虽证得空性,但又不住於空,所以得到无上解脱,佛称我为解空第一。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诸相是空,能所俱灭,旋转虚妄生灭,复归本元觉性,所以,以空去意根为第一。

【经文】: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於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解释】:

舍利弗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从很久劫以来,心见就得到了清净,所以经历了无数次的生都无昏昧迷惑,我看世间和出世间的事物种种变化与实相,都是一经看见即时就能通达了悟,从未有障碍不明白的事,有一日,我在路上遇见迦婆叶兄弟在宣说佛的因缘深义,听完後我顿然明悟到如来藏心周遍法界没有边际。因此跟从如来出家,我的心更显圆明,无障无碍,得到了大无畏力,成就了阿罗汉果,在佛弟子中称为智慧第一。所以得为佛的长子,亲蒙佛的口授,所以好像是从佛口生出来,依佛教诲而成就,我彷佛就是从佛法里化生出来。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心见生出无碍智光,智光达致极点成为佛的所知所见,我以为这是第一。

【经文】: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於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於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解释】:

普贤菩萨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并对佛说:我在过去生中已经跟从无数量的如来弘扬佛法,为法王子,十方的如来,都教导有菩萨善根的弟子们修普贤行,这普贤行,就是随我的名而安立的。世尊,我用心闻,就能分别所有众生的种种知见,如果远在无数世界之外,有一个众生发心修普贤行,我就能即时乘六牙白象到他身边去护持他,如果有百千亿众生同时发心修普贤愿行,我也能化为百千亿身,乘百千亿白象,顷刻就能到他们身边。纵然他们因业障深重不能看见我,我也会暗中为他们摩顶,安慰他们并为他们护持。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本因,以心闻发起智慧光明,能於一切法分别自在,所以为第一。

【经文】: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於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解释】:

孙陀罗难陀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初出家时、虽然能够严守戒律,但是修持禅定澄心静虑时,常有散乱,定力常失,所以还不能成就无漏果位。世尊就教我和我的母舅拘烯罗,一起观视鼻端的白气,以此来收摄散乱心念,观视二十一天,看到鼻子中出入的气息像白烟一样,从此得到定力,身心一概圆明透彻,洞观一切世界,遍照无遗,清净无染,就像看玻璃一样内外分明。白烟渐渐销逝之後,出入的气息竟然都是白色的,都化浊为清。这时,我真心开朗,烦恼漏尽,所有出入气息都化成智慧光明,遍照在十方世界,由此我成就了阿罗汉果位。世尊授记我当得菩提,说我很快就获得了菩提佛道。佛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我认为,观息止息而成白息,发智慧光明,圆满明照,漏尽烦恼,这应是第一法门。

【经文】: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於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於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解释】: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从无量劫时以来,就具有了无所阻碍的辩才,所以常为众生宣说苦、空的小乘道理,从而明白了真如实相的妙义,即使是无量如来佛的秘密法门微妙深义,我都能巧妙的为大众们宣说,我因此而得到一切大无畏的力量。世尊知道我有大辩才,就教导我用说法的音声推转法轮,我就常随佛的左右,以音声转轮,帮助佛弘扬大法教化众生。由於我说法时有大无畏力,有如狮子吼,所以,我就得成就了阿罗汉果。世尊印证我是说法无上。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所证,以说法的无畏声音能降伏三界妖魔怨贼,销尽诸漏为第一。

【经文】: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解释】:

优波离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曾亲随如来越城出家,亲见如来修行六年中的种种勤苦,也亲见如来以法降伏种种魔法,制伏种种外道,从此深知贪欲为诸漏之本,狂心顿歇,一时便解脱了世间种种贪欲烦恼。佛教导我严守戒律,直至持守三千威律,一时八万四千微细罪业等等,都被灭除。身心清净,静定寂灭,由此而成就了阿罗汉果。现在我在如来信众中专事整肃纲纪,总领佛众,如来亲自印可我,众人也推举我为持戒修身最好。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修证,持戒修身使身得大自在,持戒修心使心得大光明,身心一切都得圆通,这应当是第一法门。

