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行网

南怀瑾老师讲楞严经

发布时间:2019-07-23 14:50:17作者:楞严经修行网

那么,“马哈亚”我们古代翻音是“摩诃衍”,就是“摩诃衍”。所以年轻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马哈般若波罗蜜多”;那么日本人念的般若是“巴扎”。我们那边唐代土音念的接近的是“波惹”。哪个音相近?都不知道了。你去考证吧!慢慢去考据去吧!

“马哈亚”(大乘)是什么?大车。“马哈”就是大,“亚”就是车子。大乘,佛经、佛法的原意是大车;小乘是小车、是羊车,《法华经》上形容是羊车,羊拖的拉的车,力量最小;中乘缘觉是鹿车,头上有角那个鹿拖的,力气大一点;大乘是大力白牛车,牛拖的,力气大。那么我们中国呢,大乘“马哈亚”过来不像翻英文一样翻成“大车”,大车是四轮卡啊?还是福特车?还是观光的游览车?还是火车啊?哪个车才是大车?——笨蛋!翻译得不好!所以中国人不那么翻。中国人翻译成什么?“大乘”。车子的意思是干什么?车子是载人,把你这个东西装载上去,到达一个很远的里程、一个目标,这样叫做乘车。所以我们中国人说,你有乘车证吧?就上去就乘。所以坐船过海叫乘船,坐车过海叫乘车;骑马到了叫乘马,骑牛到了叫乘牛;万一我人把你背过去,也可以叫乘人——乘。所以“大乘”、“小乘”,就漂亮了,就美了!意义就对了。可是外国人呢?翻译得很老实,根据梵文翻:“马哈亚”——“大车”;现在我们在这里是讲大车的佛法。你注意啊,回去不要坐公共汽车了,大家都要打车走。——就是这么老实!

所以真正佛的佛法到了中国,受了中国文化的洗炼以后,更高、光华了!所以,像“禅那”经过中国文化一翻译“禅定”,就懂了。“楞严”,所以取它那个“楞”,这个梵音;庄严的。就是一个本来颠扑不破的那个境界;打不烂,水泡不化,火烧不掉,用力量撕也撕不开,就是颠扑不破的,怎么样它都不会毁坏的;永远不会毁灭的、坚固的这个定力、定境。本来很坚固的,不是你造出来的,这个是“楞严”的境界,所以叫“楞严大定”。这个定不是你修得来的,你修行也修不来的。你不修,它少不了;你修了,它多不起来;可是一切众生本来都在这个定境中,你不认得。这是“楞严大定”。

“楞严大定”光是定吗?不是的,不是楞严大定。这个“楞严”是形容,一个佛法明心见性那个境界;真理是永远颠扑不破的,万世不变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上这三句话十二个字是“楞严”这个道理,这个境界的形容。所以它是个颠扑不破的东西;定慧等持,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我们可以借用《心经》来形容它。本来如此,不假修证,不是借用你修证了才能到达的。

“楞严”这个名称先了解了。《楞严经》全部讲的是永远至高无上的。现在我们拿现在观念也可以写白话文章,假设我们现在人问你:哎,你是个青年学生,你也研究过《楞严经》,什么是《楞严经》啊?那么你为了拍马屁、对于现代人的观念拍马屁,说:那一本佛说的经典,是讲一个至高无上、永远不变的真理,它就叫做《楞严经》。“楞严”是个名称。

“经”,所有我们的文化里头,对于古圣先贤的言语文字所记录的文章,尊重它,称它为“经”,经典的经。经者,直到的,一直;经者,永远是一条直路,凡是人要想做人,要想成佛,这一条路一直去、不弯曲的,这是“经”。“楞严经”是这个意思。

那么,把“楞严经”这个问题我们先解决了,这是倒转来解释。

那么现在先讲全经的题目,叫“大佛顶”,这个“大佛顶”,这个不要解释了。不过台湾有没有?哦,好像彰化有个大佛,好像大佛的头顶!大家有没有去过啊?那个里头我倒是去过,里面有个铁的楼梯,到了那里,摸不见他头顶,因为在里面。呵,“大佛顶”就是大佛的顶——如果那么一讲啊,没有道理了!

“大佛顶”就是佛法最伟大、至高无上的一个法门、佛法的顶尖的法门,就是“大佛顶”。佛法里头的佛法、修行里头的修行、佛学里头的佛学,伟大得很!就是佛法至高无上、顶尖的、第一等的佛法。所以用白话翻译就是这样。

这样的意思、这样白话翻了就懂了“大佛顶”啊?还是不懂,还是不够的。什么叫“大佛顶”呢?根据佛说,一个人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了佛的人,本身不但证得修道的法身,这个肉体身、报身也转了;所以得道成佛的人不是我们这个相貌,我们的相貌太不好了!

