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说不尽的南怀瑾》
作者:查旭东
不老的“老顽童”
南师是1918年生人,而我生于1970年,年纪相差了半个世纪,他的孙辈可能还比我年长些,说我们是“忘年之交”一点也不过分。南师晚年,喜以“顽童”自称,多见于他签名题字的落款上。在与南师亲近的时光里,我常常被他“老顽童”的真性情所感染,没有压力和负担,只有莫名的亲切感,在活泼轻松的交流中,被南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记忆力超凡
我初见南师,是2004年秋,太湖大学堂尚在建设,南师借七都的一个酒店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认知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专题研讨会。那时的我,是一名随行的机关干部,对南师的认识也仅限于他的名字。此后虽又见过几次,但作为陪同人员,从未与南师单独交流过。
2010年8月,是我新调任七都后的第一次拜望。走近一号楼,见南师已经站在大门口等着了,我受宠若惊。后来得知,南师不轻易在一号楼会客,我得此礼遇,实在是南师出于对这“一方土地”和地方“父母官”的尊重。
宾主入座,南师习惯性地掏出香烟,递给我一支。出于礼貌,我推让了。南师却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不用客气。你上次来不是抽烟的吗?”听闻此言,我吃了一惊。如果说我的身份背景,南师事先做了了解那是情理之中,但记得我抽烟这个小细节,却真真意料之外。况且上次见南师在三年前,我是末座的一位随从,当时觉得好玩,才接了南师递来的香烟抽过。事隔那么久,南师却记得。
我珍藏在案头的照片,就是那天拍的。按大学堂同仁所说,与南师单独坐着留影的已不太多见,还各自夹着香烟,就更显特别。此后与南师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单独合影却再不曾有过。正是这张独一无二的合照,成了我对南师念想的一个寄托。
情人节的礼物
2012年2月14日,是西历“情人节”。我下班后不自觉地来到了太湖大学堂,南师“人民公社”的饭桌边照例人头攒动,热闹不已。我对南师打趣道:“南老师,今天是西方的‘情人节’,这么多人来陪您过节,您要送点礼物的。”
南师哈哈一笑,并不接话。其实在座的都知道,南师不大在意这些西式节日的。
饭毕,南师继续他的《成唯识论》研究和讲解。等讲课结束,也差不多晚上9点了,食堂照例准备了点心瓜果给大家当宵夜,这一天端上来的是锅巴,香气扑鼻。当我向南师告别时,他让我稍等,说有东西送我。不一会,厨房的工作人员用食品袋装了一份锅巴递到我面前,南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谢谢你今天来看我,这个就当是我这个‘老情人’送你的礼物了。”
一句玩笑话,讨来了南师的一份特殊礼物,带回去与家人一道分享,唇齿留香,心里更是温暖。
过了几日,翻看南师赠的台湾繁体字版《南怀瑾讲演录》,发现扉页题字的落款日期是2007年2月14日,彼时我还未到七都工作。所谓无巧不成书,所谓缘分天注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