【经文】: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於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我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罣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解释】:

大目犍连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当初我在路上乞食,遇到了迦叶家三兄弟,即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他们正在宣说如来佛所说因缘的深密奥义,我听闻之後,即刻发心无上觉智,从而身心都得自在通达。我投奔如来出家,如来一言既出,我就须发脱落,袈裟著身,当下俱足道貌堂堂的比丘。至此,我得大神通力,遍游十方世界没有一点障碍,大家说我是神通第一,由此而成就了阿罗汉果。不仅仅是世尊,连十方世界如来佛都欣叹我的神通力是如此清净圆明,有如此的大自在和大无畏。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的修证,我以为发扬湛然不动的心体,以致心光发宣,得大神通,使浊流清莹澄澈为第一。

【经文】:

乌刍瑟摩。於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婬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煖气。神光内凝。化多婬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解释】:

乌刍瑟摩站在如来座前,顶礼佛足,并对佛说:我常常忆想起在久远劫时以前,我有多麽地贪欲,後来有佛现示在世间,名叫宝王,他说淫欲过度就会猛火聚集,教我看遍了人身百骸四肢的种种冷热秽浊不净之相,遍观之中,我得以神光内敛、将那贪欲之心化为了智慧之火,从此以後诸佛称我为火首金刚,以此彰扬我有将不净秽恶化成清净的德能。我是以火光三昧力成就阿罗汉果的。我曾发大誓愿,为了诸佛成道,我愿为金刚大力士,我将为诸佛降伏魔法,制止五蕴炽盛的怨恶。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所证、我以为谛观身心冷暖触觉,达致离合无碍,烦恼漏尽的境地,从而生出大宝火焰,得登无上觉位最为圆通。

【经文】: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於世。我为比丘。常於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於世。或有众生於闤闠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於。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於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於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解释】:

持地菩萨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回想起从前普光如来出现在世间,我还是一个比丘,常常在道路隘口和河流津渡等等地形险隘的地方,看到有不宜车马通行,或者有危险的地方,我就舖设道路,架设桥梁,从不厌烦辛勤艰苦。又经过了无量佛出现世间,要是有众生在过险峻地方时无法持物,我就会去帮助他们拿东西背物件,随他们要我送到那里都行,从不要别人的报酬。在毗舍浮佛出现於世间之时,那时饥馑遍地,我就去作搬运的事,不管要走多远,我只收一文钱。要是有牛车陷入泥泞,我有神力帮助推车,解人於困厄之中。那时国王设斋宴请佛说法,我就平整道路接待佛的光临,毗舍如来为我摩顶,并告诉我,心地平整则世界一切地都会平整。闻法之下,我就开悟了心地。觉察到人身犹如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并无差别,悟解到微尘的本性在於它们本来没有任何相触相摩,以至於用种种兵器都不能触及到它们。我於一切法的自性中,悟到了无生法忍,能於不生不灭之法中安忍不动心,从而成就阿罗汉果。因心现在进入到菩萨位中,聆听诸如来佛宣说妙莲华时,佛的所知所见,我都先得到了证明,从而就成了上首。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我以为谛观自身与世界两种微尘本无差别,都是如来藏自性真如,一切尘物都是虚妄生发,灭掉妄尘便智慧圆满,以至成就无上觉道,这堪称为最上法门。

【经文】: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观於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我於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闚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於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後。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後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後出定。身质如初。逢无量佛。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於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解释】:

月光童子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想起在无数劫时以前,有水天佛出现世间,教各位菩萨修习水观而证得三摩地。观察自身之中的水性,与其他诸大并无冲突陵夺。最先从自身中鼻涕唾沬开始,然後穷尽观想津液精血大小便利等等,它们在身体内漩流往复与水没有什麽不同。身内是这样,外部世界的浮幢、玉刹、种种香水海等等,其水性都是一样,没有什麽差别。那时,我还只是初步修得水观,只看得到水在身内身外,证得身心内外相应无间,但是还没有观见到无身,即还没有证得五蕴皆空。那时,我还是一个比丘,在禅室里坐禅,我有一个弟子隔窗窥视,只见满室只是一泓清水,没有其它东西,弟子年少无知,拿一块石头投进室内清水之中,水声溅响,然後离去。到我从禅坐中出定时,顿时感觉到心有疼痛,就像当初舍利弗定中遭伤害一样。当时我想,我已证得阿罗汉果,脱离病缘很久了,今天怎麽会有疼痛呢?难道道果有所退失了吗?这时弟子前来告诉我他刚才所做的事,我就告诉,如再看到室内清水就开门进来,把水中的石块捡走。童子後来照办了。当我禅坐入定後,他又看到满室清水,於是开门进来捡去了水中石块。我出定後,感觉身体安然如初并无疼痛。从无量佛现示世间,直至山海自在通王如来现示世间时,我才观想到了亡身除蕴的境地,才能达致内外如一,此时我的身躯已经可以化水,与十方世界诸香水海的水性融洽无间了。佛称我为童真,从此我得入了菩萨位中。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照我的修证,我以为观想水性融洽,流通无碍,由此证得无生忍,成就圆满菩提是第一法门。

【经文】: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我於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於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解释】:

榴璃光法王子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忆想起在恒河沙数劫以前,有佛出现在世间,叫做无量声佛。此佛开示菩萨们,本觉是灵明妙用的,而这个娑婆世界和众生的身心,都是妄念攀缘的结果,都被妄念风力所转动。那时,我就观察这个世界是如何安立的,我谛观到这世界依空间而立,依时间而迁流,我谛观到身心是外止而内动,谛观到心随念想而摇动。我观见到这些种种动并没有什麽差别,一时我就觉悟到这些种种动静,都是无处而来无所而去的。觉悟到十方微尘世界一切颠倒众生,以至於三千大千世界里的一切众生,都像是盛在一个容器里的百千只蚊虫,在那里面哄哄乱鸣,分寸之间竟能狂鸣如雷响。没有多久,我就得入了无生法忍,能於不生不灭之法中安忍不动心念了。开悟之时,我看到东方不动佛国,作为法王子,我侍奉十方如来佛,身心俱发智慧光芒,能洞澈一切而无阻碍。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我以为,观察妄念风力本来无所依持,能悟得菩提心,证入三摩地,能应和十方如来传播唯一妙明真心,这应当是最上法门。

【经文】: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又於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於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解释】:

虚空藏菩萨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和如来佛曾在定光佛那里,我修得了无边身虚空相,能以虚空证知一切法为虚空所印。那时,我手持四大宝珠,照明如十方微尘多的宝刹,一齐化成十方虚空。我又在自心中间现示大圆镜,大圆镜内放射十种微妙宝光,宝光能流灌十方,盈尽无边虚空,并能将诸幢王刹摄入镜内,涉入我的无边身中,因为我的身躯如虚空一般,所以、并没有什麽障碍。我的身躯又能散入到和微尘一样多的国土里去,以便广行佛事,同时亦达到了大随顺心,能应机通感一切而不有染,妙用与佛一样。这等大神力,是由我谛观到四大本来无依,一切皆是妄想生灭,与虚空并无差别,与佛国原来一致而得到的。如此谛观之时,我就证得了无生忍,能於不生不灭的法性之中安忍不动一切心念。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所证,我以为谛观虚空无边,证入三摩地,生发无上妙力是第一法门。

【经文】: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於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解释】:

弥勒菩萨从座位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忆想过去无数劫时,有佛出现在世间,叫做日月灯明佛,我跟从此佛出家後,却仍然追逐世间荣名,攀附高贵种姓。後来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证入了三摩地。又经历了无数劫以後,我以此正觉三昧,侍奉随顺恒河沙数诸佛,追求世间荣名的心念歇灭无有。又到了燃灯佛出现於世间时,我就成就了无上妙圆识心,直至成就了三昧也无,尽空一切的境界。此时,我已明悟,无尽如来国土,不论是秽是净,是有是无,都是识心变现而成。世尊,由於我了知这样的唯心识的缘故,所以,从我识心里能涌流出无数量的如来佛。现在我已得如来印证,得入菩萨位中。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修证,我以为谛观十方世界只是识心所成,识心一旦圆明,就能证入圆明真实之性,从而远离依他起性和遍计执心,从而能得无生忍,能於不生不灭之法性中安忍不动心念,这应是第一法门。

【经文】: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解释】:

大势至法王子和同道的五十二位菩萨从座上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忆想过去无数劫时,有佛出现於世,叫做无量光佛,十二位如来前後相续共一个劫时,其中最後一个佛叫超日月光佛,这佛教我持念佛法的奥妙法门。譬如有人能擅记忆,有人擅忘却,这两个人,不论是能遇在一起还是不能遇在一起,或者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只要两人间相互生起忆想,心念深切,忆念的力量自然加深,就能够在生生世世之中,如影随形一样不相分离,他们之间也不会有任何相互抵触分别的事情发生。十方如来怜悯众生的心,就像母亲忆念孩子一样,假若孩子逃逝不见了,这个忆念又有什麽用处?假如孩子忆念母亲,也像母亲想念孩子那样,两个忆念深深切切,那麽,母亲与孩子就能生生世世都不会分离。如果众生对佛心生忆念,那麽忆念一起必能见佛,如此则离佛不会遥远,则可以不假借任何方便,自然得到心开。这就好比专事染香的工匠,身上必定有香气溢出,这就叫做香光庄严。我的修习本因地是以忆念佛的心,证入无生法忍。现在我在这个娑婆世界,能摄受所有忆念佛的众生统统归於佛国净土之中。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依我所证,我没有什麽选择,而是收摄起全部六根,心心念念相续不断,和合归於精明心,离於分别,如此清净念佛,必能证入三摩地,得入无上正等正觉,我以为,这应是第一法门。

【卷六】

【经文】: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於时有佛出现於世。名观世音。我於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於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解释】:

那时,观世音菩萨从座上起身,向佛深行大礼後对佛说:世尊,回想起从前我经历的那些不可胜数的劫时,当时,有一位名叫观世音的佛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向他发露要修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愿,这佛教导我从听闻思维入手修持,然後进入正定正持。最初在闻性中修时,进入了内流便渐渐亡失了所闻的声音,此时一切都寂寞了,动和静两种现象了然不生,然後逐渐增加定力,不但所闻的动静二相不复存在,耳根能闻的闻性,也同时俱尽。此时,六用不行,唯余一觉,所觉知的一切皆是空,空觉是极其圆融的。一切空归於寂灭,生灭也归於寂灭。当空灭呈现於前时,忽然超越了在世与出世间的界线,十方世界都是圆通明朗的。从而获得了两种特别无上的妙用:一是向上应合了十方世界的众佛们具有的根本觉悟心和佛的慈力,二是向下应合了十方世界身处六道轮回中的众生向佛的悲仰之心。

【经文】: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於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於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於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於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於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於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於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於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於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於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於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於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於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於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於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於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於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於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於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於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於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於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於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於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於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於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於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解释】:

世尊,由於我供养观音佛、如来佛,又承蒙这些佛授予我如幻闻熏闻修,从而获得金刚三昧以及佛一般的慈力,使的我的身体具有三十二种应现身份,能够进入种种国土。世尊,如果是那些在禅定中的菩萨在修持断除烦恼的无漏智慧并且已进入悟解圆通的境地时,我便在他们之中显现佛的身体而为他们讲法,使他们得到解脱。如果那些还没有获得菩萨果位的修道者,已经进入了寂静妙明的境地,并且正现示出妙明圆通时,我就在他们之中显现独觉的身份,而为其讲法,使他们进一步得到解脱。如果是那些尚未得菩萨果位,但在行修断脱十二因缘束缚,并且已成就了断缘,而了悟自己本性的有学修道者,我就在他们之中显现出缘觉的身份,并为他们说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解脱。如果是那些没有得到菩萨果位的有学修道者,在修持中已证得苦、集、灭、道四谛皆空,并进一步修行入灭定的境界,并且正在现示出妙性圆通时,我就在他们之中显现声闻的身份,来为他们说法,使其得到解脱。如果是那些众生,想要修持心明觉悟而不欲染尘世间各种欲望,并想获得身心清净,我就在他们之中显现梵王的身份,来为他们说法,使他们得到解脱。如果那些众生想成为天上的主子,想统率领导众天神,我就在他们之中显现出帝释身修,而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有所成就。如果有些众生想求得身体的自由自在,逍遥於十方世界,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自在天的身份,为他们说法,使其有所成就,如果众生想有让身体自由地飞行於太空的能力,我就在其面前显现大自在天的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有所成就。如果那些众生喜欢统辖鬼神世界,拯救和卫护四方国土,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天大将军的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那些众生喜爱统治世界,保护众生,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四天王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有所成就。如果众生喜爱生活在天宫中,从事驱使鬼神的工作,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四天国太子的身份,而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那些众生乐意在人间为王,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人王的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那些众生愿做宗族的首领,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出长者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成就其事。如果那些众生爱谈论佛的道理,过与世无争的清净日子,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居士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那些众生喜好治理国家,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宰官的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那些众生喜好各种计算巧技,过著卫生讲究的生活,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婆罗门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得其所求。如果有男人,愿意出家修行,遵从出家人的戒律,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比丘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有女人,愿意出家修行,遵从出家人的戒律,我就在她们面前显现比丘尼身份,为她们说法,使她们有所成就。如果有男人,愿意持守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欺骗、不饮酒这五条戒律,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优婆塞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有女人,也愿意以五戒自居,我就在她们面前显现优婆夷身份,为她们说法,使她们有所成就。如果有女人,愿献身於家庭事务和利益国家的事务,我就在她们面前显现女主的身份,为她们说法,使她们有所成就。如果那些众生,不愿意破坏自己的童身,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童男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有处女身的女子,乐意保持自己的处女之身,不愿遭入侵暴,我就在她们面前显现童女身份,为其说法,使其有所成就。如果有众天神,乐意摆脱天的纲常伦纪的拘束,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天的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有龙,乐意不受龙的纲常伦纪的拘束,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龙的身份,为他们说法,使其有所成就。如果有夜叉,乐意超出本身的伦常,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夜叉身份,为其说法,使其有所成就。如果有乾洇婆,乐意脱离自己的伦常,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乾泅婆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

如果是阿修罗,愿脱离其伦常,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阿修罗身份,为其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是紧那罗,愿意脱离其伦常,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紧那罗身份,为其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是摩呼罗伽,愿意脱离其伦常,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摩呼罗伽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如果众生愿意过著普通人的生活,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人身,为其说法,使其能有所成就。如果是那些非人的东西,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有想的还是无想的,愿意超脱其伦常,我就在他们面前显现他们自己的身份,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有所成就。这种种现身就叫做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这都是因为修持正定正觉,获得无缘而作的妙力,而自在成就的。

【经文】: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於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於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婬众生。远离贪欲。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解释】:

世尊,我又因为从圆通修持的正定正觉,以及无作妙力从而与十方三世六道中的一切众生有同一的悲仰如来之心的缘故,使众生通过与我的身心沟通,可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第一种是,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使那些十方世界中身陷苦恼的众生、能观想到这些声音即可得到解脱。第二种是,知见旋复,此可使众生,即使陷入大火之中,火也没办法烧著他们。第三种是,观听旋复,使众生即使陷入大水之中,那水也不能将他们沉溺。第四种是,断灭妄想,即心中没有杀戮害人之想,可使众生,即使进入鬼域,鬼也不能伤害他们。第五种是,薰闻成闻,六根归於耳根,於听音之中就能使众生在被害的时候,加害於他的刀顿时坏成一段段而无法损伤他,让那些兵器如同割水吹光一样,丝毫动摇不了他的生命。第六种是,闻薰精明,光明遍布法界,使幽暗之性不能张扬,能使众生虽然身在夜叉、罗刹、鸠盘茶鬼以及毗舍遮、富单那等等鬼怪的旁边,却不会被发现。第七种是,音性圆销,使一切观听都返还本心,并脱离种种尘世的妄念,能使众生免遭枷锁囚禁。第八种是,灭音圆闻,到处遍布慈悲力,能使众生,在经历艰险路途时,不被盗贼所劫夺。第九种是,薰闻离尘,不为色所动,使有各种欲望的众生,远远离开贪欲。第十种是,纯音无尘,六根归於圆通,没有任何差别,能够使一切心怀忿恨的众生,远离各种怨忿。第十一种是,销尘旋明,法界和身心就像琉璃一样,晶莹透明,无遮无降,能使处在昏昧混乱之中,心性迷失的各种外道修行者,永远离开痴愚昏昧。第十二种是,融形复闻,能够使不动道场安住世间,使不坏世界遍在十方,供养与微尘一样多的佛,在各位佛旁边,做佛的弟子,能够使法界中无子的众生,想要男儿,就可得到有幅有德有智慧的男儿,第十三种是,六根圆通,观和所观圆融无二,含容十方世界,建立起大圆镜空如来藏,承接顺受像十方微尘一样多的佛的微妙法门,受领法门无一遗失,能使法界中没有子女的众生,欲求女子,便可得到有幅有德、温柔敦厚,相貌端正,受大家敬爱的女子。第十四种是,这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在住世间的各种佛弟子,像六十二条恒河中的沙那样的多,他们都修持佛法,并以此垂示教化众生,随顺众生不同的根器,而适用各各不同的方便智慧,都由我这里得到圆融尽通的本根,生发於神妙的耳根法门,然後身心含容著精微的神妙,遍布於法界,能够使持我名号的众生同那些无数的佛弟子具有同样的福份德行,没有任何差别。世尊,我这一个名号与那众多的名号没有差异,他们都由於我的缘故而修习得到真正的圆通,这叫做十四施无畏力,其大福大能遍施众生。

【经文】: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於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盘得大涅盘。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解释】:

世尊,我又还因为获得这种圆通,修持证得了无上道的缘故,又完善地获得了四种不可思议天缘造作而成的神妙功德。第一种,由於我最初获得了无上妙明的闻心,此心精微已极而遗弃了听闻,见闻觉知不能成为分隔差别,从而成就了一种圆融清净的妙觉。所以我能够显示出各种各样的奇妙容貌,能够诵说无边无际的微妙神咒,在这之中或是显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像这样乃至於一百零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或是显现两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十六臂、十八臂、二十臂,至二十四臂,像这样乃至於一百零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或显现出两目、三目、四目、九目、像这样乃至於一百零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显现慈悲相,或显现威仪相,或显现禅定相,或显现智慧相,以此来救护众生,使他们得到大自在。第二种,由於我在闻思中脱离出六尘,如声音度越城垣一样没有障碍,因此我能够奇妙地现示出种种形相,能够诵讲种种咒语,这些形相和咒语,以其大无畏功德遍施於众生,由於这样的缘故,如十方微尘一样多的国土,都叫我施无畏者。第三种,由於我修习根本的神妙圆通清净究竟法,因此在我所游历的各种世界中,都可使众生舍弃身体、珍藏、宝物,而来寻求我的哀悯。第四种,我得到了如来本心,证得了究竟涅盘,能够用各种珍宝来供养十方的佛,并且也傍及法界、六道轮回中的众生,使他们求妻的得妻,求子的得子,求正觉的得到正觉,求长寿的得到长寿,如此乃至於求大涅盘的得到大涅盘。佛问我如何得到圆通的法门,我是从耳根法门得以圆照正觉三昧,本心得到解脱烦恼进退无碍的自在,依持流转中的种种相,得到正定正持,成就了菩提妙心,这是第一圆通法门。