每一个功德圆满、智慧圆满、得道的人,具备三十二相,三十二种同普通人(普通人在中文就叫凡夫,凡夫的意思是最平凡的人、最普通的人;“凡”这个意思就是最普通、最平凡,所以叫做凡夫。夫就是指一个人。凡夫是这个意思,就是一般普通人。中国的佛学佛教里头讲的凡夫,翻译成白话就是一般普通人)不同。一般普通人所没有的,佛有三十二种特别的相。

有八十种随形好。跟着这三十二种特别相来,他有特别的好处。譬如因为佛是成道的人,一天到黑面孔面门皮肤都放光的!因为他皮肤细嫩,他自然就放光华了。因为他光华,他光焰照人,使被他这个光所照到的人,自己心境都会得到一种特殊感受。这就是他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很多,讲不完,这个将来慢慢说,以后会提到的。

那么三十二相里有一个佛相就完了——“不见顶相”。佛经上说佛还有一相叫“不见顶相”。那么我们当年看佛经就完了!世界上哪里找这样一个怪人啊?佛者,非人也,拿中国字讲正好,人字旁边加一个“弗”字,不是人;不是人,就是佛。当然不要搞错了,不要认成英文一样:人要拿到钱的标记($),那个才叫佛,那就错啦!那不是人,超人,叫做佛。佛有“不见顶相”,那不是个怪人啊?这个人在下面看他看不到头顶的,你说这个人头顶下雨来怎么办?雨不是落到脑髓里头去了?怎么叫做“不见顶相”?看不到佛的头顶。那么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的头顶,都看得见啊!你看我们塑的佛像头上黑黑的,一个一个一点一点那是什么东西知道吗?所以大家出家人只好拿黑毛线编起来一点一点戴头上,以为是学佛。你们学不了的呀!佛不像你们,半个月剃一次头,变成*** 一样,不是的。他老人家很懒得剪发,他的头发是右旋的;欧洲人、印度人头发都是右转,不像我们中国人头发是青汤挂面,新竹的米粉直直的——中国人的头发。他的头发是转起来的、转的。所以很久没有剃,转拢的一球一球。他打坐那很久,动都没有动。还说半个月:哎呀!打坐,我快到了,出定了,要理发了——那还叫修定啊!他一定了就不管了,不管了头发就长起来,转成球了,所以头上就是这样。头发一点一点转;不是头上长包包。所以这也是佛的一相。是这个。他也看见顶啊,怎么叫“不见顶”呢?这不是一个秘密吗?

这个大,佛法的境界是非常大,无所不在!哪里有佛?无所不在,到处都在。《楞严经》上说,十方虚空都不能容纳,将来我们马上讲明心见性这一段就提到了。这个经典里头说:“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这是《楞严经》上的原文哦!我还幸而背得来,大概没有错;万一错了一个字,请诸位原谅,不要打我手心就好了!“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他说,我们一切人,不只佛哦!我们每一个人这个心量之大,大到包含了这个太空。整个的宇宙、太空在我们的心体以内,等于像我们看天上满天青天里头一点白云一样。整个的十方虚空,包括银河系统所有的外星球的外星球,整个天上的星星、明点都看得见的,那都是星星、都是一个世界。把那么大的宇宙放在我们这个心的体里头,不过一点尘渣子而已!——心量之大!我们现在没有成佛,很可怜!都把自己这个身体守着,以为这个就是心,搞错了!

所以真正的佛法,大而无边无际。你说大有多大?大得比虚空还大——那有边了,虚空就有边,虚空这个观念就是边了嘛![ 断录]

所谓佛的“不见顶相”,就是“大佛顶”。“不见顶相”就是心之体,无量无边。真正的佛法有没有顶尖呢?有没有边际呢?没有边际的。就是“大佛顶”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佛的头没有脑盖、没有天灵盖的,那观念就错了。

“如来”,这是一个观念。所谓佛学叫如来,所有十方三世一切成佛了的人一个总称,都叫“如来”。比方我们读历史,“皇帝”这个名称是统称,“总统”这个名称也是统称,国家元首的一个代号、统称。所以如来这个名词,凡是悟道了、证得菩提成佛了,都称“如来”。至于说“释迦牟尼如来”,那是特称。那是指释迦牟尼这一位菩萨现在成佛了,叫做“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是他本人的名字,“如来”是成就至高无上的大佛顶境界的统称。所以如来两个字,所有成佛都称“如来”。假使我们在座的王先生、张先生将来成就了,就是“王某人如来”、“张某人如来”,等于是这个道理。如来者,成就佛法是中心。

