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是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苏东坡妙高台赏月等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和广为流传历史传说而蜚声中外的著名寺院。金山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为隆重的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金山寺山清水秀,充满了活力与灵气,自古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
看点之一:金山寺裹山
“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 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独特风貌蜚声海内外。
看点之二:江天禅寺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唐代法海和尚在山中挖出黄金,重修寺庙后改称为金山寺。清康熙皇帝来金山游玩时,见金山雄伟壮丽,江天一色,乘兴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并赐寺名“江天禅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金山寺还是皇家寺庙,从大雄宝殿金黄色的琉璃瓦可见一斑。而屋顶的龙形脊兽更是皇家建筑的特有符号。
看点之三:佛光宝镜
大雄宝殿的屋脊背后中间有面纯铜凹面圆镜,是金山寺的开光宝镜。用面镜子把光聚焦起再照到开光佛像上,这样佛像才有灵气,再由高僧洒圣水,这就是所谓的开光。全国寺庙林立,但能开光的只有金山寺。大多寺庙是山门南北方向的,而金山寺是坐东朝西,镜子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宝镜的下方有五个大字:“度一切苦厄”,出自《心经》。听导游说,金山寺是全世界的唯一保一世平安的寺庙,其余的寺庙只保一时平安。
看点之四:观音阁
观音阁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周鼎”,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东汉铜鼓”,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金山图》,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看点之五:妙高台
妙高台因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的缘故而扬名天下。妙高台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经考证,“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金山原来在江心,虽不高,但山势险峻,是江防要地。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上,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
看点之六: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位于金山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法海和尚裴头陀苦修之处。据说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笃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他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学,他初来,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后来,他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法海在此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为创建金山寺历经了千辛万苦。法海是开山祖师,为了创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在《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中,却把法海说成是阻碍破坏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美满婚姻的罪魁祸首,深遭世人谴责。其实,历史上的法海是一位有德行的高僧。
看点之七:白龙洞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与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法海和尚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逼他当和尚,白娘子和小青无奈之下运用法术,调来虾兵蟹将,从金山寺中的龙井发洪水,水漫金山寺。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白龙洞中还立有“此洞直通杭州西湖”的石牌。
看点之八:天下第一泉
唐代著名学问家刘伯刍把此泉评为“天下第一”,据说把泉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有“盈杯不溢”之说。中冷泉原在江心,自金山与陆地相连后,泉址也到了岸上,因水势曲折将水流分为三冷(即南冷、中冷、北冷),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冷泉”。 泉水不断涌出,澄澈晶莹,沁人心脾。
看点之九:留云亭
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
看点之十:芙蓉楼
芙蓉楼始建于东晋,后毁于战乱。为再展芙蓉楼的雄姿,于1992年9月重建,江泽民总书记亲笔为该楼题匾。芙蓉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高约19米,临湖而立,与慈寿塔隔湖相映。楼阁规模宏大,座落宽敞;身居楼中,八面有声,四面有景,镇江城的山容、水态,旖旎风光一览无余;近可看清澈喷突的泉水和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可望浩荡奔流的长江和峰峦叠嶂的群山。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