【经文】: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於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解释】:

世尊,那些如来佛,欢喜我圆满地得到圆通法门。在大法会中给我授记观世音的名号。由於我观听著十方圆明,所以观音的名号,遍传於十方世界。

【经文】:

尔时世尊於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於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解释】:

那时候,释迦牟尼世尊在师子座上全身上下放射出宝光,给十方微尘一样多的佛以及佛弟子和众多菩萨灌顶。十方诸如来全身上下也同时发射出宝光,从无数量多的地方来为佛灌顶,同时也给法会中的各位大菩萨以及阿罗汉一并灌顶。这时,树林池沼都演奏出法音,万相交相映晖,一切都像处於珍宝编织的丝网中一样。法会中的大众得到未曾有过的欣喜。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都获得了不朽的正觉。这时天上百宝莲花如雨一般落下,青黄赤白,间错纷杂十方虚空界,变成了七宝颜色。那娑婆世界,大地山河,一时都不见了,只见如十方微尘一般多的国土,融合成了一个世界。一时梵音颂扬自在演出。

【经文】:

於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後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後。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解释】:

这时,如来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你今天见到这二十五位无学大菩萨,以及阿罗汉,各自说出自己最初成道的方便法门,所说的都是修习真实圆通法门。他们的修行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也没有前後的差别。现在我想让阿难悟解到,在二十五种菩萨行中,什麽是这些修行法门中的根本法门。并且在我灭度之後,世间的众生如要得到进入菩萨乘,追求无上的正道,哪一种方便法门更容易得到成就。

【经文】: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味 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 於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 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於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盘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盘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於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解释】: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的慈旨,即从座上起身,对佛深行大礼,承仰佛的神威,对佛说了如下偈语: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於是获圆通。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後。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阗洞十方,生於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萨,云何获圆通?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诸行是无常,念性无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於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维,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明极及如来。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盘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於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经文】:

於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盘。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解释】:

於是,阿难以及大众们,一时身心了然明悟,得到大开示,观仰到了佛菩提和大涅盘的境界。就像有人因为有事远游,还没有归家便知道了他归家的道路,法会中的全部大众、天龙八部、有学无学二乘,以及那些所有新发露其心的菩萨。其数多如十恒河的沙数,都得见了本心,远离了尘垢,并获得法眼妙净。本来是属比丘尼,听完了这偈语即刻成就为阿罗汉。无量的众生,都发露了正等正定觉心。

【经文】:

阿难整衣服。於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於菩提心得无退屈。

【解释】:

阿难整肃了衣服,在大众中合掌顶礼,他心迹圆明,悲喜交集,为了利益未来的众生的缘故,拜佛说道:大慈大悲的世尊,我现在已觉悟了成佛的法门,在其中修行能够得获无疑惑。常常听如来佛说这样的话,自己还未得度,即先度别人,是菩萨发的心愿,自己觉悟圆通,又能够使他人觉悟,是如来佛应世的原因。我虽然还未度入圣地,却愿度末法世间的一切众生得入正道。世尊,这些众生离开佛越来越远了,而邪道法师所说的法,有如恒河沙那样的多。要想摄收妄乱的人心,令其进入正觉,如何能使他们安立道场,远离开各种魔事,并使他们所发的菩提心不得退却呢?