那么,我们中文翻译成“如来”就高明得很了!你要知道,这个“如来”怎么样解释叫“如来”啊?我们平常念的大般若部《金刚经》自己有解释、佛有解释,佛说什么叫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来从哪里来?无所从来,来处你找不到。等于我们的思想念头,譬如早晨睡醒了,你第一个念头想什么?自己都没有把握,莫名其妙就来了,无所从来。我们再想,这个思想念头跑了,到哪里去了?跑了,找不到影子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拿我们的思念、念头来做比方,来无踪、去无影,“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你说走了?没有走,再一想又来了。我们这个思想前一个观念、前一句话,我讲的,没有了;诸位听到的,也没有了。你说没有了就不会再讲了?我们不是唯物论者,不是断见;我重复一道,又来了,你又听见了。所以这个“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是名如来”。“是”是古文,现在白话文这个“是”就是“这个、这样”(白话文“是”这个字就要变成两个字了),这样叫做如来,如来就是“是名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如果我们翻译成白话:“来,莫名其妙地来,去是莫名其妙地跑掉,这个样子叫做如来。”我就不信佛教了,一点意思都没有!这个经我也决不会敲起木鱼念:来,莫名其妙地来;邦邦邦!去,莫名其妙地滚蛋!邦邦邦!邦邦邦……这样叫有个什么意思啊?所以佛经这个东西叫什么呢?叫“文字般若”,般若里头的文字般若。“文字般若”不好就没有佛法了。所以我常常告诉同学们,释迦牟尼佛在中国名称叫“释迦文佛”哦!所以释迦牟尼佛的老师、过去七佛之师、这一生是释迦牟尼佛大乘菩萨里头首座大弟子是“文殊师利菩萨”,处处离不开“文”的境界哦!文化、文学。没有“文”,还谈个什么啊?!

你看这个《金刚经》佛学的文学,“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好啊!那个木鱼我就敲得下去了,一个字一敲。是境界好!意思是这个意思啊,可是它到文字般若境界就高了!所以文字般若之重要。大家要注意啊!中国人本来是文章华国,我们过年时写的对子:“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中华民族家家认为值得骄傲的地方。现在呢,文章“污”国,污染那个污;诗礼“秽”家,没有诗礼了,而且这个诗还不能够写成作诗的诗,要撕鸡腿那个“撕”、撕掉那个撕,撕掉了礼了,没得礼义了!“撕礼秽家”了!

过去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到每一个家里呀,同学家里一看,他的大厅上祖宗牌位前面,一看这八个字,哦!肃然起敬!晓得是世家,书香后代,他才敢写这八个字:“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不是书香后代,普通人还不敢乱挂起来,不敢写,谦虚嘛!所以这个文字重要。

再说如来呢?中文翻得好!“如来”呦!不晓得用多少脑筋翻译的。“如来”,你看看,怎么说?好像来了。对不对?如来,“如”就是好像,好像来了。释迦牟尼佛来过没有?好像来过啊!现在呢?现在回去啦!现在跑了没有?没有啊!至少至少他的遗教还在这里哦!他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灭,所以“如来”。

你比如还有一个词翻译得好:“真如”。当然不是排骨真如那个真如。真如的意思就是倒转来:“好像是真的”。没有一个真的;有一个真的这个真的就变成妄念了、变成假的了。所以它是“真如”,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你再看,“如如不动”,这是佛经的文学文字,你再想一想看?“如如不动”,好像好像不动。动了没有?动了!动了?没有动!好像在入定了。你说定中完全是定吗?不动吗?——只能说“如如不动”。动而不动,不动之动,是为不动。那么一般人读不懂了。所以到了顾亭林在《日知录》上讲佛经,他说你们不要读佛经,佛经没有什么读的我告诉你!它像一桶水装满了,这边一桶是空桶,把这一桶水“咚”倒到这一桶,等一下再把这一桶水“咚”又倒这一桶,倒来倒去还是这一桶。这个顾亭林讲得好像是蛮高明,实际上他佛经都读不懂的,他是个儒家。

当然了,所谓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所谓佛法者,什么叫佛法?《金刚经》上说,“即非佛法(一切不是佛法),是名佛法(这就叫佛法)。”那么顾亭林一看,这是一个空桶,一桶水“咕咚咚、咚咚咚”,倒来倒去,“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这个不要读!不要读!浪费时间!没有错。实际上呢?你懂得逻辑呢,因为他当时不学逻辑。中国有没有逻辑?你说是西洋传过来的吗?——不是。中国佛学早就来了——因明,就是逻辑。所以菩萨要学五明,五明就有因明,因明就是学逻辑、学哲学,都要懂了,哲学、逻辑都懂。所以世界上的文化,证明西洋的“逻辑”是印度的“因明”传过去后的变化,演变成逻辑。站在西洋人的立场,他硬要硬争,认为是我们希腊的逻辑传到印度去了,所以印度产生因明。哎呀,这两家打官司争来争去啊!让他了,爱怎么争。每一个人总要说自己的祖宗伟大,是没有错的,情有可原!绝不会骂自己的祖宗是混蛋的,对不对?人家都讲自己:我这个祖宗文化好!这个应该。管他呢!你希腊传过去印度也好、印度传过去也好,反正我中国人很老实,没有因明——中国人有!过去叫做“名学”。春秋战国时候的名学,名学就是逻辑。诸子百家里的名学,没有印度因明、西洋逻辑那么完备就是,也有。这个逻辑是必然。

所以你懂了逻辑,拿逻辑讲呢,“所谓佛法者”,肯定一个题目;那么佛法有个肯定,就不是毕竟空了,不能证到空;“即非佛法”,又把它推翻了。也就是正、反、合。也可以说是肯定、否定。永远否定下去也不是佛法,永远肯定下去都不是佛法。最后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不空不有;有也不有,空也不空;讲了半天,到了中国的禅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准说话!就完了,就不能说了。(一笑)

现在,我们晓得“如来”翻译得好,是这个境界。注意呦!“大佛顶如来”就是我们现在学佛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参禅、明心见性,求达到这个境界——“如如不动”,就在这里。道在哪里?道就在你那里,不在佛那里;更不在我这里,我是个什么也不懂的人。佛有道没有?佛说在你那里。等于禅宗的六祖,那个弟子惠明问他说:五祖传给你了,你说这个以外,还有秘密没有?六祖说有啊!他说“密在汝边”。秘密在你自己那里,不在我这里。告诉你就是佛,你找不到这个;告诉你明心见性是佛,哪里是心、哪里是性自己不知道!所以秘密在你那里。如来就在你心中。所以这个经典是“大佛顶如来”。第三句讲出来了,是“密因”。秘密里头的秘密、神妙里头的神妙、至高无上的秘密。那么有人把它打进密宗去了,日本的《大正藏》的编辑,把《楞严经》放到密藏里头,也没有错。是真秘密。一切众生每一个人都是佛,我就不晓得自己佛在哪里!这个是真正的秘密。世界上的秘密在哪里?有秘密的地方绝没有秘密;一切都摆明在那里,自己不知道,才是大秘密。自己明明是佛,可是自己找不出来。自己心性在哪里?找不出来。

我常常问人说,你有没有把握明天睡醒、夜里睡醒、明天第一个念头、思想是什么?现在晓不晓得有把握?没有把握。这是大秘密!假设你有把握说,为什么我睡醒了怎么先想这一个事呢?这个念头怎么来的?找不出来。这是“密因”。

所以,这一本经典是属于“密因”的法门。不是“密果”哦!不是宜兰的蜜果哦!它是密因哦!你把这个秘密的因素找出来你就成佛了,个个成佛了。所以它叫“大佛顶如来成佛的秘密的法门”。这个是“密因”。

下面一句注意呦!“修证了义”。真正大法不修不证,本来是佛,就不要修喽?要修。不但要修行,还要证到。证哦!你光是理论到了,功夫不到,那不是证哦!你说我会得定,好,请你盘腿坐在这里三天!不,三天条件太苛刻了,盘个腿坐在这里一天都不动,也不吃、也不饿,就在这里头,做不做得到?你说我会得定,你定定看哪!要修证到的。说得到,要做得到的。修证什么?修证到“了义”,不是不了义。了义、不了义是佛学的名词。透顶、透底……[ 断录] 所以这一部经典的法门告诉我们怎么样修行成佛,彻头彻尾的法门。——“修证了义”。

所以这一部经典,你想学大乘道,一个凡夫修大乘道而成佛的。十方一切诸佛、诸大菩萨万行,一切修行法门皆在其内,“万行”。我们普通守戒,三皈五戒。出了家,两百多条戒、三百多条戒,那还是小乘戒。大乘戒、菩萨戒多少啊?“万行”,菩萨戒八万四千条戒,你怎么去守啊?起心动念都是戒。佛说一切众生一念之间(什么叫一念?一呼一吸叫一念)—念之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因此,每一个烦恼就有一条戒。所以,学菩萨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认为一点小善不肯做哦!大善大功德要造,小功德也做。“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叫万行庄严,所以成了佛叫万行庄严,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他的做人、他的说话,没有一下不是利人家的,就是万行庄严。所以这一部经典是诸菩萨的万行。好!“首楞严经”。

好了,我们开始先介绍“楞严”是颠扑不破、不生不灭的大定,现在懂了吧?要想真正得大定,好!必须要做人做事、一切行为具备了万行庄严,修证到了义境界,直到成佛的秘密法门,才能达到如来境界,才到达大佛顶。今天先到这里,谢谢!

首页1234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原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修行网