【经文】:

尔时世尊於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沈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婬。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婬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婬。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婬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婬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婬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解释】:

这时,世尊在大众中对阿难称赞道:善哉善哉,你所问的如何安立道场,救护末法世中沈溺的众生。现在你仔细听我说。阿难和大众皆欣然承领佛的教诲。如来说:阿难,你常听我在毗奈耶中宣讲的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收摄其心说的就是戒,由戒而生发定,由定而开发慧。这就叫做三无漏学。阿难,什麽叫做摄心?我称之为戒。就像这世界中的六道众生,如果其心不淫,就不会随顺他们的生死而相续轮回。你修习正觉三昧,原本是为了出离尘世的劳苦,那麽,淫心不除灭,就不可能脱离出尘世。纵然你有很多的智慧,甚至有禅定现示面前,如果不断除淫心,那必会堕入魔道。上品者成为魔王,中品者成为魔民,下品者成为魔女,这些魔也有跟随的徒众,并各自以为已修成无上道。在我灭度以後的末法时代之中,这众多的魔民会在世间昌盛炽烈,到处施行贪淫魔道,并且以此为善知识,使众生没落到爱欲坑中,从此失却了菩提正道。你教世人修正定正等正持,首先要断除淫心,这就叫做如来先佛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所以,阿难啊!如果不断除淫心而去修习正道,就像蒸沙石想使其成为饭一样,纵使经历百千劫的时间,最终仍只是热沙而已。为何会如此呢?因为这本来就不是饭,只是沙石罢了。如果你以充满淫欲的身体去寻求成佛的妙果,即使你得了奇妙的悟解,它却只是淫根,终究还是淫。到最後还是会轮转在三涂中,必然不能脱出这个轮转。佛的涅盘境界,通过怎样的道路来修持证得呢?必须使淫欲动机欲身欲心都断灭掉,以至於连断灭都没有了,这样对於佛菩提才是可以希望的。我这样说的,才叫做佛说,不像这样说的,就叫做波旬说。

【经文】: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後。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於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於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解释】:

阿难,还有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如果其心没有杀戮之念,就不会随顺其生死的相续而轮转。你修习正觉三昧,为了是要脱离尘世的劳苦。如果杀心不能断除,便不可能脱离尘劳。纵使有许多智慧、禅定现示面前,如果不断除杀心,必然堕入神魔道。在神通之中,上品之人成为大力鬼,中品成为飞行夜叉和各种鬼师等等,下品成为地行罗刹,这些鬼神也有其徒众,均亦自称得无上道。在我灭度以後的末法时代中,这众鬼神将在世间炽盛昌繁。自己声言从食肉得到了菩提路。阿难,我叫比丘们吃五净肉,这些肉都是我的神力化生出来的,本来就没有生命根的。婆罗门居住的地方,大地多半蒸湿,加上有许多沙石,草菜不生长,我就加持大悲咒神力,以此大慈悲,假托成为肉,你们即吃到了这种味道。无奈如来佛灭度以後,你们吃众生的肉,还称自己叫佛弟子。应当知道,这些吃肉的人,即使心开悟以为入了正觉,他们仍只是大罗刹,终将得报应而沉入生死苦海,根本不是佛的弟子。像这样的人,相互残杀,相互侵吞、蚕食而没有完结,哪里可说这些人能脱离三界呢?你教世人修持正道,第二要断除杀生。这就叫做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所以,阿难啊!如果不断除杀生,而去修习禅定者,就像有人堵塞自己的耳朵高声大叫,却希望别人听不到,这叫做欲盖弥彰。持戒清净的比丘和众菩萨在不同的道路上行走时,不会去践踏有生命的小草,更何况是用手去拔。什麽叫做大悲怜呢?就是悲怜人们取那些众生的血肉来作食物。如果那些比丘,不穿来自东方的丝绵绢帛做的服装,不著本土产的皮鞋裘衣,不饮食乳汁奶酪,这样的比丘才称得上真正在自己有生之世不计酬报,并还清了宿世的债务,从而不游於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之中,这是为什麽呢?因为,身上穿的东西,也就是色缘事物,正如人吃了地中生出的百谷,脚却没有离开土地,必然使自己的身心同各种各样的众生有缘。如果这人将身体和心分开,将身体的需要和贪杀贪欲分开,那麽,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解脱者。像我所说的,才叫做佛说。不像这样说的,即是波旬说。

首页123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